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B]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不得不向现实低[/B]头  
 
    2005年10月01日0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樊未晨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学习好的孩子才能享受到这类讨论得出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就只有一项任务了:好好把成绩提高上去。素质教育要求家长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我们是在全面地追求升学率”。  

  9月28日,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已经做了母亲的教育记者提出了这个带有讨论性的命题,会议立刻转变了话题。

  这本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的一次对家规、家训的讨论。而此时,参加会议人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专家、工作人员、记者,而变成了没有孩子的非家长、孩子还没上学的家长、孩子正在上中小学的家长、孩子已经成人的家长。“现实社会就是这个样”,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姓孟的专家的孩子还在上学,“全班有50个孩子,的确不能人人考第一,但是,凭什么不是我的孩子考第一?学习好的孩子上好学校的机会就是多,这就是事实!”

  而一位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家长则不太同意这样的说法:“我女儿那所幼儿园,很多孩子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变了,我们觉得要看孩子的长期发展,不能只盯着眼前一时的成绩,这样的家长正在增多”,“反正我女儿上学后,我不会给她报那么多班儿”。

  各类家长们的意见似乎分成了两派,非家长和孩子还没有上学的家长更倾向于“不管现实怎么样,一定要按照教育规律培养孩子”;而孩子已经上了中小学的家长则更多地认为,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分数仍然是区分好孩子、坏孩子最主要的标准,因此“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在研究、报道教育的过程中,这些与会者都是坚决按照教育规律的,大家说,“教育者永远都是个理想主义者”、“教育要永远高于现实”,但一碰到自己的孩子要升学,他们就实在“理想不起来了”。

  这场讨论后来又延续到了中午的饭桌上,一场讨论下来,那些“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家长”不断地摇头叹气,那些“坚决不向现实低头的家长”似乎也不那么坚定了。

  记者发现,就连那些关于素质教育的研讨会几乎最后也都会带来类似的讨论,都会涉及到每个专家学者的家庭,而一旦与自己的孩子升学相关,会议的论调就会变味,应试、成绩这些被各种理论批驳得体无完肤的词汇就变得非常有理。其实,作为教育专家和记者的每位家长都知道,在我国现阶段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方程。素质教育是要推进的,而应试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是惟一的现实选择,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变成素质教育的试验品。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另类教育PK现行教育 教育要多少牺牲品[/B]
 
    2005年10月08日13:32   来源:红网
 
  据10月7日《南京晨报》报道,天津的8岁女孩刘真然从上小学到二年级从未参加过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一到考试,就放假回家玩耍。这位另类老爸独特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另类教育无独有偶。 去年10月份,“8岁女孩退学回家跟父母学做优秀全职太太”的新闻让人好一番议论。2004年10月24日《成都商报》报道,为了将女儿塑造成一个优秀的女人,成都的一对年轻夫妇将应该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留在了家里。孩子的父亲朱先生认为,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学会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是非常重要的。

  另类教育观与另类教育方式,无疑都会引起人们的争议,一般性的理解,另类父母遵循的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准则。另类老爸刘书宏坚决不让女儿参加任何考试,以表示对中国应试制度的抗议。“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们却没想过是不是可以自己来教育孩子。”欲培养女儿为优秀全职太太的张女士如是说。从中不难看出,之所以出现另类教育,主要是对中国应试制度及现行教育体制的抗议。

  中国的应试制度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可到底有几个人敢于打破呢?到底有几位父母敢拿自己的孩子来当“试验品”?笔者有个刚升入初中的儿子,他在小学学习期间,我也只关注他的一点点进步——每次大考小考的成绩与位次,进初中后也给他定了个奋斗目标——进入班上前十名;每年的暑假,也忙着给他找辅导班……指导思想很明确,不敢与应试教育对抗,顺应现行教育体制。

  出现另类教育观与另类教育方式,不管它对与不对,都是对现行教育的挑战,用时下时髦话就是:另类教育PK现行教育。当素质教育屡次败北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只为应试教育装点“门面”时,应试教育牢固的地位咋就无可取代?当医改大大方方说出失败之时,教改是否成功遭遇质疑;当博士生断然退学时,与现行教育体制有关还是无关又争论开来。

  不得不佩服那些敢于PK现行教育的家庭,他们用行动对中国应试制度及现行教育体制提出抗议,引起民众的关注。可能存在着过激行为,甚至会“牺牲”孩子的幸福,但他们“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是明显的,他们的行动让人无法平静,更让人不得不思索。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批评另类教育的过激时,抚心自问有没有勇气拿出行动来PK现行教育呢?现行教育之弊到底要用多少另类教育来当“牺牲品”?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57
    • 经验4442
    • 文章133
    • 注册2005-10-12
    另类教育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你们在给孩子安排这些所谓的另类教育时有没有问过孩子们的想法啊,他们想这样吗?如果是你们家长的意愿那这种另类我觉得也不是什么成功的教育,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