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8 11:16:2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教育部发言人重申该观点,称中国教育改革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教育部昨天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了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他再次重申了“中国教育是成功的”观点。
王旭明指出,判定中国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这个改革是不是让绝大部分人从中受益了,如果是绝大部分人受益的话,就是成功了,如果绝大部分人没有受益的话,那就是失败了。中国教育在2005年两级人口初中覆盖率和毛入学率有95%。还有,高中阶段,我们国家目前已经超过3800万人,高中入学率已经达到50%。
就我们国家发展实力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来说,都不足以支撑。别看我们每年以8%、9%的速度递增着,也支撑不起这么规模的教育。
面对这种现象怎么解决?除非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我们把速度降下来,让它慢慢发展;另一个途径就是,积极、稳固、快速地发展、挖掘资源。选择哪一条路?当然,我们中国会选择头一条路。
在这里特别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应该说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广大人民群众这种巨大的付出,包括财力的巨大付出,中国不可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也不可能实现“两基”。今后,中国教育事业要发展的话,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判断中国教育事业是成功的。
教育产业化有违公益原则
教育部提出五大观点反对教育产业化
昨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说,教育发展中心提出五大观点来反对教育产业化问题。
第一,教育产业化是与教育公益性原则相违背的。
第二,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教育产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非义务教育阶段,确实实行了收费制,但是这个收费制不是没有目标、没有标准的漫天要价,非义务教育收费成本分担机制,怎么算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算是以成本核算机制来实施的。而教育产业化是营利的原则。所以,我们提出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和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不矛盾的。
第三,发展民办教育不等于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与教育产业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不反对教育产业,教育很多部门是可以实施产业的,比如民办教育,但不能把民办教育和产业化教育等同起来。
第四,经过认真调查,现在发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教育产业化作为国策。
第五,公共政策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