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4
    • 经验1063
    • 文章76
    • 注册2012-11-0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P][LINE-HEIGHT=22.39][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P]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没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P][LINE-HEIGHT=22.39][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如果绝对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39][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最大努力?教育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材,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39][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问心无愧!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
    [/P][P][LINE-HEIGHT=22.39][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