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很大的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我觉得这样真的不好。我认为语文教材的编排应该:“因地制宜”,而不是“笼统的走大一同”的道路。[/SIZE][SIZE=3]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能够依据地区,城市,乡镇不同学生的素质来进行编排教材,让学生容易学,学的开心,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教师教的实在,教得得心应手![/SIZE][SIZE=3]但是,纵观我们所编排的教材,不但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是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里面的内容难以掌握和难以接受,甚至是所学的和所考试的内容根本是两码事。这让老师伤透脑筋,让学生痛心和无心上学。因为他们觉得学了出来没用,学了也考试不能拿到高分,学的不实际![/SIZE][SIZE=3]我们知道,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那么,不同素质的学生应该接受不同的教材知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不是搞歧视,也不是搞冲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不同却有着实际作用的人才。也许,有人说我讲的这些太深奥吧,其实一点也不。我们现在的教育所培养的专业人才非要在大学才开设这样的课程和专业,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一个人的兴趣很重要,我觉得应该在从小的时候就有着意识和受教育的机会。那么,一个很好的答案就告诉大家了,那就是在大家小的时候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应该做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素质应接受不同教育”。而这点在编排教材上是非常重要的。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SIZE][SIZE=3]语文教材的编排应该做到和任何其他科目都有所不同。怎么说呢?我们知道,语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我们写作文就知道作文素材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那么生活告诉我们这一深刻的道理,我们就不得不在编教材这方面下工夫了![/SIZE][SIZE=3]现实告诉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素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正如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的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灌输有些知识。我们不是在搞分化,也不是在有意歧视什么。[/SIZE][SIZE=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目的和责任都是在于培养更高素质和更实用的人才,而不是讲些冠冕堂皇不切实际的东西,那样做不是在教学,顶多是在买弄你那自以为是的博学知识![/SIZE][SIZE=3]所以,我觉得有关部门真的该反省下了,特别是编教材的教研室的人应该有一定的责任![/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