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种惯性思维

楼主
谈一种惯性思维
儿子最近放学比较晚,解释说参加了学校的篮球班。看得出他很喜欢,我问:说说你参加这个班的感受吧?

于是儿子说:我们用的都是小皮球,而且球很破!
我问:哦?是吗?还有什么?
儿子又说:他们根本不会打,瞎打一气,老师也不管!
我问:你是说你不喜欢这个篮球班吗?
儿子:喜欢啊!
我继续问:谈谈你都喜欢什么好不好啊?
儿子:一点也不好!我觉得老师应该认真训练我们,而不是让我们自己抱着球瞎玩!
我猜测道:你给老师提过建议是吗?
儿子:提过了,提过好几次,老师就是“哦”“哦”的。

[P]我依旧问:那你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篮球班呢?
儿子依旧说:喜欢!

一种态度缘何与其阐释的过程如此不符呢?这真是令人挠头的问题,所以你看,我问出了结果,却始终没能问出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P][P]
[/P][P]另一个例子:
一个老师试图在他的课堂上穿插一些科学史,以便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提高学识素养等等,这些好的期待促使他打算这样尝试,于是过来征询我的意见。我扭头问一个同事,请教他的看法如何,于是同事说:
这会很浪费时间吧?会不会因为这种设计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呢?老师讲授内容会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内容过多呢?
我问:那你认为这个提议不好是么?
同事回答说:很好啊!
我问:可你的解释让我理解这种做法有诸多问题可能会发生呢![/P][P]同事说:我鼓励这样尝试一下,只是……

他又开始说了一些难能的理由,甚至不能的借口。[/P][P]
[/P][P]或许,无论是篮球班,还是科学史引入课堂教学——都是不错的体验,只是我问错了人也未可知。这种问错引发我们思考:面对一些事物,我们的评价是否会不自知地陷入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思维让我们的评价充斥着更多的挑剔,尽管你对这一事务持肯定的态度。
这是怎么回事呢?[/P][P]

[/P]
1楼
觉得好是因为A理由,觉得不好是因为B理由。各说各的理由,没有把A和B融合在一起,也许,这需要提问者的引导。
2楼
喜欢是心的感觉,下意识地,无理由?[P]说的理由都是理性思维的成果,是大脑“想”出来的。[/P][P]心脑不一?[/P][P]还有,不会听,没真正听明白对方的问题?[/P][P]想当然地回答?没有真正思考过?[/P][P]这真是有趣,也真是奇怪——答非所问,生活中屡见不鲜。[/P][P]我记得王晓春老师和网友曾探讨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听不懂人家的话?——与此有相似之处吧?[/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