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老师”——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主题征文

48楼
qidai
49楼
不要伤心!面包会有的……
50楼
我早就投了稿,希望能够有回音!
51楼
情有“读”钟
                     
                     ——与张万祥老师的网络情缘书意
           

          作者:黄长贵    单位:336409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田心中学
          手机:15979501409   邮箱:huangchanggui1117@163.com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网络书籍的流行,我们更热爱起网络阅读。因为既环保卫生又方便自由。有鉴于此,我在网上阅读成了一种习惯。几乎天天必读。就这样,过去,我十分羡慕和向往的张万祥老师、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等的佳作,都有幸礼貌地细细拜读。可以说,这份情不是“说得清道得明”的简单壹加壹。而是,一份仰慕心,一颗进步心。在偏远山区任教,不仅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最要命的是,缺少可供阅读的好书籍。而今,心想事成,自从有了网络,学校也争得了乡镇的资金资助,建立了第一个教师电子阅览室。从此,我的业余爱好中,又增加了上网快乐阅读。由于我很投入,有时,还真的废寝忘食。这份情,被同事们誉为“电子情人”。而我总是微笑着回应:“这哪是情人?分明是情有‘读’钟的亲人吧。”
    张万祥老师的执著,最令我感动。身为一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德育专家,退休后,还是笔耕不辍,热情投身在教育战线。我们感觉到对于张老师就是用尽全部文字去歌颂和赞美也不为过。你想一想,一个有30年教龄,并且当任26年班主任的老师,不但没有厌倦放弃教育,反而,更加旺盛,更加坚持,更加勤奋,更加热情,更加执着。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到目前为止,张老师已经主编出版过16种教育专著,还有一本积累了自己一生教育心血的《班主任工作艺术100招》,在连续八版后,还是处于抢购中。而且,张老师还在网上找徒弟传教艺,被网名称誉为“网星”,这是到目前为止仅有的第一人,开了中国网民网上找徒弟的先河。
    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人。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还记得第一次打开新浪网博客,我的博客链里就有“张万祥”。这样,我就成了张老师的网上“书迷”“粉丝”。无论是他自己的佳作还是经他亲手整理的摘发文章,我都会一一品读,细细琢磨,反复思索。初学时,总是觉得文章很精彩。渐渐地,我发现,精彩的不仅是文章本身,更有作者张老师的教育热情和奉献精神。就这样,我更加认真地品读和反思。并且开始了我的网上写作生活。
    记得,那是去年暑假里,我在自己拜读过很多张老师的文章后,开始尝试着给他写了第一封邮件。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读后感。起先,我不打算张老师回信。因为,我虽然是个乡下老师,但是,做人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名人都很忙!所以,我只是写信表达心意,并没有奢望回信。我在读到鲁迅的回忆散文《藤野先生》时,觉得鲁迅在异国他乡的日本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藤野!但是,有强烈爱国心的鲁迅却还坚持认为这是“物以稀为贵”而已。对比鲁迅,我能够在祖国教育界认识名人张老师,当然是我梦寐以求的人生大喜事。
    大约一个星期吧。一个下午,我在校园篮球场打球,突然,当啷当啷,我好像听到了手机收到短信的声音。我赶紧打开一看!
    哇塞!在这个瞬间,我就是最幸福的第一个人。张老师给我发来了第一条短信。
   “您好!黄老师!谢谢您的信任!我认为,您是个很勤奋的老师,文笔不错,而且,您又能坚持写作。每天还要读写6000字,这点就是您的最大优点。我相信您一定会有大收获。张万祥。”
    一边读着这些带着张老师温暖关怀热情希望的文字,一边自言自语:“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字里行间,我真切地感觉到张老师的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势和黑色幽默。尽是温情和关怀。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学习读书写作来感谢支持张老师。
    去年寒假,我再次给张老师写信。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张老师还是那样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引导我,让我一直微笑着走下去。并就在张老师家出现小小外孙女病逝的不幸境遇下,张老师仍然关心着全国的网络徒弟的健康成长。
    面对这样的噩耗,我在此时此刻,读到张老师的文字时,也在电脑前,默默停了三分钟,并哭成了一个泪眼人。我还突发灵感写了一首《轻一点轻一点》的小诗,祭奠小孙女。我想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沉痛心情。张老师是最大的好人!希望张老师节哀!
    最近,我又发现张老师在征集《100名优秀班主任专业成长千字文》和《100名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千字文》。很快,我还是组织了几篇应征稿。发到了张老师邮箱。在一周后,很快又收到了张老师的回信:“黄老师您好!收到了您的征文,我还是那句话,您的文字功底不错,文笔很好!两篇都基本定下来来。希望您继续努力!早日成功!张老师。”
    张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热心肠的好老师!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亲眼见到张老师,大师的风范却早印在我的心中。当我写完此稿时,起立严肃地面对张老师的家乡方向——北方(天津)!默默祝福!默默祈祷!张老师永远快乐!
52楼
支持!加油!
53楼
    多支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