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谈谈成教问题
[B]成教-一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文本[/B]
 
    2005年12月19日09:2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李杨
 
  [B]成人高考的产生[/B]

  中国的成人教育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开始的。1949年,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

  1953年,高等教育部成立,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的创办被列入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成人高等教育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步的。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夜大和函大。接着,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相继办起了函大和夜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举办函授教育的高校共58所,举办夜大的36所,共有函授生3.5万人,夜大学生1.2万人。

  [B]“七·二一大学”风靡一时[/B]

  文革中,在教育无用、文科无用、普通高等学校停止招生的情况下,非正规的“七·二一大学”曾风靡一时。

  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一篇题为《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上做出批示:

  “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习几年,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上海机床厂贯彻这一指示,举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此后,这一经验被迅速推广,各地厂矿企业、机关、医院、农村纷纷举办“七·二一大学”。1976年时,“七·二一大学”数量达到颠峰,达4万多所,工厂、粮店、街道都办大学。由于这类大学质量太差,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部相继关闭了其中绝大多数学校。

  [B]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转型[/B]

  “文革”结束后,成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由于当时庞大的考生数量和比例较低的录取率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成人高教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为在“文革”中被耽误学业的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

  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大学在校生人数从每年500万人扩大到了每年800万人。2001年教育部又取消了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成人高校受到影响和冲击。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人教育理念首次引入终身教育概念。

  2005年9月,中国首部终身教育条例《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出台。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成人教育难见“成人” 中国成教路还有多长[/B]
 
    2005年12月19日09:4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李杨
 
  现在看来,成教的转型方向有两个:一、整顿后与普通高教接轨;二、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成人高校正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成人教育急剧滑坡,目前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竺鹏说,“以致于教育部内部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成人高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张竺鹏关于“急剧滑坡”的判断,还来自教育部近年对成人高校的整顿:“除统招高校开设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外,教育部把地方自办的成人高校分成三类:办得较好的三分之一继续保留;办得还可以但存在问题的三分之一给予黄牌警告,转为职业技术学校;办得不好的三分之一撤并。”

  [B]“二等公民”[/B]

  “同样是大学毕业,用人单位一听说是成教生就免谈。”手持一所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证书,章珊珊(化名)一脸委屈,“谁让我们是‘二等公民’呢?”

  “成教文凭的水分多大啊!”同样感到委屈的还有这所大学的统招生孙霖(化名)。“我就是中文系的,我不认识章珊珊。”孙霖复读了两年才考上该校,她说,“一些学生在求职或单位晋升时并不特别说明自己是成教学历,享受和统招生一样的待遇。这对于付出更多学习成本的统招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翻看二人的毕业证书,记者发现,证书确实非常相似:同样的开本,同样的颜色,同样的行文。不同之处在于学校的印章:孙霖的证书盖的是某某师范大学的校章,旁边还有校长的印章;章珊珊的证书没有校长印章,只有一个该校成人教育学院的章。正是这微妙的差别注就了二人不同的身份。

  “成教文凭不应遭到歧视,但市场是文凭‘含金量’的最终决定者。”张竺鹏说。

  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明传介绍,目前我国成人高校类别繁多:第一类称为成人高等教育,包括电大、夜大、函大、职大和刊大等教育形式,俗称“五大生”。学生要经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方能入学,但由于入学考试不够严肃,教学及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证书获取相对容易;第二类是高教自考,学生不需入学考试,但由于每门课程考试严格,文凭获取难,在成教文凭中“含金量”最高;第三类是广播电视大学;第四类是网络大学。

  董明传说,国务院1980年发过一个文件,对成人教育的各种文凭予以承认,俗称“三同”,即“同文凭、同待遇、同使用”。这个文件在一段时期内对鼓励职工继续学习,起过积极作用,不过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当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就曾做出规定,凡取得大学文凭的涨一级工资。后来的情况是,机床工人学文秘,装配工人学文学,车队司机学历史,大家只顾拿文凭根本不考虑学以致用。

  人大政治学系教授张鸣认为,成教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异化了,成教文凭根本没有市场,它之所以能够继续存在,与官场腐败有关。有门路的人能借此获得职位和晋升。“成教必须转型,否则总有一天会寿终正寝。”

  [B]成人教育难见“成人”[/B]

  20岁的刘明(化名)今年7月从北京城市学院大专毕业,近日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专升本”。他告诉记者,很多参加成考的考生比他年龄还小。

  “近年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有过多年成人教育教学经历的北京联合大学老师刘成(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评论道,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庞大的考生数量和比例较低的录取率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成人高考应运而生,为在“文革”中被耽误学业的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这部分人目前基本已“修成正果”。但目前,成人高校已演变成高考落榜生或大专生补学历的载体。上世纪80年代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年龄一般在28到30岁,而现在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去年8月,广州举行的广州市成人高校招生咨询会上,前来咨询的人中比例最大的居然不是成人,而是不到20岁大专和中专毕业生。

  刘明因没有找到工作才决定“续本”,因此“续本”期间他脱产学习。记者问他,成人高校很多不是半工半读吗,刘明说,“那是老皇历了!”

  今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成人高考招生计划首次对脱产学生人数做出限制,规定脱产学生不能超过15%。据了解,去年脱产学生所占比例已经达到30%。

  重庆市招办提供的资料显示,1998年到2000年重庆市报考成人高考的考生中,25岁以下考生占了报名总数的73%。合肥市招办日前进行的一次不完全统计表明,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中,25岁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80%。

  伴随着成人高考低龄化的另一趋势是生源素质急剧滑坡。

  张竺鹏说,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大学在校生人数从每年500万人扩大到了每年800万人。与此同时,2001年教育部又取消了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

  吴名是记者的一个朋友,高中毕业后曾以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在京城一家五星级饭店当行李员。四年后,他辞掉工作参加高考复读班,一年后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当行李员那几年,小费把所有的兜都撑满了,但就是想念书。”吴名说,“成教文凭当然容易拿,但要念就念个正经的。”

  “吴名的例子虽然是个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资源的扩大以及年龄限制的取消,使想上大学的人很多都可以走统招生的道路。成人高校现在基本成了一些人补学历的捷径。”张竺鹏说。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将取消学历教育,不再发文凭,以高级培训为主。”北大继续教育部部长郑学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事实上,清华大学已于去年取消了成人学历教育的招生。郑向本刊透露,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成人学历教育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北大、清华取消成教学历教育是为了保全名校声誉。

  [B]成教面临转型[/B]

  “从历史上看,成人教育对国家建设是起过积极作用的。”《成人教育史》的作者之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介绍说,1949年,中国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80%,当时推行的扫盲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后,夜校、红旗大学、工人大学以及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都是非常有效的成人教育实践。

  从现实来看,董明传说,中国高等教育仍属于精英教育。统计表明,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中统招生和成教生人数各占一半。中国适龄人群中接受大学教育的只占20%,美国达到了80%。美国拥有大学4000多所,中国只有2000多所。美国人口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大学数量却是中国的两倍。也就是说,中国要达到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需要一万多所大学。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情况下,成人教育有存在的必要。

  北京市考试院统计资料显示,北京25年来130多万人参加了自学考试,占北京市常住人口近十分之一。另据教育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300万人参加了自学考试,也就是说,在13亿人口中,平均每30人就有1人参加自考。

  “成人教育目前仍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不过董明传也承认,成人教育确实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

  关于成教向何处去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方向之一是向职业教育转型。

  “目前,成人教育几乎等于学历教育,严重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张竺鹏说,以行政管理这门课为例,教材上讲的是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领导、行政决策等一系列枯燥的概念。学生们打开书什么都明白,合上书什么都不记得,更不谈不上学以致用了。

  与此同时,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的一项调查表明,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调查显示,目前北京至少需要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人才8万余人。北京企业现在的技工中,高级技师只占0.28%。来京务工人员中,拥有高级技术特长的仅为1.01%。

  程方平认为,成教转型的另一个方向,是提高成人高校的入学门槛和教学质量,建立与普通高校的互通机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高等教育往往只有一个标准,并没有另立教学标准和另发文凭的“成人教育”。以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在校大学生1450万,其中四年制大学生890万,占总数的61%;社区学院学生560万,占总数的39%。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四年制大学与社区学院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机制。”程方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如一个学生在芝加哥地区的社区学院修满两年学分后,可以直接进入芝加哥大学三年级学习,修满学分后可以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毕业证书。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怎样看成人教育? 调查显示成教评价较低[/B]
 
    2005年12月19日09:4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黄艾禾
 
  截至2005年12月13日中午1点,共有2407人参加了此次网上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将近一半(48.9%)的人,在回答“如果高考没有考上正式高校,会怎么选择”时,选择了复读,继续参加高考,而选择“成人高校”或“电大、自考”的,只占41%。这里显示出了一种对现在成人教育的较低评价。

  同样显示出对成人教育的较低评价的,是另外两项选择。有52.3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的成人高校毕业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成人高校毕业的”,相比觉得他们“圆了大学梦”的只占32.32%,觉得他们“自豪”的只占5.86%。在被问到“成人高校毕业生和统招生相比”时,有43.83%的人选择了“差距很大,成教生就像没受过大学教育一样”,只有6.27%的人认为“没有差距,都是大学毕业水平”。

  虽然对成人教育评价较低,但参加调查的受众仍然倾向于将中国的成人教育继续办下去,当然,应该改革。有四成多的人(42.33%)的人,选择了“应该在整顿后,提高难度,与正式高校接轨”,排第二的,是选择“应该转向职业教育为主”(37.56%),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国的成人教育将来要走的两个方向。

  虽然有一种议论说,今天中国的成人教育已经沦为了“混文凭”的教育,也确实在一项上成人高校目的的选择中,有58.54%的人选择了“我的工作如果想升职,必须要有大学文凭”,但我们也看到,仍有五分之一强的人(20.98%)选择了“纯粹是想继续学知识”。

  这让人感到鼓舞。上学受教育,不是为了找工作,不是为了挣脸面,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仅仅是为了“纯粹学知识”,这原本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最初始最强大的源动力。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怪异迭出 舞弊升级 中国成人教育近黄昏?[/B]
 
    2005年12月19日09:2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李杨
 
  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中国这样多的大学生。据中国教育部2004年的数据,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不包括研究生)已达到1750万,居世界第一。

  在1750万人中,有近四分之一(420万人)是接受“成人教育”的大学生。这420万已经进了高等学校的学生们——今天他们中一小部分是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成人”,一大部分是高考落榜的高中生——经过两年或更长时间的脱产或不脱产的学习,基本可以获得一张国家认可的大学毕业文凭。但是,他们的证书上“成人教育”的章,却决定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只是“二等公民”,为录用单位所轻视。

  在同一个国家里,大学毕业生分为两种待遇,这多少有些“中国特色”。从一开始新中国有夜大、函授学院这类课程,这种“成人教育”就始终不能与普通高校的教育接轨。究其原因,一位研究成人教育的权威人士认为有两条: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不允许学生有那么自由的流动;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精英化的教育。前者,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惯性使然;后者,则可以追溯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由国家来包养下来的社会精英——这是人们对中国现代“举人”——当今大学生的一种固有期冀,这种精英期冀的表现一方面是社会对“正规”高等教育的崇拜,另一方面是对“业余”高等教育的轻视与拒斥。

  这种轻视的结果,使得中国的成人教育始终无法再上台阶。既然总是在“二等”位置,就更让人索性弄出些“三等四等”的勾当来。更有甚者,成人教育在某些地方已经沦为官场腐败的一部分,成了有门路的人获得职位和晋升的终南捷径。这就是我们本组文章所揭示的中国成人教育的种种怪异。

  可以说,中国成人教育当下的问题,是中国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一种后遗症,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所要面临的种种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从旧有的思维框架中摆脱出来:我们所需要的高等教育,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教育,而是每一个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公民都有权享受的教育,不论他是什么年龄、什么身份、有多少钱。

  有了这个前提,中国的成人教育怎样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怎样与正规的高等教育衔接并轨,才有了基本的起点。

  [B]怪异迭出的成人教育[/B]

  成人高考的舞弊,已不局限于单个人、某个学校,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作弊联合体。

  北京的法律专业自考生刘健一直感到不解:自考辅导班的老师哪来的那股胸有成竹的劲儿?

  “考前他们给学生划重点,一门课50块钱,承诺题目划得不准就退钱。” 刘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政法大学的自考辅导班信誉很高,圈里人都知道。”

  今年12月1日,刘健心中的谜团终于有了答案。开办这个班的政法大学教师隋正东,因涉嫌泄露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试题,在北京昌平法院受审。

  “成人教育学历本来就吃不开,就剩下自考‘含金量’相对较高。”刘健说,“这下自考也给毁了”。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划重点“划”出考题[/B]

  正如刘健所言,目前,社会上对夜大、函大、电大等各种成教学历的认可度急剧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有高教自考因考试难度大、纪律严、文凭获取难,在成教各种学历中一枝独秀。然而,法大教师泄题一案使“含金量”最高的自考也大打折扣。
 
  去年10月31日下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刚刚结束,《京华时报》的读者热线接到一个匿名质疑电话——“自考是不是泄题了?”

  在北京回龙观一个事先约好的地方,《京华时报》记者见到了质疑者——一位在昌平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男生。他给记者展示的证据是他手机上的一条短信。

  “短信显示的时间是考试前一天晚上9时38分,短信内容与第二天考卷中60分的主观试题完全吻合。”当时前去调查此事的《京华时报》记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公安机关很快介入此事。今年7月,涉案嫌疑人隋正东和防化研究院科技部试制工厂印刷车间主任李在前,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批捕。

  12月1日,李在前在法庭上说,他和隋关系密切,在一次聚会中向隋透露了自己所在车间承印高自考试卷。此后,隋几次提出要看试题。起初他拒绝了。但隋说自己是政法大学教师,做的事肯定不会犯罪。

  去年10月的一天,李在前就把2004年下半年高自考的民法、民诉法、经济法等学科的试卷带回家中,让隋扫描复制。隋将试卷编辑整理后泄露给政法大学老师刘、孙二人,并让他们以“划重点”的方式泄露给学生。

  事情如果仅仅发展到这一步,也许不一定东窗事发。但在考前,授命给学生“划重点”的法大刘姓老师替两个关系好的学生向隋“求情”,希望弄点“准的”。隋干脆把试题给了刘。刘随即将试题泄给了侯某等两个学生。

  北大自考部一个姓何的学生在法庭上供述,因知道政法大学考前有“划重点”的传统,所以他在考前找到法大熟悉的一位侯姓同学,用请吃饭换来了“重点”。之后,得到“重点”的何某分别以800元、600元、500元将“重点”以短信形式广泛卖出。事情就这样败露了。

  “大半考生考前都知道了考题。”向《京华时报》举报的考生称,虽然大家都半信半疑,但考前还是把这些题目复习了一遍。

  法庭上,隋正东西装革履,表情轻松。他一方面表示认罪,一方面称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工作”。

  政法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隋正东是法大的一个行政人员,辅导班是他个人开办的。

  [B]成考舞弊恶性升级[/B]

  今年10月15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大兴县成人高考某考场隔窗拍下这样一组连续的镜头:一个考生的手机悄悄从口袋里“爬”到腿部——用手捂着——低头看——然后塞回口袋。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成教考场并不鲜见。今年成人高考结束之后几天内,揭露考试舞弊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北京数百成人高考生涉嫌短信舞弊》《哈尔滨成人高考作弊无人管?》《深圳“手机探测狗”查出12作弊考生》《福建厦门成人高考首日揪出一名女“枪手”》《成人高考第一天成都抓住60起违纪舞弊》……以致于一家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开设了这样的专栏——“成人高考,作弊最严重的灾区”。

  “2005年成人高考舞弊事件几乎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竺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成考舞弊已不局限于单个人的偶然事件,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作弊联合体。

  “学校默许、老师参与”,成为今年成考舞弊的一大特点。今年10月份首都师范大学短信舞弊事件因此轰动京城。首师大成教学院主管后勤、行政的主任年德祥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该校成教学院预备班5个班的班主任给学生用手机短信传送答案,绝大多数考生收到了短信。他解释说,学校默许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升学率。

  更夸张的是,成考舞弊已从最初的请“枪手”替考,发展为组织报名、选择考点、雇用“枪手”、群发信息,以及安排住宿的“一条龙服务”。今年10月成考期间就发生了黑龙江省近7000考生集体“移民”赴吉林赶考的作弊事件。

  事实上,成考“移民”已不是2005年的发明了。去年,广东、浙江、河南等地的2000余人专程赴湖北荆州参加成人高考;还是去年,数百西安考生乘火车到宁夏固原市参加考试;前年,内蒙古赤峰市不少考生辗转上千里赶到吉林考试……成考大“移民”的背后总伴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移民”的目标地区能为考生提供更“宽松”的作弊环境。

  在北京联合大学任教的刘成(化名)向本刊指出,成人高考舞弊现象由来已久,2005年是成考历史上舞弊最为严重的一年。而今年的成考,正是教育部发布《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后的第一次成人高考。

  为落实教育部去年发布的这个办法,各地纷纷在考生中开展了诚信教育活动,签署“诚信承诺书”“考试自律宣言”。许多地方为提高监考水平,还采用了摄像、指纹、手机探测狗以及手机屏蔽等各种技术手段,防范考试舞弊行为发生。

  “国家为成人高考投入的监考成本不可谓不高,但作弊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教育部一位官员在电话中向本刊承认。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走样的大学[/B]

  除了舞弊之外,近来成人高考另一个为人诟病的话题是录取分数线过低。

  日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专业录取分数线各异(每科150分制)。在总计22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中,分数最高的是高中升本科的文史类、外语类,以及专升本的中医类和医学类,但这些专业的录取线也没有超过每科的及格线90分(折合成百分制约为60分)。其余的专业,录取线平均每科在60分左右(折合成百分制约为40分左右)。其中,体育类的高中升专科分数线最抵,录取分数线为78分,折合成百分制每科仅18分。

  “18分也能上大学?”一位网友发出这样的质疑。

  事实上,就是这么低的分数也有很大水分。京城某大学的一位历史系研究生有这么一段为成人高考判卷的经历。

  “每个阅卷的研究生左手食指上都缠一根猴皮筋,为的是翻卷子快,凭感觉给分,根本不细看。”这位研究生说,阅卷中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答不出问题就在空白处给老师写一段话“求情”。求情的话五花八门,阅卷者如被感动,也会白给一点分。他还说,阅卷现场人员出入非常随便。一个阅卷者的女朋友是数学系的研究生,每天出入阅卷场所多次,有时干脆帮男友判上一捆历史卷子。

  北京一位多次参与成人高考阅卷的语文老师说,阅卷老师一般判一篇作文用两分钟,其中还包括签名时间。据他所知,有的省高级官员在成考阅卷第一天,还会专程到现场看望阅卷老师,一般都少不了这样一句慰问语:“请老师们高抬贵手!”

  张竺鹏在几所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兼课。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次上课,学生能到一半就不错了。每节课要在开始、中间和结尾时点三次名,以防有的学生点个卯就走。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刘成(化名)说,对于成教学生,他一直很宽容,觉得半工半读不容易。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睡觉,只要不影响老师讲课,他一般不予理睬。不过,有一次他还是被激怒了。

  当时,他发现一名女同学在织毛衣。起初,他不满地看了女生一眼。可那个学生没有注意到老师的眼神,还继续织。突然,“当啷”一声,毛衣针掉到了地上。这回老师狠狠地瞪了该女生一眼,可女生捡起毛衣针照织不误。没过一会儿,“当啷”一声,毛衣针又掉到地上。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了,拿起教材,愤然离开了课堂。

  [B]学生混文凭学校为敛财[/B]

  利益化和商业化使成人高等教育正在偏离本义。

  “就是为混个文凭。”中国成考在线的BBS上,一位网友发了这样的帖子。事实上,记者采访的成教生众口一词都这样回答。

  北京联合大学的刘成(化名)向本刊透露:“老师的课时费,成教班比统招班高一倍。”该校老师给统招生上一节课35元,给成教生上一节课70元。于是,这所学校的一些老师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为了多挣钱,老师们都愿意多上成教班的课。这样,从课时的数量来看,老师们把成教的课当成了自己的主业;但从备课投入的精力来看,老师们又把统招的课当成自己的主业。“成教课时费高,但授课要求低。”这位老师说。

  “对学校而言,成教收入是一种创收基金,可以弥补国家拨款不足。”刘成向本刊透露,国家基本不控制高校的成人招生指标,因此某些院校就不顾质量滥招抢招牟取利益,把成人教育当成学校的一个创收来源。

  今年黑龙江“移民”赴吉林赶考的7000名考生中,5000人都报考吉林一所综合大学。如果考生全部通过考试,一名考生每年学费3500元,那么这所大学一年就增加收入一两千万元。

  正是出于利益考虑,各地成人高校纷纷扩大招生。“一些大学在各地开办的函授站尽量多设函授点,每个函授点一招就是一两千人。”刘成说,“函授也有面授时间,老师同样要在各个学习阶段给学生面授答疑。设的点太多,面授就要减少。学校不顾教学质量扩大招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

  在首师大,成教学院3个月的考前培训班,每个学生要交6300元。据知情人透露,预备班与该校成教学院有委托关系,收一个学生交给学校30%的管理费。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地方考试环境‘宽松’,有的学校默许甚至帮助学生作弊。因为如果学生考不上,最终受损失的是学校。”刘成如是说。

  “很多成人高校对学生也很不负责。”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明传向本刊透露,一些学校在十几个省招生,由于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把老师组成“走穴团”,一个省一个省地跑,根本不顾及课程进度。

  就这样,成人教育及成教辅导班和预备班,成为了一些学校的敛财工具。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