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转帖]教育产业化严重背离公益原则 教育部发言人:中国教育事业很成功
     
        2006-02-28 11:16:2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教育部发言人重申该观点,称中国教育改革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教育部昨天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了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他再次重申了“中国教育是成功的”观点。

      王旭明指出,判定中国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这个改革是不是让绝大部分人从中受益了,如果是绝大部分人受益的话,就是成功了,如果绝大部分人没有受益的话,那就是失败了。中国教育在2005年两级人口初中覆盖率和毛入学率有95%。还有,高中阶段,我们国家目前已经超过3800万人,高中入学率已经达到50%。

      就我们国家发展实力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来说,都不足以支撑。别看我们每年以8%、9%的速度递增着,也支撑不起这么规模的教育。

      面对这种现象怎么解决?除非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我们把速度降下来,让它慢慢发展;另一个途径就是,积极、稳固、快速地发展、挖掘资源。选择哪一条路?当然,我们中国会选择头一条路。

      在这里特别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应该说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广大人民群众这种巨大的付出,包括财力的巨大付出,中国不可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也不可能实现“两基”。今后,中国教育事业要发展的话,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判断中国教育事业是成功的。


      教育产业化有违公益原则

      教育部提出五大观点反对教育产业化
      
      昨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说,教育发展中心提出五大观点来反对教育产业化问题。

      第一,教育产业化是与教育公益性原则相违背的。

      第二,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教育产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非义务教育阶段,确实实行了收费制,但是这个收费制不是没有目标、没有标准的漫天要价,非义务教育收费成本分担机制,怎么算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算是以成本核算机制来实施的。而教育产业化是营利的原则。所以,我们提出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和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不矛盾的。

      第三,发展民办教育不等于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与教育产业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不反对教育产业,教育很多部门是可以实施产业的,比如民办教育,但不能把民办教育和产业化教育等同起来。

      第四,经过认真调查,现在发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教育产业化作为国策。

      第五,公共政策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如何打击“教育产业化”这只“老鼠”[/B]
     
        2006年03月01日08:42 来源:《东方早报》
     
      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产业化”这个提法从它产生之日起,教育部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教育部从来都是反对教育产业化的。王旭明说,“我们要旗帜鲜明、公开地反对教育产业化,让它如同过街老鼠一样没有市场。”

      [B]产业化是如何变形的[/B]

      对于教育产业化,部分经济学家多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教育产业化或部分产业化表示谨慎的赞同,认为我国现阶段教育投入远远不够,将“产业化”引入教育领域,不仅可以摆脱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的窘境,而且能够推进教育成本的分担,这也是与国际接轨。

      这种观点很快让一些主管部门和学校找到了教育成为“赚钱机器”的理论依据,据说某些地方官员甚至还曾产生要让学校创收,向财政上缴利润的想法。但教育产业化在一些地方,已经偏离了教育部门和经济学家们当初构想的正确方向,把教育产业化等同于教育商业化了。

      教育产业化的正确方向在哪里?我们可以看看最成功的教育产业化例证“硅谷”。由于“硅谷”的成功,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教育产业化”的尝试。

      但无论如何,国际名校在推行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决没有动摇学校传播知识、追求学问的“神圣地位”,更不是构筑其商业地位。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这应当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四川省成都市何勇海)

      [B]究竟应如何拒绝“产业化”[/B]

      不难发现,教育产业化论调最初是在外贸不振、内需疲软的大背景下出笼的。在“拉动内需方可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语境中,教育产业化曾一度被视为最理想的“撬杆”,考虑到中国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国人历来省吃俭用,但在子女教育上却从不吝啬,所以,似乎惟有如此才能迫使国人“大胆消费”。时至今日,教育业已成为国人“消费大件”之首,教育产业化可谓“功不可没”。

      产业化激情已然被刺激起来,它的冷却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财力“永远有限”、政府投入将“始终不足”的情况下,近年来很多学校的奢侈浪费等问题也必将是教育产业化的强力“助推器”,它岂能因“产业化”一遭反对便戛然而止。

      依笔者见,要反对进而彻底拒绝教育产业化,当务之急是寻求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改革之道。鉴于教育问题很大一部分属于公共决策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启动公共选择程序,让公众积极参与表达意见或利益诉求,而不再是教育部门自说自话、闭门造车,似乎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山东省青岛市孙凤忠)

      [B]人人喊打还要有人去打[/B]

      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教育产业化如同是一块臭豆腐,尽管大家都说它很臭,但毕竟有人从中吃出了香味。因此,光是人人喊臭并不能阻止其继续臭下去。“反对”,哪怕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毕竟只是一种主观态度,并不能等同于客观的举措。

      “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对教育产业化,老百姓可以“口头反对”,手握公权的部门却不能只有“口头反对”。既然人们存在混乱认识,就要有权威部门作出明确界定;既然“存在教育产业化问题”,就要有教育管理部门专门的措施、专门的机构去解决。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但我们要说,光有“态度”毕竟打不死老鼠,教育管理部门有没有,如果有能否把“一直在反对”的措施和即将的措施公之于众?

      对于过街老鼠,既要有人人“喊”打的氛围,更要有具体的人,用具体的方式冲上前去“手起棍落”,打得它无处藏身,让大家拍手称快。光靠人人“喊”打而无打的动作,只能让老鼠更狡猾更隐蔽,况且,大家只“喊”不“打”,又有几只老鼠被大家“喊”毙命了?(华商报社毕诗成)

      [B]这只“老鼠”不好打[/B]

      按理,对教育部的表态,应该博得一片喝彩之声才是。但出乎意料的是,浏览网上舆论,发现批评者众,赞扬者稀,这是为什么?

      首先,发言人称“教育部从来都是反对教育产业化的”,那么,对于之前中国客观存在的某些“教育产业化”倾向,负有监管之责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显然,回避管理责任,公众自然不满意。

      其次,发言人称“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与教育产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际上,目前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昂收费,早就已经高得离谱,有的家庭为了供子女上学几乎陷入赤贫。在这种情况下,用“成本分担机制”来解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昂收费,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而且,一句“成本分担机制”,很容易使企图乱收费、高收费、牟取暴利的人找到借口,难怪公众的批评之声会不绝于耳。

      事实上,“教育产业化”尽管危害昭然,但谁从中获利一望而知,现在拿暴利开刀,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没有切实有效的行动和责任担当,这只“老鼠”万分难打。(湖南省娄底市委宣传部邓清波)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0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