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31
    • 经验414
    • 文章15
    • 注册2014-11-29
    "引领一体验一实践一升华"生活德育模式的思考与尝试
    [LINE-HEIGHT=21px][FACE=宋体, Simsun, Arial, Tahoma][COLOR=rgb(62, 62, 6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1px][FACE=宋体, Simsun, Arial, Tahoma][COLOR=rgb(62, 62, 6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是以感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评价学习效果。这种德育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师通过各种类型的讲授将现成的思想、政治、道德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则通过感知、理解、背诵、书面或口头练习等手段掌握和记忆知识。所以,这种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导致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性。[/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21px][FACE=宋体, Simsun, Arial, Tahoma][COLOR=rgb(62, 62, 6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在实践的事务中,目的并不在于对每一课题的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实践,对德性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使我们变得善良。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教育活动,学生的道德知识向道德素质的内化,必须通过其自觉自愿的道德实践才能实现。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是形成德性的源泉。据此,我们提出“引领一体验一实践一升华”的生活德育模式。所谓生活德育模式就是在生活德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真实、自然的生活中去实践、磨炼,使其获得丰富的、真实的、具体的、直观的第一手生活资料,再回到课堂让学生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教师与学生一起有针对性地探讨、交流怎样才能获得和谐、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抉择能力、生活技巧的德育活动程序。生活德育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引领--体验--实践--升华。这种德育模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中心,以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和老师的引导训练为桥梁和纽带,最终让学生学会幸福、快乐和谐地生活。[/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21px][FACE=宋体, Simsun, Arial, Tahoma][COLOR=rgb(62, 62, 6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生活德育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引领”。引领是整个德育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生活德育模式中的生活实践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的实践。“引领”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并在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品德形成各个环节的联系上做好引导,讲清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实践。[/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21px][FACE=宋体, Simsun, Arial, Tahoma][COLOR=rgb(62, 62, 6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生活德育模式中的第二环节是“体验、实践”。生活德育模式中的生活“实践”是现实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道德就自然存在于这样的社会生活中。而不是经过学校和老师精心策划、设计的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的“生活情景”。因为这种生活与现实生活是有差别的、有距离的,会给学生假的感觉,学生是不会买账的。该模式中的“实践”必须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活,亲历、亲为、实际行动,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态度。[/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21px][FACE=宋体, Simsun, Arial, Tahoma][COLOR=rgb(62, 62, 6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生活德育模式中的第三环节是“升华”。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并不意味着把德育和生活直接等同起来。学生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是非、假、美、丑、善恶的世界。生活并不都是正义和善良,到处是鲜花和美酒,现实生活不是人间天堂。特别是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其情况就更为复杂。“在生活中进行的德育,或者说以生活为起点的德育并不意味着德育在生活中消融、德育等同于生活。如果生活就是德育,那还要德育干什么呢?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德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生活实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因此,学生生活实践的结束,并不是生活德育课的结束,还要把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回到课堂上,学生要对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丰富的认识进行充分的交流、辩论,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获得的认识会更全面、客观。[/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upload=6182,0]1文明卫生岗.jpg[/upload]
    [upload=6183,0]2文明卫生岗.jpg[/upload]
    [upload=6184,0]3文明卫生岗.jpg[/upload]
    [upload=6185,0]4清洁维护岗.jpg[/upload]
    奔跑的状态最接近理想!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