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转帖]如此“红色教育”就是屠夫!
        2006-06-16 10:07:2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孙立忠

     
      来信来论
      
      走进校园,墙壁上到处是“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等标语;上下课时小学生唱着《儿童团之歌》,手握红缨枪站岗值勤;学生偷拿家中的钱上网吧,学校开批判大会;老师和学生都拿起当年的《毛主席语录》,苦学“老三篇”;校园内被种上一片片向日葵、玉米等农作物,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儿每周接受4至6节露天教学;故意让学生抢苹果,体验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这就是郑州市二七区张魏砦德全学校搞的另类特色教学。该校校长释德全称这是“红色教育”,要坚持下去(6月15日《大河报》)。

      重新拿起《毛主席语录》、动辄开批判大会、言必称“又红又专”,真让人不知“今夕是何年”,更让那些过来人以为“犹恐相逢是梦中”。校长称“我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今日照搬过来,大约是因为反复咀嚼甘之如饴。但教育是有着一些普适性规律的,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任意违背。我们如今所进行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公民,而非臣民。所谓现代公民意识,就是体现现代政治秩序和法治观念的民众意识,包括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就在这强制推行“红色教育”之下,有何民主可言?学生的民主意识从何生发?大批判的方式,连成年人都不能承受,何况孩子?这难道不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就在这批判声中,学生的权利何在?其权利意识又如何培养得出来?

      “人们通常把教书育人的老师喻为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做得好了就是工程师,做得不好,无形中就成了屠夫,因为他毁的毕竟是一代人啊”,你听,这位校长说得多么动听,可是我倒真的很担心他已经做起了屠夫。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郑州:小学生扛红缨枪背“老三篇”
       
          2006-06-16 09:33:5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郑州一小学推行红色教育引争议,该校校长称要坚持下去  

        据《大河报》报道上下课时小学生唱着《儿童团之歌》,手握红缨枪站岗值勤;学生偷拿家中的钱上网吧,学校开批判大会;老师和学生都拿起当年的《毛主席语录》,苦学“老三篇”;校园内种上一片片向日葵、玉米等农作物,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儿每周接受4-6节露天教学;故意让学生抢苹果,体验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这是记者在郑州市二七区张魏砦德全学校看到的一幕幕画面。该校校长释德全称,这是红色教育,要坚持下去。  

        “儿童团”和“红缨枪”

        13日下午2时30分,伴随着校园广播里嘹亮的《金太阳》、《儿童团之歌》,6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来到校办公室,从老师手中领了6支红缨枪,很神气地站在门口,入校的同学正有秩序地入校。

        “每当轮到我拿着红缨枪站在这儿,总有一种很神圣、很光荣的感觉。儿童团与少先队有什么不同,自己也搞不清楚,过去的好孩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吧。”一名站岗的孩子告诉记者。“能站在门口拿着红缨枪,那是我做梦都盼望的事,不过这得好好努力。”一名小学生眼睛盯着红缨穗说。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音乐停了。“儿童团”们完成了使命,向老师报告、立正、举手行礼后,又把枪交还办公室。  

        “红色标语”和“老三篇”

        走进校园,墙壁上到处是“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等标语以及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图画,让初来乍到的参观者有回到几十年前的感觉。特别是每间办公室和教室内的毛主席、周总理的大幅画像,更是让人回忆起从前的岁月。

        一名老师随手拿起一本《毛主席语录》,背起上面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熟练得很。“其他老师也会,高年级的同学也要认真学习和背诵。我们要按校长的要求营造一种红色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与众不同。”

        面对学校的教育方式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德全校长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说不允许,我就坚持下去。”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给郑州市郑州小学校园的“红色教育”来点掌声[/B]  
       
        时间:2006年06月16日09:33   【来源:红网】 【作者:魏青】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小学推行“红色教育”方式。上下课时小学生唱着《儿童团之歌》;手握红缨枪站岗值勤;学生偷拿家中的钱上网吧,学校开批判大会;老师和学生都拿起当年的《毛主席语录》,苦学“老三篇”;墙壁上到处是“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等标语以及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图画,每间办公室和教室内悬挂毛主席、周总理的大幅画像;校园内被种上一片片向日葵、玉米等农作物,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儿每周接受4~6节露天教学;故意让学生抢苹果,体验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时代商报》2006年6月15日)

        郑州小学推行“红色教育”方式,让我眼前一亮,不由得要为这样的“红色教育”方式叫声好,我为什么支持小学校园的“红色教育”?

        新鲜教育刺激孩子们教育好奇。如今的小学校园教育,雷同有余,个性不足;沉闷有余,生机不足;单调有余,创意不足;刻板有余,灵活不足。在“审教疲劳”的折磨下,孩子们对于教育的好奇目光变得呆滞了,探索的勇气消失了,惰性产生了,教育的惰性的一旦产生,教育的后果不言而喻。而“红色教育”方式具备了新鲜教育特征,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教育好奇。

        教育需要力度美。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儿童歌曲阴柔有余,力度不足,当更多的孩子喜欢吟唱着《你是我的玫瑰花》的时候,性格中其实已经埋下了柔弱的因子。而《金太阳》、《儿童团之歌》等等这些红色的儿童歌曲,旋律激昂,更多地给孩子们一种向上的力量美,很适合给孩子补精神之“钙”。

        批判式教育需要加强。如今孩子们缺少批判,家里不想批判,学校不敢批判,社会不能批判,纵容了孩子们对于错误的延伸,更缺乏自我批判的心理承受力,将来遇到稍微的批评很有可能出问题。而学校开批判大会,采用集体式批评方式,很能够体现批评的智慧,而且同学批评同学被批评者更容易接受和改正错误。

        红色传统需要发扬。《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曾经激励了几代人,其深厚的哲学、人生以及智慧价值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的永远不过时的好教材,对于孩子们而言,小时候的灌输必然会化做未来的精神力量,虽然现在有可能理解不了,时间会检验一切。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教室里的多,教室外的少,纸上写得多,动手做的少。校园内被种上一片片向日葵、玉米等农作物,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儿每周接受4~6节露天教学,通过给农作物培土、间苗、除草、施肥、浇灌等的实地劳作,感悟到的东西一定会比非露天的教育多得多,留下的印象也会深得多。

        竞争就该从娃娃抓起。如今在孩子生活在到处是无微不至的关照当中,对于未来人生的竞争几乎没有任何的思想和行动准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尽早体验未来的竞争社会的残酷,对于孩子们很快适应社会发展很有好处。所以,故意让学生抢苹果,体验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应该形式多些再多些。

        让我们给小学校园的“红色教育”来点掌声,毕竟,“红色教育”需要更多的学校和孩子们加入。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