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论坛
排行榜
最新帖子
管理团队
应用
风格
搜索
班主任之友
教育论坛
教育大家谈
热点聚焦
查看帖子
主题:
[转帖]给中国家长的四个忠告
回复:
2
帖
上篇
返回版面
下篇
发表新主题
发起投票
回复此主题
1
复制本帖地址
石岩子
2005-10-17 10:20:39
阅读:3357次
回复
只看此人
楼主
积分
981
经验
3400
文章
301
注册
2005-07-06
[转帖]给中国家长的四个忠告
吴京,前台湾“教育部部长”、前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美国流体动力学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这三个儿子分别毕业于斯坦福、布朗等著名学府,现在四十出头、事业有成。但每当夜深人静,浮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他曾经获得的头衔或荣誉,而是一家人相偎相伴的快乐时光;是年过七旬,依然能倚靠在墙边和儿子们聊天的幸福……
[COLOR=red]你的经验对孩子未来不一定管用[/COLOR]
第一幕:我的三个儿子从小成长在美国。
他们放学回来,我从不督促他们做作业,我只和他们说:“嗨,我们去打球吧!”他们说:“爸爸,等我把功课做完了,再去玩好不好?”
中国家长太紧张,太紧张。总想着要孩子进一所好学校,进了好小学,又想进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更要奋斗了。可我想不明白,你们到底是要孩子进下一所好学校,还是要孩子将来有出息?这是两回事。
希望孩子有出息,就要让他们有活力,能够持续不断的学习,要让孩子有一颗强烈的企图心(即进取心)。而企图心不是你牵着他走就能够练出来。记得我小时侯学毛笔字时要先手把手学“描红”,但描完后,老师一定会松手让我们自己练,如果不松手,我们就永远不会自己写。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因为“今天我们要走的路,未必是孩子明天要走的路。”这是我给家长的忠告,亦是我在台湾做校长的经验。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家长现在的设想之间有时间落差。家长们对当年的升学之苦、工作之苦深有感触,所以指示孩子这么做、那么做。可家长们是否想过,你们当年的升学之苦都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而孩子要一、二十年后才走入社会。你怎知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不知道未来的样子,你怎知带他往哪里走?以前读书,似乎谁记的知识多,谁懂得就多一点。今天有了互联网,什么知识,一搜就有,比的是分析知识的能力。二十年前谁能想得到?你用几十年前的经验,让孩子应付未来的社会,能行吗?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与过去不一样了。中国人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过去的社会是单元的、封闭的,平民要走仕途的惟一通道是科举。可今天的社会多元而开放,行行出状元。一个打篮球的姚明,在美国的知名度已不亚于国家元首。这种情形以前会有吗?以台湾为例,拉动台湾经济发展的,很多不是台大、成大的毕业生,而是从高职院校出来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企业家。读博士虽然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读博士。台湾很多高科技行业的创始人都不是博士毕业,因为创业需要很强的企图心,也许就在读博士的过程中,企图心慢慢就被磨灭了。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因为将来有一件事情一定不会变,就是以后用人凭能力。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边叫他做这个,做那个,即使有时候会犯错。外国人常说,“我们希望孩子有犯错的机会。”他小时候犯错不伤脾胃,长大再犯错那就麻烦了。
记得我在台湾推行教改时,有很多人问我,如何教育孩子?我告诉他们,小孩子要“大玩”,长大一点就少玩一点,到大学更要少玩一点,到研究院就一点也不要玩了。可现在是倒挂,小学、中学、高中很少玩,到了大学就放松了,随便玩。孩子的成长就像一个火箭发射台,开始的轨迹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以后的发展。
[COLOR=red]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COLOR]
第二幕:来杭州之前,我在台湾参加了成功大学的同学会。都是七旬老翁了,可我的一个同学还在抱怨,当年他父亲不该帮他选了成功大学土木系这个专业……
做老师有个座右铭:青出于蓝。家长也有座右铭:一代好过一代。我的孩子如果不如我,我如何对得起我的父母?怎么开导孩子,我把我的经验告诉各位。
老二高中毕业那年,没有告诉我,就申请了海军预备军官,并被录取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全美国只有100个名额。
这意味着他读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但是大学毕业后要为海军服役五年。我不同意他去,但我没说“不可以”。我和他谈了两、三天。我问他,假如不考虑学费的因素,你会不会去?他说“那我为什么要去!”问题解决了。
我想父母与其替孩子做决定,不如替孩子分析所面对的情况更合适。不要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把各种因素分析给他听,让他自己做决定。
还有两个故事,可以提供给家长们参考。
当我的儿子们小时侯学打高尔夫球时,每次一挥杆,我就喊“好球!”鼓励他们。可后来当我再这么说时,他们说:“不,爸爸,那不是个好球!”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学会自己判断。
当我的儿子们做错事情时,我参照了英国人的做法,从不让他们写“悔过书”,只是让他们就当天的事情写篇作文。结果他们作文的开头经常是“怎么搞的,我今天又写作文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思考、判断。而不是用家长的权威去告诉他对错。这些作文现在成了我们的传家宝。
[COLOR=red]身体是唯一不能输的本钱[/COLOR]
第三幕:上次我站在这里演讲两个小时,今天还是这样。我觉得我最大的本钱是——身体。听说这里的小孩子读书很辛苦,用美国话说叫“SEVEN-ELEVEN”,早上七点起来,晚上十一点睡觉。我们有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也同意。可孩子在起跑点上最不能输的是什么?是身体。在台湾,有两件事让我很难过。
一件事是在我上班地方的附近,就是台湾师范大学的校园,经常有体育系的学生在跑步。当我去跑步时,学生告诉我,他们很多同学跑得还没有我快。
第二件事,我推行教育改革时经常要下乡调查、宣讲。开始是周周下乡,后来是天天下乡,最后变成上半天去这里,下半天去那里。台湾媒体的记者跟着我,可最后年纪轻轻的他们实在跑不动了,上午跟我,下午就要休息,漏稿扣钱也不管了。
我的三个儿子读的都是美国私立大学,学费压力很重。但是有两件事情我是从来没有吝啬的,一是孩子可以随时打电话回家;二是孩子要买任何体育器材尽量满足。现在他们都已经是40岁的人了,每周还要跑几十英里,骑自行车锻炼。
今天的社会没有体力,就没有生活的品质。这不是说读书不要读,好学校不要去,但要看让孩子付出多大的代价,尤其是身体的代价。这是他唯一不能输的本钱。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王者之风
2005-10-18 22:48:05
引用
只看此人
2
楼
版主
徽章
财富
3
积分
8579
经验
44510
文章
4140
注册
2004-11-09
好帖,学习了!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棒棒虎哥哥
2005-10-19 21:49:35
引用
只看此人
3
楼
积分
257
经验
4442
文章
133
注册
2005-10-12
那是你成功的例子但不是全部能拿来教育我们后代的经验啊.因为你成功了所以你能这样说你也敢这样说,当然我并不认为现在的家长做的就是对的,但你的个人经验是不能强加给别人身上的,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发表新主题
发起投票
回复此主题
1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解析UBB代码
恢复上次发帖
当前保存
(无)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回复短消息通知
Alt+S快速提交
Copyright
©
2003-2025 班主任之友 -
清空COOKIE
-
手机版
-
RSS
鄂ICP备19002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066号
027-52363293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4 querie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