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63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欢迎草人老师!谢谢!
    谢谢艾岚老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3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ALIGN=CENTER]家庭作业,怎一个“家长签字”了得[/ALIGN]
        新课程改革后,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而且作业花样多了,形式灵活了。为使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学校要求孩子的家庭作业必须由家长签字(年级越低越明显),以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意义自不必说,但由于诸多因素,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在家庭作业上签字,存在的弊端却不容忽视。
        一、质量难以保证。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文化层次等等不一,评价孩子的家庭作业,标准就很难说一定科学。像不少读课文、读字词之类的口头家庭作业,有的家长自己就不知道如何读,如何判定孩子读的是否正确、质量如何?像英语学科,对于从没学过英语的家长来说,听孩子读,无疑是在听天书。一次,儿子有英语口头作业,听儿子读完之后,我问儿子,班里同学的爸爸或妈妈要是不懂英语怎么签字?儿子说,反正家长也听不懂,同学胡乱地读读,甚至根本就不用听孩子读,家长随手签上字就完;还有的同学就干脆自己签上家长的名字。这种情况下,家长根本就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且,还容易助长孩子作弊、造假、欺骗、不诚实的习气,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质量,还影响到孩子的品质、孩子做人的质量。
        二、加重家长的负担。新课程对学校教师来讲,也是新鲜事物,很多老师一时还难以适应,还必须要接受新课程培训之后加上精心备课方能上课,也就不难想象作为从没接触过新课程的家长要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难度了。即便重新学习,毕竟不是专业,也很难说就很容易得其要义。所以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教材与自己当年学习的时候相比,一是难度大了,二是方法、形式灵活了,自己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学了。但为了为了能辅导孩子作业,不得不从孩子的教材学起,再说,家长各有自己的工作,隔行如隔山,常常是费力不讨好,更何况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几个人有像城市孩子的父母(更别说教师)一样的精力和能力学习孩子的教材?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常常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不知所措,无可奈何。
        三、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由于学生与家长是两代人,生活阅历不同,学习同样内容的年代不同,方法不同,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很多家长常常用旧的、传统的非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学习,甚至将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乃至错讹的知识传授给孩子。要么不顾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将自己自以为是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么常常将孩子的独立见解予以否定。必然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是教思想品德课(也就是常说的政治课)的,曾听到不止一位家长也不止一次说:“政治好教啊,划划、背背就行。”天啊,这是什么年代的观念啊!面对这样的家长,除了哭笑不得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这样的家长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呢?曾有个学生做过“青少年应如何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个作业之后,在作业本上给我写下这样一段话:“老师,您讲的跟我爸爸说的很多地方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你们谁说的对,我到底听谁的?”不难看出,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也难怪有个流行的说法就是“5+2=0”——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五天的教育过上一个周末双休回来就等于零了,虽说未免夸张,但谁能否定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深刻负面影响呢?实实在在地讲,当老师的,学生可以教,但要再给学生家长补课,有多少可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能否定,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束缚着孩子的思想,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影响孩子的发展,贻害无穷。
        所以,孩子的家庭作业,决不是要家长签字就万事大吉了,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一要家长树立学习的观念,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多学习一些新的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认识,给予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二是学校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在孩子作业上的不良影响,既要重视作业的方式和内容,更要重视质量,要充分考虑家庭作业的实效。否则,家庭作业要家长签字,也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3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1785
        • 经验34183
        • 文章1531
        • 注册2006-12-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新国[/u]发表的内容:[/b]

        家庭作业,怎一个“家长签字”了得
          新课程改革后,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而且作业花样多了,形式灵活了。为使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学校要求孩子的家庭作业必须由家长签字(年级越低越明显),以督促...[/QUOTE]
            支持王教师的观点!
            对于家庭教育我们需要的正方向的合力!


        我的博客:[URL]http://hi.baidu.com/fyszxsy[/URL]
        在线情况
        64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40
          • 文章3
          • 注册2007-03-24
          王老师,一切都是你的亲历吗?我很小就没有父亲,那种痛无法诉说.
          石竹
          在线情况
          64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77
            • 经验20409
            • 文章1720
            • 注册2005-05-25
            向王老师学习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QUOTE][b]下面引用由[u]钓雪[/u]发表的内容:[/b]

                  支持王教师的观点!
                  对于家庭教育我们需要的正方向的合力![/QUOTE]
              谢谢钓雪老师!认识您很高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QUOTE][b]下面引用由[u]石竹[/u]发表的内容:[/b]

                王老师,一切都是你的亲历吗?我很小就没有父亲,那种痛无法诉说.[/QUOTE]
                石竹老师好!估计您可能指《照相》一文,母亲离开我已整整25年了,连张相片都没留下,是我终生的遗憾!我所写的都是亲历的。
                我十分理解您的感受,那种痛真的无法诉说。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QUOTE][b]下面引用由[u]zlzhang[/u]发表的内容:[/b]

                  向王老师学习[/QUOTE]
                  张老师好!我一直佩服您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匹骏马”——千里马!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COLOR=blue][B]今天,你跟孩子客气了吗?[/B][/COLOR]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养育之恩是子女一生都报答不完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孩子感恩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甚至无论孩子给父母怎样的“厚礼”,都会被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但我们是否也该想想:当孩子给予我们尊重的时候,是心安理得,还是根本没放眼里?我们对孩子以礼相待了多少?说过“谢谢”吗?当我们有意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伤害的时候,向孩子说过“对不起”了吗?简单点说,我们跟孩子客气了吗?
                      场景一:
                      父(颐指气使地):“小兔崽子,老爹累了,给老爹盛饭去!”
                      子(满脸不高兴,白了老爹一眼,很不情愿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又不老不小的。”
                      父(生气):“你的生命都是爹娘给的,养你这么大,给盛碗饭就不行了,喂个小猪还能卖钱哩,养你这个没良心的白眼狼真是没用!”
                      场景二:
                      父:“儿子,爸爸累了,帮爸爸去盛碗饭,好吗?”
                      子:“行,爸爸,您等等,我去盛。”
                      (一会儿,饭来了)
                      父:“谢谢儿子!”
                      上面两个场景中,同样是父亲要儿子帮忙盛饭,但父子间的关系明显不同。场景一里充满了火药味,充满了不和谐;场景二里充满了温馨与和睦。原因在于:一个父亲端起父亲的架子,对儿子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尊重;另一位父亲则正好相反。俗话说,环境造就人,“白眼狼”孩子难道与家长跟孩子的交流方式(不尊重孩子)没有一点关系吗?
                    由此看来,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也需要客气,需要相互尊重。这种客气和尊重不是故弄玄虚,不是做作,不是虚伪,而是建立在真诚、平等、民主基础之上的友善。
                      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却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脱离母体来到世界上来的那一天开始,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世界,解读世界,认识世界,这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孩子跟父母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有他(她)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父母就不能将孩子视为自己绝对意义上的一部分,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因而,与孩子交流相处,就必须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另一个人,而不是从自己的左胳膊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右胳膊——一切都随自己的意志随意抬高或放低。
                      因此,我们说,以人为本,就要以“人”的方式对待“人”,就要去尊重人。人与人的交往相处的原则,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上,也应该是适用而且是必要的。相反,若家长因给予孩子生命、抚养孩子成长居功自傲,在孩子面前,无疑就表现出一种霸权,居高临下,甚至颐指气使,就是人对人的不尊重,也就必然破坏父母与子女间的平等与和谐关系。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紧张甚至矛盾重重的根源之一。
                      俗话说,儿大三分客。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与父母之间也越来越相对独立,两者更多地成为了自然人,越来越由最初占主要地位的的血缘、亲情关系更倾向于“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孩子与父母一样,是独立的,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其基本的人格尊严需要得到尊重,不容侵犯。孩子,越来越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尊重。或者说,在父母跟前,孩子不仅仅是孩子,也应是“客人”。为此,父母跟孩子之间,交往交往的基本礼节也是必须的,需要客气,而不可忽视。
                      常常听到不少为人父母者叹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知道感恩父母了,甚至越来越没良心了。而且,青少年犯罪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弑杀父母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孩子。孩子怎么了?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学校教育的责任,可为人父母者,是否该自我考问一下:孩子由小到大,自己跟孩子有过多少客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是由自己一次次的不“客气”造就的?
                      现在,我们就不妨问问自己:今天,我跟孩子客气了吗?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77
                      • 经验20409
                      • 文章1720
                      • 注册2005-05-25
                      今天,我跟孩子客气了吗?
                      问得好!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如何发图片啊?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4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1
                          • 积分3780
                          • 经验111746
                          • 文章3055
                          • 注册2005-03-28
                            不知不觉已有月多没来“班”坛了!总有种感觉我写的文字大都“跑题”了,跟班主任工作没有多大联系,倒也常来学习,不过不大回复朋友们的帖子,实在抱歉!所以,不好意思露面。可我总忘不了这里,忘不了这里熟悉的环境和朋友。
                            从注册之后没大来过的05年(06年夏天以来来得多了起来)算起,《班》论也算陪我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了,给予了我很多,是我难忘的一段时光。所以,我对这里还是有种割舍不下的情怀。今天来到这里,真有种游子回家的感觉。——这里有深深印在我心中的“心灵底片儿”,是我感到温馨的港湾,高兴的事,愿意跟朋友们分享;受了委屈,我可以到这里来找朋友倾诉,来论坛扑腾……感觉各位朋友还没烦过我,所以我又来了。
                          先给各位朋友鞠个躬,作个揖,道个万福!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