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50446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案例点评之搭建“展示台”还有谁的稿子选中?
    [COLOR=#000000][SIZE=4][B]请问小宋老师:[/B]
    [B]    案例点评之搭建“展示台”还有谁的稿子选中?劳烦了,谢谢![/B][/COLOR][/SIZE]
    [B][SIZE=4][/SIZE][/B]
    [FACE=楷体_GB2312][SIZE=3]案例链接:[/FACE][/SIZE][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0&ID=274650][FACE=楷体_GB2312][SIZE=3]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0&ID=274650[/FACE][/SIZE][/URL][FACE=楷体_GB2312][SIZE=3]
     
    小学版第七期目录:http://www.bzrzy.cn/bbs/a/a.asp?B=600&ID=287000
    [/FACE][/SIZE]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案例点评之搭建“展示台”选用了巴述丽老师,梁岗老师,贺华义老师的精彩点评。
      这段时间,一直未在办公室,所以,答复慢了些,付老师多担待些。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50446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大嘴小宋[/U]发表的内容:[/B]

        案例点评之搭建“展示台”选用了巴述丽老师,梁岗老师,贺华义老师的精彩点评。
        这段时间,一直未在办公室,所以,答复慢了些,付老师多担待些。[/QUOTE]
        祝贺巴述丽老师,梁岗老师,贺华义老师.谢谢小宋老师的热情答复.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2
          • 经验13401
          • 文章135
          • 注册2010-03-25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还有谁的稿子选中?劳烦了,谢谢!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741
            • 经验57376
            • 文章1743
            • 注册2009-01-02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还有谁的稿子选中?劳烦了,谢谢!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欢迎光临我的博克 http://blog.sina.com.cn/ba1972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永远的痛》被选编内容
              [QUOTE][B]下面引用由[U]巴述丽[/U]发表的内容:[/B]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还有谁的稿子选中?劳烦了,谢谢! [/QUOTE]
               
              [B]找一找问题生教育的方向[/B]
                
                不难发现木娟子老师有明显的牧师情结。产生这种情结的原因多半是母性的“抚育情怀”所致,所以,木娟子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看看她为了转化这个孩子付出的努力就知道了。牧师情结的好处是能激发出老师的爱心、责任心,不好的地方是会忽略孩子的需要,转而满足于自己内心抚育情怀的需要,不断巩固牧师情结,增长不了教育问题生的智慧,注意力都被问题生呈现出的现象所迷惑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建议木娟子老师先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转化孩子,是孩子自己的需要,还是老师的需要?
                如果是孩子的需要,那老师的角色就应该定位于孩子人生之旅的导游,可以提供路线参考,路还得自己走,风光要自己欣赏,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交流;如果是老师自己的需要,那就是抚育情怀滋生出的牧师情结,老师可能就会把注意力太集中于学生的问题,就会做很多无用功。
                2,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不知道木娟子老师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有问题吗?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吗?他希望实现一个怎样的自我呢……心理学家荣格在论述个性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总是与集体标准相冲突,因为个性化即意味着从一般性中分离和分化出来,建立起自己的特殊性一一不是一种“后天获得”的特殊性,而是一种业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心理构造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只有在“上帝”或“自然”那里去获得承认,却很难从社会集体标准中获得应有的尊重。
                原来,个性是不能刻意追求的,所谓的“不能”有那么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它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心理构造中了:二是不刻意,因为个性化不是“后天获得”的。如果我们老师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去思考我想把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只去思考这个学生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就会产生误差——和“自然”较劲。最后的结果不是大败而归(转化失败,甚至认为学生无可救药),就是培养了两面人(老师或家长面前迎合您的需要,一回头就恢复原形)。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在转变学生时更有把握呢?也许就需要老师首先能找到学生从“自然”那里到底得到了一个怎样的“胚胎”(学生的潜在需要),这个“胚胎”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学生发展史、情结的形成)?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学生的问题表现)?照现在这样发展会得到一个怎样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现在的现实需要)?如果不合理,有什么方式可以改变?怎么改变才能符合原有“胚胎”的正常发展(学生潜在需要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
                问题生教育其实是两难的科学,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面对问题生的教育远没有学科教学这么单一和有专业性,感觉只要是个人就可以加以指导一般。所以我的感受常常是任何人(教师、领导、家长)都能说上几句自己的“真知灼见”,无论内行外行,都在争先恐后,指手画脚,最后扭成一团,越理越乱。木娟子老师的反思性提问——“找不到方向”值得我们所有老师思考。如果失去了方向感,那才是“狼烟四起,战火不断,发言盈庭,点评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众说纷纭,越听越烦。”
                [B](梁 岗 四川宜宾第三中学校)[/B]
                
                [B]让孩子的心灵归位
              [/B]  
                木娟子老师的故事,我细细读了多遍,每读一遍,我的心就多增加了一份沉重。
                对于这样的孩子,仅仅有爱和怜悯是不够的。爱只能缓解他一时的病情,并不能彻底祛除病根,时间久了,还会产生抗药性。木娟子老师并不缺乏爱心,可是为什么她“很多次,我留他,在下课,他都会哭,满脸都是泪,然后在下一节课再继续大声喧闹。似乎,一会是他,一会又不是他。”这样的孩子,需要的是一视同仁的对待和发自肺腑的信任。
                为什么他会感到自己不正常?其实许多时候是我们老师的爱心、好心使然。我无意针对木娟子老师,可有时事实却恰恰如此。为什么单单给他五分钟时间表演的特殊关照?老实说,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耍猴表演。这个五分钟为他专有,这恰恰是在告诉大家“他跟我们不一样!”敏感的孩子会感觉出来,品味出来的,其实他很聪明,很快就明白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是另类,既然如此,何不更加夸张地表现自己?于是“但不久,他开始‘越界’,讲鬼怪故事,讲的笑话也慢慢接近成人笑话”。出现这样的情况倒在我的意料之中。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木娟子老师是否可以这样淡化教育的痕迹,既然要展现他侃侃而谈的演讲才能,为什么不让大家一起参与,在一起参与中凸显他的才能,强化他的优势?这样既让其他同学不会对他“另眼相看”,又会让他在与同学们的角逐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还是请老师们“忽视”他,不要让特别的“优待”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吧。心理疾病需要我们慢慢引导,但医治疾病的良药首先是要相信他是个正常人,因为“他跟我们是一样的”!
                [B](纪继兰 安徽安庆怀宁县独秀小学) [/B]
                
                [B]重症还需猛药
              [/B]  
                看了木鹃子老师的案例《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追问自己:方向到底在哪里?
                他善于察言观色,能判断老师是真生气,还是假愤怒,如果老师真的生气了,他会正襟危坐,如果老师是假愤怒,他就会继续胡作非为,公然扰乱课堂。老师对他的一味迁就、容忍,恰恰是对其他孩子的不负责任,毕竟班上不止他一个学生。老师专门留出5分钟让他给全班同学表演,那其他孩子呢?当看客吗?其他的孩子会不会想:他表现那么差,老师却拿他当个宝,我是不是也可以“坏”一点,这样老师就会注意到我了。何况他珍惜这样的机会吗?他不断越界,讲鬼怪故事,讲成人笑话,当老师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时,他就会流泪,但谁又可以保证这泪不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而洒下的“鳄鱼眼泪”呢?虽然他还是一个小学生,但已经是根“老油条”,“毒”已经侵蚀了他的五脏六腑。对于这个“中毒”很深的孩子,我认为重症还需猛药医。
                据说中药治病有一招叫“以毒攻毒”,对于某些恶性疾病,医生会在病人的药方里加上一味猛药,病人服用了后不但没死,反而奇迹般地康复了。
                教育讲究温情,讲究爱,难道医生以毒攻毒就不是一种爱吗?治疗讲究对症下药,胖大海没有毒,但一味给病人服用胖大海,那就有可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贻误了病人的病情。
                对于这样一个不相信爱,或者说暂时不相信爱的孩子,给他再多的爱也是没作用的,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我认为木鹃子老师也可以尝试给他下一味猛药,暂时冷落他,“摔打”他,就如地上的一只篮球,你用眼神去捂热它,你狂奔过去抚摸它,你用炽热的语言去安慰它,他能“蹦踺”一下跳起来吗?它需要的是摔打,摔打得越厉害,它就会弹跳得越高,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摔打”又何尝不是教育温情的一种体现。当然“摔打”时,不能谩骂他,不能动武力,更不要侮辱他的人格,要保持教育的底线。
                [B](冯华荣 浙江宁波镇海区獬浦中学)[/B]
                
                [B]如何让孩子干涸的心田长出绿洲
              [/B]  
                我们来分析这个小孩的情况以及木娟子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木娟子老师说,这个孩子“所有的跋扈,都真的不是与你作对,他只是要不守纪律,为了不守纪律而不守纪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孩子不是不守纪律,而是他不懂得纪律为何物,他没有纪律意识。也就是说,他的那些行为在他看来,一切都是正常的。由此不难明白,这个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能力,之所以他每次被老师留下来,都要难过得流下眼泪,或者是躲在角落里,并不是他惭愧自己违纪,而是害怕和害羞,他担心老师不喜欢他了,小朋友小看他了。
                惯常情况来看,小孩子一般在三到四岁开始形成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认知能力,他开始知道什么行为可以讨得别人喜欢,什么行为会招来厌恶。到了学龄阶段,只要老师稍加规范,便知道什么行为可以张扬,什么行为应该收敛,说话、做事基本上能分清场合。
                文中的捣蛋小孩好像根本分不清场合,也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自己没个准则。唯一能控制住他的,就是利用他的畏惧心理迫使他压抑自己,但他并不知道为何要压抑自己。
                “该说的话,我已经和他说过无数次了,我自己都厌倦了,也疲惫了,什么都不想说了。”孩子在课堂上出现的行为问题并非品质问题,所以道德说教毫无作用。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小组挣得荣誉,他努力地压制自己,表现得非常好。这说明,孩子是有上进心的,也是愿意做好的,所以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
                “他所在的小组背唱不出歌,无分可得,他就大为不满,在别的小组唱时,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猫叫,以此来影响别组得分,整个教室乱作一团。”其实,这个时候不止这个孩子不满,小组落败,其他孩子也同样不满,不满心理在这个时候纯属正常,只是有的孩子心中不满,但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则用行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木娟子老师和这个孩子接触了很长时间,应该了解他的脾性,所以,应该事先有针对性地定出规则,并且随时掌控着孩子的变化,然后用规则去约束他,想来后面的学狗叫学猫叫就不会发生了。
                分析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小孩的行为认知能力形成时,应该是家庭教育出现了断层。所以,真正的根源还是在家庭。这需要木娟子老师作出进一步的努力,那就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收集孩子的行为资料(从幼儿园开始,也可以更早一点,只要能收集到,都可以),然后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看孩子在何时形成了错误的行为认知方式。与孩子的抚养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行为。只有知道这一切,才能确定孩子身上的问题之源究竟来自哪里,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木娟子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必须别无选择地去接纳这个孩子,并且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然后返身回来爱自己的老师。师生之间只有形成真正的“互爱”关系,教育才会有用。只有老师获得了孩子的充分信任,这个孩子才会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也才能自然而然地将正确的行为认知理念渗透到孩子的心田,慢慢地。孩子干涸的心田就会长出绿洲。
                第三步,木娟子老师可以设法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比如写小纸条、聊QQ、写信。不说孩子在课堂上的情况,就说一些闲话,比如喜欢什么小动物啊,喜欢哪些运动啊,喜欢穿什么牌子的鞋啊等等。当孩子愿意与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就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一旦进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前的种种疑惑都可以得到答案,然后再慢慢地告诉孩子如何做才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第四步,木娟子老师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合起来,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最好由班主任扮黑脸,班主任老师出面做通其他孩子的工作,使用孤立的方法将这个捣蛋鬼冷冻起来。然后,木娟子老师出面当救世主。孩子,尤其是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当众人都对他冷眼以对的时候,谁对他热情一点,他便觉得那个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就会对那个人产生信任和依恋之情。有了这份感情基础,老师要渗透正确的东西给孩子,就比较容易了。
                不过,我始终认为,要想让孩子干涸的心田长出绿洲,就必须找出使心田干涸的根源,这就要从孩子的家庭入手。不论怎么说,父母改变,孩子才有可能改变。不论老师在学校做多大的努力,或者说老师的努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孩子一回到家,家长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老师的正面教育马上就会土崩瓦解。因此,改变这个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有他的父母同行。
                [B](钟 杰 四川乐至县石佛职业中学)  [/B]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50446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QUOTE][B]下面引用由[U]苍蝇爱蚊子[/U]发表的内容:[/B]

                 
                 
                找一找问题生教育的方向
                  
                  不难发现木娟子老师有明显的牧师情结。产生这种情结的原因多半是母性的“抚育情怀”所致,所以,木娟子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看看她为了转化这个孩...[/QUOTE]
                谢谢梁老师告知!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