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4 09:44:2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严慧芳
图:旧课桌引发这名小朋友的好奇心
其在此办公共艺术展,引起市民对山区教育强烈关注
10张破烂不堪的桌椅,一块贴满照片的展板,两本留言册,加上一个玻璃制的募捐箱。昨日,中国美术学院大四学生余峰,在天河城广场展示了自己的毕业创作——“朗朗书声”,引起了上千位逛街市民的驻足欣赏,广东省青年发展基金会在现场设立的募捐箱也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很快就满了。
买新桌换旧桌办展览
“感谢作者给我的童年回忆,以及带给我的思想感动,希望更多人可以思考我们的现在,珍惜现在拥有的,我会叫上朋友们来看这个展览。”24岁的王佳在留言簿上写道。而70岁的广州市民冼老伯,看着展板照片里那些破旧的教室、摇摇欲坠的校舍,他沉默了许久。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下乡时见到的山区教育也是这个样子,“我很震撼,没想到广东还有这样的小学,实在不应该”,冼老伯认为,“实物展览很有教育意义,能更直观地引起社会关注。”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的余峰,在广东河源市考察了一个月,走访了20多所小学,最后花了4000多元用崭新的课桌椅从其中一所小学“兑换”出38套破烂的桌椅,并找车运回了广州。即将毕业于中国第一个设立公共艺术专业的美术院校,余峰说,自己还在尝试。“最起码要让公众看得明白,而让公众参与进来,引起公众感动,我觉得更是公共艺术的要义。”
现场募捐箱很快爆满
周日的天河城广场人来人往,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市民都被这奇特的展览吸引住了脚步。随后从展板的照片上获取更多信息,不少市民都有感而发,有的市民干脆在留言本上写下“震惊”两字。带着孩子逛街的市民则把这个展览作为一次教育的机会,让孩子坐在摇摇晃晃的椅子上,体会山区孩子的艰苦。广东省青年发展基金会在现场设立的募捐箱,很快就满了。筹资宣传部的梁先生表示,用这种实物展览的方式,把整个山区“教室”搬到城市闹市区,引起社会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这种方式比较少见。
尽管下午遭遇雷雨,展览仍然一直坚持到晚上近9时。不少外国友人也参与到这个展览中,并捐款留言。余峰说,这个公共艺术展览效果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