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42
    • 经验46923
    • 文章459
    • 注册2009-06-22
    我的读书笔记
    我也加入

    厚德载物,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42
      • 经验46923
      • 文章459
      • 注册2009-06-22
                                    1.
      如果大多数公民没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文化和知识,也不广泛地接受一些共同的价值准则,稳定而民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教育对文化知识和价值准则这两个方面,均会作出贡献。结果,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者家长,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得到好处。我的孩子受到的教育由于能促进一个稳定和民主的社会而有助于你的福利。由于无法识别受到利益的具体的个人(或家庭),所以不能向他们索取劳务的报酬。因此,存在着相当大的“邻近影响”。

        这种特殊的邻近影响应该引起政府的哪一种行动呢?最显然的是要求每一个儿童受到最低数量的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这种要求可以施加于家长而不需要政府进一步的行动,正象要求建筑物和汽车的所有者遵照特殊标准以便保护其他人的***全那样。然而,在两种情况之间存在着差异。凡是付不起建筑物或汽车的***全标准的费用的个人一般可以放弃他们的财产而将它出售。因此,这个要求一般能够加以实施而不需要政府的津贴。把孩子和缴纳不起最低要求的学校教育学费的家长分离开来,显然和我们把家庭作为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办法以及和个人自由的信念不相一致。此外,这很可能不利于自由社会的公民教育。

        假使这种学校教育的要求所引起的经济负担能很容易地为社会里的大量家庭所承受,直接要求家长们来承担这笔费用是可行的,也是需要这样做的。极端的情况可以通过向贫穷家庭提供特殊的补贴而得以解决。在今天的美国,很多地区符合于上述条件。在这些地区,把要求的各种费用直接加在家长的身上是应该使用的办法。这可以取消政府的一个机关。这一机关目前在所有居民的一生中向他们征收赋税,然后在他们的孩子上学期间,又把税款的大部分付还给同样的那些人们。这会减少政府同时也管理学校的可能。对此,下面将进一步加以论述。这会使减少津贴在学校经费中的比重更有可能,因为,随着收入的一般水平的增加,对于这种津贴的需要也会随之而下降。假使象现在那样,政府负担全部的或极大部分的学校经费,收入的增加只会使通过赋税机关的款项的流动进一步扩大,从而扩大了政府的作用。最后,但是决不是最不重要的,家长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可以使生育孩子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相等,从而,也有利于形成一个较好的家庭成员数目的分配。

        不同家庭之间的财富和孩子多少的差异,加上维持一定标准的学校教育会引起相当可观的费用,使这种政策在美国许多地区难于实行。在这些地区以及在这种政策可实行的地区,政府都负担了学校教育的经费。政府所支付的经费不但包括一切人都必须受到的最低限度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年轻人受到的、但却不是必要的较高水平的学校教育。论证负担两种经费的理由是上面讨论过的“邻近影响”。政府支付费用,因为,这是实施最低水平的学校教育的唯一可以实行的手段。政府负担较高水平的学校教育,因为,其他的人能从有能力和有兴趣的那些人的学校教育中获得好处,那些人可以提供较好的社会和政治领导的水平。从这些措施中获得的好处必须和费用相比较。对于应该给与多大的津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真实的意见的分歧。然而,我们中间大多数人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得到的好处是一个足够重要的因素来决定政府津贴的大小。

        这些理由只能论证政府给与某种学校教育的津贴是必要的。可以设想,这些理由并不能论证津贴纯粹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它仅增加学生在经济上的生产能力,而不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或领导能力的教育。要在两种学校教育之间划一条明显的界线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的一般学校教育增加学生的经济价值——确实,仅仅在目前的几个国家中具有文化知识不再具有市场价值。同时,大量的职业教育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然而,对二者加以区别还是很有意义。对兽医、美容师、牙医以及许多其他专家的训练给与津贴的理由是不能论证对初等学校或对更高水平的文理科综合大学给与津贴的必要性的。是否能以完全不同的理由来论证津贴后者的必要性将在本章较后的部分加以论述。

        当然,“邻近影响”在质的方面的论点并不能决定应该津贴什么水平的公民教育或应该津贴多少。可以设想,最低水平的学校教育对社会具有最大的益处。对于这种教育的内容,意见是最接近于一致的。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上升,社会得到的利益会持续下降。即使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多政府在津贴低级学校以前很久就津贴大学。什么形式的教育有最大的社会利益和社会的有限资源的多大部分应花费在它之上,必须取决于通过社会认可的政治渠道所表示的公众的意见。我们的分析的目的不是替社会来决定这些问题,而是澄清在作出决定时所涉及到的问题,特别是作出的决定是否能以社会的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基础。

        正象我们看到的那样,国家可以用“邻近影响”为理由来规定最低水平的学校教育以及向它提供经费。第三个步骤,即:政府对教育机构的实际管理,好象是对大部分“教育事业”的“国有化”那样,是非常难以用这些理由加以论证的,而据我看来,也是非常难以用其他理由加以论证的。这种国有化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很少明确地被提出来。政府向学校教育提供经费的主要办法是直接支持管理教育机关的费用。这样,这一步骤看来似乎与津贴学校教育的决定是分不开的。然而,这两个步骤能很容易地被分开来。为了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学校教育提供经费,政府可以发给家长们票证。如果孩子进入“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这些票证就代表每个孩子在每年中所能花费的最大数量的金钱。这样,家长们就能自由地使用这种票证,再加上他们所愿意添增的金额向他们所选择的“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购买教育劳务。教育劳务可以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教育机关或非营利的教育机关所提供。政府的作用限于保证被批准的学校的计划必须维持某些最低标准,很象目前对饭馆的检查,要求保证最低的卫生标准那样。这种方案的一个好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的教育方案。每个合格的退伍军人每年发给一笔最大限额的款项,可以被使用于他所选择的能维持某些最低标准的任何教育机关。比较有限性的一个例子是英国的规定:对于进入非公立学校的某些学生,地方当局为他们交付费用。另一个例子是法国的办法:对进入非公立学校的学生,国家支付其一部分费用。

        以邻近影响为基础的支持学校国有化的论点是:如果没有国有化,则不可能提供被认为是对社会稳定所必要的共同的价值标准。象上面所说的那样,对私立学校规定最低水平也许不足以得到这个结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同宗教团体所设立的学校加以具体说明。人们可能进行争辩,认为这些学校将灌输成套的社会价值标准,不但在相互之间发生矛盾,而且也和非教会学校所灌输的发生矛盾。以此而论,它们把教育变成为一个分裂而不是统一的力量。

        把这个论点推到极端,它不仅能要求政府管理学校,而且能强迫人们进入这种学校。在美国和大多数其他西方国家中,目前的***排是折衷的办法。存在着政府管理的学校,但并不是强迫进入的。然而,在为这种学校提供经费和对它的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使其他学校处于不利地位:它们在政府给与学校教育的经费上没有获得或很少获得好处——这是一种一直在引起大量政治争论的情况,特别在法国和目前的美国,更是如此。有人担心,消除掉这种劣势会大大增强教会学校的地位,从而使得到共同的价值标准问题成为更加困难的事。虽然这一论点具有说服力,然而,它决不能说明它的正确性,也不能说明取消学校教育国有化会具有它所预期的影响。从原则方面考虑,它和保存自由本身发生冲突。一方面为了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共的社会价值标准。另一方面,灌输思想妨碍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在二者之间画出一条大致的界线是易于说而难于做的事例之一。

        就影响而言,消除学校教育国有化将扩大家长可以选择的范围。假使象现在那样,家长能不支出特殊费用而送其子女进入公立学校,那几乎没有人会送其子女去到其他学校,除非这些学校也得到津贴。私立学校很少有其他津贴来源。假使不管家长送其子女到什么学校,目前国家在学校教育上的开支都拨给家长使用,那末,各种类型的学校会大量出现来满足这种需要。家长可以把他们的孩子从一个学校退学而到另一个学校,并且通过这个办法来表示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其彻底的程度要远大于目前所可能做到的。一般说来,他们现在只在支付相当的代价时才能采取这个步骤——把他们的孩子送往私立学校或迁往别处。除此以外,他们只能通过繁琐的政治渠道来表达他们的意见。或许在政府管理的制度下,选择学校的自由程度可以有所扩大。但是,由于政府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学习位置,所以大量扩大这种自由是会有困难的。在这里,正和在其他领域一样,竞争性的企业可能在满足消费者要求方面比国有化企业或为其他目的而经营的企业远为有效。因此,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教会学校的重要性不是增长,而是下降。

        在同一方面的有关因素是:把子女送入教会学校的家长势必不愿意增加赋税以便为公立学校提供较多的经费。结果,在那些教会学校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为公立学校筹募经费会有很大的困难。经费会影响教育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毫无疑问的。以此而论,公立学校在这些地区质量较差,而教会学校相对地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认为政府领导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它是一种统一的力量这一论点的另一种特殊说法是:私立学校会加深阶级之间的差别。仅使在选择孩子的学校上给与家长较大的自由,那末,同一类型的家长会作出相同的选择,从而,使不同背景的孩子不能健康地相互混合。不管这个论点在原则上是否正确,我们并不清楚,该论点所说的结果会必然到来。在目前的***排下,不同阶层的人们居于不同的居民区这一事实有效地限制了背景大不相同的孩子们的相互混合。此外,现在并不阻止家长们送他们孩子进入私立学校。除了教会学校以外,只有人数非常有限的阶级才能够并且也在实际上这样做,从而造成了进一步的阶层分化。


      厚德载物,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642
        • 经验46923
        • 文章459
        • 注册2009-06-22
                                      2.
        A.人们需要货币,主要不是为了资币本身,而是因为有了货币,就掌握了一种很方便的一般购买力。人们购买火车票,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坐车旅行。如果铁路公司根据旅程的长短调整票价,则长路程的车票可能比短路程的车票更为人们所需要;但如果不管路程远近把所有车票票价一律都加倍,那增加路程只会使人感到少许不便。同样,如果一国的通货数量增加,而其他情况不变,则将相应地降低每一单位通货的价值。如果通货的数量仍有可能增加的话,则每一单位通货的价值将以更大的幅度下降。

          B.正如火车票的价值取决于它所表示的路程的长短那样,通货的价值取决于它所支配的购买力的数量。如果可以无代价地扩大由此而获得的利益,则每一个人将会以通货的形式大量保有可随时使用的购买力。但保有通货并不会带来收入。因此,每一个人将比较扩大通货储量所得到的利益,和把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某种商品如外衣或钢琴(这将使他得到直接利益),或投资于企业及交易所证券(这将使他得到货币利益)所得到的利益。人们或多或少是无意识地、出于本能地进行比较。因而,一个国家所保有的通货的总价值,既不会大大低于,也不会大大高于其国民所愿掌握的购买力的数量。如果发现了新的金矿,或由于别的原因,大大增加了通货的数量,则通货的价值必将下降,直至通货价值的下降使开采更多的黄金无利可图为止。也就是说,自由铸造的金币的价值总是接近于获取金币中含有的黄金的成本。

          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并不是一定数量的金属(或其他)货币,而是有一定购买力的通货量。其任何时候的黄金储量有与这样一个数额相等的倾向,这一数额(以通货的价值计算)相当于人们愿意以黄金的形式或者自己保存或者存入银行的购买力,加上该国的工业技术以通货的价值所吸收的黄金量。

          如果这个国家有自己的金矿,它的黄金储量将取决于黄金的生产成本,并受出口需求变动的间接影响。如果它没有金矿,其黄金储量将等于它能以制造和输出商品(即产金国所接受的商品)的价格换得的黄金量。其调整方式将在下面讨论。

          如果某一国家的黄金储量由国家法令所固定,黄金只用作通货,其他一切交换媒介实际上都是一定数量的黄金的定单,那么,该国黄金的总价值,不管其数量如何都将始终不变。但黄金一般都完全自由地从一个国家流到另一个国家。因此,每个国家所保有的黄金量总是与该国对黄金的需求(用作通货和用于其他方面)相适应。

          黄金在某一国家内的购买力必须与其在其他国家内的购买力具有这样的关系,以致该国的进出口商大规模地用黄金取代其他商品,无大利可图。因此,它的黄金储量从不会与这样一种数量(但这要扣除运输费和过境税)相差很大和很久,这一数量使该国的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的物价水平相一致。

          当然,对每种贵金属的总需求,是由用作通货的需求和用作工业及个人的需求所组成。这些用途包括银匙和银盘,金表链和镀金画框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变动规律。采银愈困难,每种工业对它的使用愈少,但其价值的上涨将使人们能够用它买到更多的东西。许多人随身带的和在家里保存的银币常常比铜币多,因为他们的许多需要花少量铜币是无法满足的。

        厚德载物,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9
          • 经验90154
          • 文章3149
          • 注册2008-01-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yanwanghui[/U]发表的内容:[/B]

          我也加入[/QUOTE]
          欢迎[i]yanwanghu老师![/i]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