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瓶的哲理

楼主
开水瓶的哲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开水瓶灌水时,不能灌得太满,而需要留一个木塞大小的空间。如果灌得太满,木塞会被开水瓶内的压力冲起,甚至可能烫伤人体。
待人接物正是如此。人的潜力无限而忍耐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起眼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更不该去凌辱他们的尊严和人格;否则,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不惜一战,像木塞一样,但不仅仅是溅起的开水把你烫伤,你可能为此付出比这惨重得多的代价。

在一堆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举例来说,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判断一只开水瓶是否保温,只需把开水瓶口靠近耳朵,会“嗡嗡”作响的便是保温的。后来一只开水瓶不保温了,要扔掉时拿起来放到耳边一听,里面仍旧“嗡嗡”作响。原来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可靠,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用它。
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许多所谓的“经验”,但正确与否,却很少有人去验证。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验”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维,哪怕是一个很小很明显的谬误,也难以推翻。

摘自:《文苑》2005年02期 作者:陆 ***
 
1楼
平凡的生活见哲思。摘录之后,是否考虑联系一下我们的教育生活呢?
2楼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

这三种方法我曾经也以为是正确的,谁知道我高中时按此方法买来的热水瓶却不保温。
3楼
开水瓶的哲理也可以给我们很多教育上的启示。
4楼
一、二则我认为很好,可以成一文。
第三则可以另成一文。


我得好好修正“自我认识”。
呵呵,以后如果我也成了不保温的热水瓶,请大家把我果断地扔掉。
不要拿到“耳边”听了。
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金海周德明[/U]发表的内容:[/B]

一、二则我认为很好,可以成一文。
第三则可以另成一文。


我得好好修正“自我认识”。
呵呵,以后如果我也成了不保温的热水瓶,请大家把我果断地扔掉。
不要拿到“耳边”听了。
请各位专家多...[/QUOTE]
金老师太谦虚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