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9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P][COLOR=#000000][SIZE=14px][P][P][P][FACE=arial][COLOR=#000000][SIZE=14px][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SIZE][/FACE][/P][P][ALIGN=center][FACE=方正大标宋简体][SIZE=18pt]利用微博,实施[/SIZE][/FACE][FACE=方正大标宋简体][SIZE=18pt]“痕迹回望教育”[/SIZE][/FACE][FACE=方正大标宋简体][SIZE=18pt][/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SIZE][/FACE][/ALIGN][/P][P][FACE=楷体_GB2312][SIZE=12pt]
    [/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B][/P][P][B][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B][/P][P][FACE=宋体][SIZE=12pt]在认真拜读完徐卫老师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痕迹回望教育”的实践与应用[/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之后,既对徐卫老师的教育情怀深深折服,也对自已的教育行为开始反思,发现有许多教育的契机没有抓住,有许多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自已的教育工作,常常陷入功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状态。[/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由于本人这一段时间经常上网浏览微博,觉得“微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对“痕迹回望教育”理论的粗浅理解和如何利用微博来实施“痕迹回望教育”谈谈陋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4pt]一、痕迹留存[/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FACE=宋体][SIZE=12pt]徐老师的“痕迹回望教育”,从命名上就可以直接体会到其操作的步骤,其与后面所称的“回望三宝”实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便将此命题进行分割,来论述自已的操作想法。[/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关于教育“痕迹”的关注,从认知的层面讲,有两种意义:一是对教育对象的真实现场记录,使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更接近客观、真实,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抽象的教育对象,而是有着鲜活特色的个体;二是这些“痕迹”为保留为教育的行进提供了一种思维导图,使教育过程更具有指向性、目的性,从而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我们翻看有关美国教育的书籍,就会被他们关注教育细节的态度尤其是教育“证据”的搜集和整理的完备性所震撼,中国实行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本意便在此,只是由于传统惯性力量过于强大,使这一本来极富有价值的活动流于形式。徐老师不满于教育现实的“缺陷”,提出“痕迹回望教育”,以“关注当下”为基点,抓住[/SIZE][/FACE][B][I][FACE=宋体][COLOR=rgb(0,0,255)][SIZE=12pt]一些[/SIZE][/COLOR][/FACE][/I][/B][FACE=宋体][SIZE=12pt]有教育意义的现场,收集和整理相关“痕迹”,开展相应工作,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折中处理吧。[/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但是人的每项活动都是有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的。所谓“心中有佛,众生皆是佛”。所以我们在留取“痕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是把目光聚焦到阳光与鲜花之上,还是阴影和毒刺之上,有时候虽然只是无意识的自动选择,但反映出的恰恰是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所以徐老师提出这种“痕迹回望教育”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那么如何让“痕迹”的留存既真实、又客观,还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同时又能让更多的老师愿意接受并实施。我觉得“微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当网络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好多老师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交给它管理。那么,我们何不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它的功能来为教育服务呢?![/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2pt]首先,确定微博话题。[/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如果班级人数比较少,则以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话题。当然为了保护学生隐私,班主任在建立话题时,可以进行化名处理(当然如果征得学生同意的话也是可以用真实姓名的)。如果学生比较多,则可以以每个小组(比如以宿舍为单位)为单位建立话题。当然话题下面还可以套一个话题,比如“[/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学生名##学习#”、[/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学生名##交往#”、[/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学生名##情绪#”等。这样也便于问题归类。[/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2pt]其次,及时更新内容。[/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老师们现在使用的手机绝大多数是智能机,及时更新只在拇指轻轻一摁之间。内容既可以是图片(现在大多数手机的照相功能是非常发达的),也可以是录音,还可以是文字实录。一般地来说,发图片可能会涉及学生隐私问题,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同意,但录音和文字材料只要省去姓名即可,不必有太多的问题。[/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2pt]再次,定期统计分析。[/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微博有比绝质版的班务日志更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一点话题,时间、内容、就会自然呈现,现场感更强。每周(月)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来统计一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和对问题的关注偏好。看一看哪些学生在过去的这一周(月),走进教师的生活最多,哪些学生被忽视了;哪些问题是不同的人身上都有记录,哪些话题被不断地关注。[/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4pt]二、回望教育[/SIZE][/FACE][/B][B][FACE=宋体][SIZE=14pt][/SIZE][/FACE][/B][/P][P][FACE=宋体][SIZE=12pt]“痕迹回望教育”理论中的“回望”,从主体上看,可以有两种回望,一是引导学生的自我“回望”,即学生回望;二是教师整理痕迹时对自已教育行为的“回望”,即教师回望。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回望,都需要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的指导下,不断分析“痕迹”产生的原因,并采用相应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发展。[/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2pt]学生回望。[/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所谓“单独品评日志法”就是学生回望的一种。我在痕迹的留存环节中,提到了微博的使用。作为高中学生,大多对网络及微博的使用是熟悉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关注自已的微博话题来自我回望,自我内省。当然老师更多地还需要通过课外时间,以非正式的交往状态,和学生共同来探讨这些“痕迹”背后的学生心理需求。可以这样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主要表现是教师不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期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非正式的交往方式,俯下身子和学生共同探讨“痕迹”背后的需求,不仅仅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对改善师生关系,缓解教师职业压力都有很大的帮助。[/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12pt]教师回望。[/SIZE][/FACE][/B][FACE=宋体][SIZE=12pt]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面对“痕迹”,还需要不断地反省自我教育方式。有些教育是应当是“无痕”的,是潜移默化的。当我们审视一周内某个问题的“痕迹”被不断关注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如果整理一周微博话题时发现,“交往”这个话题多次出现,而且聚集在好多同学身上,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娱、体育活动,辩论赛等形式和活动,让学生在激辩中感悟交往、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从而助学生健康成长。[/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2pt]    利用微博实施[/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痕迹回望教育”[/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考,并没有付诸实践,其效果到底如何,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期待着与大家共同探讨。[/SIZE][/FACE][FACE=宋体][SIZE=12pt][/SIZE][/FACE][/P][/SIZE][/COLOR][/SIZE][/COLOR][/FACE][/P][/P]
    [/P][/P][/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19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P]真心感谢学生们的预案,给了 我们做老师的教育机遇![/P]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19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QUOTE][b]下面引用由[@黄长贵][URL=a.asp?b=202&id=486182]发表的内容[/URL]:[/b]

        真心感谢学生们的预案,给了 我们做老师的教育机遇![/QUOTE]
        [P]谢谢黄老师的鼓励![/P]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19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861
          • 经验63988
          • 文章1831
          • 注册2011-06-11
          [LINE-HEIGHT=27px][FACE=楷体_GB231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large]    “一个人,你越注视他的优点,就会越发现他优秀,就会越喜欢他;你越重视他的缺点,你就会越来越觉得他一无是处。班级也是一样。我们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亮点上。”这时已有几个同学点头表示认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夸大事实、忽视不足,而是要大家在班级里大声说出我们自己的优点,对于不足则会做出善意的提醒。”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
          [LINE-HEIGHT=27px][FACE=楷体_GB231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large]   我们除了要从常规的四个方面来总结之外,还要善于发现亮点,每周要评选出一个“最佳表现奖”来。例如一个尽职的值日生、一节特别安静的自习课、一次特别整齐的跑操、一位进步很明显的同学等。然后由值周班干部写出颁奖词并进行颁奖。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LINE-HEIGHT=27px][FACE=楷体_GB2312][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large]    [COLOR=#0909f7]您的赏识教育做得很不错,学习了。[/COLOR][/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获得幸福。
          在线情况
          19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990
            • 经验12360
            • 文章1902
            • 注册2008-06-21
            [QUOTE][b]下面引用由[@行走在风中][URL=a.asp?b=202&id=478803]发表的内容[/URL]:[/b]

            利用微博,实施“痕迹回望教育”
            在认真拜读完徐卫老师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痕迹回望教育”的实践与应用》之后,既对徐卫老师的教育情怀深深折服,也对自已的教育行为开始反思,发现有许多教育的契机没有抓住,...[/QUOTE]
            拜读了!很赞成这种方法!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19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SIZE=5][B]来这里学习,实在![/B][/SIZE]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