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一)我心中的论语

楼主
同读一本书(一)我心中的论语
[COLOR=#f70909][B][SIZE=4][COLOR=#2222dd]各位书友们,大家好![/COLOR][/SIZE]
[/B][SIZE=4][B]读书,交品位高雅的朋友。书影吧[U]“[COLOR=#0909f7]同读一本书[/SIZE]”[/U]的活动现已开展。我们会定期根据朋友们的建议,推荐大家共同读一本书,写出感受,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本期推荐给老师们读的书是[COLOR=#0909f7][U]《论语》[/U]。[/COLOR]它既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是需要我们常读常新的古籍精华。[/B][/COLOR][/COLOR][B][SIZE=4]
[/SIZE][COLOR=#f70909][SIZE=4]请赶快行动起来吧!读论语,请从现在开始![/COLOR][/SIZE][/B]
1楼
孔子可以说是我们的行业祖师,他老实人家的经典应该不比国外的差,他所提倡的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不正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教育孩子不要贴标签、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教学、要热爱教育、不要倦怠吗?所以,我觉得论语确实很有必要来重新读一次,建议大家积极响应心手版主张老师的建议,联系我们班主任工作,继续再读《论语》。
2楼
支持!
3楼
[ALIGN=center][SIZE=3]学而第一[/SIZE][/ALIGN]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SIZE]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读后心语:[/FAC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学而时习之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却被我们的许多老师当成了希望学生得到高成绩的法宝。布置家庭作业不算,有的地方实行所谓的循环课堂,把实时之与预习杂合在了一起。所以,在我们理解时习,不要单纯地说成温习与复习,更要侧重于去实践去应用。[/FAC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一提到应用,有的人就狭隘地理解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课下让学生去做题巩固,这样似乎就能算是温习*****课或者练习了。其实,更宽广的理解应该是进行一些社会活动或者实践,让学生能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的社会实践能力。[/FAC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有朋来访,本来是很应该高兴的事情,但是,现在,朋友不是平时很忙,很少见面,就是即使见面也都是因事而来,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而且现在朋友来了,很多时候要招待,酒菜自不必说,有时话不投机,还会闹得不欢而散。更何况,最看不得现在有些所谓的朋友,聚在一起,对工作没促进,对生活没好处,只有一样,成了某些人吃喝嫖赌的借口。如果是这样的朋友来访,不是乐乎,而应该是拒之门的好。[/FAC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不知道自己,或者不了解自己的人,本来就应该不和他一般见识。不知是君子,我想平常的人也应该这样达观,否则,气坏了自己,那不是间接地帮助了些小人吗?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你被一些人误解,被一些人嫉妒。冷言冷语不必说,当有些污染秽语当面破来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呢。是不知不愠地作个君子,还是当面锣对面鼓地去和小人辩驳呢。和小人争辩是 没有什么结果的,弄不好,还会被倒打一耙。[/FACE][/COLOR][/SIZ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但这并不是说,对于小人的行为就听之任之了。显示生活中不愠的人很少,斤斤计较的人却很多。所以,在呼唤生活中的君子的同时,我们必须也要找到一条远小人,近贤臣的路子。之所以被人误解,或者被不了解自己的人嫉妒,关键还是你有些方面做的不太完善。君子独善其身,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技能。你才会远离小人,减少被误会,被陷害的机会,才能真正达到真正的“不知”才会有真正的不愠。[/FACE][/COLOR][/SIZ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2[/SIZE]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FACE]
[SIZE=3]有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111ee][SIZE=3](心语)忠孝为本,孝更是基础。读这则论语,感悟最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样的人是最令人信赖的呢,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才后有爱心,才会对朋友诚信,对事业忠诚,对工作有责任心。很难想象一个打爹骂娘的人,会对其他人好。如果好,那也是别有用心,所谓“巧言令色,鲜有仁也”[/FACE][/COLOR][/SIZE]
[SIZE=3][FACE=楷体_GB2312 ][COLOR=#1111ee]这两天听百家讲坛的《两宋风云》对于岳飞的精忠报国,最是钦佩。忠臣先是孝子,奸佞必是孽子。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但是无论怎样,孝顺是我们最应该发扬而躬行的。从古代的九龄温席,到卧冰求鱼,可以说孝是中国历史伦理的基础,放到到国家就是对君王的忠。
[/SIZ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COLOR]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3[/SIZE]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4[/SIZE]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FACE]
[SIZE=3]曾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5[/SIZE]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6[/SIZE]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7[/SIZE]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B][/FACE]
[SIZE=3]子夏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8[/SIZE]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9[/SIZE]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B]。[/FACE]
[SIZE=3]曾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0[/SIZE]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子禽问子贡说:[FACE=Times New Roman]“[/FACE]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SIZE=3]子贡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1[/SIZE]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2[/SIZE]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B]。[/FACE]
[SIZE=3]有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3[/SIZE]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B][/FACE]
[SIZE=3]有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4[/SIZE]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an。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5[/SIZE]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B][/FACE]
[SIZE=3]子贡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FACE=Times New Roman]”[/FACE]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FACE]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FACE=Times New Roman]”[/FACE]子贡说:[FACE=Times New Roman]“[/FACE]《诗》上说,[FACE=Times New Roman]‘[/FACE]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FACE=Times New Roman]’[/FACE],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FACE=Times New Roman]”[/FACE]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FACE]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3][B][FACE=Times New Roman]16[/SIZE]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FACE]
[SIZE=3]孔子说:[FACE=Times New Roman]“[/SIZE]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FACE]
4楼
[SIZE=4][B]1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B][/B][/SIZE]
[SIZE=4][B]18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B]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B][/B][/SIZE]
[SIZE=4][B]19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B][/B][/SIZE]
[SIZE=4][B]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B][/B][/SIZE]
[SIZE=4][B]2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B]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B][/B][/SIZE]
[SIZE=4][B]2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B]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B][/B][/SIZE]
[SIZE=4][B]2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B]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B][/B][/SIZE]
[SIZE=4][B]2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B]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B][/B][/SIZE]
[SIZE=4][B]25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B]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B][/B][/SIZE]
[SIZE=4][B]2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B]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B][/B][/SIZE]
[SIZE=4][B]2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B][/B][/SIZE]
[SIZE=4][B]28子曰:君子不器。[/B]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B][/B][/SIZE]
[SIZE=4][B]29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B]。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B][/B][/SIZE]
[SIZE=4][B]3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B]。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B][/B][/SIZE]
[SIZE=4][B]3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B][/B][/SIZE]
[SIZE=4][B]3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B]。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B][/B][/SIZE]
[SIZE=4][B]3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B]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B][/B][/SIZE]
[SIZE=4][B]34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B]。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B][/B][/SIZE]
[SIZE=4][B]35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B]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B][/B][/SIZE]
[SIZE=4][B]3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B]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B][/B][/SIZE]
[SIZE=4][B]37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B]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B][/B][/SIZE]
[SIZE=4][B]3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B]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B][/B][/SIZE]
[SIZE=4][B]39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B]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B][/B][/SIZE]
[SIZE=4][B]4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B]。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SIZE]
5楼
[SIZE=3][B]4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SIZE]
[SIZE=3][B]4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B]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SIZE]
[SIZE=3][B]4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B]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B][/B][/SIZE]
[SIZE=3][B]4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B]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B][/B][/SIZE]
[SIZE=3][B]4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B]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B][/B][/SIZE]
[SIZE=3][B]4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B]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B][/B][/SIZE]
[SIZE=3][B]4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B]”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SIZE]
[SIZE=3]48[B]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B]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B][/B][/SIZE]
[SIZE=3][B]4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B]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B][/B][/SIZE]
[SIZE=3][B]50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B]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B][/B][/SIZE]
[SIZE=3][B]51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B]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B][/B][/SIZE]
[SIZE=3][B]5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B]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B][/B][/SIZE]
[SIZE=3][B]5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B]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B][/B][/SIZE]
[SIZE=3][B]5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B]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B][/B][/SIZE]
[SIZE=3][B]5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B]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B][/B][/SIZE]
[SIZE=3][B]5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B]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B][/B][/SIZE]
[SIZE=3][B]5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B]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B][/B][/SIZE]
[SIZE=3][B]5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B][/B][/SIZE]
[SIZE=3][B]5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B][/B][/SIZE]
[SIZE=3][B]6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B][/B][/SIZE]
[SIZE=3][B]6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B]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B][/B][/SIZE]
[SIZE=3][B]6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B][/B][/SIZE]
[SIZE=3][B]63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B]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B][/B][/SIZE]
[SIZE=3][B]6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B][/B][/SIZE]
[SIZE=3][B]6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B]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B][/B][/SIZE]
[SIZE=3][B]6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B]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