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330
    • 文章1
    • 注册2024-02-01
    [P][FACE=宋体][SIZE=10px]               [/FACE][SIZE=9pt]  [/SIZE] 真相里的真情[FACE=宋体]——教育的弹性[/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                      [FACE=宋体]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 [FACE=宋体]邝宝珠[/FACE][/FACE][/P][P][FACE=宋体]作者简介:广州市心理骨干教师  [FACE=宋体]广州市优秀中队辅导员  [FACE=宋体]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理事[/FACE] [FACE=宋体]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特约教研员[/FACE][/FACE][/FACE][/P][P]  [/P][P]       [FACE=宋体]彭老师班里发生了一件[FACE=宋体]“大事”:彭老师的眼镜“被偷”了。[/FACE][/FACE][/P][P]      [FACE=宋体]为了知道真相,彭老师用了一星期的时间马不停蹄地追查。她相信只要坚持,小偷一定会露出马脚,因为她相信人性的光辉与善良。然而,人心惶惶的一周后,整件事闹得沸沸扬扬,[FACE=宋体]“真相”没有追查出来,老师倒是自我怀疑起来了。[/FACE][/FACE][/P][P][FACE=宋体]    其实,彭老师因为是这个事件的[FACE=宋体]“受害者”,反而变得“当局者迷”了。只要我们跳出来看待这个事情,那么处理的方法就会简单多了。[/FACE][/FACE][/P][P][b]   一、[/b][b][FACE=宋体]丢了[FACE=宋体]“眼镜”和丢了“橡皮”一样吗?[/FACE][/FACE][/b][b][/b][/P][P]       [FACE=宋体]我们是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在狭窄的课室里,每天都上演着[FACE=宋体]“丢东西”的把戏,今天有人丢了一支笔,明天有人丢了一个本子。作为班主任都知道,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像长了脚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地面上、课桌上、讲台上[/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甚至莫名其妙地在某个同学书包里。通常,我们都不把这些丢小东西的行为定性为“失窃”行为。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物品价值问题,另一方面是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就如“入芝兰之室[/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久而不闻其香”,尽管这不是好事,但是也没有上升到坏事的定性,就是一些见惯不怪的小事而已;第三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注意力和记忆力比较脆弱,容易分散和遗忘,他们面对很多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容易因为协调节奏而漏掉一些细节。所以,我们很少会把丢东西事件上升为“盗窃”大事。彭老师的眼镜会不会也长了“脚”?藏在了哪里呢?一周了,由于彭老师的拼命追查,眼镜在这种压力下,会不会越藏越深呢?同学们丢失的文具是如何归位的,那我们就等待彭老师的眼镜也一样归位吧。老师还是要蹲下来跟学生一起体验这个过程呀。[/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b]    二、[/b][b]老师丢了眼镜和同学丢了眼镜一样吗?[/b][b][/b][/P][P][FACE=宋体]    这个问题就是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分出了尊卑来了。如果是学生丢了眼镜,老师首先思考的步骤就是:一、这个同学丢三落四了,不知道放在哪里了。二、眼镜不是通用的东西,别人拿了也用不了,所以肯定是这个同学自己忘记了放哪里,然后又被不明真相的人捡了不知放哪里了。三、学生在搞恶作剧,想看看丢眼镜人出丑。无论哪种情况,老师最多是班里普遍面上问一下,个别问一下就结束了,不会逐个学生约谈,不会以权威去追查。就算最后查不出来,也就当成一单[FACE=宋体]“迷案”就过去了。[/FACE][/FACE][/P][P][FACE=宋体]    但是,因为丢眼镜的是老师,是班主任。一个班级最高权威的象征,有种[FACE=宋体]“太岁头上动土”的既视感。彭老师也因为如此,心有不甘了。因为她不自觉地把这次的事件代入了“挑战权威”的圈套中。[/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FACE=宋体]    犯罪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主体活动的素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结合的产物。小学生产生偷窃行为,除了自动神经系统不平衡等生理因素外,还可能出现自我意识尚未完成形成、占有心理、炫耀心理等心理方面的因素。相信彭老师对待这班的孩子敞开了宽容的怀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班里的环境氛围应该是正向积极的,如果出现[FACE=宋体]“偷窃”眼镜的行为,可能是某个学生存在“占有”心理,因为眼镜不能够拿出来炫耀,只能自己偷偷地拥有欣赏。这类型的学生,我们不是用“权威”来施压就解决了问题的,要从心理上,从根源上着手去辅导。所以,找回眼镜只是叶子,这个事件的根才是最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奉劝年轻的教师说[/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不要急于处罚学生[/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要好好想一想[/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彭老师这时候,也不应该想着处罚那个学生,或者担心不处理会给这个学生造成影响终生的严重后果。[/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b]    三、[/b][b]查出真相还是彰显真情?[/b][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    [FACE=宋体]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是舵手,掌控班级发展动向,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健康向上班风的形成。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造成重要的影响。但是教育的本质不只是管理,是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用心灵赢得心灵[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用智慧启迪智慧[/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灵活把握教育契机,才能换取师生相长的双赢。[/FACE][/FACE][/P][P]      [FACE=宋体]彭老师劳师动众地追查所谓的[FACE=宋体]“真相”,换取的是师生之间的互相猜忌,团结班级的自我怀疑。这种代价是否值得?我们试问;彭老师这时候逼出了偷拿眼镜的学生,然后下一步将会怎么样[/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是眼镜失而复得的如获重负吗?会不会接踵而来的是这次风波带来的后遗症:偷拿者被其他人指指点点,承受不了压力做出过激行为?师生之间离了心,学生对老师丢东西后的“拼命追查”的行为产生恐惧[/FACE][FACE=Calibri]......[/FACE][/FACE][/P][P]       [FACE=宋体]法理不外乎人情,更别说是教育了。教育不只是一把戒尺,不需要凡事量度对错。有时候,不妨给教育增加一些弹性,这就是真情。真相有时候,不是唯一的。教室也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为了赢得道理,失去真情,那么教室就成了监狱了。学生的灵魂需要我们老师用[FACE=宋体]“情”去滋润。[/FACE][/FACE][/P][P]      [FACE=宋体]这不得不让我也想起我们班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情:有一年过儿童节,学校给学生准备了小零食,每人都有几样。学生领完之后,有同学大声说:[FACE=宋体]“老师,我没有旺旺饼干。”我一愣:不对呀,我是交代班干部数清楚了再拿上来的呀。班长委屈地争辩:“我的确每一样都数够的,而且我还跟副班长数了[/FACE][FACE=Calibri]2[/FACE][FACE=宋体]遍。”好,我明白了,那就是有人多拿了饼干!我的脑袋在飞快地转动:谁拿了?为什么要多拿?饼干事小,但是不诚实事大,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要不要追查?这时候,学校广播想起来了,同学们要排队去操场进行文艺汇演了,我不得不把这件事放下。我随手把老师那份的饼干给了缺少的那位同学就匆匆带学生离开了课室。[/FACE][/FACE][/P][P][FACE=宋体]    后来这件事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再后来,我就忘记了有这样一件事情。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大扫除,一个同学在小[FACE=Calibri]A[/FACE][FACE=宋体]书包柜里清出了一包压碎的旺旺饼干。我回忆起来了:这是儿童节那天丢失的饼干?那天小[/FACE][FACE=Calibri]A[/FACE][FACE=宋体]明明手里有拿着饼干吃呀,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他还拿出来一块跟同桌交换呢。我定了定思绪:小[/FACE][FACE=Calibri]A[/FACE][FACE=宋体]是个品行端正的孩子,从来不会发生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很好的。究竟为什么丢失的饼干出现在他的书包柜里,我已经不再追查了。一来没有必要;二来,这件事情已经放下了,没有造成后续的影响,真相不重要了。现在再翻出来,就是另一场风波了。[/FACE][/FACE][/P][P]     [FACE=宋体]虽然我班的事情是被迫放下的,但是我建议彭老师,不妨也把这件事情放一放,以客观的、平和的太对去面对,这时候,用真情去维护班级的氛围,用真心去保护那些内心惊慌的孩子,比[FACE=宋体]“真相”更重要。不用担心一次两次的犯错,给以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育人是长期工程,在我们平时的思想教育课当中,班会课当中,我们需要持续给学生进行自尊自爱自立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把握教育的弹性,发生意外时不手忙脚乱,不惊慌失措,用行动上的信任和真诚去帮助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宗旨。[/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SIZE=9pt][SIZE=9pt][SIZE=9pt][SIZE=10][/SIZE][/FACE][/SIZE][/SIZE][/SIZE][/SIZ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5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