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祥老师简介

102楼
张老师,向您学习!
103楼
学习张老师不能光有一时热情,要持之以恒!
104楼
向张老师学习!
105楼
问候张老师!:)
106楼
致敬!
107楼
梦依教育是痴醉 此生奋写德育书
      天津实验中学   董彦旭
我与张万祥老师相识、相知,皆缘于德育。是他锲而不舍、坚毅不拔的德育实践,是他文章中所展扬的教育智慧、拳拳爱心、人格魅力,让我日益明其志,懂其“言”,察其心,知其人。
有人说,德育是虚的,育人的效果是需要经年累月才能检验的。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因为张万祥老师的德育历程已雄辩地证明了此论的偏颇。张万祥老师从教以来一直做班主任,酷爱德育,堪谓成“痴”成“瘾”。他从上班伊始,班主任生涯迄今凡四十余年矣!从初一至高三,特长班和普通班,张老师都领教过,德育之情日久弥深。工作之余,不避寒暑,阅读不辍。见到名著,更是如饥似渴、反复体味。几年前,张先生开网络收徒之先河,众多门生有幸列张老师门下,兼修德育艺术。对于班主任技巧,大家更是珍惜机缘,夜以继日,发奋苦攻。在张先生的倾心相授下,众徒弟教育境界日见精进,对教育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亦实现了质的飞跃。后来很多人都成长为德育方面的专家,但大家仍以甘做小学生的态度,一丝不苟,不敢稍有懈怠,个中艰辛,亦非常人所能想象,真可谓“深耕教坛”、“汗水成河”。汩汩的汗水浇铸成张万祥老师育人智慧的坚实根基,无尽的付出孕育了他今日在教育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环顾当今教育界,在用心之诚、用功之深方面能出其上者,恐不多矣。
张万祥老师的德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教育智慧,始终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对于古人与前贤,几十年来,张先生总以虔诚、执着之心,孜孜以求,厚积博采。同时,他亦深知,教育艺术的真谛是爱与智慧,重技巧,贵出新。否则,只能成为“教书匠”,绝不能成为“教育家”,更遑论大师。因此,他在长期的教育智慧探索中,十分重视将个人的情趣与感悟融入其中,着力寻求教育与心灵的契合,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为尽到一个教育家的责任,他一方面只争朝夕、分秒必争,另一方面则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不偷一日之懒,不掺一丝之假。在几十年的德育路上,张先生蔑视一切浮躁、哗宠之举,摒弃一切所谓的“捷径”及浅薄之风,宵衣旰食、日日不忘的是教育智慧。更为可贵的是,随着对教育艺术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他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艺术到了一定程度,教书育人所涌现的则是文化积淀,则是教师个人的学识、气质、精神与境界。换句话说,教育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没有深厚的学养,不能真正领略与把握做人的真谛,一个人的教育艺术则永远都达不到一流境界,也始终登不上大雅之堂。为此,多年来,张先生在努力攀登教育教学高峰的过程中,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国教育大家的智慧,积极从中汲取发展教育的精神营养,另一方面则又广泛涉猎国外教育、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名作、专著,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教育智慧的人文土壤。在博学善悟中以学问促教育,以教育厚学识,并将这一切渗透到笔端和字里行间。回顾张先生几十年的教育求索之路,诚如王国维先生之论,已越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一、第二境界,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第三境界也!每次拜读张先生的教育大作,总觉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其今日德育佳作,独步当今,迥然推陈,窃以为不过矣!
古人云,教育如其人。师者,心之迹也。此论大致不谬。中国近两千年的优秀传统教风,历来倡扬德业双馨,有才无德者向为人所不齿。张先生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笃奉“志于道,游于艺”,“欲教好书必先做好人”的信条,历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从教。他立志德育,在于弘“道”,在于求“智”,在于学孔丘办学培训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于履行一个教育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义务与责任。因此,他从不为名利所累,为俗气所扰,在勤奋、刻苦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静,真正做到了“宁静致远”。这些反映在其教育智慧中的名篇佳作,则是一种静气、大气和骨气。他律己苛严,治学肃谨。张先生在成就、声誉面前,他一贯自警自醒,做到“为而不恃”。他最在意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家,今天该做什么,明天又该做什么。……时下,在不少地方,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失志丧德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见钱眼开、媚俗昧心者有之。在教育界,浅尝辄止、沽名钓誉者亦有之……在此种情况下,张先生的人品与人格,就显得殊为可贵,既令志趣相投者敬佩,也让一些人羞愧汗颜!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张先生目前的教育成果,堪谓著作等身,车载船量。在同期、同龄的教师之中,其作品之富,质量之精,实属罕见。这些年来,他先后已有近几十部力作,或作为中小学教材,由著名出版社结集出版……对其教育佳作,识者好评如潮,赞叹有加。目前,张先生在教育界的声誉与日俱进,并正在对中国的德育艺术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兴旺,教师为本。不断研究教育艺术,是当今所有教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学无止境,教育教学艺术亦无止境。期待张先生踰山千重志不懈,征程万里勇如初,在教育艺术方面,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另,今年春节曾作小诗一首,赠张先生。后因其不律不绝,未敢公开。现为心迹所使,谨录于后,作为本文的结尾,尚祈不烦:
望江南(拜年令)
瑞虎年,祝福满天涯。身体康健精神爽,鹤发童颜若桃花。夕阳映晚霞。教育路,坎坷又潇洒。德育拓荒破迷津,张老征程又出发。温暖千万家。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