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原创]点一盏心灯——写给张万祥老师
    点一盏心灯

    ——写给张万祥老师

    张老师:

    您好!

    当我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真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之情。

    2006年8月4日,我从长沙绿叶教育书店购回了您的《班级工作创新艺术100招》,当细细地阅读完此书,我为您班主任工作那些奇妙的招数而不断叫好,我为您所具有的教育才情而深深折服。读了您的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这一称号的神圣,第一次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巨大魅力,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班级管理”原来是如此精彩动人,原来是可以将之当作一种艺术去用心创造的。

    在接触了书生校长高万祥后,我欣喜于我又结识了您,你们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万祥”,你们同是领军教育界的风云人物。我高兴于与你们结识。我激动于高万祥校长为我打开了一扇“书香中国梦想”的大门,而您,让我在连续做了三年高三班主任只能体会疲劳与辛苦之际,终于试着抛开所有的牢骚与抱怨,然后像一个痴心小孩般怀抱满腹的好奇一步一步从无知走向有知,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微苦走向甘甜。

    后来,在“教育在线”上,我又看到了您。我看到您在班主任论坛招募学员,当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您的这一举止的意义所在,也根本没有奢望过如此平凡的自己怎能去与在线的那些名师们抗争。所以,那时,我连梦都根本没有做过,然后只是远远地观望,然后只是遗憾地远走。可是,现在,我是多么希望能做您的弟子,多么希望能得到您的“真传”啊!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如您一样做个德育特级教师,然后可以向世人骄傲地宣称:今生,我做了一名班主任,我是多么幸福啊!

    又是一次,我在教育在线“镇西之家”看到您写了一个帖子“我为书痴我为书狂”。当了解到您是如此痴心爱着书的时候,您是这样用尽全心去研究班主任工作时,我为您怀着的那颗年轻的心而震撼。您以您对教育的痴狂深深地感染了我!您以老一辈严谨求学的态度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做着精神的指引。您的言行,如明灯一盏,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张老师,就这样,您的名字一点点镌刻在我的心中,愈来愈深,愈来愈深。虽然早听说您编了一本《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只是一直未有机会读。7月16日到7月20日在常德参加骨干班主任培训时,我于常德新华书店购回了此书。买回此书后,我就展开了疯狂阅读。您可知道,您编的此书,有着多么巨大的意义吗?读名师故事,往往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名师,他们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有思想有才华的“伟人”。所以,常常觉得只能仰视难以近距离接触。可是,您编的这本书的30个案例,是那么鲜活而直观地横立于我的眼前啊!他们一点都不“高大”,而是那么“真实”。他们用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次照亮了我心中潜藏着的教育圣火,我的生命如熊熊大火炽热燃烧,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热情绽放。读了朱雅芳老师的故事,我竟痴心妄想做一名一年级老师了;读着田祥彪老师那些如孩童般纯真痴情的文字,我不禁热泪盈眶,为我们老师晶莹透彻的心而感动;小草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只要你不甘于向命运屈服,敢于向自己做出挑战,小草也会奏响一曲欢乐的歌,我也如“小草”一样,“不为金堂玉马登高第,只愿高山流水有知音”,真希望在教育的这片大花园里有人能与我清风和鸣,奏一曲流水知音;我佩服陈晓华老师的教育才华,也想如她一样去追寻教育的诗意;我也想如阿常一样,借网络点燃教育的激情,用思想打开成功的大门;陈惠芳老师用满腔的爱心与她的孩子们真诚地交往,她感受着教育的芬芳,享受着教育的美丽,她收获了幸福,也把收获的幸福传递给了我;清澈小舟老师曾经差点被家长哄下台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她在困境中崛起的斗志,她的“没有一个孩子是差生”的教育理念让我读到了她一颗热爱教育的真诚、无私的心;铁皮鼓老师在网络中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在这其中,让我读到了一个“苦学成就大气”的男人形象;看到了一个“不断追寻人生意义,不停思考”着的新一代教育人。

    张老师,我真是觉得自己笔拙口笨,无法言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震撼及深远影响。作为一名老教师,您没有停歇您教育路上前进的脚步,您仍旧用您的所学去提携一批教育界的“后进”,您以您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普通的一线老师们,这种影响看似不经意,但孰不知,它却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因为影响一个老师,便会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便会影响无数个家庭。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振兴不正是要靠着这许许多多的普通一线老师去完成吗?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也要靠着这一个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能得以实现吗?

    张老师,,您知道吗?我已决定参加8月1日在山东龙口举办的大夏教育论坛,想到能在论坛上见到您,能目睹您的风采,我真是欣喜异常激动万分啊!

    张老师,您一直行走在教育路上永不停歇您追梦的脚步,只愿您多多保重身体,拥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再次祝福!

                                                            您未来的弟子:高堂明镜

                                                                  2007年7月25日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
      • 经验84
      • 文章5
      • 注册2007-07-23
      心灵的感动
      最近几年,我和学生尝试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就是“用笔对话”,这个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在对话本上抒发自己的情怀,透露心中的小秘密和思想动态,讲述家庭状况和与父母的关系,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每次翻开这本对话本,我都有不一样的感动,它让我触摸到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感受到那一次次强有力的跳动。面对学生在对话本中再现出的那一个个快乐或困惑或委屈的情景,以及流露出对亲情,友情的关爱,我有责任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抚慰他们委屈的心灵,帮助他们去解开一个个谜团,鼓舞他们的斗志,于是在对话本上留言也成了我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在批阅对话本时,我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去阅读,给意见,分享他们的苦和乐…因此,学生在这种相互尊重的人文氛围里都敢在对话本上任思想自由弛骋:
      下面摘抄一个学生写给老师的话:
            老师,告诉您一个小秘密,请您不要嘲笑我,也不要讲给其他老师听:
      我爱陈ⅹⅹ。我爱他什么呢?我爱他识字多,爱他长得漂亮。可是他为什么不知道呀!林ⅹⅹ悄悄告诉我:“你有一个‘情敌’,程ⅹⅹ也喜欢陈ⅹⅹ!”我听了火冒三丈,恨不得跟程ⅹⅹ“拼个你死我活”。可是,我怎么才能赢得他的心呢?

            老师,每当你布置作业的时候,我就觉得命运不公平,为什么我要当学生,而你就可以当老师。我时常想,由我来当老师,你来当学生,让你尝尝作业的压力,学生的苦楚……
            老师,“假如我是老师,我绝不对学生发火,因为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绝不让学生多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对着试卷哭泣。”
            老师,晚开的话儿更灿烂,你了解我这朵被抛弃的花儿吗?别再不理会我们这些“中等
      生”了,我们想得到和优等生一样的爱。
      ……
      学生在对话本上,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看了学生这些对话,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感动。这些话语使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强烈的撞击。于是我也给他写了我的感想:“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你用流畅的语言对老师写出了心里话,写了真情实感,从你的对话中我知道我要做什么,知道你们对我的希望,老师谢谢你的实话实说,谢谢你的提醒,我一定会做到的!”短短的几句话,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我时常想:学生在对话本上写的内容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比较的天真和烂漫、独特和创意。如果我们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就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就会和教师真诚的对话。所以,几年来,我与学生用笔对话成了习惯。从对话本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信任,也从中了解到很多情况,在处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个别谈心,个别对待。我在对话本上的批注、引导、或鼓励、或委婉批评,或相机点拨也如涓涓细流,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如和煦的阳光,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它成了我和学生沟通感情的桥梁。

      福建省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  蔡淑丽
      邮编:362700
      小灵通:88822139
      邮箱:caishuli2005@tom.com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高堂明镜,你好!
        看了你的《点一盏心灯——写给张万祥老师》,很感动!谢谢你用这样美丽的词汇来抒发你那澎湃的如火山喷发般的热情,可以说,这封信充分反映了你的才华,你的追求,你的热情,你的素质……尽管是管中窥豹,我也敢于判断你是位卓尔不群才华出众必有锦绣前程的青年教师。从此,高堂明镜这个名字会深深镌刻在我的心田。
        不是说,你用华丽的赞叹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深深记下。我始终认为自己是普普通通的教师,只是退而不休的老教师。你对我的赞叹,只是我的一种追求,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你的赞叹,更多的是我努力的方向;你的赞叹,是对所有心怀教育学有所成者的赞叹。我将永远珍藏这封信,作为今后继续前行的动力之一。我将永远珍惜你的这份情感的礼物,作为享受生活享受教育的珍品。
        当然,凭你对的观察了解,你这封信所说的内容有一些是很准确的,例如,你说:“您怀着的那颗年轻的心”“您对教育的痴狂”“您以老一辈严谨求学的态度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做着精神的指引。”你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您没有停歇您教育路上前进的脚步”,你说:“您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张老师,您一直行走在教育路上永不停歇您追梦的脚步”……所以,我认为你是知音。
        是的,我今年已经64岁,应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奋斗了一辈子,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修养了,况且身体每况愈下。但是,我没有读够书,没有写够文字,没有上够网络,没有交够青年朋友……就是搬家后的短短十来天,我就从网上书店买了三批书,弄得老伴很是唠唠叨叨了好几次,我说,我就这个爱好,改不了了。下面是我近日买的书
        !、其实,你不懂得天津人  林希、2、《买办之家》林希、3、百年记忆    林希,4、天津话逗你玩,5、教师人生丛书:心会看见,6、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作者:魏薇,王红艳 等编,7、呻吟语——东方人生智慧珍品丛书,8、1000个思维游戏III,9、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11、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2、学习的艺术:如何学习和学什么,13、写给教师的学习心理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译丛.课程与教学系列,14、道德情感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15、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程作者:刘旭 主编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6、经营班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艺术,17、营班级-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18、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19、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孙云晓教育作品集,20、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作者:查有梁 著,21、高效能教师的教学锦囊作者:林进材 著,22、教育启示录  林进材  华东师大出版社。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离不开网络,离不开青年朋友。我说过,过去在岗期间,我以学生为生命;退休了,我以为青年才俊服务为天职为义务为责任。所以近年来时常为病魔缠身,去年竟然住了三次医院,那时的痛苦不仅来自身体,更沁润到心灵,我常想,难道我就常年卧病在床了吗?难道我真退休了吗?当时,我痛下决心,以后一心一意颐养天年,不再写书,不再帮助青年朋友,不再上网,尽量少读书……但时间不长,就好了疮疤忘了痛。
        当然,身体每况愈下的事实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在很多方面,我有所收敛。不敢再忘我地投入了……在网络上一些青年朋友的求助,违心地退避三舍。我想大家会体谅的。
        最近,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青年才俊做了几件有益的事情,其一,为几位朋友写序,而且尽心尽力地写,绝不是敷衍了事,我都要用大量时间研读原著,参阅相关书籍,殚精竭虑思考,我觉得写出的序言应该是一流的。青年朋友满意,出版社满意。其二,推荐尽十位青年才俊登上《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成为一版整版介绍的热点人物,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你提到我的两部书,谢谢你的关注,谢谢你的鼓励。近年我的几本书很受欢迎,
        《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并入选由朱永新教授任总策划、编委会主任的《新世纪教育文库》。2002年12月第一版,2006年9月第7次印刷,总印数25310册。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第一版,2006年7月第四次印刷。印数:15201――26200册。2007年4月第五次印刷26201--31300;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图书,入选“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书目.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2006年8月第三次印刷。总印数:25000册。2006年11月第四次印刷25001――36000册,2007年5月第五次印刷  36001――42000册.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图书.
        看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对你的震动比较大,你说:“他们用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次照亮了我心中潜藏着的教育圣火,我的生命如熊熊大火炽热燃烧,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热情绽放。”你是有心人。这书达到这样的效果,真是太好了。据此,我建议你参加《中国教育报》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下面是相关材料。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大型征文活动启事
        200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7部委联合向全社会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今年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是“同享知识,共建和谐”。通过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广泛开展奉献爱心、捐赠助读的公益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为积极配合全民阅读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7部委联合主办,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开展为期一年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大型专题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自2007年7月19日起,至2008年3月10日结束。其间,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将辟专版择优刊发应征文稿。本报还将从中推荐若干篇优秀获奖征文参加此项征文总评奖,并在200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评选结果。
        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
        1.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外图书为主,内容有益健康、积极向上,图书类型不限。
        2.文字简洁、朴实、自然、生动,特别欢迎直抒胸臆之作。字数在1000字以内。
        3.应征文稿请标明所选择的“最喜爱的一本书”的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
        4.来稿请写清投稿人的单位、学校、通信地址、E-mail、电话。
        征文来稿请勿一稿两投。如两个月内未接到刊用通知,可以另投其他报刊。
        5.征文起止时间:2007年7月19日-2008年3月10日。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封面请注明“征文”字样)邮政编码:100082
        或电邮至:stq0618@tom.com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2007年7月19日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7日第7版
        因为身体不争气,也因为时常有青年朋友求助,往往耽搁了自己的事情,近日一件事情很让我遗憾,而且会遗憾终身。三年前我开始动手编写《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集》,三年间精读三遍我所能买到的苏氏的书,摘抄,编辑,打字……精耕细作,就是分类目录,我就搞了三个月,决心搞出一部精品,我有信心,这部书将成为填补空白的热销书畅销书,会走上千千万万教师的书桌案头。待一切圆满完成,我信心十足地与苏氏五卷本的翻译者策划者主编联系时,人家告诉我出版社今年年初已经安排出版这类书,而且教育科学出版社在七月份就出版。因为涉及到版权的问题,我的书不能出版。当时心情真是难以形容。下面是我的一则随记,能够反映心情一二。
        一个电话击破我的一个美梦
        三年磨一剑铸就此生最大梦想,一个电话梦想灰飞烟灭 三年间,我一直在做一个美梦,为这个美梦,在忙碌了三年。我想象着我的美梦实现后的盛况,我梦想着由此我的书会走上千千万万教师的书桌,我想象我的美梦实现后对中国教育界的贡献、对广大教师的贡献……可是,今天下午三点接到的一个电话,一下子就把我的梦击破了,这么快捷,这么无情,这么彻底。 这个电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五卷本的策划和主编之一的祖晶打来的。我委托教育文摘周报的朋友汤军为我打听祖晶的电话。在上周我又给她寄去一封信,谈及我编写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出版事宜。可是,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的今天她告诉我,她已经在年初委托别人编写了这类书,而且已经签订了出版合同,并且在今年7月份就要出版了。也就是说,我的书稿根本就不能出版了。她也很遗憾,说要是早些时候联系就好了。我好后悔,我在三年前就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如果那时与她联系,情况就不是这么尴尬了。我三年的努力是竹篮子打水一场。 我无能为力! 我一筹莫展!! 我欲哭无泪!!!
        现在在网上发表的就是这个凝聚了我三年心血的不能出版的书稿,我请你下载保存,好好学习,对你一定会有帮助的。
        我还想提醒你注意我编写的《教育精妙小语》系列帖子。
        因为刚刚搬家,我的书比较多,需要大量时间整理――好大干一场,所以龙口论坛大会,我就不去了。我已经请了假。失去了一次见面的机会,有的遗憾。来日方长,我们会见面畅谈的。
        好了!说的太多了。到此为止了!
        请注意看短消息。
        你的老朋友:张万祥
        2007-7-27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美梦长在,幸福恒有
          ——回复张万祥老师

          张老师:

          您好!

          晚11点上网,进入班主任之友论坛就收到了一条短消息,一看是您的,而且您说要给我寄书,并把您的联系方式全部告诉给了我。呵呵,我真是太高兴了!

          当进入“张万祥老师专栏”后,一下子就看到了您写的《给高堂明镜老师的信》,当我拖着鼠标一行行字往下拉时,我真不敢相信您竟给我写了这么长的一封回信,然后我竟有些担心您的身体了。我会想:它是不是耗费了您很多的体力呢?去年在心荷的帖子里得知您生病的事,知道您的身体不太好。张老师,由您此封信,我真的看到您对青年老师那颗无私关怀的心。我觉得,我已不能简简单单用“感动”两个字来诉说我此刻的心情。

          可是,读了您的信,我真还有好多话好多话想向您说啊!

          由您的回信,我读到了您的坦诚。对于我信中提到的那些对您赞美的词,您并没有假意地去推托,而是接纳了那些能够肯定您的的确确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您的青春与热血的话。您知道吗?您不仅取得了自己事业的辉煌,您更让人值得去敬仰的便是对一批青年教师的提携及引导。这样的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欠缺的啊!

          由您的回信,我读到了您的热忱。您怀抱着一颗怎样温暖而炽热的心啊!您这颗心,时时不忘对青年老师的引导。您又向明镜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教育报》将举办“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大型征文活动。我会好好珍惜这一机会,让自己去接受一个挑战,写下您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对我的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由您的回信,我读到了您的率真。您直言不讳地向明镜坦言了您出版一梦破灭的灰心失望、遗憾沮丧。呵呵,在您的那些词句中,我仿佛看到一颗小孩子晶莹透彻的心,您就像是一个极力想学好的小孩在百般努力后却还是被人宣判努力的失败。张老师,其实您不必遗憾于此的。像编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之类的事,我觉得完全不需要由您去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实,属于您自己的东西远比别人的东西来得精彩,您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它的影响力决不会比苏霍姆林斯基小。我想,我们中国更需要的是我们本土的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您的,就是最好的。起码,在明镜心里是坚定不移地确信的。

          张老师,您知道吗?您最让人仰慕的就是对青年教师的引导。换了许多人,也许是根本做不到的。我觉得此事的影响力及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就像您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那30个案例中提到的那些优秀教师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当然,中国的教育需要李镇西、魏书生这些名师,但中国的教育,也更需要像朱雅芳、陈惠芳、田祥彪、小草这些普普通通距离我们很近的一线老师们。他们远比那些名师距离我们更近,他们用理想擎起一片希望的天空会给更多的一线老师们带去动力与活力,也将会更深远地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们!

          张老师,我一定会下载您编写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也一定会关注您“教育精妙小语”的帖子。虽说大夏教育论坛您不能前往有些遗憾,但明镜真心希望您能身体为重。呵呵,还有许多年轻的班主任们期待着拜您为师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您的影响力及感召力向我们很多年轻教师诠释了“班主任”这一职业的重要地位。

          明镜再次感谢张老师您的真诚回信。祝张老师身体健康,美梦长在,幸福恒有!

                                                   您的弟子:高堂明镜

          (张老师,由您的此信,明镜已认定您就是我的老师了。署名为“您的弟子”不知可否?)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2
            • 经验4113
            • 文章109
            • 注册2007-08-14
            学生聪慧!老师智慧!
            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bxtsunge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孙永泽[/u]发表的内容:[/b]

              学生聪慧!老师智慧![/QUOTE]

              我以为张老师有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胸藏“大爱”,让人对其充满无限的敬意!

              明镜愿张老师身体健康,能够安享晚年。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转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局 张刘祥局长《我与张万祥老师》一文。


                我与张万祥老师


                早晨上教育在线,读到张万祥老师写给高堂明镜的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万祥老师在信中说:



                我今年已经64岁,应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奋斗了一辈子,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修养了,况且身体每况愈下。但是,我没有读够书,没有写够文字,没有上够网络,没有交够青年朋友……就是搬家后的短短十来天,我就从网上书店买了三批书,弄得老伴很是唠唠叨叨了好几次,我说,我就这个爱好,改不了了。下面是我近日买的书:



                1、《其实,你不懂得天津人》林希,2、《买办之家》林希,3、《百年记忆》林希,4、《天津话逗你玩》,5、《教师人生丛书:心会看见》,6、《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魏薇、王红艳等编,7、《呻吟语——东方人生智慧珍品丛书》,8、《1000个思维游戏III》,9、《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11、《给教师的101条建议》,12、《学习的艺术:如何学习和学什么》,13、《写给教师的学习心理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译丛.课程与教学系列》,14、《道德情感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15、《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程》刘旭主编,16、《经营班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艺术》,17、《经营班级-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18、《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19、《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孙云晓教育作品集》,20、《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查有梁著,21、《高效能教师的教学锦囊》林进材著,22、《教育启示录》林进材著。



                我想,凡是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读了上面的文字,都不会无动于衷吧?我自认为我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还不够强,但读了上面的文字,被深深地感动了。张万祥老师在信中还说:我每天都离不开书,离不开网络,离不开青年朋友。我说过,过去在岗期间,我以学生为生命;退休了,我以为青年才俊服务为天职为义务为责任。所以近年来时常为病魔缠身,去年竟然住了3次医院,那时的痛苦不仅来自身体,更沁润到心灵,我常想,难道我就常年卧病在床了吗?难道我真退休了吗?当时,我痛下决心,以后一心一意颐养天年,不再写书,不再帮助青年朋友,不再上网,尽量少读书……但时间不长,就好了疮疤忘了痛。



                读完张万祥老师的信,我抑制不住感动、激动的心情,想写点文字以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也记录下我们之间的友情。



                我知道,张万祥老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德育特级教师,担任班主任达26年,所带班曾获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的表彰,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模范班主任,《人民教育》、《现代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班主任之友》等教育媒体对他进行过报道。他任教30余年间,记下教育教学笔记30余本,摘录、剪报40余册,读书笔记30余册,卡片上万张。发表论文150余篇,与人合作出版了著作16部;近年间出版了专著《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新课标德育资料库》。主编《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破解班主任难题》、《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班主任之友》论坛和《钟声教育》论坛版主。



                有幸认识张万祥老师,源于教育在线。



                2005年10月29日,我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发表《教育需要智慧》一文,张万祥老师给我以鼓励,还说:“我们很有缘分,姓名只差一字。”从此,“张万祥”这个在教育在线如雷贯耳、在教育界也赫赫有名的名字,走进了我的视野,从他的主体帖里,我获取了源源不断的教育智慧,打开了我观察教育、思考教育的心灵之窗。



                我的《且行且思——基础教育工作手记》出版后,送了一本给张老师,请他指导。很快,他回赠了我他主编的两本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这两本书均列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我非常喜爱,不仅认真阅读,还写出了读书笔记,推荐给老师们。这是两本深受一线老师欢迎的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五次印刷,总印数31300册,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图书、“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书目。《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2006年3月第一版,2007年5月第五次印刷,总印数42000册,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图书。



                2006年7月1日,我收到张万祥老师发来的短信:“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是真正的千年一回的阴历零六年六月六日,今天是建党85周年的大喜日子,今天是香港回归九周年纪念日,今天又是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的日子。我真想尽早乘车赴西藏,那片神奇的土地。在这个特殊的好日子来临之时,衷心祝您身体棒棒,吃嘛嘛香!心情愉悦,干嘛嘛爽!家庭生话美满,越过越甜蜜!”读着这样的短信,心里有说不出的温馨。



                张万祥老师经常把自己阅读和思考所得写成文章,发在教育在线共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情真意切,发自肺腑。2006年7月11日,我在教育在线“李镇西之家”读到了他的长篇文章:《陈晓华(红袖)――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范例》,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张老师发去短信:“张老师您好!昨晚读了您的《陈晓华(红袖)――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范例》,非常感动,也非常激动,感动于您对年轻班主任的培养,激动于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我认真阅读了您送给我的两本书,并写了读书笔记,现将两篇发在您的帖子后面,请您指导。这次北京会议我也去的,到时再当面向您致谢。”



                在北京新教育实验会议上,我通过韩冰剑(网名)老师的介绍,在清华园见到了一脸慈祥的张万祥老师,我感谢他送我的书,并真诚邀请他到秀洲指导,他很高兴地接受我的邀请。他对我说,最近有一本书要出版,到时候送我一本。是新教育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在清华园内合影留念。北京回来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张老师的新书:《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



                2006年9月3日,新学期刚开学,我给张万祥老师发去短信,想请他来秀洲作班主任工作讲座,听课对象是我区优秀班主任。张万祥老师回信说:



                张局长您好!您对教育的追求,对教育的执著,对教育的深刻思考,都是我学习的榜样。7月中旬北京一见,看到了您的儒雅风度,更增添了一份敬重。非常感谢您的邀请,而且嘉定这一革命圣地也让我向往。



                只是非常遗憾的是,因为身体缘故我不能前往。也许是工作期间身体透支的严重,退休后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今年,3月份住院,5月中旬我和卢志文、陶继新、赵公明等接受威海邀请去讲课旅游。由于中午、晚上温差大,也由于又赶往其他地方,我的哮喘病突发,另一处讲课任务都没有完成,让1千余老师失望了。带着病从外地回津,没有回家,又住院,一住就是半个月。老伴埋怨,儿子埋怨,从此我谢绝了一切邀请。虽然我很想接受邀请,结识各地精英,促进自己提高。但是,心有余力不足,留给自己的只有遗憾。所以,请您谅解。实在对不起了!



                我回复说:“张老师您好!得知您身体不太好,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身体最重要,您要注意休息。我最近看到您发在教育在线上的长篇文章,很是感动,这不知花费了您多少心血!我还是希望您身体好一点的时候来秀洲,旅游为主,轻松一点,对身体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张老师说:“我们后会有期,一旦身体允许,我一定前往,拜见您!”



                我一直惦记着张老师的身体,一旦身体好转,还是想请他来秀洲指导,我们的教师太需要像他这样的大师引领。2007年2月18日是新春佳节,我发短信给张老师,祝福他“新年吉祥,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合家欢乐”。张老师回信说:“近来身体不好,2007年刚刚开始就住了两次院。不过这些天身体恢复得还可以。请以我为鉴,多多保重,不要让身体透支。”



                有点遗憾,请张万祥老师来秀洲讲学的事,因他的身体原因,就拖了下来,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尽管他的身体不太好,不能出门远行,但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青年教师做着有益的事。他在给高堂明镜的信中说:“其一,为几位朋友写序,而且尽心尽力地写,绝不是敷衍了事,我都要用大量时间研读原著,参阅相关书籍,殚精竭虑思考,我觉得写出的序言应该是一流的。青年朋友满意,出版社满意。其二,推荐尽10位青年才俊登上《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成为一版整版介绍的热点人物,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万祥老师有着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做了26年班主任工作,带过重点班,也带过普通班,都带成了优秀班集体,还得到过团中央和中国科协的表彰。他说:“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暴十寒为细水长流,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耳提面命为循循善诱。”如今,他依然活跃在班主任事业中,担任《德育研究》杂志编辑,担任《班主任之友》、《钟声教育》等网站的版主,被教师们誉为“网星”。在教育在线网站上两次招收徒弟,温州市首届名师、模范班主任、苍南灵溪一中青年教师赖联群,就是张万祥老师在网上招收的徒弟。赖联群在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感慨地说:“在张老师的感召、鞭策、鼓励下,我开始坚持每天撰写教育随笔,除了寒暑假和双休日的星期六,至今没有中断过。”



                张万祥老师说:“班主任要追求事业的成功,追求高峰的攀登,追求一个崇高的目标——做教育专家,做一流的教师。”张万祥老师不仅是班主任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退休以后仍阅读不止,思考不停,笔耕不辍,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衷心祝福张万祥老师身体健康,我也期待着有一天,能亲耳听到张万祥老师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报告。

                                                                             2007年8月16日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