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转帖==写下就是永恒?
    [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写下就是永恒?[/FACE][/SIZE][/B][/FACE][/SIZE][/B][/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楷体_GB2312][COLOR=black]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总会有许多围绕教师这个职业而起的话题。作为一份教育媒体的读书周刊,我们理所当然应该谈谈书,谈谈教育。围绕教师与书,我们选取了写书、读书、教书三个角度,意在通过教师在写书中体认自我、理解教育、传递思想,在读书中获得生命成长,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传承文化、培育公民之终极目标,体现书与教师的密切关系,观照书对教师职业的影响。愿我们这份平凡的礼物因真诚而温暖,因思考而深邃。[/COLOR][/FAC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编者[/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蔡朝阳[/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教师的写作,其意义在向内与向外的两个层面得到了统一的可能,同时展开的,便是对教育之意义的追寻。[/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写作意味着什么[/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写作意味着什么葡萄牙作家佩索阿曾经写道:写下便是永恒。而卡夫卡在临终前给朋友的遗言却是,将他的作品全部销毁。两位我所喜欢的作家对作品迥然不同的态度,经常让我深思。对于不同的个体,写作这件事,尽管有不同的意味,但多指向于一个存在哲学上的命题,即,通过写作,向世界、向自身索求意义。在我读过卡夫卡的大部分作品之后,我倾向于认为,卡夫卡的全部作品,其实可以被命名为“失败之书”。他或许原本只想写一部“沙之书”,这个人,他的一生,将名字写在水上,写在沙上,可是鬼使神差,卡夫卡就这么留下来了,那么多焦灼、惶惑、挫败、虚无……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遇见,不断冲撞我们的心灵。[/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这就是人的存在感与价值感带来的灵魂的战栗,这种特质催逼我们不断去思考,去追问,就如荷尔德林的诗句:“在一个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对任何一个愿意写作的个体而言,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呢?[/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我在[/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2009[/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命名为《阅读抵抗荒诞》。而我建于[/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2004[/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年的博客,则名为“读书写字”。一个在书斋中度过大多数时间的人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会深切感受到自身的无力与软弱,幸好我找到了两样防身利器: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以阅读建立起来的。而我对自我的认知的厘清,则依靠的是回环往复的书写与剖析。[/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余华在《我为何写作》的演讲中说:“写作唤醒了我生活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望在我过去的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我的写作使它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20[/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寻常的写作者,写作的意义用余华的这段演讲中最核心的[/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7[/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个字“有益于身心健康”便可概括。[/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教师写作的意义[/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之所以要强调[/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2009[/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年这个时间节点,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一直将自己的写作与个体的存在状况联系在一起,而没有与我作为教师的职业身份联系在一起。就这个意义而言,这一阶段我的写作,无非一个文学青年的写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类似、同质的写作,我并不独特。当然,这种写作对于我自身而言,固然非常重要。我曾设想:如果不写作,又会如何?我想我一定会沉入物质生活的深渊。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世界。因为只有物质,别无其他,所以才称之为深渊。我很现实,我很无力,我只有写作,于是文字中多有顾影自怜,而今重读,不免汗流浃背。[/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并非来自某一刻,而是来自某一时段。大概[/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2010[/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年左右,借助阅读思考的深入,我开始对教育有新的理解。以前,我不讳言并不热爱教师职业,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没有感觉到从事这一职业的创造性。我们说了人是有价值感的动物,没有价值感,会很痛苦。从客观角度,无处不在的“应试教育”没有给予基层中学教师足够的空间,教师个体很难在这种机械的工作中获得创造性。而从主观角度,则是我自身的浅见,对教育的理解很久以来不能突破体制的窠臼——我用我反对的那一方的逻辑,去反对制度。就是有个叫张晓舟的乐评家说的:“我们不能穿着敌人的裤子说敌人没穿裤子。”[/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冯友兰有个词语叫“觉解”。在觉解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一旦有了觉解,山尽管仍是山,水尽管仍是水,而意义已经不同。这不是禅宗的打机锋,恰是我切身的体会。两年前我写过一文,叫做《重新发现的任务》。意思是说,之前的所有阅读思考,都应称之为前教育时代;只有理解到教育与我个体生命密不可分的纠合之后,才重新发现这一任务的艰巨与幸福,这便是教育的自觉时代。这一年,我还写过另一篇文章,叫做《教育为何是无用的》。将上述的两篇文章结合在一起,才是我近年来对教育的崭新理解。教育的无用,其一在于教育仅解决教育范畴之内的问题,而身为教育中人,却时常要面对一些超越教育范畴的问题,因而深感教育无能。其二,越是对教育有更深的理解,便越觉得基础教育的重要,很多问题,在其表现出来之后,我们才会发现,根子在其童年,在教育。这是我近年来一个巨大的认知的提升,也坚定了我要一直做教育的信念。其三,教育仅是一种柔弱的力量,不是匕首,不是投枪,不是律师的雄辩滔滔,但教育是用以改变未来中国的力量。从这个层面讲,教育看似柔弱,但其实最有力量。[/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在这样的理解之上,教师的写作,其意义在向内与向外的两个层面得到了统一的可能,同时展开的,便是对教育之意义的追寻。渺小如我,穷夜独坐,付诸键盘的,自非微言大义,权作不平之鸣。因而,这时我便不再满意于余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说法,我更倾向于乔治·奥威尔的说法。他说:“我想写它是因为有某种谎言我想要去揭穿,有些事实我想唤起注意,我最初所关心的是让人们听到我的意见。”[/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思想在写作中升华[/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一直以为,阅读可以抵抗荒诞,因为阅读带来自我启蒙;而言说亦可抵抗沉默,因为话语即力量所在。对于当下贫乏的基础教育,学院内或者媒体界的精英知识分子,其实很难确切知晓这个基础教育的机构是如何精密地运转的。而处于这个流程之中的普通教师,则多数缺乏言说的能力。现在我恰好在基础教育之中,又恰好有一定的言说能力,因而常有一种责任与使命感,所谓“因为他们沉默,我才将之传达”。[/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我从来不是一个奢望以文字而使教育改观的人,仅愿做一个不想被世界改变的人,多年来沉溺于不切实际的空想,如今又不可遏制地企图理解教育的深层意义。所幸我有键盘作为利器,得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付诸文字。而借助这样的写作,我与自我、我与社会、我与教育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得到了一种逐渐厘清的可能。因而,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对于教育中人而言,无非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而已。[/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很多年前,看许鞍华的电影《男人四十》,张学友演一个[/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40[/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岁的语文教师,看得我觉得好悲凉,想,到[/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40[/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岁不如死了算了。如今年届[/COLOR][/FACE][COLOR=black][FACE=Times New Roman]40[/FAC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却发现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生活很琐碎,却是价值所依附并得以实现之所在,舍此无他。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就在当下,就在日常生活。这是教育即生活的现代阐释。我经常想到一些致力于基础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不悲壮,很踏实,并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希望写作能为这些踏实的工作插上飞翔的翅膀。我教书、我写作、我见证:这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参与。作为教师,其价值自然在于需要不断寻求自身的突破,写作可以给以助力。至于是否如佩索阿所言“写下就是永恒”,我只能说,教育的价值也许永恒,而我们教师,无论哪一代都仅仅是中间物。[/COLOR][/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作者系浙江绍兴稽山中学教师,著有《寻找有意义的教育》)[/COLOR][/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013-9-10[/SIZE][FACE=Times New Roman]《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FACE][/FACE][/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老师的写作,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不是语言的积累,不是修辞的整改,而是思维的缜密表现,行为的真诚标志,思想的光辉展示!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积分2391
        • 经验38392
        • 文章2366
        • 注册2012-11-25
        [SIZE=5]自古教者皆寂寞,只有写者走得远!有困惑就阅读,有收获就写作![/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