职业教育——多元成长通道中,班主任何可为?
在“中考分流”“职教高考”等政策背景下,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亟须重构育人理念与实践路径。如何破除“普职分流”的认知局限?如何应对学生和家长的偏见?如何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中,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初中、普高、职高班主任,各自的角色与使命、实践经验、创新可能?本期《班主任之友》特以“职业教育——多元成长通道中,班主任何可为?”为主题,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向老师们征集教育智慧,助力班主任在多元成长通道中更好发挥育人效能。
是唯一选择,还是多元发展?——一位初中班主任关于“普职分流”的观察与思考/杨珍
一个寻常周末,我走进肯德基餐厅点了一份鸡块准备打包带走。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多了两份。我找到工作人员询问,他指了指旁边戴口罩的小伙子。小伙子犹豫片刻后,不好意思地摘下口罩。刹那间,我认出了他,他是我曾经的学生。
当年我俩发生过很激烈的冲突。我,全心全意、想方设法帮助他提高成绩,耳提面命、聒噪不休地劝导:考上好高中是你唯一正确的选择。他,不知好歹、心不在焉地敷衍我,甚至有一次居然顶撞我:我不想上高中,我只想逃离这些只认分数的人群。当然,之后我们双方都努力缓和了关系……最终,他去了一所普通职校。之后我们便渐渐没了联系。
再重逢,我又惊又喜。“老师,我觉得自己混得不好,就一普通服务员,没脸见您,之前好几次路过学校门口,都想进去看看您,可实在是不好意思……”听到这番话,我的内心猛地一震,像被什么击中了。
我曾经的“成功标准”在学生身心烙下了怎样的伤痕?!在成长的赛道上,成功不应只有一种定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就像眼前这个孩子,他或许没有高学历,却有着一颗善良、懂得感恩的心,这就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
后来,我发微信向小杰表示了郑重的谢意,谢谢他的加餐,谢谢他唤醒我的教育初心: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
当学校教育沦为学生想要逃离之所,当被“考上好高中是你唯一正确的选择”的思想缠裹,就会看不到学校教育本应有的多个出口,包括职业教育。最为可怕的是,逃离,这种被动选择会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埋下“自卑”的种子,这需要一生反复纠偏和治愈。
我明白,从“考不上高中的退路”到“多元发展的通途”,这场静默的教育革命正在重塑无数家庭的未来想象。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用多维度丈量成长,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守护每个生命独特的光芒。
十字路口的困惑——例谈高中生选科中亲子冲突的破解之道/李姗姗
周末家访,小美妈妈将小美的画册重重拍在茶几上:“李老师您看看,这些能当饭吃吗?我们医院每年多少医学生挤破头……”小美也情绪激动:“做医生有什么好?你们每天都忙得要死。”双方站在各自视角表达情绪,就永远没法达成理性共识,小美妈妈对美术艺考的抗拒,和小美对医生职业的抵触,其实都是来自于不了解……
一、推进家庭对话,助力亲子双方破除认知茧房
我给小美妈妈推送了一些文章并布置了作业:把我发给她的相关数据分析、权威文章跟女儿一起进行学习解读。而对小美,我则要求她在寒假班级的“职业体验周”社会实践活动中,跟随家长进一步了解医生这个职业。关于画册一事,双方暂时达成一致意见,小美可以利用选修课时间和傍晚时间前往学校公共画室画画,但其余时间则不被允许。
二、追踪生涯档案,助力家校共育生根发芽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组建了“助力小美”的家校小群。我会定期反馈小美的学习状态、大小检测情况;小美妈妈会将自己看到的各种大学相关专业信息及就业情况发上来请我一起分析其可信度,也会分享本行业前沿资讯如医疗可视化设计的新趋势等;小美会在周末分享她的作品及相关感受,还分享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平台,想不到她以图会友竟然有那么多忠实粉丝。而在职业体验周期间,她不仅用画笔记录了医院百态,也将人体血管图、解剖图等画了个遍,她上传网络的一幅心脏瓣膜画竟然获得上千点赞。
寒假之后,小美上交的正式选科表上写着“政史地”……家长不仅积极联系美术张老师打听情况,也不断搜集相关资料。小美最近跟我分享了很多医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专业或跨学科领域,还得意笑言自己适合做一名独特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的终极智慧,或许就在于让每个选择都成为通向自我的道路。
破茧成蝶:中职班主任突破普职分流认知困境之路/徐豪春
我所在的学校与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开展了互派学生体验课程的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打破普职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普职交流,学习新体验
每学期,我们都会精心挑选部分中职学生前往普高,体验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教学。在普高的课堂上,中职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方式,对文化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与此同时,普高学生也来到我校体验职业技能课程。在计算机编程课程中,普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在汽车维修课程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拆解和组装汽车零部件,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这些职业技能课程,让普高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发现了自己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潜力和兴趣。
教育资源共享共进步
除了教师资源的共享,我们还实现了教学资料、教学设施等资源的共享。普高的图书馆向我校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借阅普高的图书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我校的实训基地也为普高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职业技能的操作过程。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促进了普高和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
社团活动促融合
我们与普高共同成立了科技创新社团、艺术社团等多个社团组织。在科技创新社团中,普高学生和中职学生共同参与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在一次机器人制作项目中,普高学生凭借他们扎实的理论知识,负责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算法编写;中职学生则运用他们熟练的动手能力,进行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他们成功制作出了性能优良的机器人,并在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融合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多元的教育环境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有效引导、全力支持与科学赋能——发挥普职分流中高中高中班主任的作用/南巧平
破解“学历执念”,找到痛点,引导政策解读。
三年前,学生刚刚考上高中,哪怕是像我们学校这样的非重点高中,无疑也是点燃了学生和家长上大学本科的希望,所以面对单招时,就如掐灭人生希望的火焰。对此,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适度满足。新《职业教育法》中有两大亮点:一是“打通升学通道”,二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政策解读上,重点解读家长关心的问题。引用权威数据,比如升学率、就业率、薪资水平,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政策,破解家长对学历的“执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要肯付出努力、做好清晰合理的人生规划,毕业后可以选择“专升本”。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你需要的文凭单招可以满足,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抛开世俗的期待,回过头来思考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学生的能力、行为习惯、品质思维方法,不为所谓的学历和文凭困扰自己。
破解“认知焦虑”,建立自信,实现自我认同。
成绩不佳的学生常常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低,而陷入成长焦虑。职业教育不同于学术研究,更加注重实践技能,强调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参加校内外的实践项目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通过职业测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我效能感。每一次亮点的发现,都在为破解“自我认同焦虑”注入新动能。这样普职分流才能成为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我常常告诫学生,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你真的没必要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或者说很多工作不能胜任之类,再厉害的人也是边干边学,不要沉迷于某些光环和滤镜,努力就可以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选择职教只是换了一条赛道,这是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轨道。今后的社会是技能型社会,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思维品质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班主任之友》2025年5月上半月刊(中学)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