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转帖]展望未来:中国教育的十个失误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时再次重申了“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观点。但根据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蓝皮书对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表明,77.8%的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总体满意度分值仅为35.28分(60分为合格),仅4.1%的公众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成绩当然是不可否定的。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的教育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十个失误
     在长期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指导思想下,人民群众成了教育投入的主体。联合国的考察官员离开时抛下一句把所有在场者噎住的评价:“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贵国连非洲的乌干达都不如!”
           值得反思的现象:教育投入下降行政支出飙升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投入较低的国家之一,而同时又是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低一高都是不正常的,也很值得反思,现在,也到了切实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
      高中和大学盲目扩招和无序招生,中小学、大中专乱收费、高收费,一些中小学被拍卖,一些作为教育公共资源的名牌中小学为了高收费的目的还出现了所谓的国有民办,双轨制的“公费生”与“自费生”等等问题  
      教育产业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谁该负责?
      一句“教育部从来都反对教育产业化”,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从有据可查的文件来看,虽然教育部的确没有提教育产业化这个口号,但是,我们能因此说教育部没有一点责任吗?
     农村教育经费长期由乡镇政府承担,而乡镇财政又无力承担,变成了要农民自己负担,造成本来已很低的农村教师工资被长期拖欠,农村校舍危房师生伤亡事故不断,许多地方的农村教育都是负债运行。大批农村孩子失学。许多地方的小学义务教育名不副实.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农村教师缺编城市教师超编  
      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的教育是关键。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
      体制和高考制度造成的很多教育的弊端都由教师来承担骂名。而他们的待遇跟政府机关比却是相差甚远。一般的大学老师也就2000多元的工资,中小学老师的工资多数都在1000多元。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老师即使几百元的工资也得不到保障,还经常被拖欠。  
      教师有什么?有神的要求乞丐的待遇无端的骂名  
      社会对教师,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是蜡烛,必须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必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是孺子牛,必须只能吃草,而挤出来的一定要是奶。教师,当冠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老师只能为这虚名而出卖自己。  
        政府在义务教育中应当承担的义务,主要体现在为义务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上。事实证明,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义务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高等教育不调整 义务教育的“重点”难取消  
      按照《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的立法精神推理,高等学校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高校仍然在客观上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如果高等教育现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改革,则必然造成两者的脱节,那么义务教育法修订之后所带来的“红利”也将打折扣.
    05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505万人,在校生人数达1562万,跟00年的221万、556万相比,五年时间分别增长128%和181%。这确实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绩。伴随在校生规模的过快扩张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巨大的
      拷问高等教育:谁让大学生走入“低薪时代”
      伴随着“500元月薪聘本科生”“零工资就业”等“酬跳水故事,大学毕业生“低工资时代”似乎已悄然来临。虽权威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有所增长,但在GDP、平均工资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喜人增幅面前,“两年增加37元”充满了讽刺意味
    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增长确实快,但跟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仅就培养成本而言,通常要低于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对大学生的资源投入很大,浪费也很大。而进行中等职业技术培训,性价比更高
      职业教育呼吁重视 我国急需“灰领”人才  
      教育界刮起了浮躁风,大家想做研究型大学,而这些是和当地利益挂钩的,比如政府的政绩问题,因为研究型大学才有博士点和硕士点,教学型大学重点是教学,就没有那些个显赫的头衔,显得大学不重要
     教育部说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而事实是学校和家长的眼里只有高考,凡是有利于高考的我们都拥ぃ彩遣焕诟呖嫉奈颐嵌挤炊浴?nbsp;
     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头顶 素质教育只能是缥缈
     课程改革,是教育走进死胡同后的“救赎”,承载了多数人的期待和希望。可是,一“考”定终身,中考、高考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教育领域的上空,让每一个涉身其中的人忧心忡忡
       我们的教育缺很多,缺钱、缺人才,缺人文关怀,缺理想的追求……最缺什么?我认为最缺的是人文情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是“见分不见人”,甚至不把人当人.]
      升学率不是GDP 尊重教育自主权方能摆脱应试
      透过“应试教育没根本改观”的现实,我们也应看到时下政学关系硬币的另一面,那就是,教育相对于政府的自主权利,如考试升学、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应不受或少受行政力量干涉?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高考已经变成中国教育的指挥棒。分数是高考的最高标准,很自然地传导到整个教育链条的每一级都以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高考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谈:高考改革必须“正本清源”
        高考仅是高校为招生选拔而设置的测试,但将它与检查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学习水平考核混在一起,所谓“一考定终身”,“一考”既管高中又管高校。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高考改革就始终处于左右为难中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