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积分2639
  • 经验23585
  • 文章1380
  • 注册2004-12-15
不要以“教育”的名义放弃教育
19日的《燕赵都市报》有一则“小”新闻,篇幅不长,但我相信一定会让许多有孩子的人心中涌起温暖和希望:在江苏等南方省份,一些民办学校专招“差生”,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改变一些孩子的恶习,让他们成人成才的道路不再艰难、孤独。[详细]

媒体将之形容为“新现象”,可见其现实中的稀少。这暴露出我们的教育,实在是一种有选择的教育,有差别的教育。一些孩子,一些学生,进而一些人,是被这种“教育”放弃了的———如今捡拾起来,竟成为“新闻”。

被现实教育体制放弃的,无非两种:弱者,差生。

4月18日《新京报》报道,一起土地租赁纠纷让75名残疾孩子和孤儿面临无学可上和无家可归的困境:200余名“迷彩服”强行拆除了他们学校的部分房屋,患有自闭症和癫痫的孩子被吓得当场犯病。这类特殊学校的用地、资金和设施问题,在许多地方是普遍存在的,这首先是因为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对此类学生、学校的忽视乃至漠视。换言之,这些最弱势的孩子和学校,是被“正常”的教育体系放弃或者起码边缘化了的。

至于将差生逐出教育体系,更普遍。否则何来“专招差生”的学校竟然供不应求之说?一位“择差教育”的投资者说,“我们抓住了中国教育的空隙”———这恐怕不是空隙,而是现行中国教育给社会挖下的一道鸿沟。

一边是我国大学教育迈入普及阶段,一边是北大清华的农村学生比例不断降低;一边是择校费涨到天文数字,一边是“差生”筛选从高中传递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一边是服务精英阶层的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拥有了“走向世界”的自信,一边是面向更广大阶层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渠道日益缺血……教育的原则本应是“有教无类”,但我们的教育选择了最简单的模式,即“选择”本身。选择优的,放弃差的;选择强的,放弃弱的;选择快的,放弃慢的;选择成才效率高的,放弃在成长中挣扎的———至于选择的标准,是成绩、身份还是金钱,真的还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的教育太爱选择了,同时,也太容易在于“教育目标”的比对下,放弃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对象,全然忘记教育的最大成就正是“一个都不少”。教育领域的新闻眼下也非常受关注,特别是收费、高考、区域公平等问题,几乎每天都在被讨论。不过,这种讨论似乎更多立足于制度,往往未及于受教育者个体的意义。这种“以全概偏”,也许会使我们偏离教育的根本。 作者:李少昆
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
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
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我认为有道理----教育的原则本应是“有教无类”,但我们的教育选择了最简单的模式,即“选择”本身。选择优的,放弃差的;选择强的,放弃弱的;选择快的,放弃慢的;选择成才效率高的,放弃在成长中挣扎的———至于选择的标准,是成绩、身份还是金钱,真的还有那么重要吗?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0
      • 经验393
      • 文章35
      • 注册2006-03-16
      "至于将差生逐出教育体系,更普遍。否则何来“专招差生”的学校竟然供不应求之说?一位“择差教育”的投资者说,“我们抓住了中国教育的空隙”———这恐怕不是空隙,而是现行中国教育给社会挖下的一道鸿沟。"这算得上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何时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这有赖于中国教育的改革,真正实现国家提出的"搞不好教育就是对人民不负责.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0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