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孩子的一生 托尔斯泰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孩子的一生:“成*****的孩子总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孩子各有各的原因。” 纵观那些成*****的孩子的一生,我们总是能在他的人生旅途上,找到一个或几个引路人。有的是父母,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同学,还有的则是在图书馆无意遇见的,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这些人当中,有的人不一定能给孩子带来技术性的帮助,但他们却给孩子带来精神动力,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撑点,不移不弃地一路上为孩子加油打气,使孩子找到了精神寄托,从而孩子有巨大的斗志打败一个个困难,渡过人生的低谷。无论影视作品中,还是真实的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他人的几句话,给自己以点悟,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改变。给予他人情感支撑点和精神寄托,看似多么简单!然而,那些所谓失败的孩子的人生旅途,则正好相反,我们总能看到种种的人和事来熄灭他的心灵之火:
1. 缺乏家教知识又独断专横的家长。
2. 意志颓废的教师。
3. 同样来自病态家庭的同学。
4. 对孩子未来的规划毫无概念,单纯为养活孩子而养活孩子的父母。
5. 腐败的邻里风气。
••••••••••••••••••••••••••• 列举下去,可谓无尽无休。如果你是个教过几届学生的教师,你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名学生成绩好,得到你的宠爱和赏识,促使他的成绩更好。究竟是因为成绩好而得宠爱呢,还是因为得宠爱而成绩好呢?这个悖论我个人无法解开,但我知道,许多孩子无法参与这种良性循环,而是陷进恶性循环。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你们当然不应接受孩子的某些问题,但你们应该始终接纳孩子这个人。许多老师和父母,因为不了解赏识教育的真谛,习惯于讥笑和诋毁赏识教育。殊不知,赏识教育的真谛,恰恰在于使孩子始终相信,自己的点滴进步,都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这个世界上,总还有值得自己给予精神寄托的人,保证孩子的心灵之火永远燃烧,不会被一时的冷风熄灭。 有人说,教师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被他人照亮。你这个教师能跟随孩子几年,又能照亮他多久?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这个火种点亮他的心灵之灯,并祝福他一路顺风。当他面对复杂的世事而一时失足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噢,我这么做,真对不起那个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无论这个学生是否是白领,是否是总裁,我仍然认为你是个成*****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