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费制两头不讨好 学校家长都不满意今年将改革[/B] 时间:2006年02月08日07:36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郑春平】
昨天,南京市教育局宣称将在近日公布春季新学期“一费制”标准。按理说,这就是这学期孩子上学该交的钱了,可家长余先生却对这则消息发出“苦笑”,因为在他的手里,还有学校老师开出的一长串教辅书目录,都得另外掏钱再买,且今后上学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什么“试卷费”、“补考费”等一系列收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费制’吗?”余先生不免直摇头……同时,来自政策制订部门的感受也好不到哪儿去:“一费制”正面临着学校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的两难境地,今年“一费制”多少标准合适,颇有些举棋不定的味道。
[B]自购教辅书引来怨声[/B]
昨天上午,在新华书店为孩子挑选教辅书的李女士与余先生有同感:“以前教辅书都是学校统一发的,‘一费制’以后禁止学校代购,只好我们自己来买,其实非但没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反而添了麻烦。”家长们对记者表示,“一费制”对学校而言是“一费了事”,可是对家长的实际支出来说却无法“一费了事”,因为交完“一费制”所含的课本费等规定费用外,还有其他必须费用照样得开支。
2005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对“一费制”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家长们对自购教辅书的规定怨声一片。禁止统一征订教辅用书,主观上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客观上并未达到设想效果,学生家长不得不自己跑新华书店去购买辅导书,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还会因购买不适合的书而浪费财力。
对此,学校也有一肚子“委屈”。栖霞区一中学的副校长告诉记者,从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出发,教辅书是必要的,至少每一门主学科配一本相关的教辅用书。不过,如果由学校代购教辅书,势必与“一费制”规定相违背,而且与“乱收费”的嫌疑撇不清。
有关部门的调查也显示,一方面禁止代购教辅书,另一方面省有关部门仍然向学校大力推荐各类教辅用书。基层学校夹在中间挺为难。
[B]标准不够乱收费来凑[/B]
至于“一费制”的具体标准,成为最难拿捏的一件事。实施“一费制”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负担,但实际上自2005年春季学期以来,收费标准已经上调了一次。即便如此,学校仍然喊亏。目前,小学和初中收费项目包括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借读费等。小学杂费标准为每学期85元,初中125元。经允许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小学可多收取信息技术教育费20元,初中可多收30元。2005年秋季,小学一、二年级课本费每学期为38.5元,三、五、六年级每学期77元,四年级每学期88元;初中一、二年级每学期由原来的110元增加到165元,初三由原来每学期88元增加到132元。另外,作业本费小学每学期22元,初中每学期35元等。
对这样的标准,学校普遍喊低。在实际中各校按规定开设的学科购买必备的教科书,其总额就基本接近“一费制”规定的课本费的收费标准,而占课程10%的教改校本课程教材等则无法安排。
在“法定”收费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下,各种“零星”收费就成了“香饽饽”。有关部门接到的投诉显示,学校为了增加收入,大多数存在或轻或重的乱收费现象,复印费、试卷费、补考费、空调费……各种名目的收费都有,家长们意见极大。
[B]“一费制”非改革不可[/B]
“一费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记者昨日获悉,上个月举行的南京市物价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6年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有关部门建议,当前首先要本着收支平衡原则,科学核定“一费制”标准,能考虑不同档次不同特色学校的情况,既要保证规定课程用书的征订,又要确保占10%左右校本课程的落实,实行多退少不补的原则和清单结算制度。其次,要明确教辅用书的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安排教辅用书,其它年级的主课可适当安排教辅用书。教辅用书由省、市教研权威部门推荐目录,各学校根据自身需要统一订购,费用在课本费中列支。
另外,应该强化对教育收费的清理和整顿,对乱收费现象予以严惩。与此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避免应由学校支付的项目不同程度地转嫁到学生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