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与君共赏
    [ALIGN=center][B][SIZE=3](转贴.)我要去赶海[/SIZE][/B][/ALIGN][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窦桂梅[/FAC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3]这是我来到“教育在线”两天后从一名博学的小学教师朱煜那里获得的感受。[/SIZE]
    [SIZE=3]朱煜老师的文字淡雅,幽深。走进他描绘的世界,你就好象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独特风景一样,看也看不够,而且住久了有不愿意回家的感觉。我为我们小学教师有这样品位的人而欣喜若狂。为“教育在线”有这么精彩的一道风景而由衷祝贺。[/SIZE]
    [SIZE=3]我们当然没有见过面,对于他,我了解的只是文字而已。但,文字的力量超越了一切。[FACE=Times New Roman] [/SIZE]小时候没有读过书,童年的生活就是那狭小的村庄。鲁迅说,没有亲吻过土地的孩子没有童年。可倒好,我那童年就是一个劲儿地亲吻着土地的荒凉。后来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FACE=Times New Roman] [/FACE]可来到这里却发现别人称我的凤凰却成了正如《本领恐慌》中的恐慌。可怜的我,长大以后才真正开始了读书的生活。[/FACE]
    [SIZE=3]先天的童子*****没有,我坚信能把失去的补回来,只要我能把别人的休闲看作给我的时间。属于自己自修的时间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多么宝贵。不过,我也挤时间开始了读好书(经典的),读活书(反映现实生活的),活读书(挑选对我能立竿见影的)的生活。[/SIZE]
    [SIZE=3]读书改变着我的命运,也创造着我的生活。我常想,要是没有书,我该怎样生活?每当我打开网友朱煜“凄风斋”的窗口,很佩服他的才学,也很敬重他的真诚。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就说说朱老师推荐的一些书刊吧,《万象》《书屋》……再说说他介绍的和鲁迅性格文风截然不同的周作人作家,以及编北师大语文教材的郑国民教授……我就好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听了老师的布置,心里不停地念叨着:放心吧,我一定会完成老师的作业![/SIZE]
    [SIZE=3]不过,由于对古人说的“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有一定理解偏差,导致我不看小学的任何刊物(包括《小学语文教师》),而且,我也不看“语文方面”的文章(当然,钱理群,韩军的关于语文的文章我真的看过,而且钱理群的《拒绝遗忘》我也读过)。[/SIZE]
    [SIZE=3]我总认为小学刊物中技巧的东西太多,像我这样的就应该吃带有“催肥剂”的书籍文章,才会有后天成长的后劲。慢慢的,我发现,朱老师的涉猎是那么广,从高到低,从上倒下,从泛到精,从宽到窄;突然间,我明白,原来我这不算深刻却自我感觉良好的活泼小溪,知道了这个世界还有宁静,深沉,包容的大海。我要去赶海。在那里,我会拾到美丽的贝壳,欣赏到美丽的珊瑚,感受到惊涛与骇浪,寻找到我从未发现的惊奇。[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FACE]
    [/FACE]
    [ 此贴最后由心手75在2008-8-17 5:48:31编辑过 ]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B][SIZE=4]   一、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SIZE][/B]
      [SIZE=3][B]            作者:余文森[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SIZE]主题一: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B][/FACE]
      [SIZE=3][B]有一位教师曾这样描述他的作文课:这是我在一堂“议论文写作训练课”开始时与学生的对话,“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刻你们的心里最期待的是什么?”我问。[/B][/SIZE]
      [SIZE=3][B]“春游!”学生异口同声。“这……an全问题,再说我们的学习也不能耽误,因此我建议,取消这次活动。”我的态度有点“暧昧”。“为什么不让我们去?”“其他班都去了!”……教室里群情激愤,吵吵嚷嚷,有的敲打桌子,有的满脸胀得通红,有的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我调整着学生的情绪。[/B][/SIZE]
      [SIZE=3][B]班长站了起来,大有为民请命之势:“我想问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我更想知道,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去?”我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大家陷入了沉默。“你们也许不愿意明说,那你们把你们的理由写出来吧!”我接着在黑板上写上《我们为什么要春游》。[/B][/SIZE][SIZE=3][B]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浩气四射的作文。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情境。[/B][/SIZE]
      [SIZE=3][B]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B][/SIZE]
      [SIZE=3][B]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FACE=Times New Roman]15[/SIZE]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FACE=Times New Roman]15[/FACE]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FACE=Times New Roman]15[/FACE]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B][/FACE]
      [SIZE=3][B]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B][/SIZE][SIZE=3][B]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B][/SIZE]
      [SIZE=3][B]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B][/SIZE]
      [SIZE=3][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B][/SIZE]
      [SIZE=3][B]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FACE=Times New Roman]1[/SIZE]平方米、[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分米、[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便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米、[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分米、[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为[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平方厘米。[/B][/FACE]
      [SIZE=3][B]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相联系,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则是另外一个维度。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B][/SIZE]
      [SIZE=3][B]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昴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可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B][/SIZE]
      [SIZE=3][B]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B][/SIZE]
      [SIZE=3][B]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gong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B][/SIZE][ALIGN=center][/ALIGN]
      [ 此贴最后由心手75在2008-8-17 5:57:03编辑过 ]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SIZE=3][B][SIZE=5]        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SIZE][/B][/SIZE]
        [SIZE=3][B]                              作者:余文森[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
        [B][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SIZE][/B]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SIZE]主题一: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B][/FACE]
        [SIZE=3][B][/B][/SIZE]
        [SIZE=3][B]生活性。[/B][/SIZE]
        [SIZE=3][B]  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为此,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B][/SIZE]
        [SIZE=3][B]   [/B][/SIZE]
        [SIZE=3][B]形象性。[/B][/SIZE]
        [SIZE=3][B]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守株待兔》,老师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黑板下,闭目打坐,让学生“劝”自己。学生兴致倍增,纷纷劝起老师来:“老师,你等不到兔子啦……”“老师,再等下去你会饿死的[FACE=Times New Roman]![/SIZE]”……老师还模仿“守株待兔”者的口气和学生争辩。学生越劝说,兴致越高,就越深刻地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B][/FACE]
        [SIZE=3][B][/B][/SIZE]
        [SIZE=3][B]学科性。[/B][/SIZE]
        [SIZE=3][B]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色”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B][/SIZE]
        [SIZE=3][B][/B][/SIZE]
        [SIZE=3][B]问题性。[/B][/SIZE]
        [SIZE=3][B]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中小学管理》上曾刊发过这样一个案例:针对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全班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个自己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发生饥荒?”“为什么饿汉那么穷,财主却那么有钱有物?”“饿汉为什么说他情愿饿死,也不吃财主给他的食物?”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第三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可能性。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教师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学生的话进行引导:“对!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可是他已经快要饿死了,你赞成他这样做吗?”新的问题立即又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分化。有的学生明确赞成,有的学生强烈反对。在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提升出了一个与此关联、又蕴含哲学意味的问题,即“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在激烈的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有的学生觉得,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没有尊严会被人看不起”。还有的学生语出惊人,说生命和尊严同样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尊严,而没有尊严,生命就没有意义。生命和尊严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手心和手背一样”……[/B][/SIZE]
        [SIZE=3][B][/B][/SIZE]
        [SIZE=3][B]情感性。[/B][/SIZE]
        [SIZE=3][B]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效。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如一位语文教师教《凡卡》一文,讲到凡卡给爷爷投出求助信后,满怀希望进入了幸福的美梦之中,然而这位天真的孩子却不知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因为他连地址也没写上。对于这位九岁的孩子来说,属于他的幸福只有在梦中……讲到这儿,这位教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涌了出来,甚至无法讲下去。全班学生竟然在寂静中坐了很久,连平时管不住自己的学生,也在这无意创设的情境中被无声的语言“管住了”。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心灵共鸣。[/B][/SIZ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 此贴最后由快乐相伴在2008-8-16 5:40:43编辑过 ]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9
          • 经验90154
          • 文章3149
          • 注册2008-01-13
          快乐,很好的文章!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快乐涉猎书丛,视野开阔,要想学识丰富,只需追逐快乐的影子即可。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快乐的专业书读得挺多的。我现在似乎对这些书失去了些兴趣,一度自己也是狂热地看着。现在也许看得有些杂了,然后慢慢倾向于去接近文学。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欢迎各位的到来!这些文章都是老师送我来读的,愿于大家一起分享!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SIZE=3][B]         [SIZE=5]  三、 教师态度:课堂的阳光还是阴霾?
                  [/SIZE]                  作者:余文森    更新时间:2007-2-9[/B][/SIZE]
                  [SIZE=3][B]
                  [/B][/SIZE][SIZE=3][B]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学生具有哪些本质属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种相对应的本质属性:
                  (一)向师性。“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表现在:
                  1.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这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
                  2.学生的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支配下度过的。
                  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自己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教师热情的注意,而不是冷眼的监视。
                  (二)“独立性”。学生的独立性有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基础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物质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
                  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啰唆;自己相信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再叫别人提示;自己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如饮食起居、辨认事物、说话听话、读书写字、争论辩解、画画唱歌、戏耍交游等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学来的;第二,即使是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也是靠他们已经具有的基础,运用他们已经具有的独立学习能力,包括听、看、读、想、说、写、练等,才能被他们掌握的。
                  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①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在他人面前把你像猴子般戏弄。”③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④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⑤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⑥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⑦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⑧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⑨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⑩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显然,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其主要形式有:①支配。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随意支配、吆喝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②冷漠。教师对学生缺乏热情,学生感到与教师形同路人,这种陌生感大大减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③贬低。它大大地抹煞了学生的存在价值。
                  [/B][/SIZE]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9
                    • 经验90154
                    • 文章3149
                    • 注册2008-01-13
                    快乐,我把开始的帖子简单的分了段,这样读起来清晰点。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我。
                    帖子的内容很有借鉴意义,相信对大家都有很大的启发。我们期待着快乐把更多的名家名言带到书影吧,加油!快乐。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6
                      • 经验345
                      • 文章40
                      • 注册2008-05-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快乐相伴[/U]发表的内容:[/B]

                              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
                                                    作者:余文森    

                      主题一: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QUOTE]
                       
                      [COLOR=#ff0066][SIZE=5]余老师此文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学情境提供了另外的视角![/SIZE][/COLOR]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770
                        • 经验111648
                        • 文章4599
                        • 注册2008-06-19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快乐相伴[/U]发表的内容:[/B]

                           一、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作者:余文森
                         
                        主题一: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有一位教师曾这样描述他的作文课:这是我在一堂“...[/QUOTE]
                         快乐老师,您好!我收藏了您帖子中的美句,将粘贴于论坛书影吧的《教育长短句》
                        中。欢迎您光临指导!谢谢!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302&ID=88842][B]教育长短句[/B][/URL]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2&ID=107969][COLOR=red][B]走出迷茫[/B][/COLOR][/URL]  [URL=http://www.bzrzy.cn/bbs/b/b.asp?B=304][B]开心一笑[/B][/URL]
                        q号:973129322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5561
                          • 经验199245
                          • 文章5460
                          • 注册2007-08-06
                          [QUOTE][B]下面引用由[U]靳增果[/U]发表的内容:[/B]

                           
                           快乐老师,您好!我收藏了您帖子中的美句,将粘贴于论坛书影吧的《教育长短句》

                          。欢迎您光临指导!谢谢!  [/QUOTE]
                          哈哈好的!我一定会去看!
                          我自信、我快乐、我飞翔!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