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ACE=楷体_GB2312] [SIZE=4] 数学课要教会学生编应用题[/FACE][/SIZE][/B][P][SIZE=3][FACE=楷体_GB2312] [SIZE=2] ——与大师对话之八十二[/SIZE][/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2013年9月29日晴[/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 苏霍姆林斯基:在每一节以加深、发展和运用知识为目的的课上,学生都要从事创造性的作业。只有当学生学会了使用语言——即写作文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朗读会写的人。只有当学生学会自己编应用题的时候,他才能学会顺利解答应用题。我们的低年级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到田野里、树林里去进行专门的参观,其目的在于让儿童“学会发现应用题”。我们深信,如果一个学习最差的、在数学上最感困难而成绩最不理想的儿童,也开始自编应用题了,那么他的学习必定会有良好的转机。[/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COLOR=#0909f7][COLOR=#000000] [/FACE]读书人语:让学生编应用题,这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数学与现实生活应用意识的最好方法。数学产生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学习一切知识识的出发点和目的。陶行知先生多次强调,要学活知识,不要学死知识。死知识,就是只在草稿本上演来演去,考试能考高分数,但在生活中如何用,则技能不足。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确实培养了一批考试很好,但生活应用技能不足的人。这是不理想的教育状态。让课本中的知识点,能够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成长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应用,是我们学习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小学数学课中的,很多应用题,学生解决起来,不太懂,教师讲的多,花费时间多,但学生理解水平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如何办?我以为,苏霍姆林斯基采取的编应用题的办法,很好,很管用。我们可以将加减乘除,用生活中的应用题呈现,这样就会无形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关利率的计算,应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一个难点。有时大人也搞不清楚,有1000元人民币,存在银行里,年利率是2.3%,一个月的利率是1000乘以2.3%呢,还是要除以12呢。如果让学生去银行亲自存一存,再算一算,再编一编,让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又如中年级的行程问题。自已上学路上的速度是多少,用的时间又是多少,路程又是多少。明天,同样的路程,又用了更短的时间,速度又是多少。这样想,这样编,这样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升,兴趣会大大提高,能力会大大增强。我们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有必要,花一定的时间,用于让学生进行应用题的编写练习,其教学效果与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大大增强。[/SIZE][/COLOR][/COLOR][/P][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 [/TD][/TR][/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