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几十年来第一部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的法律《国家教育考试法》已由重庆市专家起草完毕,目前已进入征意见和立法讨论阶段。据悉,考试法出台后,将重点体现保障考试者的合法权益,重点打击考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特别是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 专家称,立法后,考试中作弊将是违法行为。而一些团体性的恶性舞弊事件将被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看了这条消息,我的第一感觉是:考试也要立法,真是新鲜事儿!这一作法一定会得到那些讲诚信、守规矩人的称赞。但仔细分析,出台《考试法》也实属无奈。目前,我国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达3000万,为世界之最。除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之外,还有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种类繁多。然而这么多的考试,却一直没有一部真正的考试法律法规来规范考试行为。特别是近年来,考试中徇私舞弊行为十分猖獗,不仅个体舞弊频发,而且团体性的恶性舞弊事件也呈上升势头。人们痛恨考试作弊和违纪行为,但在处理上因为“无法可依”,最后只好给予“取消成绩和考试资格”的行政处罚。因此,出台考试法既是非常紧迫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大凡有办法罅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也用不着劳贺专家来费尽心肌填补这个法律空白啊
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形式,因为存在着竞争,就有存在着“有上有下”,甚至“你死我活”的结果。为了争取“能上”,有的凭真才实学去应考,而有的明知没有真才实学,却还想能上,于是就在考试作弊上打主意。有时还真的出现了有真才实学的在考试中考不过没有真才实学的,“李逵”反到让“李鬼”给打败的现象,于是,人们开始对考试的公正公平性产生了怀疑,必至了舞弊成风,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所以,考试舞弊猖獗,实质上是一种异化了的利益驱动的结果。
其实,考试作弊成风,不光是考生的问题,也与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因为利益驱动,使一些为人师表的教师的道德降到了底线。大学老师收学生礼太平常了,收礼后考试给分数,最后学生就凭这些分数去保送读研。表面看保送是按照考试成绩的,实际上这成绩是真的吗?因为利益驱动,有人便强烈鼓动什么扩招、什么教育产业化;因为利益驱动,就连小学也收择校费。什么重点小学,想上得交银子,一万、两万不等,更有一些小学,干脆把入学名额分给老师,一个班30人,学校掌握10人入学名额,其余授课老师分。然后这些名额就在外面公开得买,都是几万、几万得上涨,有钱的家长,孩子想上什么学校就能上什么这校,因为有钱!在这种形势逼迫下,一些经济不是宽裕的家长,对自己孩子要是进不了重点,似乎就矮人一等,为了让子女成龙成凤,也只好通过作弊或花钱去实现愿望。至于以假文凭攫取官员职位、以假文凭骗取技术职称的事儿,更是屡见不鲜。你说,这考试作弊能不成风吗?
对于目前社会上的考试舞弊行为,我早已深恶痛绝,每次看到某某地方考试舞弊的报道,都十分憎恨,为国家不能制止住这种行为感到悲哀。出台《国家教育考试法》,从法律角度来规范考试行为,是一个积极的想法。但是,一部《考试法》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解决舞弊这种历史沉积的难题,也实在令人疑问。一是作弊到什么程度才能算作违法?这个标准怎么确定?二是考试法的执法主体是谁?用什么办法来监督其执法行为?三是动不动拿法律来约束学生,那学校的教育责任哪去了?
考试作弊,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行为的失范,或者说是考试制度是的一种弊端。不是定定法律就行的!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才是最根本的出路!法越多,道德越低;道德越高,法越少。当今社会,舞弊现象岂止是考试,整个社会环境不能净化,良好的道德风尚怎么能形成?所以,我认为提高全民素质比什么都重要!况且,立法容易,执法难啊!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已经立了不少,可真正贯彻执行的又有几个?
《考试法》能否管用也将面临着一场“考试”,但愿这场考试能够如愿。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