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乡村小学撤并导致辍学儿童增加 多地恢复教学点
    [P][SIZE=4][B]     [/B]央视《新闻1+1》2013年6月4日播出《乡村小学:撤?并?留?》,以下为内容实录:[/SIZE][/P][P][SIZE=4][B]     白岩松[/B]:当年关注失学,全国人民恨不得都给希望工程捐款。现在关注少了,其实审计署报告显示撤并导致辍学增加。[/SIZE][/P][P][SIZE=4][B]     [/B]【解说】昔日大规模撤并,今天又重新恢复。一个村庄,两所小学,是教育改革在重走回头路吗?[/SIZE][/P][P][SIZE=4][B]     杨恢安[/B](湖北红安县易杨家村村支书):(村教学点)比去县里读书,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SIZE][/P][P][SIZE=4][B]     易杨家村教学点学生[/B]:(教学点)老师对我们很关心。[/SIZE][/P][P][SIZE=4][B]     [/B]【解说】两个学生,两名教师,撤并大潮中,一个乡村教学点的坚守,受到了什么样的支持?[/SIZE][/P][P][SIZE=4][B]     蒋红平[/B](湖北红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家长的意愿是我们考虑撤不撤并的第一原则。[/SIZE][/P][P][SIZE=4][B]     [/B]【解说】387所完全小学,48个乡村教学点,怎么撤、怎么并,湖北省红安县的调整,说明了什么?《新闻1+1》今日关注:乡村小学撤并听谁的?[/SIZE][/P][P][SIZE=4][B]     白岩松[/B]: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虽然六·一节过去了几天,但是关于孩子的话题却是永远的热门。如果要是倒回到20年前,比如说在90年代,一提到儿童,我们所有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关心的是如何不让孩子失学,失学儿童是那个时候的大话题,所以全中国人民恨不得都给希望工程捐款。[/SIZE][/P][P][SIZE=4][B]     [/B]这几年谈论失学少年、失学儿童的话题明显少了,大家是不是以为现在基本上没有失学儿童了呢?如果我要告诉您,这几年在一些地区农村的辍学儿童,不仅没降,反而升了,您会信吗?来,我们看这样一个数据。国家审计署5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仅仅52个县,1155所农村学校里头,辍学人数2006年是3963,已经不少了,没想到到2011年的时候增长了一倍还多,达到了8352人,这还是仅仅52个县,全国近3000个县,问题出在哪儿,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几年非常流行的撤点并校。学校都挪远处去了,距离远了,成本增加了,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了,为此我们的记者专门进行了调查。[/SIZE][/P][P][SIZE=4][B]     [/B]湖北红安县易杨家村 2013年5月17日早6:10分[/SIZE][/P][P][SIZE=4][B]     记者[/B]:几点起床的?[/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六点。[/SIZE][/P][P][SIZE=4][B]     记者[/B]:六点就起床了?[/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有时候他睡过头了,我就给他推起来,他就起来。[/SIZE][/P][P][SIZE=4][B]     [/B]【解说】4岁的杨想成就读的幼儿园离家七公里。[/SIZE][/P][P][SIZE=4][B]     记者[/B]:妈妈拿个苹果。[/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他没吃早饭,她就搞了一个苹果给他。[/SIZE][/P][P][SIZE=4][B]     幼儿园老师[/B]:不要哭了,老师来抱一下好不好?[/SIZE][/P][P][SIZE=4][B]     [/B]【解说】和杨想成不同,姐姐杨欣每天早上要从容的多,因为学校就在村里,几分钟就到。易杨家教学点是湖北红安县在撤点并校改革后又充分恢复的,目前有20个学校,两名老师,包括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因为老师少,以前的复试教学也需要恢复。[/SIZE][/P][P][SIZE=4][B]     [/B]在易杨家村现在有两所小学,一所是这个重新恢复的易杨家教学点,在村东头,五间平房,2010年兴建。另一所是以前的易杨家小学,在村西头,是1995年国家推行普九计划时竣工的。2005年撤点并校后,荒废至今,已成危楼。[/SIZE][/P][P][SIZE=4][B]     记者[/B]:这是2005年留下来的?用了多长时间撤并的?[/SIZE][/P][P][SIZE=4][B]     杨恢安[/B](湖北黄冈市红安县易杨家村村支书):本身就没有几天,我从小就在这读书。[/SIZE][/P][P][SIZE=4][B]     [/B]【解说】村支书说,2005年的撤并有些突然,而这栋教学楼也刚刚使用了十年,但是撤并后,村里很多家长都在找他反映,孩子上学路远,负担也重。这样身为县人大代表的杨书记,连续几年提议,呼吁恢复村里的教学点。三年前,县教育局终于同意,并且出资20万,为易杨家村重建了教学点。[/SIZE][/P][P][SIZE=4][B]     杨恢安[/B]:(恢复教学点)意义非常大,我们在(教学点)的每一位学生和县里读书的相比,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SIZE][/P][P][SIZE=4][B]     记者[/B]:您这个账是怎么算出来的?[/SIZE][/P][P][SIZE=4][B]     杨恢安[/B]:家长陪读,还要租一套房子,一学期就得两千块钱。在家里读书,还可以多种几亩地。[/SIZE][/P][P][SIZE=4][B]     [/B]【解说】尽管条件不如县城,但是还是有不少孩子选择回村里上学。[/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最主要就是方便,这个教学点的几个老师我们都比较熟悉,都是以前教过我们的。[/SIZE][/P][P][SIZE=4][B]     记者[/B]:你喜欢在这儿上学吗?[/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喜欢,老师对我们很关心,很负责。[/SIZE][/P][P][SIZE=4][B]     [/B]【解说】这一天突然下起雨来,杨毅的妈妈给孩子送来了雨鞋,由于距离村子最近的幼儿园也有七公里的路,每学期也需要一千多元,母亲所幸提前就让杨毅进入易杨家教学点,反复上三年的学前班。[/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这个孩子大一点再上吧,这个教学点建立起来,就到这个学校读,读三个学前班了。[/SIZE][/P][P][SIZE=4][B]     [/B]【解说】杨毅的姐姐很羡慕弟弟,因为在她上到小学五年级时,正好赶上撤点并校,不得不到八公里外的小学住宿。[/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易杨村村村民[/B]:为什么偏偏在我快要毕业那一届,把学校给撤了,让我很不开心。(现在)爷爷奶奶去教学点,看一下弟弟妹妹下课的时候,也很开心。[/SIZE][/P][P][SIZE=4][B]     [/B]【解说】在红安县重现恢复的教学点有7个,改扩建的有35个,位置都是在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偏远农村。[/SIZE][/P][P][SIZE=4][B]     蒋红平[/B](湖北黄冈市红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学生上学)有的远的最多达到15公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去上学,那么远,接送也很不方便。有村民反映,你是不让我们学生上学是吗?有这些怨言,租车成本也高,实际上我们自己掏的经费远远大于国家免的学杂费,孩子们也不安全。[/SIZE][/P][P] [/P][P] [/P][P] [/P][P]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B][SIZE=4]     字幕提示:[/SIZE][/B][/P][P][SIZE=4][B]     [/B]湖北红安县小学布局调整情况:[/SIZE][/P][P][SIZE=4][B]     [/B]1998年完全小学387所 教学点48个[/SIZE][/P][P][SIZE=4][B]     [/B]2005年完全小学194所 教学点133个[/SIZE][/P][P][SIZE=4][B]     [/B]2010年完全小学77所 教学点62个[/SIZE][/P][P][SIZE=4][B]     白岩松[/B]:是撤还是合并,还是把这个学校留在这个村子里头,说句实话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各有各的好处,也有各的缺点,我们记者在湖北红安进行调查,1998年的时候完全小学还有387所,2010年的时候,一下子变成77所,少了310所,都并了。虽然有生源减少的原因,为什么要撤点并校。2011年教育部长答人大质询的时候,回答三句话,一少、一多、一高,“一少”指农村生源少,“一多”很多孩子跟父母到城里打工了,“一高”对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这样背景下撤点并校,但是出现了无数的问题,交通安全、成本增高等等,所以教育部([URL=http://e.t.qq.com/jybxwb#pref=qqcom.keyword][COLOR=#000000]微博[/SIZE][/URL])在2012年9月份,开始相当于叫停,政策开始出现了摇摆。[/COLOR][/P][P][SIZE=4][B]     [/B]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怒江州计划恢复50个已经撤的校点,徐州睢宁县提出恢复13所教学点的方案,而新疆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并的学校和教学点应予恢复,造成学生失学,影响入学率、巩固率,寄宿制学校食宿、要求条件不能保证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又无法解决交通工具的。我们看到了现在又开始政策出现这样一种调整,好像步伐明显减缓下来。我们刚才在红安县一村子里看到的学校是恢复的教学点,那么并起来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的记者继续调查。[/SIZE][/P][P][SIZE=4][B]     [/B]【解说】怀里抱的是两岁半的小儿子,等着放学的是正在读二年级的大儿子,对于这个选择让孩子来县城读书的农村家庭来说压力不小。[/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全乐村村民[/B]:只是想着小孩在哪个地方读书比较好,老师教学方面强一点就上哪里去。[/SIZE][/P][P][SIZE=4][B]     [/B]【解说】为了让孩子来县城读小学,妈妈放弃了打工,现在租房一年需要四千元,每月的生活费也要比原来多花1500元左右,但是对新的学习环境,名悦却并不开心。[/SIZE][/P][P][SIZE=4][B]     李名悦[/B](湖北红安县第二小学学生):这个地方没有朋友。[/SIZE][/P][P][SIZE=4][B]     记者[/B]: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SIZE][/P][P][SIZE=4][B]     李名悦[/B]:回到老家上学,虽然没有这儿好,但是我的朋友都在那儿。[/SIZE][/P][P][SIZE=4][B]     记者[/B]:你觉得哪个更重要?[/SIZE][/P][P][SIZE=4][B]     李名悦[/B]:对。[/SIZE][/P][P][SIZE=4][B]     记者[/B]:名悦家租房的对面就是很多乡村孩子进城租房借读的学校,这所小学十年间经过撤并,人数翻番,现在不大的校园已经容纳了两千多人,每次孩子们活动的时候,你都能听到地板上轰轰作响的声音。[/SIZE][/P][P][SIZE=4][B]     [/B]【解说】在李名悦的这个班,老师每天上课都需要背一个小喇叭,学生很多都是从乡里转学来的。[/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第二小学老师[/B]:每一个班的孩子少一些,至少老师能够到边到角地去辅导他,像这样人数多了的话,走访那也只是走马观花式。[/SIZE][/P][P][SIZE=4][B]     [/B]【解说】来县里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了限制学生人数,红安小学新规定只有家长在划定学区买房,孩子才能入校读书。红安县教育局也注意到了这种教育不均衡的情况。[/SIZE][/P][P][SIZE=4][B]     蒋红平[/B]:恢复(教学点)以后,如果我们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一些到城镇借读的学生,他也会回来。[/SIZE][/P][P][SIZE=4][B]     [/B]【解说】名悦还在期待回到老家的教学点上学,同村的梦娇只能怀念曾经待过的教学点。由于村里的教学点只设有低年级,五年级的梦娇现在在六公里的外陈升学校寄宿。每周五下午,寄宿的梦娇近需要步行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家。[/SIZE][/P][P][SIZE=4][B]     谢梦娇[/B](湖北红安县陈升学校寄宿生):我(回家)要走两个多小时。[/SIZE][/P][P][SIZE=4][B]     记者[/B]:现在走了一小半了累吗?[/SIZE][/P][P][SIZE=4][B]     谢梦娇[/B]:不累。[/SIZE][/P][P][SIZE=4][B]     记者[/B]:拿这么沉的东西?[/SIZE][/P][P][SIZE=4][B]     谢梦娇[/B]:这是奶奶炒的花生米。[/SIZE][/P][P][SIZE=4][B]     记者[/B]:就是让你平常配着饭吃是吗?[/SIZE][/P][P][SIZE=4][B]     谢梦娇[/B]:是的。[/SIZE][/P][P][SIZE=4][B]     [/B]【解说】独守在家的奶奶,很早就在家门口张望着孙女,丈夫去世早,三个孩子在外地打工,家里唯一陪伴的就是这个孙女。[/SIZE][/P][P][SIZE=4][B]     湖北红安县全乐村村民[/B]:平常我一个人在家,看会电视,就望着她回来,睡不着,不舒服。[/SIZE][/P][P][SIZE=4][B]     记者[/B]:这一星期怎么过来的呢?[/SIZE][/P][P][SIZE=4][B]     谢梦娇[/B]:(住校)晚上自己偷偷的哭。[/SIZE][/P][P][SIZE=4][B]     记者[/B]:蒙在被子里哭?那你知道你宿舍其他的小朋友也是这样的吗?[/SIZE][/P][P][SIZE=4][B]     谢梦娇[/B]:对。[/SIZE][/P][P][SIZE=4][B]     记者[/B]:你怎么知道的?[/SIZE][/P][P][SIZE=4][B]     谢梦娇[/B]:因为她们都告诉过我,我也告诉过她们。[/SIZE][/P][P][SIZE=4][B]     [/B]【解说】由于低年级孩子住宿带来诸多心理问题,当地的思源学校在去年不得不取消了四年级学生的住宿。[/SIZE][/P][P][SIZE=4][B]     湖北黄冈市红安县思源学校宿舍管理员[/B]:有的小孩子提开水瓶有的提不动,上楼梯的时候会摔倒。[/SIZE][/P][P][SIZE=4][B]     [/B]【解说】校长说,他非常赞成恢复部分农村教学点,现在学校最困惑的是,国家给学校的公用经费寄宿生和普通生一样,所以学校只能压缩其它经费。[/SIZE][/P][P][SIZE=4][B]     叶再新[/B](湖北黄冈市红安县思源学校校长):寄宿生他们在这里要洗衣服、洗头,所以水电费成本蛮高,包括我们老师的培训,所有项目(经费)都要压缩,恢复教学点,肯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公用经费就可以多培训老师,多配教师,教学设备多进行投入。[/SIZE][/P][P][SIZE=4][B]     杨恢安[/B]:今天红安气象台发布黄色暴雨预警,各位学生家长,注意接送小孩上下学。[/SIZE][/P][P][SIZE=4][B]     央视记者刘楠[/B]:这个迷你型的教学点得到了是村民们众星捧月般的呵护,教学点的土地是村民们无偿提供的,一墙之隔的卫生室是专门重建的,甚至村委会还从一里外的地方搬到了这里,建立了读书室,一个教学点的恢复激发的是一个村庄的活力。[/SIZE][/P][P][/P][P] [/P][P] [/P][P] [/P][P]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B][SIZE=4]     字幕提示:[/SIZE][/B][/P][P][SIZE=4][B]     [/B]易杨家教学点门前,村里的皮影老艺人常向孩子们展示绝活[/SIZE][/P][P][SIZE=4][B]     白岩松[/B]:回头看撤点并校当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审计署5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也集中地进行了梳理,我们来看一下,撤点并校当中问题,第一,部分地区就学距离明显增加,有的学生上学耗时偏长,增加了多少,调查增幅其实非常明显,一个初中的服务半径超过了八公里,小学超过了四公里,可见孩子要走多少,到了西部的时候,这个数字又更加可怕,平均半径初中是14公里还要多,小学达到了6公里,想想孩子们要走多久。[/SIZE][/P][P][SIZE=4][B]     [/B]第二,部分学校校车配备和监管不到位,交通安全风险增加。这几年没少在记忆当中有过那种惨痛的回忆,而且这次他们调查的时候,发现超过30%校车都有超载的现象,更不要说还有不到10%连年检都过不了的校车。但是这里风险就藏着。部分学校寄宿设施建设滞后,条件简陋,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加重,辍学人数有所增加,交通费一下子增加了将近四百,还有住宿,包括有的时候要陪着去租房子,因此负担一加重,宁愿让孩子不上学了,难道20年前,我们千方百计一个都不能少,不能让孩子失学,现在反而又增加了。[/SIZE][/P][P][SIZE=4][B]     [/B]最后一些地方生源向县镇学校集中,出现新的教育资源紧张,因此撤点并校当中的问题已经非常明确显现出来,但是如果不撤点并校,回到村子里头去,有小学或者说教学点,也有它自己的问题。比如说老师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接着看记者调查。[/SIZE][/P][P][B][SIZE=4]     字幕提示:[/SIZE][/B][/P][P][SIZE=4][B]     [/B]“走教,开阔了孩子的眼界。我有什么理由拒绝他们求知的欲望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教老师 龙艳梅[/SIZE][/P][P][SIZE=4][B]     [/B]【解说】每周三,乡中心学校的老师需要骑40分钟的摩托车,跨过山路十八弯,到教学点走教,孩子们上学方便了,老师们就要辛苦一些了。[/SIZE][/P][P][SIZE=4][B]     湖北黄冈市红安县走教老师[/B]: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这是什么呀?[/SIZE][/P][P][SIZE=4][B]     学生[/B]:鱼。[/SIZE][/P][P][SIZE=4][B]     [/B]【解说】这一天走教教美术的李老师,带来了很多孩子从没见过的金鱼。[/SIZE][/P][P][SIZE=4][B]     李闱[/B](湖北黄冈市红安县走教老师 ):每一次我们过来,按代课费处理,其实跟原来在乡学校的费用是一样的。[/SIZE][/P][P][SIZE=4][B]     [/B]【解说】在红安县教学点的走教老师,大都是去年湖北省对口招录的,实行特殊的年薪制,一年三万,比很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还高,他们大都大学毕业,平时在乡中心小学工作,定期到教学点走教。对于艰苦的教学,很多年轻老师需要适应。[/SIZE][/P][P][SIZE=4][B]     走教老师[/B]:下班了以后干什么,你一个人在这里,我们是八几年的,对这个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自己的要求。[/SIZE][/P][P][SIZE=4][B]     [/B]【解说】随着教学点的恢复,老问题也跟着回来了,一方面很多教学点的正式老师年龄老化,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偏远的教学点还8是很难招到老师,全乐教学点的周老师就是临时招聘的代课老师,每月工资一千元左右。[/SIZE][/P][P][SIZE=4][B]     代课老师[/B]:10像铅笔加鸡蛋。[/SIZE][/P][P][SIZE=4][B]     [/B]【解说】周老师教学前班的语文和算术,工作不轻松,班里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SIZE][/P][P][SIZE=4][B]     代课老师[/B]:这个小孩子以前在城镇那边一个幼儿园里面读书,中午老是吃不饱,加上这里有一个教学点以后,这里接送也很方便,小孩子就吃得饱一点。[/SIZE][/P][P][SIZE=4][B]     [/B]【解说】尽管工资不高,但是两个女儿也在这个教学点上学,照顾起来倒也方便。[/SIZE][/P][P][SIZE=4][B]     记者[/B]:有没有家长会说,你不是正式老师,会对你有一些意见,有吗?[/SIZE][/P][P][SIZE=4][B]     代课老师[/B]:没有,只要是我的课,我就会用心去对待他们,有时候他们拉屎拉尿的,我还要去帮他们弄。[/SIZE][/P][P][SIZE=4][B]     [/B]【解说】师资的缺乏直接影响是教学点的学习进度大都落后于中心学校。[/SIZE][/P][P][SIZE=4][B]     走教老师[/B]:因为这边学生基础比较差,然后平时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少,所以我基本上没有按照课本来上。[/SIZE][/P][P][SIZE=4][B]     [/B]【解说】教学点的孩子跟正常的小学相比水平如何?[/SIZE][/P][P][SIZE=4][B]     走教老师[/B]:差不多一半的进度。[/SIZE][/P][P][SIZE=4][B]     [/B]【解说】这一天易杨家教学点的吴老师病了,李成友老师不得不一个人承担学前班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SIZE][/P][P][SIZE=4][B]     记者[/B]:这是一年级的(内容),这是学前班的(内容),那个是二年级语文课?[/SIZE][/P][P][SIZE=4][B]     李成友[/B](湖北红安县易杨树教学点老师):对。[/SIZE][/P][P][SIZE=4][B]     [/B]【解说】48岁的李老师还珍藏着学校撤并前跟孩子们的合影,如今教学点从刚恢复时的40来人,少了一小半,最近一二年级又有四个学生转走,去县里租房借读。[/SIZE][/P][P][SIZE=4][B]     李成友[/B]:在这比较寂寞,平时说话的人都少,那个孩子少了,学习的活力小了。[/SIZE][/P][P][SIZE=4][B]     记者[/B]:最难过的时候是什么时候?[/SIZE][/P][P][SIZE=4][B]     李成友[/B]:那个孩子成绩比较好,你刚刚跟他熟,他就走了。[/SIZE][/P][P][SIZE=4][B]     [/B]【解说】面对教学点出现的师资难题,红安县决定建立机制,让45岁以下的公办教师,定期到教学点轮岗,作为考核业绩的内容之一。[/SIZE][/P][P][SIZE=4][B]     徐德利[/B](湖北红安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教学点既然纳入这个乡中心学校统一管理,九年一贯制本校里面的优秀教师,如果能够长期轮流到下面去任教,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SIZE][/P][P][SIZE=4][B]     [/B]【解说】而红安县现在撤并学校的原则是,只要家长不同意撤并,教学点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保留。目前教学点最少的只有两个学生,但是他们还是配备了两个老师。[/SIZE][/P][P][SIZE=4][B]     蒋红平[/B]:这两个人家长比较特殊,他的家庭是老人在家,父母有病。[/SIZE][/P][P][SIZE=4][B]     记者[/B]:家长不愿意送孩子走?[/SIZE][/P][P][SIZE=4][B]     蒋红平[/B]:我们就不撤并了。家长的意愿是我们考虑撤不撤并的第一原则。[/SIZE][/P][P][SIZE=4][B]     白岩松[/B]:撤并有撤并的问题,但真说在乡村里,比如说教学点也会遇到它的问题,老师素质提升问题,另外非常脆弱,只要一个老师一病了,另外一个老师要去代课,长期性得不到保证,有时候进度还跟不上。因此,在这样一个复杂、两难的过程中,教育人士到底是如何看的呢?接下来连线一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院长杨东平。杨院长,您好。[/SIZE][/P][P][SIZE=4][B]     杨东平[/B]:岩松,你好。[/SIZE][/P][P][SIZE=4][B]     白岩松[/B]:过去撤点并校的时候一窝蜂,这回一叫停,好像大家担心成为另外的一窝蜂,到底撤还是并还是留,应该什么是标准,您的思考结果是什么?[/SIZE][/P][P][SIZE=4][B]     杨东平[/B]:现在撤销容易、恢复难,可能现在不能说出现新的一窝蜂,各地要重新恢复教学点,难度非常大,所以我觉得有少数县已经开始统筹规划,弥补过度撤点并校造成问题,很有远见,但其实这样的县并不是很多。[/SIZE][/P][P][SIZE=4][B]     白岩松[/B]:您的建议,该拿什么当标准呢?[/SIZE][/P][P][SIZE=4][B]     杨东平[/B]:很多地方,刚才红安县也提出了他们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我记得好像徐州市提出要把家校距离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就近安置,这是一个原则,主要是就近入学,尤其是低龄学生。[/SIZE][/P][P][SIZE=4][B]     白岩松[/B]:但是杨院长,我刚才说左右为难,记者采访,准备这期节目的确左右为难,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如果就近入学,又如何弥补这里的一些缺点,比如师资水平可能不高,另外不那么稳定等等?[/SIZE][/P][P][SIZE=4][B]     杨东平[/B]:我们把这种人数比较少的学校包括教学点,称之为小规模学校,我们必须看到,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由于人口减少和人口流动,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现在有四五百人学校,过两年也会慢慢变小,日本、台湾都是这个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建设农村小规模有一个长期的考虑,所以要提供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教学管理、经费支持、教师补充,要构建一些新的机制,跟原来大规模学校不一样。[/SIZE][/P][P][SIZE=4][B]     白岩松[/B]:我明白,应该是我们的政府,包括教育界人士,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SIZE][/P][P][SIZE=4][B]     杨东平[/B]:对,这里面最难的其实还不是钱,因为要恢复教学点,投资在更新和改善一些校舍是相对比较容易,最难最核心问题是教师,因为如果教师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小规模学校的质量提不高,学生还会流失,所以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那么解决教师问题,现在有一些,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包括像中心学校老师下去走教,包括教师轮岗等等,还是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措施。[/SIZE][/P][P][SIZE=4][B]     白岩松[/B]:非常感谢杨院长给我们带来的解答。今天这个节目的这个话题先说到这儿,接下来要说几句话多余的话,其实又不多余。昨天开始,《新闻1+1》每天要拿出几十秒的公益时间,一直持续到7月份,因为今年699万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被称为史上最难,我们会同我们很多合作伙伴,明天起,通过互联网,包括官方微博等等,有更大范围的这种岗位提供,我们就业有未来,每天争取能够提供几百个,如果一个月能提供一万个才好。[/SIZE][/P][P] [/P][P] [/P][P] [/P][P]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500
          • 经验556541
          • 文章3409
          • 注册2011-09-22
          我就是经历了学校撤并的青年教师,深知其苦。
          青春那么美,努力创造吧,不为名利累,给心放个假。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QUOTE][B]下面引用由[@黎淼][URL=a.asp?b=100&id=496612]发表的内容[/URL]:[/B]

            我就是经历了学校撤并的青年教师,深知其苦。[/QUOTE]
            [/P][P]是的,本地有的老师苦不堪言![/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500
              • 经验556541
              • 文章3409
              • 注册2011-09-22
              [QUOTE][B]下面引用由[@阿荣][URL=a.asp?b=100&id=496645]发表的内容[/URL]:[/B]

               
              是的,本地有的老师苦不堪言![/QUOTE]
              学生更苦,家校相离几十里,又是山路,所以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要读寄宿了!
              青春那么美,努力创造吧,不为名利累,给心放个假。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确实要好好办学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苦不堪言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积分186
                    • 经验40764
                    • 文章175
                    • 注册2012-12-20
                    苦了学生,也苦了家长!住的远的学生每天五点多钟起床,不行六七公里到校,最难的是遇到恶劣天气。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方便,在学校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加重了家庭负担。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QUOTE][B]下面引用由[@笨鸟肯飞][URL=a.asp?b=100&id=497726]发表的内容[/URL]:[/B]

                      苦了学生,也苦了家长!住的远的学生每天五点多钟起床,不行六七公里到校,最难的是遇到恶劣天气。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方便,在学校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加重了家庭负担。[/QUOTE]
                      [/P][P]家长是无奈的,他们是拗不过当地政策的走向的。[/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