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在教育追求中磨砺人生的幸福(自传)之七
    第三小节、全区唯一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没有资格享受《中国教育报》
    我订购报刊购买书籍,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国教育报》全校订了二十份,每位校级干部,每个处室,甚至是后勤,都有一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对担任班主任的我来讲,花近三百元订这份报确实没有必要,可是这里有些涉及德育的文章应该剪下来,作为资料。怎么办?我清楚有的领导根本不看报,后勤对这份报纸也不感兴趣。我想自己是全区第一批特级教师,是全区唯一的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请校长调一份《中国教育报》给我应该不成问题吧?谁知,校长请人转告我说:“请张老师不要搞特殊。”像兜头一盆冷水泼了下来。我从来没有搞过特殊。我淡泊名利,前不久,上级执行一项政策;给3%的教师长一级工资,我完全符合条件。而且按政策看,是板上钉钉的。可是,我找到党支部书记,坚决退出了。一份报纸,仅仅是为了学习方便一些,竟然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在领导眼中,我不是专家,不是特级教师,没有资格享受这个待遇。一位校级领导公款给订四五份报刊,一个学科组或一个年级三四十教师只有一份报纸。这公正公平吗?
    这刺激了我买书的欲望。全区教师中藏书最丰富的,我当首屈一指;搬家最多的是书籍。我骄傲――我是读书狂,买书狂。这也成了我的人生重要追求之一。
    教育人生感悟:这个第二乐章记叙的是工作辉煌期,从1983年到退休之前。
    这个时期确实付出的多,得到的劳累也多。为教学为德育殚精竭虑,付出了青春,付出了热血。感悟到累,也感觉到快乐,在累中品味到幸福。是的,我们不能让累拖垮,更不能以累为借口,不读书,不上网,不写作,要勇于戴着镣铐跳舞。而且累也是相对的。陈景润几麻袋的算草,他觉得累吗?只要心中有追求,再累也不在话下,累不可怕,遭遇不公平也不足畏。不公平是磨刀石,磨出的是锋利,磨出的是锐气,磨出的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第三乐章:退休后仍心系追求,在忙中享受幸福
    第一乐段:退休后的第二青春
    进入21世纪,我从奋斗了三十多年的教学岗位班主任岗位退了出来,但是,身退心没
    有退,我仍然心系教育,更加钟情于班主任研究工作,致力于总结一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网络上培训青年班主任,在全国招收了五十来位优秀班主任徒弟。更荣幸的是参加了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全国班主任培训工作。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2004年4月7日 在网上发帖子说―“……张万祥老师来到教育在线以后,为培养年轻的班主任,开创了网络带徒弟的先河,我感觉他正在创造一个奇迹。我说过,他是教育在线的真正的青春偶像!”他于2006年9月13日 又在网上发出这样的帖子―“……张先生是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是一个把教育当作自己的宗教,一个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老师。……我邀请他到教育在线网站来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他不仅来了,而且成为教育在线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把自己多年收集的资料无私地放到网上,与年轻教师们一起分享;他在网上征收徒弟,一些追梦的年轻人执弟子礼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神奇地成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激情燃烧的‘青春老人’的形象!”
    退休后,我成了许多教育报刊的热点人物,《现代教育报》2005年2月28日刊发雷玲的《网星张万祥》长篇报道;《现代教育导报》2005年7月18t日刊发陶继新的《他的生命在学生的发展中延伸――德育探索者张万祥》8千字的长篇报道;《班主任之友》2005年十期《教育人生》专栏刊发陶继新的专访文章;《班主任之友》2005年十期的封面是我和青年教师的照片:是广州《学校品牌管理》杂志2007年第九期封面人物;《教师博览》2007年第十期封二的《教育人物》专栏介绍的人物;2007年4月25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全版介绍的人物;《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教育先锋者档案(教师版)》等书报道了我……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了上百场讲座,我还在教育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撰写并主编了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2004年4月,退休一年之际,山东省招远市教体局正式发文: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张万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
    可以骄傲地说:退休后,我又焕发了第二青春。

    第一小节:网络书店也有“张万祥热销书”专栏
    在职其间,写作难免带有功利色彩,这毕竟与晋升职称、获得荣誉息息相关。而退休后的写作却是别有一番滋味了,我只想把自己的26年班主任工作的感悟、教训、思考贡献给青年班主任,帮助青年班主任更快地成长。
    我撰写并主编了十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和万玮合编)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第一版,已经第七次印刷,并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图书,入选“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书目;《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已经第九次印刷。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图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首印一万册……
    我撰写主编的书大多都成了畅销书热销书,而且在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只要点击“张万祥热销书”就轻而易举找到我的书。当然,写书是艰苦的,这些年为此尝尽了酸甜苦辣种种滋味。这里讲一讲我的成名作《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并且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来讲,出一部实实在在的个人专著应该是梦寐以求的心愿。
    一 十年磨一剑。这部书,动笔写作时间大约仅用了半年,确切地说,仅用了半年中所有的周六、周日及暑假。可是,准备、构思却用了几十年。可以说,这部书是我一生心血的结晶。我一直在教育第一线,几十年间与青少年朝夕相处,做他们的师长,更做他们的朋友。我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他们是我生命的组成,他们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尽心竭力地行使着师长、兄长、学长的责任。我设计一个又一个新颖别致的活动,我激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我引导他们战胜心理疾患,我鼓舞他们排除学习的困难,我带领他们坚持锻炼身体,我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我诱导他们陶冶高尚的情操,我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我和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的真谛,我和他们共同努力建设充满温馨充满爱意的优秀班集体……其中的许多故事就成了这部书的素材。
    我认为做教师,就要力争做教育家,起码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太平无事,决不能只追求学习成绩,而应该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爱心有正义感有健康心理的人,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焕发生命的活力,挖掘生命的潜力,敢于做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人……班主任工作要讲求艺术性……这些探索思考就成了这部书的理论根基。
    21世纪曙光初现,教育同全国各个战线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激起了我动笔写作这部书的愿望。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我都是伏案写作,每个星期六,我都要通宵达旦笔耕不辍。我从上百万字的班主任工作笔记中筛选出富有创新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招数,进行撰写。写作是艰苦的,为了给同行献上精品,我几次进行修改。
    二 千呼万唤始出来。书稿是出来了,但是它的前途难卜,它能否问世还是一个未知数。出书难,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而言,更是难于上青天了。自费出书,心不甘;而且要兜售自己的“孩子”,心不忍,也不屑。幸运的是,恰在此时教育部推出了“跨世纪园丁工程”,并且开始了“《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资助出版”行动。经过申请,经过天津市专家审核组审查,我的书稿成为天津市最后确定上报的六部书之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武升院长、邢真所长、和学新博士都为书稿写了热情的推荐意见。我又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开始了等待。等待是漫长的,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我又一次沉入了失望之中。我断定书稿必将夭折。然而,2001年9月6日我仰慕已久却素昧平生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来电话要书稿,我诚惶诚恐。在他第二次打来电话后不久,我将书稿寄去。
    2003年2月莫名其妙地接到上海一家出版社的信,告诉我经过严格审查,书决定不出版。估计就是上报教育部《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资助出版的书稿的最后、也是唯一一次的回音。
    2003年4月间的一天,收到一个邮件,打开一看是我望眼欲穿的新生儿——《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而且朱永新教授将它列入了《新世纪教育文库》。《新世纪教育文库》由朱永新教授任总策划,于光远、王元化、李政道、任继愈、张中行、启功、何祚庥、季羡林、顾明远等等泰斗级大师任学术顾问。我的拙作能够跻身其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真是天大的幸事。
    《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是以后的销路如何呢?
    三 一支红杏出墙来。2003年5月15日《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这是一个倍受学子关注的专刊)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这部书。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培训中心的领导看到这本书,邀请我为“中小学德育教师培训班”做专题报告,我第一次享受到和朱永新、魏书生、李镇西、成尚荣、吴国通同时被邀请而讲学的殊荣。十天后,我接受邀请再次进京,到著名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讲学。
    为了与天下更多的班主任交流,我决定在〈教育在线〉网站上贴出100招,10月7日我贴了第一招。在短短的半个月中连升三级:由一般帖子变成精华帖子,由精华帖子又升至固定顶端的主题帖子,进而又升级到首页上本站动态栏目上的帖子。为此,版主红袖热情地在网上发帖子说:“张老师的教育艺术系列成为论坛一大景观。”
    这本书已经印刷了八次。走上了千千万万班主任的案头。全国上千个教育网站转发了这本书。

    第二小节:我竟然被称作网星
    退休以后,我竟然成了网星。过去,我想也不敢想。知名教育记者雷玲女士采访了我,写了通讯报道,发表在2005年2月28日的《现代教育报》上,占了整整一版,而题目就是《网星张万祥》,一个让我为之自豪的题目。
    提起网络,说来话长。过去,我对网络,一是反感,认为它是迷惑青少年的罪魁祸首,是应该口诛笔伐的;二是有神秘感,大千世界,尽在电脑银屏中,不可思议。那时年近花甲,我根本就不可能学会。于是对网络,或是厌烦至极,或是敬而远之。也没有感到学习网络的必要性。于是就悠悠然地生活在网络之外。2003年8月间,为宣传新教育理念,我邀请朱永新先生来津讲学,时间定为9月13日。这前前后后多次与朱先生联系。他是名人,他是忙人。电话打到家里,他没有在家;电话打到办公室,他不在办公室。真是焦虑。朱先生告诉我,有事给他发短消息。什么是短消息?什么是教育在线网站?我是一窍不通。这时我才感到我已经落伍了,已经被网络抛弃了。朱先生的讲学掀起了天津市教育界学习教育新理念的热潮,也促进我走进网络世界。2003年9月23日,我战战兢兢在教育在线注册,有生以来第一次成为“网民”。后来,网络为了我的舞台。
    过去,我对制作课件,是顶礼膜拜的。看见人家在讲课讲学时,那炫目的琳琅的幻灯片,我羡慕得要死。简直是太神奇了,也没看见人家怎么动,一行行字就飞驰而来,有的动画活灵活现。简直不可思议。我想,此生此世,也就是在梦里过过课件瘾吧。可是,退休后,全国各地邀请我讲学的多了起来。尤其是2003年10月间,教育部关工委培训中心邀请我到北京讲学,我想应该学学课件。当一个人有了奋斗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动力。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几乎是无师自通,我竟然学会了过去被视为“难于上青天”的课件。现在,哪里邀请我讲学,我一定底气十足地叮嘱一定要准备好投影仪等设备。现在,可以得心应手地美化每张幻灯片。
    过去,我对发手机短信觉得神秘。学习手机发短信也是被逼无奈而行之的。那是2004年3月31日,我在首都机场候机。4月1日应邀到温州讲学。3月28日刚刚在网上公布了收徒名单,就接到了邀请。而温州,有徒弟静水、基石、朱一花、赖联群,后来7月间又一次到温州。那时何志明从广州赶到,六月风莎从苏州赶到,朱雅芳从浙江省常山赶到,孙凯从杭州赶到,心情好激动。飞机不会因我的迫不及待而提前飞行,在等待起飞的漫长的时刻里,想到了打手机短信。否则,一兴奋,给众多徒弟一一打手机电话,要多少银子,而且出门在外手机费算是漫游,费用加倍。于是,见缝插针,在首都机场打起手机短信,其实是正式学习发送手机短信的业务,正式进入状态。有时,事到临头,被逼无奈,进入状态,学起东西来分外快。我笨笨拙拙地打了几个短信,有的还没有发出去。事后想,那是自己技术不过关。我在手机键盘上打字太慢了,感觉发短信的速度千日一里(人家是“一日千里”)。谁承想,当天到温州,见到了众徒弟,何志明还赞不绝口地表扬我说:“张老师,手机短信回的真快。”真让我有点扬扬自得。
    要说是我在网上开讲座,我也认为是天方夜谭。那年已经62岁,我走进了网络语音室,给青年朋友侃侃而谈《班主任工工作艺术》,我又一次产生了成就感、自豪感。
    如今,我在网上可以自由翱翔,我的网络朋友遍天下。

    第三小节:我也成了追星族
    过去,许是职业所使然,对追星族向来没有什么好感,即使不认为追星族是玩物丧志、误入歧途,也认为他们是胸无大志。可现在,自己从讲坛上退了下来,竟然也成了追星族。而且感觉真好真爽!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那是2005年1月6日,在教育在线李镇西之家看到一则消息: “新教育实验”报告会暨“新教育文库•我的教育故事”丛书签名首发仪式将于2005年1月19日下午三点在王府井书店举行。 报告人:朱永新
    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到参加朱先生的签名售书活动。我要到北京追一回星。那些年身体不适,那段时间天气变化大,对我这个老气管炎很不利。但是我顾不得这些了。要去北京,参加朱先生的签名售书活动,见见我心中的星。记忆中,天津――北京城际列车是一小时一趟的,我8点半到了车站,谁知9点半的列车取消了,要到10点半才有车。溜溜在车站等了两个小时,好在我带了袖珍笔记本电脑,阅读储存的资料,两个小时也没显得多么漫长。再说,人家追星,哪个不付出代价,有的甚至为星而献出宝贵的生命。我牺牲两个小时何足挂齿,何况我也没闲着。
    到北京后,逛了几家书店,赶到王府井书店时差15分,朱先生签名售书,前去购书的我应该是第二人。朱先生见我从天津专程而来,十分高兴,在《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的扉页上特意写道:“张老师的故事更精彩。”这是表扬,更是希望与要求。他还特别赠送给我刚刚出版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是他主编的。朱先生马上要赶到机场,明天上午宿迁市还有一场报告。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与他合影的机会。哪怕是2分钟,都找不到。
    这一天,我是心满意足的,我追到了星,并且结识了一些教育界、出版界的精英,真是硕果累累。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开始返程。来到北京站,距离开车还有一个小时。我不觉得时间漫长难熬,因为我随身带着朱先生的书。来京等车时我读的是中国教育报介绍2004年度教师十大教育用书,返津时我就读到了那篇文章所介绍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朱先生的《走在教育的路上》,读了起来。我似乎看见《走在教育的路上》上的教育理想主义“行者”朱先生边走边吟的情景,他“步履轻盈”,“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他“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行色匆匆”“日夜兼程”;他“用生命去融化,去燃烧,使平凡流逝的岁月充满阳光”(加引号的句子摘自《走在教育的路上》一诗)。
    朱永新先生以他的睿智,以他的独特,矢志追求“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他立志做“校园里的守望者”,他要“走进心灵的深处”,他认为“教育是一首诗”,“教育需要思想的光芒”,他决心带领大家“走出教育的沼泽地”,于是他不辞艰辛、不畏劳苦地“走在教育的路上”,他“追寻先贤的踪迹”,他虔诚地“聆听大师的声音”,他让大家在“享受教育”中思想得以升华,行动得以改变,生命更为灿烂,人生更加辉煌!(加引号的是朱先生诗歌的题目)
    返津的路上,我沉浸在朱先生的大作中,沉浸在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教育深刻的思考世界中,沉浸在“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中。我要做新教育实验园地里的一个园丁,我要做“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倡导者的追星族,我要更加精心地扶助辅助青年才俊。
    追星的感觉确实真好!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用“心”教育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
    • 积分3058
    • 经验247070
    • 文章2884
    • 注册2008-04-30
    只要心中有追求,再累也不在话下,累不可怕,遭遇不公平也不足畏。不公平是磨刀石,磨出的是锋利,磨出的是锐气,磨出的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谢谢张老的教诲,光启铭记在心!
        普通的我,普通的中学教师,普通的班主任,来到了不普通的论坛,向不普通的班主任学习不普通的理论和经验。

    我的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00148833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1
      • 积分508
      • 经验14059
      • 文章456
      • 注册2009-02-24
      读师傅的文章,越发感觉师傅的青春可爱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39
        • 经验62723
        • 文章3471
        • 注册2007-03-17
        一件又一件事,一个又一个经历,让我看到的是一颗不老的心。
        不禁想起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此地尽善尽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56
          • 经验4637
          • 文章346
          • 注册2009-04-05
          今天我读了第二乐段的第三节,很有感触:
          1、感触张老不喜欢变通,其实可以拿3%的工资去订报。我目前的境界是只要实用就行,我有时也嘲笑自己有时候没有原则:有奶就是娘。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一直不喜欢在道德层面去分析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实用。关于这一点,我深感汗颜!
          2、我有时也很任性,喜欢的事做到底,不想做的事,要发牢骚,所以又得罪了不少人,也没多少人喜欢我。所以,我很感言于张老以下的话:“只要心中有追求,再累也不在话下,累不可怕,遭遇不公平也不足畏。不公平是磨刀石,磨出的是锋利,磨出的是锐气,磨出的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忘我地赶路是我当前的生存状态!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