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童喜喜--一位女作家走进新教育
    [SIZE=3]文章来源:[URL=http://bbs.eduol.cn/post_18_390209_1.html]http://bbs.eduol.cn/post_18_390209_1.html[/URL][/SIZE]
    [SIZE=3][/SIZE]
    [SIZE=3]《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学生报》《中学生》杂志携手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在全国大、中学生中进行一次为期数月的图书漂流暨读书征文活动。[/SIZE]
    [SIZE=3]投漂的图书是童喜喜的新作“魔宙三部曲”系列——《因为有你》、《彼岸初现》、《流年行歌》。
    近日,关于“魔宙三部曲”引发的“青春人际困惑”话题,即将由《中国教育报》图书周刊以整版篇幅,刊登相关报道。
    后续报道将在各媒体陆续推出。[/SIZE]
    [SIZE=3]特别欢迎新教育的一线老师们参加此次活动。教育在线的活动与全国范围内的活动略有不同(有点小优惠不成敬意),请关注下面活动[B]细节(尤其是投稿信箱)。[/B][/SIZE]
    [SIZE=3]报名要求:
    1、报名资格:在教育在线[B]注册满一个月、已发帖[/B]的[B]中学、大学老师[/B]。因为“魔宙三部曲”是青春文学,读者年龄偏高,故不主张小学生参加此次比赛。小学老师就不属于报名者范围了,敬请谅解。
    2、报名人数:限定为[B]100人。以报名先后为序[/B],取前一百名。
    3、报名方式:用[B]论坛短消息报名[/B],请写清自己学校所在地的邮编、地址、姓名,以便出版社邮寄书籍,发送至本论坛ID“[B]中少社薛晓哲[/B]”。
    4、活动要求:每位老师至少提交[B]二十份以上[/B](上不封顶)的[B]学生读后感[/B](字数不限,详见活动具体***排),每份读后感后请注明作者的班级、年级、学校地址以及指导老师姓名。
    5、注意:本次征文[B]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B]。[/SIZE]
    [SIZE=3]活动具体***排:
    1、由[B]老师代表所教班级,报名参加[/B]。
    2、出版社给每位老师[B]免费提供漂流图书一套[/B],供学生轮流阅读。[/SIZE]
    [SIZE=3]4、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开展“青春人际困惑”方面的探讨,[B]就探讨内容撰写相关文章,发送至xuexiaozhe@21cn.com[/B],优秀文章推荐至相关报刊发表,稿酬、样刊[B]另行奉送[/B],老师的文章[B]同时[/B]也列入下一条的读书征文活动。(探讨所需的相关资料以及部分已发表的老师专家样稿,见附录)[/SIZE]
    [SIZE=3]5、参加活动的所有[B]学生[/B],可参加读书征文:将书中任何令你动心、痛心、烦心之处,甚至发挥想象、续写后面的一段故事等等,[B]体裁与字数不限[/B];参赛者[B]先将征文发表到任意网络论坛[/B]上,[/SIZE][SIZE=3][B]再把征文发表网址与指导老师姓名、作者姓名、地址、邮编发送邮件至xuexiaozhe@21cn.com
    [/B]一等奖:价值人民币900元的精美图书(3名)
    二等奖:价值人民币600元的精美图书(6名)
    三等奖:价值人民币300元的精美图书(9名)
    纪念奖:“魔宙”童喜喜签名书一册(100名)
    获奖作品文字版权归出版方所有,出版方有权将其推荐至媒体发表,并向作者寄赠样刊,不再另行支付稿酬。[/SIZE]
    [SIZE=3]6、[B][COLOR=#ff0000]为了表示对新教育的支持和敬意,本次在教育在线举办的活动,特别为在线老师属下的所有参加征文比赛的孩子,每人赠送限量特制的笔记本一册。[/SIZE][/B][/COLOR]
    [SIZE=3]我本人觉得: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能悄悄进驻学生心灵。
    用书里的复杂爱恨,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SIZE][SIZE=3][B]一本书,若能在阅读中得到老师的引领,将产生比图书本身更奇妙的魔力!
    [/B]因此,欢迎老师您的加入![IMGA=0,absMiddle]http://bbs.eduol.cn/images/Emotions/16.gif[/IMGA][/SIZE]
    [ 此贴最后由秋阳在2009-8-30 13:13:07编辑过 ]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活动附录一:
      漂流图书相关介绍——


      作者童喜喜简介(很肉麻,请忍耐):
      童喜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唯一80后作家奥运火炬手。
      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冰心奖等国家级奖项十余次。
      曾为国企技术员、报社编辑、贫困山区女教师……现为职业创作者。
      行动——循序渐进地叛逆;信念——海枯石烂地坚守。
      仍在探索,企图超越。

      童喜喜作品:“魔宙三部曲”系列之因为有你/彼岸初现/流年行歌
      奉献炽热华美的灵魂文字;书写爱与命运的宏大传奇;开辟青春小说的全新疆域;探究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
      《因为有你》关于信任,关于爱。
      《彼岸初现》关于执著,关于爱。
      《流年行歌》关于寻觅,关于爱。

      作品所展现的至亲至爱、至情至义、至性至理……是一种大气的、更有质感和张力的青春。又用绚丽的语言和咏叹的节奏作出华美的表达。人物群像有着异常饱满的精神。所以将作品定义为“绮幻”。
      ——本书责任编辑  黄小波

      在某种意义上说,通过那个连神也并不了解的心中的彼界——一个微观而又宏观的虚拟世界,隐喻着对现实世界人与人关系的思考与解读。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黎松龄(老师)

      作品让我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感受到伟大的博爱。
      ——***徽省合肥市读者  葛亚婷(中学生)

      再无助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守护神。有了爱的守护,才能执著前行,歌唱流年。
      ——***徽省合肥市读者  卞润芸(中学生)

      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将内心因为爱而产生的那一冷一热描写得细致入微。
      ——山东潍坊读者  马玉华(中学生)
       
      令人动容的故事和人物太多,我想这是小说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CCREAD网友 时崽

      真是一个很残酷的故事,无声却又硝烟弥漫,但所有情感在最后都得以释怀。
      ——CCREAD网友 司马扶风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附录二:
        探讨所需的相关资料以及部分已发表的老师专家样稿(样稿为删减版):


        成*****越来越需要合作。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教授统计过: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中,合作研究获奖的人数仅占41%,第二个25年里占65%,第三个25年里占79%。而时至今日,已极少有人孤军奋战,独享其誉了——由此可见,我们的时代是个特别需要合作的时代。

        合作,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点对独生子女来说,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对独生子女一代来说,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们缺乏亲身经历去了解,就必须用各种方式、尤其是阅读这种最能深入心灵的方式,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目前在广东部分学校中,流传着一种“认亲戚”的做法。这个学生给那个学生做“舅舅”、“小姨”甚至“爸爸”“妈妈”,但他们不会认“表哥、表妹”等等,就是为了不把这种感情最后引向早恋——这件事既说明了孩子的孤独,也说明了孩子们用创造式的游戏办法来学习、加强人际往来。

        ****************************

        关注孩子视界中的世界
        黎松龄
        (作者简介: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北京市中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市中语会理事。曾担任国家级、教育部、西城区的重点课题负责人。)

        许多时候,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最难的不是要什么,而是舍弃什么,而其中最难舍弃的,怕还是某种关系——现已拥有而难以复制的此彼关系。而这些关系,其实又是我们穷尽一生去维系、连接、构建、巩固和追求的。我们通常称之为“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要经历在这些关系中得到的喜怒哀乐。有调查显示,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关系甚至超越学习成绩而占据着生活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面对的最大难点,正是教育这些独生子女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与人的交往,建立与他人的和谐,起码是相容的关系。
        在一项对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发现,有31.7%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比较严重的占总体的11.7%;而61%的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不良,主要缘于不会待人接物,此外,不善言谈也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界,每个人视界中的世界也许都会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我们的世界毕竟是共同的,为了这个共同的世界中的我们能够相互理解,彼此和谐,我们必须学会透过别人的视界看世界。
        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每每遇到人际关系(有时甚至是政治关系)的困惑,我的办法通常是跑去看电影或读小说,也许是为了从别人的生活纷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甚或是为了从别人的人际关系或政治关系的矛盾中求得某种平衡。正是在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学会了体谅他人与包容自己。

        “那时,彼界的统治者,是人类。他们灵活智慧而美丽,与彼界的其他生命一起,无忧无虑地生活。他们从来不会孤独:出生时,有父母的守护;成长时,有兄弟姐妹携手;长大成人后,又能寻觅到终生偎依的伴侣。因相爱而结合,延续生命的轮回。没有猜忌,没有厮杀,更没有残酷的决斗。他们彼此都互相需要,在平和中幸福地生活。”这是小望在临死的黑暗中讲给午木的故事,也是他们的梦想与渴望。
        也许,读读80后青年写的奇幻小说,可以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做老师的,透过他们的视界了解他们,认识他们。谁说只有孩子们才有人际关系的困惑?有多少家长没有过与上中学的孩子关系紧张的经历呢?又有几个教师没遇到过学生的顶撞或逃避呢?不妨让我们学着相互了解、理解,毕竟,“彼此都互相需要,在平和中幸福地生活”是我们都希望的。

        **************************

        因为有你与感受幸福
        吴若梅
        (作者简介:《中国中学生报》高级编辑,专栏作家,青少年教育专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夜心情•大学生版》嘉宾主持。著有《孩子的秘密》《花季探幽》《青春的颤音》《男生女生青春课》《有一种痛叫成长》《青春期的故事》等书。)

        我每天都收到大量孩子们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诉说烦恼,人际困扰几乎是他们最大的难题。与父母针锋相对;与老师关系紧张;与同学时好时坏;与异性话不投机或交往过密……当然,并非每个孩子都遇到了所有的麻烦,但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类似的困惑。
        当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孩子的硬指标时,孩子们从哪儿去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呢?将他人的感受置之度外,将内心之爱投向自己,我们的孩子能不备感孤独?
        好在,当人际交往无法作为授课内容教给孩子时,我们还有书、还有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他们将人际交往的秘笈“传授”给孩子——因为有你!你,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可以是青春期的恋人;可以是身边的任何人,唯独不是自己。
        因为有你,家变成了温暖的港湾;老师是智慧的长者;同学是兄弟姐妹;身边的人都是善良的使者……付出爱,收获的也便是爱,而且是更深沉、更丰满的爱。到那时,感受幸福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

        让人际的温暖进驻我们的心灵
        李玲
        (作者简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特约专家,《健康时报》特约专家。在《心理与健康》《心灵世界》《情商》等多家杂志发表心理类文章,并担任心理热线主持人。)

        渴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是无数家长的期望,殊不知,家长这些期望却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夭折了,而夭折的原因,与孩子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
        考上全国的名牌大学,是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想,一位北京男孩却在刚刚实现了名牌大学梦之后决定退学,理由是和宿舍里的人合不来,读书已经没什么意思;一位曾经成绩优异的女孩,在上高二时,却患上了见人恐怖症,不敢到学校上学,咨询师追根溯源,发现女孩从小到大虽然成绩出色,却从小大到大没有一个朋友,而这是导致她心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热门,却不敢应聘,成了啃老一族,只因他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屡屡受挫后对社会产生了恐惧……
        在我们为这些曾经优秀的孩子感到可惜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直以来是什么在支撑这些孩子的价值,我们不难发现,是骄人的成绩,让他们骄傲、受宠,甚至遮盖了他们人际关系上的不足。但是,我们每个人是需要不断社会化的,需要与周围人产生更多互动的,这个时候,他们变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更何况,随着周围世界的不断扩大,他们会发现,原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于是,学习成绩这个单一的价值支柱轰然倒塌,由于一直以来缺少其他价值支柱的建立,他们自然就会陷入很深的心理困境了。
        而人际关系的价值支柱,对青少年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支撑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影响着青少年学业和事业的成*****,同时,好的人际关系所激发出的动力,也远远大于仇恨或报复所产生的能量。正如《因为有你》一书中的午木,他虽然没有高深的法术,但是,他却是拥有朋友最多的一个人,换言之,是人际关系最好的一个人,在被血腥和死亡笼罩着的彼界,他成了感受幸福最多的一个人,也正是内心中对亲人朋友的爱,让他比别人有了更多坚持的机会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SIZE=3]童喜喜的“新教育”之旅

          解艳华
           
               
          虽然距离“2009——新教育海门年会”已经1个月的时间,但是谈起第一次参加这次“新教育”人盛会的所见所闻时,童喜喜还是两眼放光。
            “‘新教育’是老师的灵魂家园,是通过让老师感受到完整幸福,来把真正幸福的种子撒进学生的生命中。这是我见到的最美好的教育,我一直说、反复说:这是让人成为‘真正的人’的教育。而一个‘真正的人’,比如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同时,我也分明看到新教育的老师们,是在用行动去实现‘师生平等’。”在教育在线网站上这篇题为“一个冷眼旁观者口中的新教育”文中,童喜喜似乎看到了新教育的魔力和希望,而谁都不知道,至少三年前,她还在为中国的教育满怀忧虑,心里充满的是愤懑和消沉。
            一个教育逃兵的苦闷和彷徨
            2004年,童喜喜经过多次联系后,终于实现了她支教的心愿,到某山村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学校全校只有16名学生,在她来之前只有一名老师兼校长(她来后才增加到3位),既负责孩子们的衣食起居还要给孩子们上课。当童喜喜满怀希望和憧憬来到这所山村小学时,令她失望的并非山村的艰苦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而是老师们几近“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们因为调皮偷吃了童老师的山枣时,校长竟然让孩子们跪在操场上接受处罚;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却成了孩子们口里成天背诵的“五可以分成一加四,五可以分成二加三”的加法口诀,当她试图用游戏和教辅材料帮助孩子们学习时,却被其他老师硬生生地拉回去背诵口诀;孩子们的精神生活非常贫瘠,除了课本,孩子们几乎接触不到任何课外书籍,更别说上网、看电影等休闲娱乐生活了。后来因为家人身体原因,童喜喜撤离了原本至少要呆半年的小学校,这段经历,让童喜喜成了自己口中的“教育的逃兵”,时间不长,却给童喜喜心里留下了极深的感触:“中国的教育,怎么会是这样?”
            但这些经历没有扑灭童喜喜心中通过教育传递爱的火焰,继把她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嘭嘭嘭》的全部版税4.5万元捐赠给湖北省妇联组织的“春蕾计划”活动,资助30名贫困山区的失学女童之后,童喜喜不断向一些山村学校捐助书籍,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遗憾的是回访时经常会发现那些书堆在图书室里,连包装都没拆,从此之后,童喜喜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把书分发给每一个孩子。
            种种这些,童喜喜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忧虑纠缠了她整整几年,在她写给朱永新的信中,她写道:“贫穷在我们这个国家,其实已经不再那么可怕,恰恰是愚昧导致对教育的冷漠,才是新一轮的贫病之源。但我,渺小如我,又能做什么呢?”
            邂逅“新教育”
            ——打开另一扇窗户
            2008年,在一次图书宣传的旅途中,童喜喜读到了“新教育老兵”张刘祥的作品《追寻理想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手记之二》,第一次通过文字接触了“新教育”,这本书不仅让她认识了新教育,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她形容说:“一本厚厚的书,一则则绵延不断的故事,一个个陌生却又觉得那么亲切的名字,一颗颗滚烫的昂扬的却又沉默而谦逊的灵魂!”
            这次邂逅,开启了童喜喜追逐“新教育”的旅程,从“新教育”理念到一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所见所闻,无不让童喜喜欣喜若狂。在“新教育”实验学校里营造着浓厚的读书氛围,除了学校里师生共读,还鼓励家长亲子共读,“晨诵、午读、暮省”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书香校园建设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成为学生和老师的精神家园,所有这些只和一个名字有关,那就是“新教育”。
            童喜喜说:“‘新教育’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知道教育并非都是我想象的那样,由于以前我看不到的或者阅历的局限,我看到更多的是问题的一面,我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乐园。”
            2008年4月,童喜喜重新回到支教过的山村小学,她动情地对依然坚守在这所山村小学的老师们说:“真正坚守在山村、发挥更大作用的,是你,不是我。我所做的一切都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位在山区教了一辈子书的最普通的老师更有用。”
            这件事,也让童喜喜对“新教育”老师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你们因为乐道而***贫,你们满怀理想,同时不断付诸行动,你们用最伟大的心做着最琐碎的事,你们不仅仅是去教孩子知识,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撞击孩子的心灵!”
            海门“新教育”年会
            ——我想做个“新”的孩子2009年7月11-12日,童喜喜受邀参加第九届“新教育”海门年会,短短两天时间,她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新教育”和“新教育”人给她带来的光与影的冲击和震撼,更令她欣喜的是会上还见到了“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老师。
            想起一个多月前的会议场景,童喜喜依然很兴奋,舞台上不仅有接受“新教育”的孩子们自信愉悦的表演,还有一干“新教育”的教师“明星”纷纷亮相。在她的印象中,800人的会场挤得满满当当,而且人们一反常态地不想缩到角落里打瞌睡,反而人人都努力往前挤,“本来宽敞的过道上都摆满板凳,变得只能容许瘦子穿行,就在这样没有靠背的硬板凳上,人们一坐就是四个小时。”
            看惯了为了走形式做样子孩子们在大人要求下极不情愿的演出,在“新教育”海门年会的舞台上,孩子们小小脸庞上洋溢着的自信、喜悦近乎得意的模样,老师和学生在吟诵古诗词中陶醉的场景,都让童喜喜泪流满面。她说:“我相信有种奇妙的精神,已经无声无息地汇入他们的血脉,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美好的人。”
            在“新教育”年会上,一个个在“新教育”人心中闪光的名字悉数亮相。卢志文、干国祥、铁皮鼓、许新海……但是海门年会不仅仅是明星大腕的秀场,还给来自不同地区城市、农村、山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新教育”的平台。
            来自大山深处的“桃花仙子”敖双英老师,讲述了“山娃娃和山妞妞”的故事。她带着52个孩子,其中一半是5岁多、本该上幼儿园、父母为了节约费用改了年龄送上一年级的孩子,但是视频上出现的“读写绘”成果时,全场目瞪口呆,那是一群山区小学二年级孩子的作品,有绘画,有文字,精彩纷呈。在童喜喜看来:“桃花仙子,有了‘新教育’的魔棒,你真真正正是变成了仙子!”
            此前自认为失败的山村老师经历让童喜喜深感做一名教师着实不易,可是今天看到同样来自山区的孩子们的精神风貌时,童喜喜不仅童心大发:“我想做个‘新’的孩子,做个‘新教育’的孩子,这样就能被由衷地欣赏着、喜爱着、教育着、鼓舞着,那该多快活啊!”
            正如参加此次年会的一位乡村老师说的那样:“‘新教育’是大家的教育,是‘新教育’中普通老师的完整幸福感染了还没加入的老师,是完整幸福的老师给了孩子充实幸福的教育!”
            童喜喜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可是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童喜喜一直没有确定的答案,接触“新教育”之后,她的答案日渐清晰,那就是做一个“新教育”人,“因为‘新教育’人自己就是星星,因为在擦亮孩子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擦拭自己被现实蒙上的尘埃,让自己放射出生命原本就有的光亮。教育,让我们飞;‘新教育’,让我们飞得更高。”
            加入“新教育”,童喜喜说:“我是新兵,才刚刚启程,但我会接着走!”
           

          [/SIZE]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童喜喜《嘭嘭嘭》《小鬼喜当家》《魔宙三部曲》系列图书 阅读交流及批评建议贴

            http://bbs.eduol.cn/post_30_395280_1.html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9
              • 积分11030
              • 经验227970
              • 文章11170
              • 注册2008-12-25
              我现在不能看帖,但是不想让下沉,所以把它提上来,为的是让更多老师看到,学习。
              因爱而生,为爱而活。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6722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2270
                • 经验92245
                • 文章2321
                • 注册2008-08-05
                我把喜喜赠我的书借给同事的孩子看,她喜欢的不得了。我和同事购买了她的另外两套书--《小鬼喜当家》《魔宙三部曲》。儿子现在每天都在看。我告诉喜喜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竟然说招聘我为“书托”。

                童喜喜,真的是让孩子们喜欢的一个大姐姐!
                kpzcx@163.com

                珍惜与生命相约的每一天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