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推荐]正视大学生浪费饭菜现象
[B]浪费触目惊心 请正视大学生浪费饭菜的理由[/B]  
 
  时间:2006年04月10日17:17   【来源:红网】 【作者:雷辉】
 
  今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的胡帆、王毅、谢静等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着手调查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其结果让他们吓了一大跳,该校仅南园餐厅一座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4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不少网友对这些理由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大学生为节约意识薄弱找的借口。固然,节约意识薄弱是大学生浪费饭菜的原因,但绝对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很简单的例证是,很多大学生在家吃饭并不浪费,在校就餐却很浪费。这里存在一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异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食堂的服务方式压迫大学生浪费饭菜。

  在家吃饭,大学生可以“按需分配”,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不完留到下一顿,浪费自然就少。而在校就餐就不一样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食量与口味,同一个学生每顿的食量与口味也会因心情,时间等因素各不相同,可食堂有限的供给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多样的摄食需求,饭菜吃剩也就在所难免。前述大学生饭菜吃饭的理由其实并不荒谬。

  一个人浪费,原因可能是浪费者节约观念薄弱;一群人浪费,恐怕就不只是个体节约观念薄弱的缘故,而是有制度缺陷在捣鬼。其实,节约不仅要求个体拥有节约观念,更要求社会为实施节约行为创造便利的环境。鉴如此,不难发现,高校在努力强化大学生节约观念的同时,还应努力改善食堂的服务方式与质量。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一年倒掉上百万 食堂里为何会有“垃圾桶”[/B]  
 
  时间:2006年04月10日14:03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多国人眼中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在法国人眼中却是一个关涉高校治理的大问题。据毕业于巴黎大学的学者、《南风窗》驻欧洲记者熊培云先生讲,他在巴黎的若干大学食堂中从未发现过有“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剩物桌”:吃剩的如酸奶、水果都装进包里带走,剩下的面包则放在旁边的“剩物桌”上,给那些意犹未尽的人。

  “剩物桌”为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的高贵品质提供了一条制度性渠道,又卓有成效的克制了学生们铺张浪费的冲动。没有大义凛然的道德说教,亦没有声色俱厉的道德指控,一个小小的“剩物桌”谈笑间就把“浪费”变成了“分享”,把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私德问题”,还原成一个零成本的“制度问题”———而谁又会拒绝这个举手之劳便能充当“道德家”的机会?

  相较之下,“垃圾桶”在我国高校食堂乃至在全国的无所不在,便成了一个等而下之的治理浪费的思路。

  提倡勤俭是简单的,指责学生也是容易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为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创造一个合适的制度性土壤。如此看来,质问为什么我们的食堂中会有“垃圾桶”就不再只是一个笑话。它督促着包括食堂在内的诸多管理者们,扬弃“垃圾桶”理念,把治理浪费引入一个更加合乎人性的制度性框架里。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以贫困生故意剩饭根儿为耻[/B]  
 
  时间:2006年04月10日17:35   【来源:时代商报】 【作者:欧恩懿】
 
  武汉科技大学的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对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仅仅南园餐厅这一处学生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就高达上百万元。而“心情不好”、“饭菜质量差”或“不合口味”,成了学生浪费饭菜的理由。

  更为甚者,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学生,每次吃饭也都要故意剩下一点饭根儿,原因是怕别人因其吃得太干净而笑其寒酸或不雅。据4月9日《中国青年报》

  心情不好、饭菜质量差、减肥等可不可以成为倒掉饭菜的理由?当然可以。心情不好吃不下饭,可以理解;饭菜质量差倒剩饭,谁能咬牙像咽药一样吃饭?可以理解;减肥当然也是剩饭的理由,想自己瘦一点,可以理解。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学校食堂的问题,请看文中细节,某女生说:“一两米饭不够吃,所以每次我都打二两,但二两又吃不完。”那么食堂为什么不设一两半这个计量单位呢?某学生为了减肥,嫌菜油太多。食堂为什么就不做一点少油水的菜?至少开个少油水窗口不是问题吧。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在痛心于大学生倒饭倒菜的浪费行为之外,我们应该追问不思变革的学校食堂的责任。食堂的工作方式不对路是学生浪费的重要原因,比如“每份菜量比较足”,但营养很单一,大学生不得不买上几份,那么食堂为什么不让每份菜的量少一点价钱便宜一点,让学生少花点钱多吃上几样菜呢?

  大学生浪费饭菜的理由有可以理解的,也有不可以理解的。“怕别人笑其寒酸”而剩饭是贫困大学生之耻。任何社会都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身为贫困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身为贫困生故意不吃饱却是典型的虚荣心在作怪,是为可耻。有学生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浪费点没什么”,也为可耻。

  上升到“八荣八耻”的高度,解决大学校园浪费的问题,既要让大学生们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信念,校方也不能忘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双方都树立鲜明的荣辱观,才是解决之道。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焉能成为“节约可耻 浪费光荣”[/B]  
 
 时间:2006年04月10日17:18   【来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漠然”,这是调查组得出的结论之一,无独有偶,我在阅读2005年9月12日《长春晚报》上的《大学里的食堂——粮食浪费现象相当的普遍》的报道时,也读到了与此一模一样的句子。胡帆发现,浪费非但不是让人羞耻的事情,反而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武汉科大的一些学生如是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 长春某高校的学生说:“我花钱了,想倒就倒。再说了,浪费粮食有利于扩大内需。”另一位同学帮腔:“现在粮食这么便宜,如果我们再节约,粮食的需求量就会更少,农民岂不遭殃?吃不完就倒掉,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爱国,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就这样,贴在部分高校食堂墙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宣传口号在相当部分大学生心目中改写成了“节约可耻,浪费光荣”。于是乎,有钱的同学浪费,如那位点了一份土豆烧鸡,一份糖醋鱼,一份油麦菜,一碗鸡蛋羹,外加二两米饭,又只吃了一点点的晓燕同学,没钱的同学也浪费,就像上述那位为面子而浪费的同学。可怕的不仅是漠然,而是铮铮有词的辩解,而是把浪费与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和爱国联系一起往脸上贴金。浪费不仅有理,而且光荣,有这样的高论作注脚,浪费要想不成为校园时尚也难。

  勤俭节俭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今竟然成了“没面子”的行为,奢华浪费从来作为一种为人所不齿的陋习,而今竟成了一种光荣的时尚,世事颠倒至这个程度,表明了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念业已严重错位。有论者说,其实,节俭不是小气,也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平凡的风度”。为摆脱贫困而节约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约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约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约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约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诚哉斯言!

  三国的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大学生切不可把节约视为等闲之事,而是要把节俭看成是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朱熹的告诫值得记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曾国藩之所以被史家誉为“一代完人”,仰仗的是他一生持身严谨,克勤克俭。有次一位老家来的侄子找到他要事做,在吃饭时曾发现侄子没把一粒谷壳里的米剥出吃掉,就打发他回去了,他认为一个不懂得珍惜一粒粮食的人是没出息的。著名作家张抗抗说:“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节俭的品德,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操守、品行和文化。”毛泽东说:“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那不仅是指对生产粮食的农民犯罪,也是对自己的操行品性犯罪。

  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重任的大学生应该从这个高度去认识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砥砺自己的公民品格,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将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比浪费更可怕的是无知和麻木[/B]  
 
 时间:2006年04月10日17:20   【来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作者:梅广】  

  大学校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惊人的浪费现象?这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当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花的是自己的钱,倒掉又没损害别人的利益。”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则表示:怕别人笑他们吃得太干净,说他们可能穷怕了,所以每次吃饭都故意剩一点。

  在这些大学生眼里,故意浪费竟然成了师出有名的合理行为,实在令人震惊。首先,大学生真是在花“自己的钱”吗?而将饭菜随便倒掉,是不是真没有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不知道说这话的大学生,你们的家长是否也同意这样的观点。

  从法理上讲,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你们的家长完全可以要求你们自食其力,依法拒绝继续向你们提供包括上学在内的所有费用,更不必为你们的浪费行为埋单。将家庭财产当着“自己的”而随意乱花,是说不过去的。

  从情理上讲,大学生即使不能在经济上做到自立,至少也要学会如何自理。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也就意味着家庭其他成员要省吃俭用,家庭其他开支要受到节制。将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剩饭剩菜倒掉,既损害了家庭其他成员的利益,也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这是双重的不道德行为。

  而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理应更加懂得艰难辛苦,对一米一黍的来之不易更有切身体会,更应该加倍珍惜钱物,勤俭节约过日子。仅仅是为了脸面好看,不被人笑话,就故意将饭菜浪费掉,如此“打肿脸充胖子”,实在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明明是肆意浪费,反倒不以为然且振振有辞,这种对浪费行为的无知和麻木心态,比浪费本身更为可怕。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道德操守的基本要求。出现在大学校园的惊人浪费现象,已经明白无误地在提示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荣辱观,怎样处理好奢侈与节俭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重点研读的一门大课。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从把碗里饭菜吃完做起[/B]  
 
  时间:2006年04月10日17:20   【来源:人民网-华南新闻】
 
  小的时候,每次吃完饭放下碗筷,家里的大人们总会看看碗里有没有剩饭菜,如果吃得一干二净,大人们总会欣喜地说:“吃得好,该奖励。”这句口头表扬在我的潜意识里留下了不浪费的深刻烙印,直到今天,我也仍以这样的口头表扬教育自己的孩子。

  从小受这样教育的人可不止我一个,中国父母们对孩子们“珍惜粮食的教育”可是经验丰富。在中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尽皆知,但餐馆饭店食堂每天浪费大量的粮食也是中国人的痼疾。武汉科技大学的胡帆、王毅、谢静等15名同学在学校食堂的调查,就让人大吃一惊。调查不仅显示浪费的比例高达1/10,方式多样,而且大学生们浪费的理由让人费解。

  “我有钱,我浪费得起。”这是大多数家境好的大学生回应浪费的论调;而有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学生,每次吃饭都故意剩一点儿,原因竟是怕别人笑他们吃得太干净,说他们可能穷怕了,没见过饭菜。

  浪费粮食的行为可耻,大学生们肯定都知道,但为什么理念和行为却如此地不统一?从上面的回答可见一斑:奢侈的消费风气正在影响着大学生们,不仅消磨了他们对“节约意识”的热情,变得日益冷漠,而且改变了他们对“节约美德”的认识——不是得到表扬和崇尚,而是被看成贫穷、小气被人鄙视。

  “社会大校园,校园小社会。”在奢侈的消费风气大行其道、吃喝浪费不算什么的理念影响下,一味地责难大学生的奢侈消费和对节约理念的漠然显然是不公平的。就说武汉科技大学的食堂,大学食堂里是否有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食堂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学生们的浪费?学生们浪费严重的现象是不是真的引起过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调查的事实让结论不言而喻,正是因为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真正形成“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环境里,才造成他们弃粮食如垃圾般随意。

  真的要感谢武汉科技大学的胡帆、王毅、谢静等15名同学,他们的调查让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让大学生们重新树立“节约粮食”的神圣的光荣感。我真的希望,很快能在各大学校的食堂里看到大大的标语:谁把碗里的饭菜吃完,有奖励!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是呀,我们中学的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也很普遍。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 校园浪费光反思不行[/B]
     
        2006年04月19日09:39 来源:《北京晨报》 晨报记者 代小琳
     
      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这是某高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的混账理论!食堂的饭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样是劳动成果。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须知,任何人都无权浪费!不能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

      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说明浪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所以,对浪费仅仅痛心疾首地反思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并把节约付诸行动,更应该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节约意识。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勤俭实在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啊。

      [B]大学生自查曝光校园惊人浪费 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B]

      学生在食堂倒饭一周就能倒掉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电的浪费量能够普通家庭用58年……昨天,大学生曝光校园惊人的浪费现象,也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

      [B]用电:一年浪费量一家用58年[/B]

      某高校新闻系的学生们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一年电的浪费量是133682度,这些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负责调查的学生赵爽告诉记者,新闻系的学生们为了完成此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比如调查教学楼内白天开灯现象。按一盏日光灯白天开8小时,一月30天,一年8个月计算,一盏36瓦的日光灯,一年就要浪费掉35.94元。

      [B]用水:一年浪费水费32万元[/B]

      水的浪费同样严重。“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都常常能看到‘细水常流’。我们调查得出,一座教学楼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2945.2吨,依此推算,仅主校区13座教学楼就有38287.5吨水被浪费掉;宿舍楼平均用水浪费量是571.7吨,主校区共有29座宿舍楼,总的浪费量是16578.7吨。如果按一吨水6元钱来算,一年学校浪费的水费高达32万元。”

      [B]粮食: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B]

      最令人惊心的是,学校食堂粮食的浪费情况。负责调查的学生表示:“我们调查了不少学校的食堂,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有倒饭现象。一位食堂师傅告诉我们,每天在食堂就餐的同学超过3000人,如果每个人以浪费半两米饭计算,一星期就是一亩地的产量。”

      [B]餐具:餐勺一个月遗失500只[/B]

      北京师范大学餐饮中心的张吾龙主任表示,比起饭菜的浪费,餐具的流失情况更为严重。以北师大乐群餐厅为例,2005年7月投入不锈钢餐勺700多只,一个月下来竟只剩200多只,8月份补充了1000多只,而两个月下来这批餐勺竟只剩下50余只!

      [B]应对措施:电表分宿舍建立中水站[/B]

      “这些数字看来惊人,但事实确实如此。”得知调查的数据,北师大后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巨额浪费怎么解决,北京市的高校也都在想办法。比如我们打算宿舍用电分户计表,超出由学生负担。教学楼的电量交给楼的管理单位负责。如果超过了一定量,费用就由管理单位负担。”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出台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讨论稿,一些相关措施正准备付诸实施。

      有些学校的做法可以提供某种借鉴。北师大的中水工程已经正式投入运行。中水收集的水源来自学生浴室、宿舍水房和洗手间,每天实际处理水量400吨。处理后的水用于所有学生宿舍楼冲厕、学校的景观用水、操场以及绿化,其中冲洗车辆用的是中水继续循环。目前学校打算再建一个中水站。

      另外,宣传节约意识非常重要。不少高校的一些社团已经开始行动,曝光校内浪费行动,呼吁学生节约。“比如粮食浪费,学校的硬性措施恐怕很难,关键还得看学生的意识。”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80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