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1
    • 积分2971
    • 经验9038
    • 文章2891
    • 注册2011-10-25
    六、兖州一中“三步六段”教学法和“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简介
    [P][ALIGN=left]
    [SIZE=3]    (一)什么是“三步六段”教学法[/SIZE]
    [SIZE=3]三步:课前、课中、课后[/SIZE]
    [SIZE=3]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SIZE][SIZE=3]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归纳[/SIZE]
    [SIZE=3]课前:[/SIZE]
    [SIZE=3]教师工作:[/SIZE]
    [SIZE=3]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学生学情的《预习提纲》。[/SIZE]
    [SIZE=3]学生工作:[/SIZE]
    [SIZE=3]    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级、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SIZE]
    [SIZE=3]    A[/SIZE][SIZE=3]: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SIZE]
    [SIZE=3]课中:[/SIZE]
    [SIZE=3]    按六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SIZE]
    [SIZE=3]    1[/SIZE][SIZE=3]、重申目标2、学情调查3、问题汇总[/SIZE][SIZE=3]4[/SIZE][SIZE=3]、精讲点拨5、当堂检测6、小结作业[/SIZE]
    [SIZE=3]课后:[/SIZE]
    [SIZE=3]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SIZE]
    [SIZE=3]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学习内容。[/SIZE]
    [SIZE=3]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SIZE]
    [SIZE=3]强制规范: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SIZE]
    [SIZE=3]    (二)什么是“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SIZE]
    [SIZE=3]    “35+10”[/SIZE][SIZE=3]是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预习提纲》,按“六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处理完进入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SIZE]
    [SIZE=3]    35+10[/SIZE][SIZE=3]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堂课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一些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SIZE]
    [/ALIGN][/P]
    工作九年,班主任八年,对乡村的教育有清醒的认识。经过阅读《班主任之友》7-8期,才发觉自己的浅陋无知。希望来到这里得到大家的指导,让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初来咋到,请各位多多关照!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88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