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策略》专题征稿

18楼
我来试试呀!
19楼
[P][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由一起学生离家出走事件引发的思索[/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6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河北省唐山市安各庄小学[/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曹建英[/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SIZE][/LINE-HEIGHT]063022 [/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案例回放】那是[/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2009[/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年春的一个周六,早上我才从床上爬起来手机铃声就响了。一接是[/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R[/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爸爸打来的,电话里[/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R[/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爸爸焦急地告诉我,儿子不见了,四处找也找不到,想问问[/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R[/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平时跟哪个同学关系比较好,会不会是去找同学玩了。我一边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告知一边安慰[/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R[/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爸爸别急,多给同学、亲戚、朋友打打电话,没准孩子去哪玩了,不用太担心。挂了电话,担心孩子又急忙一个个拨通班上其他同学的电话,结果[/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都告知没有去过。坏了,莫非这孩子真的离家出走了。于是又拨通了R[/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父亲的电话,了解到还没有找到。下午依然没有找到、晚上情形依然。第二天结果还是如此,那两天急得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生怕孩子出什么事。直到周一早上,R[/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才一脸泪痕背着书包站在了面前。原来他因周五晚上跟爸爸顶了几句嘴而遭受痛打,第二天早上一个人趁天还没有亮偷偷跑去生母那里,希望永远躲父亲远远的,哪知最终还是被父亲查到,一通暴揍后送到了学校。看着眼前的孩子,我的心有着说不出的痛。[/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    [/FACE][/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课下[/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五年前,[/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R[/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Arial][COLOR=#333333][SIZE=12pt]的父母就离异了,他断给了父亲。然而父亲根本不懂得疼他、爱他,动辄就对其拳打脚踢。孩子说他真的受够了,[/FACE][/COLOR][/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他想逃离,想回到妈妈的身边。听着孩子的哭诉,我的心都碎了,要是我早点知道情况就好了,就可以多帮帮孩子,多开导开导他别做这样的傻事,可惜我才接这个班,之前一点都不了解情况。想想[/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R[/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才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呀,正是躲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选择以这种方式来对抗父亲,真是心痛[/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ˎ̥][SIZE=12pt]。如果他的父亲在平日里能稍稍放下自己的架子,耐心倾听下儿子的心声,儿子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SIZE=3]  [/SIZE][/LINE-HEIGHT][/LINE-HEIGHT][LINE-HEIGHT=150%][LINE-HEIGHT=150%][FACE=ˎ̥][SIZE=12pt]记得德莱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ˎ̥][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ˎ̥][SIZE=12pt]这是这朵优美的花的缺失,才让孩子如此之痛。其实身为父母异或老师,平日里,无论在在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中,我们真的需要在满足孩子一定的物质上的需要外,来真正满足他们精神上需求,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平日里,别过去苛求孩子、束缚孩子、别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当孩子有了什么毛病、缺点时,别急着发火,大声斥责,更不可拳打脚踢,那样只会激起孩子的怒火,选择特别的方式与我们对抗。而是要静下心来,压住火气,耐心引导他们,并适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的办法,使之自觉改正,还有也千万别一味纵容孩子、迁就孩子,要努力为孩子建立温馨、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以避免离家出走事件的一再发生。[/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ˎ̥][SIZE=12pt][/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SIZE=3]  当孩子真的如R那样离家出走后,身为父母或老师的一定要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找回来,以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孩子归家后,千万不要严加斥责。因为孩子出走,明显是对家庭或学校有强烈地抵触、不满情绪,严厉斥责只会加剧这种不满,有可能导致孩子再次逃离,另外也不可过于小心翼翼一味迁就他们。这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离家出走从此大家都怕了自己,谁也不敢批评自己了,这样对孩子后期的教育也非常不利。这时想尽可能平静下来,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以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如果和孩子沟通实在有困难,或是不知道如何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可以找心理老师与孩子谈谈,帮助了解其出走原因,让孩子了解离家出走对自己不利;了解他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而不必采取离家出走的下策。更让他弄清楚以后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选择方式才对他是最有利的,如何才能达到他的目标。只有让孩子看到现实,并且有了对未来的希望,他的想法才有可能会转变。[/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0%][SIZE=3]  最后,我最想的说:身为父母或老师,我们平日里,我们一定要多关心、爱护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方面面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多关注他们的优点和正向方面。当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其解决,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意识到离家出走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只是逃避的一种方式,让其了解到出走的危险性。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离家出走事件的频频发生。[/SIZE][/LINE-HEIGHT][/P][/SIZE][/SIZE][/LINE-HEIGHT]
20楼
面对大呼小叫的学生

时间:2009年5月6日
地点:班主任的住房
人物:班主任N老师、学生(W)、科任教师M
M老师刚拿着书本去上课,刚走到楼梯口,忽然听到W在喊:“M来了!M来了!”M老师原本对W就没好印象,现在听到W在直呼其名,心里更是火冒三丈,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将W抓到办公室一顿乱批,还不解恨,又是一记耳光打在W脸上,这下不得了了,W像发了疯的狮子似的奔向M老师,两人扭打成了一团,最后被M老师强摁在地,W在地上边哭边闹:“哼!这记耳光就这样?又不是我一个人喊了,为什么只打我?哼!你等着,这记耳光就这样?……”班主任N见此情景,连忙劝M老师去上课,这事暂时交班主任N来处理吧!于是,班主任N将W叫到班主任N的住房,对他进行谈话沟通。
师(搬条凳子,示意让W坐下):请你坐下来,我们谈谈吧!
【W不屑一顾地硬站着,俨然一副硬汉子形象
师(见状,掏出餐巾纸,为W拭擦眼泪和汗水):唉呀,你看,这么多汗!多累呀!(倒开水)来,你一定口干了,喝杯开水解解渴吧。
【W看了看班主任N,难为情地接过开水,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
师(停了一会,再次将凳子搬到W的后面):W同学,请你坐下吧,不要怕,老师叫你来,不是来批评你的,而是找你了解一些情况,来,坐下来!我们一起交谈吧!(老师轻轻地抚住W的肩膀,示意让他坐下)
【W慢慢地坐下,低下头
师:老师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叫M老师的名字呢?
生(气愤地):因为他的课同学们都不爱听,又很凶,动不动就用教鞭敲桌子。
师(点点头):哦,原来是看不惯,就故意捉弄M老师。
生(高傲地):叫名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师(笑了):呵呵,这可把M老师得罪透了!
【W不作声,故意歪着脑袋,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师(深情地看着W):你觉得老师的名字能叫吗?
生(顿了顿):不能。
师:老师也知道,你这话不是发自你内心的,是吗?
【W不做声
师:那么还想请问你一下,老师的名字究竟是不是人叫的?
生:是。
师(翘起大拇指):对!老师的也的确名字是人喊的。老师再问你,老师的名字是你喊的吗?
生(不假思索地):不是。
师(微笑着):为什么你不能叫呢?你也是人呀!
【W挠了挠头
师:不知道也没关系,老师再问你,你妈妈的名字是人喊的吗?
生(抬起了头):是。
师:那么你妈妈的名字是你喊的吗?
生:不是。
师(赞赏地点点头):对!妈妈的名字是人喊的,但不是你喊的。老师再问你,妈妈和老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都会教育我们,都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师:对,而且都是长辈,对吧!长辈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叫的,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
生:尊老爱幼。
师(似乎有所发现地):W同学,你其实很聪明,也很懂道理,只是有时候过于急躁,一急就出问题了。M老师,他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妈妈,她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是应该得到我们孝敬的。因此,虽然老师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每位学生所喜欢的,老师的心是好的,是值得尊重的,是不是?
生(红着脸,低下头):是的。
师:有两首歌,老师很喜欢听,老师每听一次,都会非常感动地流泪。看,就在老师手机里呢,你想听吗?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歌吧!
【老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和《老师的窗前》,听着听着,老师被这动情的旋律感动了,眼里充满了泪水,W的眼睛也湿润了。
生(激动地):老师,是我错了,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师:不是我给你机会,而是要M老师给你机会。这样吧,把M老师叫来,你当面跟他承认错误,怎么样?
生:好的。
【师打电话给M老师,M老师来到的住房,两个人互相都承认了各自的错误,各自走了
效果:这次谈话,W懂得:一个人的名字的确是人喊的,老师的名字也是人喊的,但是不是学生喊的,就像妈妈的名字一样是人喊的,但不是自己的子女喊的。老师和妈妈一样要受到我们尊重的。
作者姓名:何永辉(系湖南省资兴市三都中学教师)
邮编:423404
联系电话:15573504409

21楼
效果:这次谈话,W懂得:一个人的名字的确是人喊的,老师的名字也是人喊的,但是不是学生喊的,就像妈妈的名字一样是人喊的,但不是自己的子女喊的。老师和妈妈一样要受到我们尊重的。

呵呵~~~~咱闺女天天在家喊咱名字。只不过是故意表现亲昵罢了。
22楼
向所有教师学习!
23楼
已于昨晚在信箱中呈上一篇,还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4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