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推荐]我们只爱差生?
[B]透视民办教育怪现象:我们只爱差生?[/B]
 
    2006年04月20日08: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其实这些学校也无非就是比普通学校多了些耐心和鼓励,但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所谓的“差生”在那里受到教育之后,重返学校,并且成绩优秀。

  [B]“嫌差爱优”:产生教育商机[/B]

  在涉足高教和中小学贵族教育领域多年后,一些民营资本把目光投向新领域———中小学“差生”教育。

  2005年初,江西九江庐山脚下成立了一所择差教育中心,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不到一年这里就已接收来自除海南、西藏外的内地29个省区市的102名学生;同年,湖南邵阳成立同样以择差教育为目标的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湖北宜昌设立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第三分部……

  九江择差教育中心校长胡一夫说,他们收的学生普遍存在逃学、结帮打架闹事、抽烟、网瘾等毛病,有的甚至参与抢劫,“这些孩子都是普通学校不愿管、管不了的。”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蒋有慧说,普通中小学“嫌差爱优”给民营资本进入腾出了巨大市场,择差教育供不应求。

  [B]差生不差:不应以分数论英雄[/B]

  九江择差教育中心校长胡一夫说,成绩差的学生并非智力差,而是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品行障碍、行为异常、不良习惯、上网成瘾等问题。只要教育得当,他们将来一点都不差。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几年来已有800多名曾经的“差生”重新回到普通学校学习。

  [B]典型实例:普通学校粗暴处罚让孩子堕落[/B]

  自从孩子就读的学校通知他把儿子领回家管教后,河南开封一位刘姓家长多方打探,辗转把儿子送到九江择差教育中心。他14岁的儿子曾经是个很求上进的孩子,上初中后被选为学习委员,但由于一次考试没有考上90分,班主任二话不说免去了他的学习委员。粗暴的处罚使孩子受到刺激,他的自信少了,学习状态差了,最后逃学上网直到被学校除名。

  [B]择差教育:问题少女重新回课堂[/B]

  16岁的云南姑娘王奇(化名)过去经常打架、与吸毒青年早恋、多次出走。被逼无奈的母亲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把她送到九江择差教育中心。这里为她制定了个人训练计划,一方面褒扬并发挥她的音乐特长,一方面以高强度的军训生活磨炼她的意志。过去小姑娘一天要抽2包半烟。可一个月后,她以成功戒烟作为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7个月后,她转入一所重点高中学习。
 
  [B]酷招频频择差教育手段惹争议[/B]

  择差学校的存在使被普通学校遗忘的“差生”有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然而,这些民办学校的非常规教育手段和经营方式受到了一些质疑。

  据悉,择差学校收费是其中一条不可避免的争议话题。这些择差学校一般要收0.2万元至0.3万元不等的基本建校费,再按0.2万元/月左右的标准收费,一年至少要2.6万元。江西省教科所副所长蒋有慧称,仅看高额的学费,其动机是社会效益优先还是经济效益至上不好说,民办择差教育还需要科研人员跟踪研究。

  [B]招数1:军训[/B]

  九江择差教育中心称,强调“先做人、再成才”的择差教育是在给普通教育“打补丁”。他们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孝敬父母、挫折训练以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亲和力训练,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后开始学科学习,为重返普通学校做准备。在这些择差教育学校,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军体训练,其中穿插有强行军、劳动实践以及学习技巧训练等内容。

  [B]招数2:师生1:8[/B]

  择差学校的师生比一般控制在1比8以内,远高于目前国家所规定的比例。从庐山区职高应聘到择差教育中心的胡顺安老师说,普通学校一个班六七十号人,老师上完课卷起书本走人,谈不上因材施教。而在这里他被要求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训练,随时随地找学生谈心,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招数3:戒尺[/B]

  最引起批评的是惩戒教育。无论是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邵阳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还是九江择差教育中心,都对外公开表示自己采用戒尺。

  [B]短评:普通教育的遗憾[/B]

  “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

  民办择差教育学校现象是对现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种补缺。经过这些学校挖空心思的“打磨”后,多数曾不爱学、学不好的“差生”学习热情和成绩明显提高,重返普通学校。

  民办择差教育学校现象也令人感到遗憾。他们对待“差生”其实并无特别的办法,无非是以情感教育、鼓励教育、人文教育等手段耐心地因材施教。这是所有普通中小学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但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面前,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争“出彩”的教学成绩,一些普通中小学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厚爱有加,对分数靠后的学生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劝“差生”退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教育成了针对高分学生的教育。

  当前,我们需改革普通中小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对学生优劣的评价依据,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消灭“差生”现象。

  目前,主管部门对民办择差学校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监管。择差学校暂时还是对基础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但主管部门还须引导其以社会效益为先,不可偏离教育本色。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成绩岂是衡量“优等生”“差等生”的唯一标准[/B]
 
    时间:2006年04月20日13:32   【来源:新华网】

  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对此有关专家分析,普通学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生存于分数体系下,必须用几乎全部精力应付升学率。在不少地方,只要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学校就能得到政府一笔不菲的奖励资金。 而成绩差的学生并非智力差,而是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品行障碍、行为异常、不良习惯、上网成瘾等问题。只要教育得当,他们将来一点都不差。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B]
 
    2006年04月20日14:4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昌4月18日电(记者刘菁 林艳兴)“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热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民办择差教育学校现象是对现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种补缺,其创新精神令人钦佩。他们的实践表明,经过这些学校挖空心思的“打磨”后,多数曾不爱学、学不好的“差生”学习热情和成绩明显提高,重返普通学校。这说明,那些被普通学校视作“差生”、处于被放弃边缘的学生其实并不差,只是不适应现有的教学模式而已。

  民办择差教育学校现象也令人感到遗憾。他们对待“差生”其实并无特别的办法,无非是以情感教育、鼓励教育、人文教育等手段耐心地因材施教。这是所有普通中小学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但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面前,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争“出彩”的教学成绩,一些普通中小学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厚爱有加,对分数靠后的学生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劝“差生”退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教育成了针对高分学生的教育。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不愿教的老师。当前,我们需改革普通中小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对学生优劣的评价依据,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消灭“差生”现象。

  目前,主管部门对民办择差学校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监管。择差学校暂时还是对基础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但主管部门还须引导其以社会效益为先,不可偏离教育本色,防止重蹈南洋学校的覆辙。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尊重差生教育  讲求的是有教无类[/B]  
 
  时间:2006年04月20日13:2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许毅】
 
  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但是这些民办学校的非常规教育手段和经营方式却受到了质疑。而“择差”的概念首当其冲,遭遇争议。(新华社4月18日)

  教育讲求有教无类,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违背教育宗旨,甚至是“反教育”的行为。差生二字,使学生和家长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但是,在“嫌差爱优”现象在普通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所谓的差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失为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性之举。尊重差生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

  其实,差生的智力并不差,影响他们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父母离婚、网络诱惑、父母忙于事业关心少、父母下岗、教育不当等。况且,单独以成绩论好坏,有失科学。差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弱者,很容易受到误导和伤害。一味地歧视和排斥,只会使他们变得更差,甚至成为不良少年,危害家庭和社会。一些学校不给差生考试,勒令差生转学或退学,更是侵犯了他们的受教育权。

  普通教育首先应该考虑大众化,然后才是精英化。普遍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比培养少数精英更为重要。因此善待差生、尊重差生,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民办择差教育学校现象也令人感到遗憾。他们对待“差生”其实并无特别的办法,无非是以情感教育、鼓励教育、人文教育等手段耐心地因材施教。这是所有普通中小学都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但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面前,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争“出彩”的教学成绩,一些普通中小学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厚爱有加,对分数靠后的学生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劝“差生”退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教育成了针对高分学生的教育。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专招差生”咋成了民办教育商的致富路?[/B]

        2006年05月04日00:44   来源:人民网-教育论坛   奥雷

      何为“差生”?片面的理解,所谓的“差生”,也就是那些“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吧。但在教育部门一再规定不能给差生定义、不能在班中排名次,甚至考试成绩保密的情况下,何来那么多差生?这说明,教育部门的规定是“有令不行”的,这样的规定根本就无法被执行,因为社会的高考中考指挥棒没变,在升学率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这个前提下,学校又怎么能避免差生的产生?

      既然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差生,那么,也就无可避免地有了差生的待遇,这当然是与“优生”有区别的待遇,说白一点,就是那种“嫌差爱优”的待遇。在一个被老师嫌弃、被同学嫌弃的环境中学习,心理素质差一点的都难以承受,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及现象,这是不难理解的,家长们也能轻易就明白。

      当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时,在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孩子变成优生时,在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又无法改变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时,最好的办法也是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换个环境、换所学校。这或许还能挽救已被打上“差生”烙印的孩子。但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换去哪里才合适呢?即使自己肯出钱,别的学校也不一定要别人的“差生”呀!而且,如果换过去还是差生待遇,与没换又有什么区别?难道差生就成了社会的弃儿了吗?

      这时候,我们的民办教育商出现了,他们很明白“差生”家长的想法,他们知道,只要有地方收“差生”,而且这地方没有优差生的分别,那么“差生”家长们就一定肯出钱。而家长肯出钱,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是比一切都重要的。至于怎样才会没有优差生的分别,其实这是个很容易想到的问题,只要用心去想,很容易就得出一个全校都是差生就没有优差生分别的结论。于是,我们的民办教育商便啃开了公办教育不想啃的“差生”这块骨头。

      不难想象,家长和他们不争气的儿女们是抱着一种感激的心情来读民办学校的。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一个没有不公平待遇的学校了。乍一看,民办教育商招收差生还真做了一件好事,不是吗?对于别人不想要的差生,自己收购过来,起码这对差生的家长来说,对差生本人来说就像做了一件好事。自己做了好事,令对方感激,当然就可以标高价了。反正民办学校赚钱肯定是要的,也无可厚非,而收的钱也是家长自愿送上门来的。于是,年收费最低2.8万却仍引来了不少“差生”家长们的青睐。连民办教育商都想不到,这钱居然这么好赚,这社会上受“差生”待遇的学生还真这么多,而且家长们还真那么舍得出钱。

      呵,民办教育商笑了,笑的不止是“差生”家长肯投资,让自己赚了钱同时还像做了好事,他们还应该笑这钱赚得容易,因为他们在暴富的同时,一点责任也没有。既然打着“差生”的名号招生,招进来的是什么“料”家长应该比学校还清楚,家长也不可能说非要学校帮他们把“差生”教成什么样。但学校如果无意中将其中一个两个或几个“差生”突然教好了,那可就要接受家长们的感恩戴德了。就像用烂泥扶墙,扶不上,那是泥烂,是泥的问题;扶上了,那可就是泥匠的功劳了。

      高价收购差生,对社会对家长来说,是打着做好事的名号,钱赚到了,又没担什么责任,出成果了还是意外的事,这么好的门路谁不想?这么好的财路哪个不想?但这么好的财路,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产生?……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0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