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7
    • 经验2401
    • 文章125
    • 注册2005-02-03
    未待饭来还读书
               [face=楷体_GB2312][face=黑体][SIZE=6][B]待饭未来还读书[/B][/SIZE][/face[/face]]      [SIZE=2] 江苏[face=楷体_GB2312]省睢宁县苏果小学 钟德圣[/SIZE][/face]
    [SIZE=4][face=楷体_GB2312]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选择的,系统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对于教师。读书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但无疑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然而就是在这全社会都开始崇尚读书的时刻,在许多教师话语中却时常听到“没有时间读书”的抱怨。也许有人工作繁忙一些,也许有人孩子还小,也许有人身体欠佳,但作为教师决不能这些而让书束之高阁,否则即使原来拥有高学历的教师,也难免被日新月异的知识而淘汰,更不要说一些教师原本就是文化底蕴不厚之人。《广笑府》中《怕读书》诗云:春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去秋来冬岁到,收拾书箱度残年。我想这正是那些不爱读书教师的原版写照吧!其实只要想读书,时间总可以挤出来的。三国时期的董季直在他的学生叫喊“没有时间读书”时告戒学生,读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待饭未来还读书”更是大诗人陆游见缝插针读书的真实写照。这“夜者日之余”、“待饭未来时”难到不是我们教师应该用以读书学习的时间?更何况教师还享有法定的双休日。有没有时间读书,完全操之在己。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苟能发奋自主,则家塾能读书,即旷野之地,亦可读书:负薪放牧,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主,则家塾不宜读书,即神仙之地,亦不能读书。”可见进入读书的心境,即使是陋室,也能酿出一段沉醉的好时光,即使是一束摇曳的烛光或一盏幽幽的台灯,也能映射出一个富有的天地,这就是:“读书随处是净土,闭们即是深山”的意境。不读书的生活,在散散漫漫之间,不学习的日子,在轻轻巧巧之中,然而忽隐忽现的生活是生命的寥落和空虚。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隙,捧起一本书潜心阅读,那时我们才会感到真正的塌实,也就在打开书的一刹那间,我们同时也打开了一汪泉眼,袅袅地导出了一条溪流,把我们那干涸躁动的心田浇灌出浓浓的绿意。以“待饭未来还读书”的精神去读书,去学习,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以一种纯净而有向上的心态,从容沉静的对待读书,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智慧定能在我们的心底萌发、生长,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即使默默无语,也能够让身旁的人感受到博大与深厚的师者。[/face[/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