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6
    • 经验1951
    • 文章185
    • 注册2008-11-19
    第一顾问  十年云烟过眼之一
    第一顾问  十年云烟过眼之一

    [IMGA=0,absMiddle]http://www.syyz.net/Photo/UploadPhotos/200809/2008091011424157.jpg[/IMGA]

                     语文教研组高级教师-欧胜宝



    欧胜宝 男 生于1962年3月19日,大学学历,现执教于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语文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2000年代表十堰市参加全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获湖北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2001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语文优质课竞赛获“中华杯”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教学基本功扎实,为人谦逊,深受同行和学生的好评。是语文教学的把关教师。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午,竹溪县中峰镇教管会.
      你调动到花桥中学,主要是负责全镇教育宣传报道工作,全镇校园新事新人新气象对外打响,也要办好你那份校园文学小报外,更要把学校图书室管理好,为学校老师服务.时任竹溪县中峰镇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付崇国主任对我说.
      小报,是一九八七任竹溪县职业高级中学时,几位同好者刻钢板办起的一份校园文化半年刊.胡世奎,周欣田,卢继明,还有我等几位好事闲暇之余,各自分栏负责校园文学,社会评论,农村天地,职教探索等.后来我调动到中峰镇创办示范性职业初级中学,卢继明等也纷纷调动,离开了职业高级中学.那份小刊也就烟消云散了.只是,不甘心的我,在中峰镇一所偏远的中学,可望而不可及的山巅云雾里,带着那些来自校园内热心学生的稿件,在教给满脸泥土气息的孩子们种田整地闲时,重新刻钢板推油印机了.只不过,在职业高级中学时是学校的钢板蜡纸白纸,现在是我自己出钱而已.刊物也有半年刊<植园>变成了旬报<豆蔻心声>,过去十六开本二十张变成了四开八版,每期仍然是一万余字.说是职业初级中学,实际职业课却上得少,仅仅是<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林果茶麻栽培学>三门课,每门课一课时,全校三个年级才四个班,空荡荡地教室里二三十个学生星星点点的撒下去,产生一种田间地头唯有你的辽远感觉.你还有什么事可干呢?
      旬报也就那样一期期的撒向县内各所学校,其间与团县委连续三年联合推出了三期"庆五四征文",时任团县委书记闻富安先生对些极为支持.来稿远有在十堰读中专的学生,近有向坝中学的初中生,眼边的则是县城周围的学校.除了上课,你可以自由活动,于是一辆斩新的自行车在半年后变成了斑斑破迹的旧车也在所难免的了.而校园内外的中小学学生作文,语文老师的指导点评文章,爱好写作的热心人士们,把他们精心撰写的佳作,填补在这份粗糙简陋的油印小刊上.
      也是在那个时候,办刊的我,获得了郧阳地区"双文明标兵"称号.

      管理学校图书室,第一件事整理了所有档案,发现自一九七五年创办了花桥中学以来,竟然没有一位老师在相关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国家级仅仅有一位学生获奖作文证书,省级四份证书是优秀老师称号的,市级四份有三份是市考研室颁发的优秀教学设计获奖证书.其余县镇级的证书,算是有几十份,不说也罢.顺便说一句,当时连续九年初中学生升学考试,花桥中学居县内二十余所中学第一名.当时刚刚从花桥中学调动到县教委办公室的徐俊老师在十堰教育信息上报道了呢.
      那几天的整理,形成<跛足的素质教育――竹溪县花桥中学五年成果展板反思>一文.随后去了县内十余所中小学校,查看图书室老师借书纪录,到乡镇邮电所借阅了他们历年老师订阅报刊记录,又深入师生中询问了他们平时阅读状况,形成了<语文老师不读书><农村中小学老师阅读现状>几篇调查报告.得到河南省考研室甘期勋老师指导,当年分别获得中语会阅读学会二等奖,课堂教学研究会二等奖.对学校图书室的思考形成了两篇小文,在<学习方法报>上发表.校园图书室对老师继续教育提升素质所起的作用,形成一文,在总装部<继教信息>上发表.
      能不能办一份校园教育教学刊物,对本校本县内教育现象进行总结研讨推广呢?把一份校园文化刊物转变为学术期刊,给县内外热心教育的人士创办一个平台,把他们的探索经验,教育心得,备课点滴,校园沉思,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是不是一个好的想法?
      一九九九年,九月五日,晚.
      那份校园文化的顾问,欧胜宝老师,远在十堰市第一高级中学任的好友,成为我第一个询问对象.电话中欧胜宝老师很高兴竹溪县将会诞生一份教育教学刊物,这是竹溪县第一份研究教育教学现象的刊物,专门刊发老师们对校园内外思考的文章.
      我继续担任你办的刊物的顾问吧.欧胜宝老师说.方便的话,你把每期刊物欲发文章,提前发到我的信箱,让我总体上把一下关,看看质量上是不是代表了我们竹溪县教育系统第一流老师的水平,是不是能够待得了客,别让外人看了笑话.欧胜宝老师笑声从电话筒里传出,让我惭愧.每以前每期文化类刊物发表文章,在他还没有调动到十堰市第一高级中学时,每个星期六晚上,总是我挤占他宝贵的时间,让他一篇篇地审核那些学生的作文,老师的文章,还有校园以外热心人士的佳作.那是自一九八八年我办那份<豆蔻心声>时就开始的事.后来他调动到千里之外的十堰,才算是了结了他这些额外的劳动,无贘的劳动.
      就这校,刊物还没有出世,边名字也没有,第一顾问就有了,欧胜宝.





    附注:
      不知不觉,竹溪县教科研论坛小刊,创办已有十年,这份油印刊物随着我走过竹溪县内山山水水,一些人事物不时浮现心头,心有所感,于是随手涂涂抹抹着,记下点点滴滴,算是对这十年的一点总结.
      是为记.



    [URL=http://xzs.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855653][COLOR=red][SIZE=4][U]第一顾问  十年云烟过眼之一[/U][/URL][/COLOR][/SIZE]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http://mayi681012.2000y.ne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