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点”能取消吗
[B]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点”能取消吗?[/B]
 
    2006年02月27日10:19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李先梓】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定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

  [B]禁止划分“重点”的难度[/B]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如获得通过,“重点”和“非重点”会不会从中小学里消失?对此,我持强烈的怀疑态度。法律对“重点”说“不”,但有没有具体的措施,保证不存在“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班级?这比一两个条文的约束更重要。凡是违法这一条款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负责人如何处理?对已经划分的重点学校,如何取消“重点”?对正在重点学校、班级就读的学生,如何“分流”?实际操作中一系列的环节,显然没有立法者设想得那么简单。

  其实教育行政部门抓高考分数,本身就是当作政绩工程,有意划分“重点”和“非重点”。禁止这么做,他们心不甘情不愿,阳奉阴违,又该如何是好?

  按照《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的立法精神推理,高等学校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高校仍然在客观上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如果高等教育现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改革,则必然造成两者的脱节,那么义务教育法修订之后所带来的“红利”也将打折扣。(西南科技大学刘海明)

  [B]“教育补差”是治本之策[/B]

  “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有可能积重难返。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在教育资源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如果仅仅从行政执法的角度来禁止“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并不能在实质上维护公平公正的原则。

  所以,在当前的条件下,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严重倾斜,必须要靠“补差原则”来加以保障实施。也就是说,要对那些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加大投入,“以有余补不足”,以此弥补多年来我们对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在经费投入上的严重缺额。如果不能“以有余补不足”,就会造成长期占优势资源的学校继续保持甚至加大与资源劣势学校的差距,助长畸形的教育格局。形式上的重点、非重点之分,一旦被实质上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代替,后果将更严重。

  “补差”是一种“偏袒”或倾斜性的投入,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偏袒,我们的教育才不至于出现畸形状态。因此,在经费投入上的“教育补差”,才是解决“重点非重点”不公的实质性手段,才是维护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河南教育报刊社郭加奇)

  [B]困难在于错误的政绩观[/B]

  义务教育资源之所以过度集中到了少数重点学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考核教育官员的政绩,不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以及教育的公平,而往往是某几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升学率的高低。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误导下,对教育官员而言,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几个重点学校,无疑是“快出政绩、出好政绩”的重要途径。只要这种考核方法不改,教育官员的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就不会消除,某些地方的教育官员就难彻底放弃只重点扶持几家重点学校这样的追求政绩的发展途径。

  并且,一些地方教育官员,对学校禁分重点和非重点的要求,实际上也早已摸索出一条“应对”之道。例如,将重点学校改叫“实验小学”、“科技中学”等等。在当前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形之下,教育部对这种做法,显然鞭长莫及,不容易发现。

  因此,要破除“重点非重点”之分,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考核教育官员的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彻底根除教育官员的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否则,有些地方的教育官员还会变换手法继续违规操作。(福建省厦门市林平顺)

  [B]流动教学能抹平界限吗?[/B]

  校长也罢,教师也罢,不论流动不流动,他们肯定是隶属于一个固定单位的,不可能永远巡回运转下去,流动教学很可能演变为一种形式主义。退一步讲,即使他们可以无限制地运转下去,教学有其固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频繁更换授课教师,学生能适应这种走马灯式的教学吗?可以预见的是,流动教学的结果必将是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

  再说,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仅是师资力量的配置,更有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等等方面的配置,这些要素能够流动吗?虽然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已经不再区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在百姓的心中,哪些学校是重点学校,哪些学校是非重点学校,区分度是相当明晰的,根本不可能随着这一修订草案的纠正而得到显著的改变。

  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靠的是长期的政府投入和教育政策,而不是急功近利式的教师流动教学。作为一项庞大的教育改革工程,更需要的是具体细化和可操作性的工作。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重点班想要说再见不容易[/B]  
 
 时间:2006年02月28日07:32    【来源:红网】 【作者:叶花果】
 
  据新华社2月25日消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草案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班。

  中小学重点班、普通班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一大痼疾。对重点班的爱与恨,社会上的各种声音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对于重点班的多重弊端,人们口诛笔伐,深恶痛绝。

  的确,在各地普遍存在的重点班现象,把学生人为分成三六九等,与义务教育的平等精神相背离,明显剥夺了普通班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严重伤害了普通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自尊心,不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化,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悖,造成普通班的处境异常尴尬,最终导致教育贫富分化、畸形发展,还助长了乱收费、高收费的歪风,易引发教育腐败。

  本来,设置重点班的初衷,是为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校声誉;为了满足部分家长的“强烈要求”。事实证明,这种办班方式使一批学生脱颖而出,使学校名声高涨,无疑有其可取性。如今,义务教育法草案规定,禁止重点班,看似“有的放矢”,让一些人忍不住要拍手称赞。为了教育能健康地发展,国家立法取消重点班,这显示了政府治理教育混乱局面的决心,无疑是积极的举措。但同时,也让人暗暗担忧。要想和重点班说声再见,谈何容易?

  尽管,重点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资源不均。但是,真要把教育不公的板子打在重点班身上,显然是不公平也不解决问题的。在重点班的背后,如果压倒一切的教育评价手段——比如升学率、上线率、重点率等等不改变,那么跟着考试指挥棒跳舞的“重点班”就不会随着法律的修订而被根本禁绝。我可以预想,最多也只是换一个名目继续出现罢了,或者批上“隐形衣”,长命百岁。反正,法律不可能24小时监守在课堂。

  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公平享有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取消重点班是势所必然。义务教育法作为推行全民教育的实施准则,若能通过草案审议,明文规定取消重点班,对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特征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重点班的问题,必须先切实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还需要各方全面地审视并改革教育制度,并有待于全民的升学观、教育观和对人的评价准则的转变。否则,仅仅取消重点班的做法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告别“重点”时代
     
                  2006-02-28 09:43:46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何勇荣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前天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其中有“学校禁分重点和非重点,禁止设置重点班”这么一条引起市民热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划分重点和非重点,这当然是广大市民拍手叫好的。在“重点”风行的年代,“重点”意味着政策扶持、倾斜投入,身在这个“重点”,意味着向“下一个重点”更近了一步。现在义务教育学校要取消“重点”了,这是否意味着孩子无论在哪个学校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了呢?一句话,选什么学校,“百姓心中有杆秤”。

      毕竟,一直以来,“上重点小学、上重点初中、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教育道路,是人们为孩子作出的第一选择。大家都明白,在这个“重点教育”的链条中,高一级的学校是主宰着低一级学校的“大爷”。到头来,重点高中还稳稳当当呢,升学率高的初中理所当然是市民心中的“重点初中”。不少名校办起了市民口中的“民办初中”,并没有“重点初中”的名分,学费也不便宜,入学前还要考试,但不少家长还是愿意花大力气把孩子送进去,因为这些“民校”升重点高中的机会大呀。

      草案的这一规定初衷当然是好的,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政府只对薄弱学校加大投资,而各个学校之间的老师却不“挪屁股”交流交流,“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差距事实上仍然存在,“取消重点初中”到头来还不是有名无实?

      所以,只看到草案——即使是非常好的草案,还不到鼓掌的时候,我们想看到更具体的和更可行的、能够付诸实施的办法。只有告别“重点”时代,才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中国取消重点学校 可以借鉴美国的NBA选秀[/B]  
     
     时间:2006年02月28日11:45   【来源:新京报】 【作者:翟南囡】
     
      义务教育法草案中规定,中小学将不再设重点学校(《新京报》2月26日)。

      不过,因为历史的积淀,不同学校之间已经形成了很大差距。只要过去是重点学校,师资力量必然会有优势,在人才的引进上也会成为求职者的优先选择。也就是说,尽管它可能失去重点学校之名,但还将具备重点学校之实。

      由此,我想到了NBA的选秀办法:NBA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除了拥有备受瞩目的球星、比赛对抗激烈,球队间水平接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是怎么让各支球队均衡发展呢?对弱队倾斜的选秀办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置疑:在重点班的背后,如果压倒一切的教育评价手段——比如升学率、上线率、重点率等等不改变,那么跟着考试指挥棒跳舞的“重点班”就不会随着法律的修订而被根本禁绝。我可以预想,最多也只是换一个名目继续出现罢了,或者批上“隐形衣”,长命百岁。反正,法律不可能24小时监守在课堂。

      在每年一次的选秀大会上,弱队对新秀具有优先选择权,保证了今年的弱队能够获得更好的人员补充。当然,其还有工资总额控制等措施,避免某些球队囤积球员。

      NBA选秀中的弱者优先,值得在消除学校差距中借鉴。比如在教师的选择上,可以给弱校优先选择优秀师资的机会;在人员的安排上,可能给弱校多提供工资补贴。如果没有政府对弱校的补贴,重点学校必将继续被追捧。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