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教育部将采取措施把44.8万代课教师全部清退
    时间:2006年03月27日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7日电 中国教育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2005年,中国的中小学代课教师约有44.8万人,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

  王旭明介绍,通过几年的清退工作,虽然还有40多万人,但是它在总的数额当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约占5.9%。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各地将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农村学校合格教师需求,进一步加快清退中小学代课人员工作。

  王旭明指出,可以预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当然,可能在余下的44.8万人里有一部分是素质比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对于这部分老师,其中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通过这些形式、手段和办法,来解决国家某些地方存在的,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的中小学代课人员的工作。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代课教师参加公开招聘可获教师资格[/B]  
 
  时间:2006年03月27日15:4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讯 记者臧文丽、贺霞报道:教育部今天下午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安全工作和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教育部正着手解决我国某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清退工作。学历合格、素质教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不同学历的代课人员参加招聘的要求不同。

  另据2005年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代课人员总量从1999年的81.9万人经下降到2004年的49.9万人,2005年已减少到44.8万人,截止到2005年为止,中小学代课教师目前在全国约有44.8万人。其中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占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9%。

  教育部将在尽短的时间内,将把余下的44.8万人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教育部:清退代课教师无时限 不会影响农村师资[/B]  
 
  时间:2006年03月27日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7日电中国教育部今天召开“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指出,中国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没有最后的时间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不会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问题。

  王旭明强调,清退代课人员并没有时间表,不是说截止到今年12月31号为止,所有的代课老师都清退掉,那可能就有遗留问题。如果对方签订了协约、合同,两年三年或者到某一年为止,就到这个期限。所以,清退工作并没有最后的时间表,就为解决所有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空间和时间。

  实际上就是为解决一些遗留问题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当然,这个时间和空间也不是无限的,比方说一个代课人员和学校签订了100年的合同,那显然是不合适的,要废除。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补充机制和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的力度,通过优秀毕业生不断补充到农村中小学去,是完全能够冲抵代课人员的,是不会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相反只能使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者之风[/u]发表的内容:[/b]

    教育部:清退代课教师无时限 不会影响农村师资  
     
      时间:2006年03月27日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7日电中国教育部今天召开“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QUOTE]
    那就好了!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关心这样的问题!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清退”后的代课教师怎么办?[/B]  
       
        时间:2006年03月30日10:34   【来源:红网】 【作者:徐晓】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27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但教育部在清退代课教师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代课教师,这个称呼本来就有点奇怪,他们是教师,承担起了教学的重任,但他们又不是正式教师,所以,他们的收入低下,低下到了令人辛酸的地步。

        几个月前一篇名为《县委副书记上书教育部:70%代课教师月工资40元》的文章在《南方周末》发表,其中《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报告震惊了全国: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

        说实话,拿这么一点工资我想象不出他们是怎样维持生活的。因为,这么一点钱比城市吃低保的人都要少得多,甚至连吃低保的零头都没有。可以这么说,他们的付出与收入是实在不成比例的。而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中小学他们却成了教学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是愧对他们的。

        但现在,不知什么原因,国家教委却又一刀切,要全部辞退他们了。而且,用了“清退”这么一个在人们心目中好像是犯了错误什么的才用的词汇。这真有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或卸磨杀驴的味道?而且,这样一来,不就完全否定了代课教师以前所有的贡献和功劳?

        还有,这些代课教师被清退以后又怎么办?成为正式教师,如国家教育部承诺的那样?“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但为什么会产生代课教师,不就因为编制太少吗?难道,辞退了代课教师后,当地职能部门会开恩去大量增加正式教师编制?这种可能性是不太切合实际的。据民盟甘肃省委的一份调查显示,甘肃有些贫困县的教育经费支出已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已经如此比例了,再增加编制可能吗?

        那就只好回家种田。好在这些教师本来就是农民,或他们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农业。但如果清退就意味着回家种田,那他们的日子将会雪上加霜。要知道,即使如甘肃那样拿40元的代课教师,比起当地的农民老乡可能日子也要好过一点。因为,那里的农民实在是太穷太穷,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低的工资也还是有人干的现象。如果把他们清退了,他们恐怕连那么一点钱也没有了。因此,他们的日子将会更加窘困。

        清退以后的代课教师怎么办?我以为,国家应该拿出一笔钱来统筹安排,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的代课教师有理由拿这么一笔钱。如果不这样,不仅令代课教师们寒心,也令我等所谓公办教师们寒心,更令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所有人寒心。因为,尊师重教理应包括代课教师,代课教师也是教师中的一员。不安置好他们,我们有兔死狐悲之感。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请给代课教师以公正的历史评价[/B]  
       
        时间:2006年03月30日0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耕身】
       
        据3月2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清退中小学代课人员工作,采取系列措施把中国目前余下的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没有最后的时间表。

        我注意到就发言人所说的“清退”二字,同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一位读者来信说:“清退”也许就意味着否定,否定代课教师的贡献,否定代课教师爬过的山路,否定代课教师趟过的河流。在我的记忆中,对犯了错误的人才叫“清退”。但公允地说,我并不认为教育部真的是在否定代课教师的贡献,一方面,中国教育要实现发展并提升,需要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新的整合,因此“清退”也就在所必然,另一方面,即使是“清退”,也留有余地,这就是王旭明所说的部分教师可能通过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资格。

        但这种基于理性的思考,是否足以消弭“清退”二字所产生的群体性失落?显然不能。应该看到的是,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的退出,表明中国基础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将给予这样一个默默无闻而又多么巨大的群体怎样一种历史性评价,这是值得追问并关注的。

        在发言人的发言中,关于代课教师群体的说法是,他们走上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正式认定和批准,是以一种不合法、不合规的形式存在。这话固然没错,但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如果说,早期代课教师群体的出现,是因为国家整体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那么,今天代课教师群体的出现,更主要的是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

        必须看到,中小学代课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代课教师,是在中国教育最需要也最艰难的历史时期,撑起了中国教育的一片天。他们的学识及才智也许不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更不足以承继现代教育转型的重任,但他们却是在现代教育阳光无法普惠的地方,在地方财政难以供养正式教师的地方,以单薄的身体为农村孩子搭建起知识的殿堂,以他们全部的心血浇灌着共和国的未来,为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应当被历史所承认的。

        更应当看到的是,一直以来,代课教师都是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着。他们生活在农村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收入连维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难,但这一切都从没让他们失去作为“人师”的尊严。甘肃省渭源县县委副书记李迎新所做的《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显示,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且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李迎新自述:“我在调研中一次又一次地被代课教师的贫困所震惊、执著所感动,为西部义务教育的普遍困境深深发愁。”(《南方周末》2005年11月3日)而渭源县的代课教师生态,也基本反映了中西部贫困地区代课教师的生存状况,这同样应当为历史所铭记。

        因此,在中国基础教育面临转型之时,请给那些行将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课教师一个历史性评价。也许,对于他们进行经济的补偿的确存在困难,而对于这样一个一直在沉默与艰辛之中坚守的群体来说,他们更希冀得到的,或许也不是物质的补偿,而更是一个公正的评价。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用不用代课教师本该学校说了算
         
          2006-03-30 09:17:4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

         
          

        2005年,中国的中小学代课教师约有44.8万人,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日前指出,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中小学代课人员将被全部清退。为了防止这种一揽子办法冤屈了代课教师中的优秀分子,代课教师中“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对于发言人的这番话,有人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园艺师思维”,因为它把公办教师看做了“良种植物”,而把代课教师看做了“杂草”,而“杂草”必须被清除干净。说实话,我不大赞成这种批评,因为它没有抓住要害,也没有理解政府机构做事的特点。

          在目前这种体制之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似乎也只能是教育部提出的这种做法。从总体看,“代课教师”的水平会低于公办教师,因为公办教师多是从国家正规学校经过科班培训毕业出来的。大概在少数走后门极为严重的地方,才会发生公办教师整体上不如“代课教师”的现象。这样说来,在我国小学规模势必要压缩的背景下,首先解雇“代课教师”是可以讲得通的。为了防止将一些已经有了教学经验的好教师也一并解雇,给他们进入公办教师行列的机会,也自然是值得赞赏的,只是这种操作要公开透明,不要将它搞成一件“优汰劣胜”的事情。如果出了这种问题,也应该批评这种做法本身,而不是其他。为了慎重,可以通过调查的办法,确定一个合适的招聘比例,免得虚晃一枪,只是象征性地招了一个半个教师,而把绝大部分“代课教师”一律解聘。还可以对所有解聘的“代课教师”给予解聘补偿来弥补他们的损失,为他们转业提供帮助。政府方面要讲人道主义,更要遵守雇员规则,对已经雇佣了若干年的“代课教师”不可以随便扫地出门。我相信,在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不平等和遗憾的事情,但只要是依赖政府机构做这件事情,这种局面是难以防止的。“一刀切”的行为是一切政府机构的通病,中外并无差别。

          能不能搞公平竞争,让所有教师通过考试实现优胜劣汰,在此基础上组建统一的公办教师队伍?似乎行不通。对公办教师的淘汰,还是要遵守既定游戏规则。规则不变不对,多变也不对。变得过多会让人无安全感,教师的素质也无法提高。事实上,国家与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之间签订了不同的雇佣合同,游戏规则的不同在当初是被当事各方所默认的。

          总之,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母鸡只能下鸡蛋,不能下鸭蛋。深究起来,教育部门与“代课教师”和公办教师之间签订的不同的雇佣合同一开始就有了某种歧视在里头,而这种劳动市场的奇怪现象在我们国家的许多行业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在一个乡的调查中发现,乡干部居然有三种身份,工资待遇也很不一样,最底下的乡聘干部工资没有保障,而且还很容易被解雇。我们的体制决定了在教育领域会生出怪胎来。目前在乡村中小学压缩的背景下,也自然是“代课教师”要难受了。我们的任务是要解决就业体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是一种渐进改革的路数。如果不改体制,教育主管部门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总是那几下子。

          教育体制也需要改革。教育部门的权力过大。必须扩大学校在雇佣教师中的权力,而学校的雇佣决定应由一个合理组成的委员会来决定,不能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从更深的层次看,要改革大学教育体制,从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教材选用、学制安排到招生规模、录用考试等方面,大学都要有自主权。大学校长的任命也要引入新的机制。这项改革会摧毁应试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教育也就放开了。今后国家可不再编写统一的学校教材,仅仅建立一种教材审查制度。一门课程出现几百、上千种教材,也应该属于正常。

          教育放开以后,中国就有了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的源头,这种情况必然使各类学校的校长成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岗位,校长对教师的选择也将格外谨慎,教师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那种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的事情,也就又少了一种可能性。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10
          • 经验810
          • 文章108
          • 注册2005-10-16
              向所有为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代课教师致敬!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10
            • 经验810
            • 文章108
            • 注册2005-10-16
                我个人认为,对代课教师"清退"还是势在必行的。代课教师做为教育事业发展困难时期公办教师的补充和替代是属于历史的产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应该结束其使命了。前些时候,从中央电视台的有关节目中,了解到代课教师的恶劣生存环境,但也坚定了这样的认识,代课教师对现代教学知识的掌握和本身的继续教育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我想,非常理性地认识,应该是对代课教师进行分流,这既是对代课教师及其家庭负责,更是对广大农村孩子的负责,对中国未来的负责!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44.8万代课教师将以什么姿态退出历史舞台[/B]
             
                2006年04月07日08:12   《人民日报》 (2006-04-07 第05版)  陈  鸿

              近日,教育部宣布,在短时间内,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代课教师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据报道,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

              代课教师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状况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总体而言,代课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教学水平不高,长期任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这个角度看,代课教师退出历史舞台,是我国在2010年之前实行全面义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问题是:如此多的教师离开岗位,谁来填补这些空缺?那些嗷嗷等待知识哺育的山村孩子由谁来给予“食粮”?代课教师长期存在本身就表明了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西部某地,如果所有教师都吃财政饭,将占去财政收入的80%以上,成为当地财政无法承受之负。考虑到一个在编教师的待遇可以养七八个代课教师,代课教师也就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选择。应该看到,代课教师一般分布在高寒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是正式教师不愿去的地方,代课教师离去后的衔接将因此更为困难。

              要让代课教师短时期内退出历史舞台,就必须消除其存在的基础。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要加大投入倾斜力度,让这些地区有能力根据需要扩大农村教师编制,尽可能实现公办教育由公职教师任教,让义务教育全面回归“义务”。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在这方面不妨参照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作法,给予那些到艰苦地区任教的人员以补贴,或者将来在发展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等,激励优秀教师“下沉”到农村,让他们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此,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让代课教师顺利退出历史舞台,还必须考虑到清退后的安置工作。清退工作应尽量避免“一刀切”,不少代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缺少的只是执教的资质,地方不妨加强培训工作,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以保证教育质量,让代课教师执教“合法化”。这对于在代课教师退出的过程中维持教学稳定尤为重要。

              妥善安置代课教师,更要善待那些“下岗”的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在待遇上缺乏明确的合同条款保护,往往仅仅依据有关部门一句承诺就开始工作,但代课教师有事实上的合同关系,他们为教育付出艰辛的劳动,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在情理和道义上都应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回报。

              总之,清退代课教师不是清退违法经营,不能一“清”了之。清退代课教师是为了规范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过程的有序过渡很重要。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面对现实代课教师不能一清了之
                                  
                         作者: 方明威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时间: 2006-04-07
               

                先后看了贵报周少锋的《“清退令”会使代课老师受益》和宋金生的《“清退令”使代课老师真受益?》两篇文章,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过来人”,我感到宋先生的文章比较在理。

                据我所知,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其实不欢迎公办教师,为什么?因为当地发不起教师工资。代课老师工资低,百十来元的工资还能将就,公办老师数百元的工资,基层财政根本负担不起。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公办老师而言,贫困地区条件差,工资低,不愿意去。而对贫困地区来说,公办老师工资高,负担不起,还不想要。一个“不愿意去”,一个“不想要”,孩子上学却耽误不起,只好找代课老师先对付着上课。

                我为什么说这话?因为我师范毕业后,就在陕西某贫困县的一所村办小学工作,我们公办老师的工资,是乡里发的。学校老师不够,请了两名代课老师和一名炊事员,他们几十元的工资是从学杂费中挤出来的,村里还补助了一点。说得难听点,乡村教育是乡村办的,教育部管了多少?把代课老师清退了,教育部的官员愿不愿意到贫困地区的村办小学里站讲台?

              编辑:吕剑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