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初一新生入学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得好,能让学生迅速熟悉学校环境,了解班规校纪,制定个人目标,激发校园生活热情;对今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提高团队意识,树立班级正气,积淀班级正能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得不好,今后势必会麻烦不断。
新生入学生教育的三个重点
去年9月,意外地担任新生710班班主任后,报名当天,就被两件小事给打蒙了:新生报名,多为家长代劳,我正接受家长的报名时,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却在教育里因座位吵了起来,起因是两人都想座第四个排中间座位(我还没来得及编座位,学生报名后自行找座位)。过了一会儿,宿管员给我打来电话,说是两名女生因争一下铺(寝室里是上下两层双铺床)吵了起来。为此,我深感新生入学教育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我向学校领导和优秀班主任请教,确定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三个重点:
其一,帮学生迅速融入新的集体。新生进校后,新鲜感会很快消失,必然经历融入新集体的阵痛。因为性格因素,有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新的朋友,但有的同学却会陷入“人生地不熟”的无奈和尴尬。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找到归宿感。
其二,帮学生适应初中学习节奏。学生小学的知识量小,大脑的思维量也不大,有的同学凭着他的聪明劲,边玩边学,依然能取得好成绩。可是初中不一样了,知识量、思维量大大增加了,如果边玩边学,肯定学不好,甚至导致作业无法完成,于是作业潦草塞责、抄袭等现象陆续出现。为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初中学习节奏。
其三,帮学生适应住读要求。大多数会在学校住读,全天候在校学习生活,这是他们在小学时未曾经历过的,原来的很多生活习惯与住读要求相去甚远。如晚上就寝铃后讲话、吃零食、在床上逗闹……试想,学生一进寝室,就到其它寝室里串寝,就爬到别的床上疯闹,几个人挤到一张床上,疯个没完没了,那是什么样子?所以,优化学习和生活习惯是老师的又一重要任务。
鉴于此,开学之初,我开展3+3班团活动,使孩子们很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管理秩序。
三个活动助推新生融入新的集体
第一个活动:我最想说
为消除陌生感,开学第一天(8月31日)班主任讲时间,我开展了题为“现在我最想说”的微型班会活动。
活动分为三步:第一步,同桌两两相背,背靠着背,闭着眼静默30秒,说出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有的说“啊,我读中学了”有的说“靠着你真温暖!”……
第二步,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每个人和左边相邻的同学面对面,和右边相邻的同学背靠背,然后围座在地上,闭着眼感受1分钟,说出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大家的发言虽然形形色色,但均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有的说“今天我真开心!”有的说“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
第三步,全班同学围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齐读我下发的短诗:相约新的班级 /我们憧憬美好的明天 /站在新的起点 /我们共建美好的班集体 /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真诚的人 / 一个守纪的人 /一个勇于担当的人 /一个爱国、爱校、爱家的人。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回到座位,便唧唧喳喳的说开了,陌生感全然消失,俨然成为老朋友。
第二个活动:“钉子游戏”
为了启发学生把聪明才智用于班集体建设,选拔临时班委会成员,9月1日晚上班主任讲评时间,我又组织了一个“抬钉子游戏”。
这个活动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分组,我把学生分成十二个6人小组,每组分发五枚铁钉。
第二步,做“一带四的抬钉子游戏”。要求每组想方设法,拿住一枚铁钉的一端,并用这枚钉子,把其它四枚钉子上抬离桌面3秒钟。指令下达后,同学们立即按要求做,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尝试。组内的每个人都团结在一起想办法,讨论的非常热烈。
第三步,活动反思。小组长组织组内总结,为完成这个游戏,本小组同学是怎么做的,让大家明白,办好一个事,必须要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协作虽能成事,但却也并非易事。
第四步,班主任小结。“这个游戏难度很大,在规定时间内,虽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但是,这个游戏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五个钉子同时离地3秒钟,而在于大家表现出的合作探究意识、部分同学表现的组织能力,个别同学表现的号召能力。通过对大家游戏过程的观察,我很欣慰,感谢大家的精彩表现。
活动结束后,我把活动中表现肯动脑筋、有号召力、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挑选出来,组成了临时班委会。
第三个活动:“同站一张报纸”
为了启发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9月5日第四节体育课上,我和体育老师一起,又组织了另外一个班团活动——“同站一张报纸”。
活动规则是小组8人同站在楚天都市报的一个版面上,坚持10分钟。
活动分两轮,第一轮,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小组8个人(走读生随机组成同性8人小组),同学们在讨论、尝试后抱成一团,先后完成了任务。
第二轮,以教室里座位所在小组为单位,男女生混搭成8人小组,再次游戏。因为有了性别的差异,有的同学变得拘谨、不自在,甚至跑开了。看着这种情形,我立刻强调:我们还要比哪组最先完成,谁是优秀小组长。听完我的话,小组长开始行动,把扭捏的同学拉到一起来,做工作。很快,同学们开始认真的讨论、尝试,一组接一组的成功完成了游戏任务。
游戏结束后,我要求同学们写出活动感悟并在全班交流,几乎所有同学都认识到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大家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努力坚持才能成功。
上述微型班会,使同学们很快有了归宿感,懂得了互相协助,合作共赢的道理。
三个活动助推新生适应新的管理秩序。
开学第一周结束后,我感觉到,学生虽然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集体,有了新的朋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但是在适应学校管理方面还是让我措手不及,不是有人上课迟到,就是晚寝讲话受到批评,不是拖交作业,就是和邻班同学闹矛盾。为此,我在开学第二个周又开展了以“适应新的管理秩序”为主题的三个班团活动。
第一个活动——管理条例知识竞赛
开学第二周开始,我利用晚讲评时间,组织学习学校下发的小册子《争先创优,激发校园生命热情》,这是一本涵盖了学校“学生标兵”、“文明示范生”、“进步生”、“文明班级”等28项评先条例的小册子,每天集中学习两则、自学两则。第一、二周全部学完,做好”争先创优条例“知识竞赛的准备:1、熟悉相关规定和条例。2、分组拟定竞赛题,要求小组通过集体商讨,针对每项评先条例按抢答题、必答题、思考题三个题型各拟写一道题,学完一项出一项的题,出题后随即交给我筛选、修改、审定,第二周结束时,12个小组共拟定三种题型各56道题。
第三周星期一,我利用班团活动时间,男女生对阵,组织召开“争先创优条例”知识竞赛。
通过学习、竞赛活动,同学们对学校的相关规定了如指掌,知道了哪些事儿是学校、家长所不希望看到的,甚至会因此被给予纪律处分。怎样做才会成为合格中学生,如何才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极大地激发了争先创优的热情。
第二个活动:自我诊疗
自我诊疗,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这个活动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新生入学第五周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我要求学生从学习成绩、课堂状态、就寝表现、纪律表现、兴趣爱好、与人相处等维度进行自我诊断,就象医生的病情诊断书一样,用30字以内的篇幅把自己最得意的表现和最需要改变的方面写出来。然后,又象医生开处方一样,写出“自疗”方案,确定努力方向。
第二步,双休回家后,请家长对“自我诊断”和“自疗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三步,从第六周开始,老师、家长、同桌组织特别观察团,关注每位同学的努力过程,并适时提醒,不断鼓励。
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一个长效机制,非一日之功,需长期坚持。它的好处是,整合了家校资源,形成了良好班风,引导每名学生不断追求进步,促进了先进班集体的建设。
第三个活动:同在一个小组
这是我在开学第二周快要结束时采取的班级管理措施。
“同在一个小组”的班务活动会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延续三年。新生开学期间仅是活动的初始阶段,它分为四步:
第一步,竞选小组长。即通过学生报名、家长推荐、公开演说、学生投票四个环节,选出12名小组长。
第二步,“组长答记者问”。这一步分三个环节,一是班主任对学生投票产生的组长进行集中培训,即从组长的自身素质、组织能力、号召能力、管理职责、服务意识、正义感和集体荣誉等方面进行互动式培训。第二个环节制定小组创优细则,并和同桌好友商量,征求家长老师意见。第三个环节是“组长答记者问”,即让12名组长坐在前排,接受同学们关于小组建设的“拷问”。12名即将担任组长的同学依次讲述当组长后的打算,向全班同学作出了承诺,并就同学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第三步,组建班级小组。即根据学生升学成绩、开学以来我对学生的个性性格和纪律状态的了解,把全班同学均衡地分成12个小组。
第四步,制定小组评价方案。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一荣俱,一损俱损。我给每个同学100分的基础分,对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小组其它同学减半加分,如:某人主力的手抄报获学校表扬,他本人加2分,他所在小组成员各减半加1分,某个小组的某次考试的平均分名列12个组第一名,则每人加6分,等等。对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扣分,小组其它同学减半扣分,如某同学抄作业了,这个同学将被扣去1分,小组的其它同学匀被扣去0.5分。每周一统计,半学期一汇总,期中期未学生表彰人选从学生个人得分较高者中产生。
这是新生入学第一个月采取的管理措施,在以后三年的初中学生生活中,这项措施始终相随,但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通过以上3+3活动,由70人组成的新集体迅速走上正轨。目前,我班上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外活动搞得出色,寝室表现多次受表扬,在学校、年级组开展的活动竞赛中,屡屡创造佳绩。
作者:周新 单位: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地址:湖北省宜都是市清江大道50号
邮编:443300 电话:13872619938 电子邮箱:2693025991@qq.com
如何搞好入学教育,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如入教育的高招,欢迎交流分享!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90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