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参加图书借阅活动的缘由

楼主
说说我参加图书借阅活动的缘由
[P][LINE-HEIGHT=25.0p][ALIGN=center][SIZE=18pt]说说我参加图书借阅活动的缘由[/SIZE][SIZE=18][/SIZE][/ALIGN][/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小学阶段有指导的阅读之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倡议在寒假之前把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借给学生,让学生把书带回家读,我们美其名曰:今年寒假“万本图书进家庭”。[/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提出想法,制定方案,安排借阅顺序,基本是由我来主导的。其实,我是十分盼望着当想法提出来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方案的时候能有一份相对成熟的措施放在我的面前的。可惜,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未能得偿所愿。[/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根据安排,在[/SIZE][SIZE=16]1[/SIZE][SIZE=16pt]月[/SIZE][SIZE=16]20[/SIZE][SIZE=16pt]日[/SIZE][SIZE=16]-23[/SIZE][SIZE=16pt]日图书室开放期间,我几乎是全程参与整个借阅过程,包括帮助家长做好班级借阅登记,借阅图书扫码等细小的工作。在此期间,不止一个老师(还有家长)提出来同样的一个问题:校长“日理万机”,怎么能把这么多的时间用到图书借阅工作上,要“亲历亲为”来参加这种具体的工作呢?[/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我之所以要几乎全程参与图书借阅活动,出于以下个目的:[/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1.[/SIZE][SIZE=16pt]我想了解学校图书室的配备情况。[/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虽然滕玺老师之前给了我一份学校图书配备详细情况(种类、目录等),但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读报告直到头晕眼花,绝对不如到现场去看看实际情况却也是我一直以来坚信不疑的观点。所以,在图书借阅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图书配备适合一二年级读的书较少,甚至没有一本绘本;图书摆放符合上级部门要求,但并不利于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图书分类标签没有张贴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随后的图书管理中提上解决的日程表。[/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2.[/SIZE][SIZE=16pt]我想了解三小家长的情况。[/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考虑到[/SIZE][SIZE=16]1-3[/SIZE][SIZE=16pt]年级的学生较小,我们安排家长参与借阅,[/SIZE][SIZE=16]4[/SIZE][SIZE=16pt]天的时间,我共接触家长[/SIZE][SIZE=16]370[/SIZE][SIZE=16pt]余名,超过[/SIZE][SIZE=16]1-3[/SIZE][SIZE=16pt]年级家长总数的[/SIZE][SIZE=16]50%[/SIZE][SIZE=16pt]。家长在借阅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在某种程度上为我提供了迅速了解家长的桥梁,这些了解将为我以后组织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工作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参考,从而更好地推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3.[/SIZE][SIZE=16pt]我想了解三小老师的情况。[/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我很明确的知道,我所新任职的学校在教师管理和教师素质是有着非常好的基础的。到新学校的三个星期,我一直在努力的认识了解三小的全体教师,档案资料、个别接触、走进办公室等等。在这次图书借阅活动间隙,我像平常聊天一样,问问家长,也间或问问孩子[/SIZE][SIZE=16]:[/SIZE][SIZE=16pt]老师是谁啊?喜欢老师吗?最喜欢老师的哪一点啊?……摘两例聊天的小过程。[/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SIZE][SIZE=16pt]小朋友,老师是谁啊?”“潘(艳艳)老师。”“喜欢老师吗?”“喜欢。”“喜欢老师的哪一点?”“不知道。”[/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SIZE][SIZE=16pt]小朋友,老师是谁啊?”“周英老师。”“喜欢老师吗?”“喜欢。”“喜欢老师的哪一点?”“讲课很好。”“怎么个好法?”“不知道。”[/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4.[/SIZE][SIZE=16pt]我想让家长更多地接触和更快地了解我。[/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不久前参加社情民意调查的时候,我就发现在四个测评项中,各所学校失分最多的都是第四项:对校长的满意度调查。所以,在图书借阅活动中,我和家长聊聊天,谈谈读书的问题,答复家长提出的建议,尽可能的为家长提供好的服务,在向家长传递我的关于读书和家庭教育的想法的同时,在我了解了家长的情况的同时,我也把自己呈现在家长面前,也让参加借阅的家长从某种角度接触到了刚刚任职的我。从某种角度来说,或许这是属于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和做法。[/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当然,让家长了解我,认识我,从图书借阅和护学岗执勤(从到岗开始,我几乎参与了一天四时所有的护学并起草了护学岗的试行规定)开始,但绝不止于图书借阅和护学执勤。[/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5[/SIZE][SIZE=16pt].额外的收获。[/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之前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主旨是要尽可能体味别人的不易,同样的事情自己感受不到困难不代表别人感受不到困难。没想到,这次又把当时自己的反省置于脑后了。[/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在前两天的借阅期间,主要是学校图书管理员滕玺老师负责家长登记、图书扫码,我在外围做做维持秩序之类的事情。看到滕老师带着“暖手宝”的样子,我忍不住在心里小小的嘲笑一下:青年教师,也太娇惯了吧,哪有那么冷啊?第三天下午,滕老师第一节有课,我站在她之前所站的位置,做之前她所做的事情,着实很冷,不对,应该是实在太冷。原来,在办理图书借阅手续的地方,台子上铺着的是大理石的台面,虽然手不会一直放在台面上,但大理石渗出来的冷森森的寒气似乎一直能侵入到人的身体里面。一个下午,两个小时,回家一瞧,右脚踝处起了一片疙瘩,冻得。这时方才体会到滕玺老师的不易。[/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同样的事情自己感受不到困难不代表别人感受不到困难,这句话,可不能再忘了。[/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额外的收获还有一个:陈为凤主任所提报的信息稿《日照第三小学:今年寒假“万本图书进家庭”》同时被市区教育局发布,据了解还很有希望收录到本周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校园一周新鲜事里”,也算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5.0p][SIZE=16pt]因为学校的会议室太小,不适合组织全体教师会,所以我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同事们进行交流。[/SIZE][SIZE=16][/SIZE][/LINE-HEIGHT][/P]
1楼
这个活动很好,可以坚持做下去。
2楼
这个活动很有创意,值得推广。
3楼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