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适度的距离最佳

楼主
师生间适度的距离最佳
[SIZE=5]师生间适度的距离最佳
刚工作那几年,我常常抱怨,教书育人太难了:管得严,学生有抵触情绪;管得松,又起不到教育效果;我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常引起他们的反感;我对学生过问太少,又让他们感到我冷漠无情。我该如何把握师生之间的距离呢?
我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师生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就好比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离得太远必然看不清楚,离得太近则无法观赏到整体美,而且有可能因为其中的瑕疵而感到遗憾。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去欣赏,才能被其整体的神韵、精妙的设计布局所吸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假如不是“遥看瀑布”,怎能有如此的胜景?假如日月星晨之间没有恰到好处的距离,大地怎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也是“可远观而不可袭玩焉”?
顿悟后,我尽力和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就事论事。批评学生时,尽量选择较远的距离。因为当学生受到批评时,他们的自我防御意识会增强,会需要一个较大的自我空间,相对较远的距离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不安。同时,老师盛怒之下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离得远,避免做出过激行为。反之,赞扬或鼓励学生时,则应选择较近的距离,辅之以动作语言。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心理交流,使赞扬和鼓励对他们的心理触动更大。
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些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我们可以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言语上的关心和问候,课堂中关注的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被拉近。对于性格比较冲动活泼的学生,老师可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不必对他们管得太多。
及时调整。在开学初或开始某节课时,需要建立一定的课堂规范。这个时候在学生面前表现得严厉一些,有利于课堂纪律的形成。如果和学生表现过于亲密,将不利于后面的严格管理。而在期末来临,考试压力增大时,则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多给他们一些学业和情绪上的关心和支持。
察言观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师生心理距离的变化,及时反思和调整。在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时,有意地对其疏远,使他们能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当觉察到师生感情变淡时,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适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和动物都有对距离的优美舒适感,距离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可能导致彼此的反感或攻击。”大家熟知的关于豪猪的寓言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世上之人,身上都有刺——独特的个性。如果距离太近,会有意无意的刺伤他人。人生不过一个字:度。凡事有度,进退自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距离适度,效果最佳。
[/SIZE]
1楼
[P]真有同感![/P]
2楼
[SIZE=5]人生不过一个字:度。凡事有度,进退自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距离适度,效果最佳。[/SIZE]
3楼
师生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它融入了就容易失去威信,太严厉了就不能接近学生。刺猬原理也许就很适合我们师生间的关系。
4楼
[P]很有意思,说的对。其实,若即若离是相处的最佳状态。[/P]
5楼
[SIZE=5][QUOTE][B]下面引用由[U]黎淼[/U]发表的内容:[/B]

真有同感![/QUOTE]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