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4
    • 经验452
    • 文章27
    • 注册2005-04-23
    原创:解读“根雕艺术”
                             解读“根雕艺术”
                    江苏金坛市罗村逸夫小学(213235)张卫华
        有人热衷于养花拈草,也有人痴迷于舞文弄墨,而我却对根雕艺术情有独钟。
    四月底的“古镇同里”之行,景区举办的“根雕艺术展”让我大饱了一次眼福。那些奇形怪状的根雕造型。有的似白鹤晾翅,有的似骏马奋蹄,有的似老者负重,有的似孩童戏耍……件件作品浑然天成,尽显本色。想不到人们弃之不用的树根,在这里竟成了难得的艺术珍品。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还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木匠到山里去选材,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精雕细琢。这堆树根就成了如今这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就在人们对这位根雕艺术家啧啧称赞之时,他却意味深长地说:“其实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我们的眼光不同罢了,别人是看它们不能做什么,而我是看它们能做什么。”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根雕艺术家那种看待事物的独到眼光,值得我去深思。在雕刻家的眼里,树根是没有优劣美丑之分的,他们对每只树根都毫无嫌弃之心,对每一只树根都有好多构想,决无“它什么也不能做”的结论,只会坚信一条:“它一定能做成什么。”其貌不扬甚至一无是处的树根,凝聚着雕刻家的所有希望。一所学校就是一座“生命有林子”,在这座“森林”里,我们期望学生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可是结果总会有一些不顺眼的“枯枝残根”存在。对此我们常常摇头叹息,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这类学生的身上的确有很多不足和多余,但是在艺术家的眼里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许它正是造型的可贵“特色”,或是“神来之笔”。为此我们何不用根雕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呢?
        作为一名根雕爱好者,我更仰慕根雕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根雕艺术家巧妙地打造每一只树根,“巧”在他去留有道。旁逸斜出桀骜反叛的“侧根”留而刻之,便成了精华所在;对富有灵气,能成为“亮点”的部分,即便是一缕纤弱的根须,也会刀下留情,呵护有加。“妙”在他因型而造,依其天性,顺其自然,奉献给人们的是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根雕家深知:扼杀本性,苛求一律,也就意味着“泯灭”这门艺术。而我们“为人师者”又做得怎样呢?在倡导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就会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那些不合意愿的“枯枝残根”,我们只会大刀阔斧地削去棱角,抹去特色,看不到他们的明天。
        诚然,一段树根或埋入地下无人知,或弃于荒野无人问,或焚于炉灶无人惜,或碍于路障有人怨。但如将形态各异甚至千疮百孔的树根顺势雕凿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则可登大雅之堂。教育也是如此,“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因势育人,突出特色”,使学生能充分地展示其个性,张扬其特点。“根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实质上也反映出一种育人理念,即“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扬长避短,因势育才”,才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所谓“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良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器物各有专用,人物各有短长,只有扬长避短,以长补短,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作为教师就应该像根雕艺术家一样,能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去雕琢、塑造,让人人都能成才。
    精彩365  精彩每一天
    欢迎光临:http://jc365.2008red.com/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0
      • 经验1261
      • 文章45
      • 注册2005-01-17
      好文章!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