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8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问题学生”陪伴我成长
    李  迪
    当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有擦星星的使命,是在1997年,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促使我思索深刻、成就我著作颇丰的,正是这一颗又一颗看起来灰蒙蒙的星星。
    ——题记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阁楼上的光》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我就禁不住思绪万千、泪眼迷蒙,一种被理解、被同情的愉悦油然而生。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我想到了自己的职业,想到了每天面对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是中招考试的失利者,部分人在社会上声誉也不好,有的同学甚至被家长放弃,我就曾亲耳听家长哭诉:“我若能换一个女儿,就不要她了……”可是,她换不了女儿,我也难以更换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总得有人来当他们的老师,总得有人陪伴他们成长,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我不能埋怨自己的学生成绩何以如此差,如同我没有时间如八哥、海鸥和老鹰一样,去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我只想带上水桶和抹布,用内心的真诚与善意,用自身的智慧与纯洁,还星星本来的璀璨和晶莹。月亮皎洁美丽,人见人爱,却只有一个。我们的学生是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他们若做不成月亮,就做星星吧!星星也有自己的充实和快乐。何况,天空需要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社会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蓝领人才。
    一、误入藕花深处——同欢乐、共烦恼,她们理解我
    1997年夏,当学校领导宣布我做新生班主任的决定时,身边亲友无不为我捏着一把汗——不仅仅因为我少不更事缺分量,也不仅仅因为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多数班主任的严谨精细和心机,还因为我常常被初中的学生气得哭鼻子、使性子。如今领导一声令下,我摇身一变,成了职业学校纯女生班的班主任……温柔单纯、不谙世事的年轻女教师,面对的将是怎样的挑战?遭遇的将是怎样的困难?和学生演绎的班级故事又该怎样曲折离奇,抑或惊心动魄?
    万没料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那一年,学校本打算只招收一个幼儿教育班。报名结束,却发现这个专业的女生竟然有131个。我便同时当了131个女生的班主任。
    我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乍一离开父母,难免想家。那时候,晚上若有一个女孩子哭哭啼啼,寝室里便会悲声四起。所以,在第一次班会上,我发自肺腑地说道:“从今天开始,同学们不要再说自己在郑州市没有亲人了,因为我就是你们的亲人。虽然我不能许诺将来一定让你们有一个辉煌的前程。但是,在未来的三年中,我会和你们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我会朝夕陪伴在你们左右……”
    没有修饰的句子、没有激昂的语调,就是这样朴实如水的语言,用柔和平淡的声音说出来,却格外动情。女孩子们的明眸里闪烁起晶莹的泪花。是的,除了真情、激情和爱心,年轻的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奉献给我的学生、我的工作。
    没有冷静沉稳的办事风格,没有圆融通达的交流技巧,更没有长远的目光和顾全大局的缜密思维,那时的我常常干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记得那年国庆节前,学校要开运动会,运动会一结束就放假。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一个个归心似箭,有几个哭着闹着要请假提前回家,我心一软就批准了。这一下不得了,没有竞赛项目的学生都来请假,我被央求不过,又批准了几个。而那些没被批准的同学则对我横眉立目,有几个胆子大的学生干脆不辞而别。结果,运动会上我的两个班130多人只剩下60多人……对此,不必领导勃然大怒,我自己早已无地自容。
    回到宿舍,我回想起当班主任一个月来,自己起早贪黑地陪伴着学生,当她们生病想家时,我带去慈母般的关怀;当她们生气拌嘴时,我带去姐姐般的劝慰;当她们苦恼困惑时,我带去朋友的理解;当她们违反纪律时,我从不粗暴地批评,只是给予严格的教导。可是,她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为我着想呢?我才比她们大几岁呀!回到宿舍,我泣不成声。恰好班长找我有事,我本不愿让她看见我流泪,但实在忍不住,就把自己的委屈一股脑儿全向她倾诉出来,转眼间她和我一样也成了泪人。
    班长回寝室召集同学,将我的烦恼、委屈一一告知大家。姑娘们大为震惊,她们从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让老师如此忧虑和苦恼。后来,学生们向我道了歉,并修订了班规班纪。面对师生之间的理解,我忍不住又一次泪水长流。至此我才知道,学生是有感情的,老师关心他们,他们也会体贴老师。所以,有时候应该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苦,分担老师的忧,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经过这件事,我与学生相处时不再隐瞒自己的感情,高兴时我们一起欢笑,痛苦时我们一起流泪。学生随时能触摸到老师那颗激越跳动的心和最真实的感情,在我受到伤害、遇到困难痛苦时,那簌簌的泪水、紧锁的眉头和毫不自持的生气、恼怒、愧疚、道歉,能让学生感受到最真切的心,绝不虚伪、矫揉、造作。一件小事、一篇小文、一句嗔怪、一个眼神、嫣然一笑、几声牢骚……都能和学生心有灵犀。从此,我的班主任生活变得幸福绵长、有滋有味。
    二、沉醉不知归路——送温暖、加压力,她们培养我
    当了班主任,才能体会到此中意趣,我不觉开始沉醉。职业学校的学生脾气火辣、个性张扬、桀骜不驯、毛病重重,陪伴他们成长的道路,自然是一波三折、崎岖蜿蜒;师生间的交往,也是一咏三叹、爱恨交加。但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争执和冲突,都是以“爱”为主旋律。我不能不承认,他们很“热”,他们懂得好歹。无论多么淘气的孩子,只要看见我背着笔记本电脑行走在校园里,都会飞奔过来减轻我肩头的负担;无论一个小时前我们师生曾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一旦和我走在一起,他们都会殷勤地开门、让路……十多年班主任工作,我每天都在播种着希望,收获着温情。尽管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但这些顽皮孩子真的没有难为我。
    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就带了两个班,一共131个女生,但那届学生特别懂事,总是希望我高兴,害怕我失望。此刻,我的思绪又飞回十年前,脑海里浮现出几个让我倍感温馨的场景——
    1998年初冬的一个傍晚,一名女生怀抱一只六斤重的萝卜:“老师,我们家今年萝卜大丰收,我妈说让您尝尝鲜……”幸福常常被说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接过那胖胖的、水灵灵的萝卜,我似乎触摸到了一种有形的幸福。这个女生家在新密,离学校很远,是什么力量让她从那么远的地方带来一个萝卜送给了我?是一颗真诚的爱心,学生对老师的爱心。
    1999年冬,我身怀六甲,却依然担任着班主任。当时我妊娠反应很厉害,常常莫名地担心宝宝出生后是否健全。有一天,学生小娟送给我一本手掌大的小日历,每一页上都有几个不足半岁的婴儿的照片,或坐或卧、形态各异。有一个婴儿坐在一棵大包菜里,小手向前伸着,呼之欲出。我爱不释手,对小娟连声道谢。她说是在一元店里无意中发现的,我却深知如果她没有替老师分忧的心,是不会发现如此合我心意的小礼物的。
    可以说,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就收获到了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体会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成了一个精神上最富有的教师。人们常说一个好老师能培养出许多好学生,怎知道学生对老师也有反作用力?我这个班主任就是由那131名学生和后来的许多学生造就出来的。
    李镇西老师说:“教师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依恋感,有时会产生连教师也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确如此,在我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我一声声叮咛她们、祝福她们。将学生送走后,我坐在教室里,竟如同一个送女儿出嫁的母亲一般,几许欣慰、几丝惆怅,还有自己也无法解释的失落感,一起涌上了心头。
    送走第一批学生一个月后,我的宝宝出生了。
    春露秋霜、寒来暑往,转眼间孩子三岁了,我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届学生。这是一个只有38名学生的班级,学生多是文静温和的“甜妹子”。
    因为有了一些工作经验,我带这一届学生非常顺利,没有下什么功夫,班级就井井有条。但我总感觉和她们的感情没有和第一届学生深。这是一个沉稳型班级,班风很正.我却总觉得不过瘾,如同演员和观众没有互动一般。我总想达到第一次带班时“金箍棒一挥,众猴儿抓耳挠腮”的局面,虽几经努力,却最终没能如愿。
    如今认真思索原因,我明白自己第一次带班时风华正茂、激情飞扬,学生又个个温厚纯洁、积极上进。那时的我对于教育抱有各种新的理解,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不可避免地带有反叛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恰恰满足了青少年反叛求新的天性,所以学生很容易把我当做“自己人”。师生在情感上有天然良好的沟通。所以第一届学生常常用崇拜的眼光看我,模仿我的发型、衣服,甚至说话的语气和走路的姿势。第二次带班,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刚当班主任时具有的天然优势在减少,直至消失,而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却在逐渐提高,师生隔阂由此产生。这时候教师若不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很可能迷茫困惑,失去信心。好在我的这个班级“战斗力”不太强,同时我在常规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有增长,因此班级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依然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我的烦恼、困惑是从第三次当班主任开始的,也就是我在《我班有女初长成》中所说的“刺麻苔”班(意指班中学生个性张扬、桀骜不驯、满身是刺)。这个班级刚成立时简直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学生打架、三次丢钱、逼班长退位、被外班男生追求等。有一次,为芝麻大的小事,一个学生说自己气得胃疼,和她争执的学生就赌气拨通了“120”急救电话。一会儿,救护车来了,那说胃疼的学生却怎么也不肯去医院,直着脖子喊自己没病,把人家医生气得也没辙。“炒我的鱿鱼”当属班级故事的高潮:学生集体给我提意见,言辞别提多尖刻了。我难过得要命,要辞去班主任职务。她们却又哭着集体向我道歉,还在大喇叭里一遍遍喊对不起我,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一个个矛盾就这样接踵而来。
    据说,优秀的教师都能做导演,能在班里导出一幕幕精彩故事。那时的我却感觉自己根本控制不了局面。现在思索原因:我的挫折源于自己一直在凭感觉带学生,我似乎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缺乏十八般武艺。在前两届学生面前,我有“大姐大”的影响,学生对我是亲近而宽容的,而现在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听说我带班不错,便偏要找到我不如她们意的地方,而我却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吃“老本”的阶段,偏偏我的“老本”——年龄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不免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
    尝过了当班主任的乐趣,我不甘心自己失去年龄优势的现状,这样的困惑让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欲罢不能、沉醉其中。

    三、惊起一滩鸥鹭——求反思、追名师,她们“逼迫”我
    据说,教师的成长,实践是基础,读书是关键,思考是灵魂,写作是成果!
    事实果真如此。
    我根本性的改变,是从2005年开始的。那时,我逐步掌握了知性阅读的方法。所谓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中的理念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这样的阅读让我的教育艺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开始在闲暇时书写自己的教育随感。我所写的只是自己的一种倾诉,一种感悟,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一种超越功利的反思。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搞教学研究,但这流淌着真实自然感情的文章,却一篇又一篇发表在《河南教育》《福建教育》《班主任之友》《中国教工》等杂志上。
    2005年8月,我开始写班级成长日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边回忆着当天发生的事,一边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词地敲下来,细细体味生命的律动。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些文字将来能出版,我只是想在书写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教育中的得失,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写日记也是我挽留青春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平复那“心是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惆怅。等到我脚步蹒跚、两鬓斑白的时候,翻阅年轻时的日记,多少是一种欣慰。
    2005年12月,我把已经写了十万字的班级日记上传到网上,这真实的教育日记立即引起了众多老师的关注。在网上,我找到了无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让我敬仰已久的良师,我的生活因而有了进一步转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张万祥老师在招收网络弟子。为了能拜张老师为师,我把张老师为徒弟们列下的书单,一本本买来阅读;张老师为徒弟们布置的作业,我一旦得知,总是早早完成、上交;张老师告诫我“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我时刻铭记在心,尽力保持着心境的宁静平和。此外,我还在网上得到了郭敬瑞、蒋玉燕等老教师的热心关注和指导,王晓春老师和孙阳立老师也多次点评我的案例,指导我的工作。
    这是我在班主任工作艺术上突飞猛进的时期。与这些资深教师的交往,使我明白:和学生相处,有时候用爱就够了,有时候信任就行了,有时候帮助就可以了;而很多时候,则要用“艺术”,或用“三十六计”。其实,我所带的前两个班,也并非没有“刺儿头”学生,不过是那些孩子把我当成了“自己人”,心甘情愿配合我。而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崇拜”班主任,更愿意民主讨论和辩论。所以遇到重大事件,我便发动全班讨论,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我的工作越来越顺手,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归属感,她们的个性都能被班级包容,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这一届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格外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但是,我的成果却不只限于此。
    在“刺麻苔”班参加实习后,我翻阅自己写下的班级日记,思索着每一个案例的处理是否得当,并随手将阅读时的感想记录在每一篇日记后面。没想到,这样的思索对我的专业成长颇有益处。当我把四个问题学生的成长日记和反思整理结束,《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四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及反思》一书也完成了,用时仅仅三个月。这本书与我的班级日记《我班有女初长成》和随笔《涉江采芙蓉》同时公开出版。
    一个普通平凡的一线教师,同时出版四本著作,这一消息颇让人吃惊,如同“惊起一滩鸥鹭”。许多老师都感觉发表文章难,出书就更不容易。其实只要我们带着思索去实践、阅读、写作,专业成长、著书立说的梦想并不难实现。我就是在学生制造层出不穷的故事的“逼迫”下,踏上了反思、寻师的征程。
    四、蜗牛带我去散步——淡名利、看风景,她们成全我
    2009年6月,我的新作《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面市,又一次引起许多人的惊叹。因为在网上写日记和随笔的老师是那样多,许多人起步比我早,水平比我高,为什么他们的文章难以发表,而我的文字却能吸引众多网友,并全部出版?连《读写月报》的主编,有一次在和我闲谈中也说:“为什么你遇到的故事总是那么多?而且那么精彩?”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唐云增老师在看了我的班级日记后也感叹:“李迪的班级日记真实自然且一波三折……难怪大家喜欢。”
    究其原因,不是我的文笔好,也不是我善于挖掘故事,而是我的学生是个性张扬、桀骜不逊的职业学校学生,他们每天都在为我制造故事。与这些孩子在一起,你永远都想不到,他们下一刻会为老师出什么难题,惹什么乱子!多数班主任遇到的麻烦,我都遇到了;许多普通中学班主任没有遇到的挫折,我也遭遇了。我这一路尽管走得跌跌撞撞,却也都能化险为夷;我与学生的交往不仅有脉脉温情,还有闪电雷鸣,最终师生感情却异常深厚。这样曲折而又有参考价值的班级故事,老师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李镇西老师曾说:“一个后进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科研对象。”我想起了台湾张文亮的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

    我是善感的,我是细腻的,我是多情的,如同第一次读到《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我第一次看到《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想的依然是自己那些个性张扬、问题重重却又可爱至极的职业学校学生。我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也曾悲叹: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陪伴在中招考试中失利的学生去成长。我不能要求太高,学生已经尽力学,可为什么进步总是一点点?我的生命价值,是要由学生来体现的啊!所以,我催她们,我逼她们,我唬她们,学生委屈地申辩:听不懂就是听不懂嘛!我真是恨不能打他们骂他们。学生受了伤害,逆反起来,开始和我冷战。真奇怪!我怎么这么命苦,我的天分比学生高,为什么让我燃烧自己去照亮他们?“上帝啊!为什么?”但是,没有人回答我。好吧!既然如此,我就继续降低要求、因材施教吧!
    当我不再急功近利,不再把眼光盯住成绩,忽然发现自己的学生原来是那样可爱,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如此有声有色。我与一个个问题学生交流的文章发表了,我为班级记录的一篇篇日记出版了。
    我忽然明白,逼迫我思索、促使我进步、成就我成长的,正是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让我的生活精彩纷呈、回味无穷的,也正是这些八哥、海鸥和老鹰抱怨的又旧又生锈的“星星”。
    原来,上帝不是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而是让蜗牛牵着我去散步啊!

    作者简介
    李迪  女,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音乐教师、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名师。曾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市“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公开发表教育随笔近百篇,在教育报刊上上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担任几个教育网络论坛的版主。2008年初出版《我班有女初长成——“刺麻苔”班成长日记》《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和案例》,2009年初出版《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顽强点亮了我的教育人生
      张国东
      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不可怕,学历低不可怕,重重困难不可怕,屡屡挫折不可怕,只要追求的大旗高扬,我们一定能创造教育生命的辉煌。
      ——张万祥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因所学专业生物学科与高考无缘,连续6年“困守”在高二,担任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未曾接受高考的洗礼,未曾分享班主任生活的快乐,直到2001年,才迎来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春天——生物学科参加高考了。我由一名抓会考的教师“升级”为抓高考的教师,“身价”提高了。2005年秋,因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又迎来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二个春天——我有幸乘上班主任这辆快车,领略到班级管理的“风景”,有“长途跋涉”的艰辛,也有“登上山巅”的体验。记忆的枝头挂满青涩的果,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
      一、十年磨剑,今朝试锋——初生“牛犊”被“虎”咬
      因所教学科缘故,拥有十年教龄的我从未涉足班级管理工作,一起毕业的几位大学同学早已在班级管理这片沃土上从容地驰骋。想想自己,仅在大学实习时带过班。“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005年9月,我担任高二三个班生物课,主动要求当高二班主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我终于肩扛起班级管理这面大旗。我一颗普通的沙粒,但我梦想自己成为一颗璀璨的珍珠——做一名优秀的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那时的我与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样,踌躇满志,情绪激昂,信心百倍,在心里规划好一个又一个梦想。心想,凭着我十年的工作经验,满怀对教育的热情和爱心,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好,利用班主任效应把本班的生物课堂打造成精品课堂。但是实际工作并非想象的那样顺利,我的热情和爱心对于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显得那样苍白。
      班级管理方面,因缺乏班级管理经验,我充当保姆、警察等角色,疲于奔命,从起床、早自习、一日三餐、早操课间操全面跟起,对于违纪的学生罚站、罚跑步、罚蹲起等,师生关系开始紧张起来。班级管理中的认真负责,却忽略了学生的民主权利,使我的“班主任效应基因”落空。教学方面:我所教的三个班中,那两个班上课很轻松,师生配合默契,而在我自己带的班中上课,课堂气氛沉闷,精心设计的导学常常把学生导入梦乡,精彩的课堂讲授如对牛弹琴,精选的习题无人问津,厌学情绪异常高涨,期中期末考试所有学科平均分均低于平行班,我教的学科低得更可怜。每月班级量化评比连续“四连冠”——年级倒数第一,意想不到的结局令我愤怒、委屈和悲伤。此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原本想两条腿走路——“管好班、教好书”的梦想化成了泡影。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路在何方?
      二、重返母校,取得真经——滋润干涸的心田
      面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棘手的问题,我想退回到“风平浪静的港湾”——辞去班主任职务。张万祥老师的话在耳边响起——“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不可怕,学历低不可怕,重重困难不可怕,屡屡挫折不可怕,只要追求的大旗高扬,我们一定能创造教育生命的辉煌。”我暗下决心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变这种痛苦的局面,不用扬鞭自奋蹄,2006年初春,阔别母校十年,我又一次回到她温暖的怀抱——读教育硕士。在天津师大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全方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研读了教育心理学,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科学方法;学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对于挖掘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帮助。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我的毕业论文《高考复习中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实验研究》,督促我研读教材、教学大纲,督促我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督促我在生物知识的海洋翱翔,督促我在各种教育网站上进行冲浪。水一样的天津师大人,像海一样的低平,接纳百川的纷纭繁杂,包容我的错,嘉许别人的善;像湖一样的丰饶,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像溪流一样的清澈活跃,永不停息,永远向前;像水滴一样的执著坚韧,有着能将顽石凿穿的精神和意志,水一样的天津师大人,以自己的气度与风范引领着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播种了成功的种子。
      母校不仅为我指出了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更加鼓励我灵活地运用知识增加实践能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母校再次用她的心血滋养了我,培育了我,帮助我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在激流勇进的教育大潮中奋进。要得到那朵梦寐以求的红玫瑰,就必须先越过遍及周围的针刺;要看到暴风骤雨后的那一抹彩虹,就必须走到泥泞旷野。
      三、以书为友,走进大师——点亮教育的生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是班主任的智慧、才能的源头,读书是班主任充电、班主任工作创新保鲜的保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他还说:“一个人如果缺少真正的阅读,缺少那种震撼他的心智和心灵、激发他去深思生活和考虑自己前途的阅读,那将是很大的不幸。”狄金森说:“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使她飞翔的是一本书。”班主任要想飞得高远,就要借助一双双隐形的翅膀:与书中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对话,与书中一个个智慧的方法和谐共振。我开始买书读书,专业方面的如《中学生物教学》和《中学生物学》,每本书都如一位和蔼可亲、博才多学的恩师走到我身边,诉说生物教学的点点滴滴,教我开创魅力课堂的新局面。我从每本书中汲取精华,灵活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我的课堂语言更加丰富了,学生更加喜爱上了我的课了,“班主任效应的基因”终于经过调整顺利表达了,同行给予了赞许也多了。我于2006年4月做县级高三复习研讨公开课一节。班级管理方面:如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原则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学会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方法;陈晓华老师的《班主任突围》是一部充满教育智慧的书,是一部洋溢着教育大爱的书,是一部淙淙流淌着真情和真爱的教育诗章,是一部启迪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书。《班主任之友》和《班主任》这两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每月都给我送来班级管理方面的“真经”。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力量的源泉,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这些书籍,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给了我坚定勇敢肩扛管理班级的大旗的决心和魄力。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的愉悦与幸福,犹如一泓清泉,注入我近乎干涸的心田,滋润着我的心扉,让我  在教育教学精神百倍,神清气爽,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专业方面的书,让我增长了专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班级管理方面的书,让我提高了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读书,让我涵养了丰富的感情,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四、论坛安家,聆听教诲——反思与创新同行
      网络使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太多的信息可以从中捕捉,而凭借网络,为我搭建与名师、大师对话的平台,得到教育专家的指点更使我醍醐灌顶。2008年春迎来了我教育生涯的第三个春天,我走进了“教育在线”“《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中国班主任网教育论坛”。这些网站凝聚了一批目前国内较为活跃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初登论坛以一名游客的身份“观光游览”,因禁不住“诱惑”,我注册用户名,正式成为支持三家论坛的“网虫”,开始忙于“偷盗”别人的宝贵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如李镇西老师的、张万祥老师的、郑学志老师的……,后来战战兢兢跟起了帖子,评析别人帖子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后来,也开始发起了主题帖。我是“《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的常客,因班级管理经验的缺乏,我经常在论坛上发出求助信号,得到了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老师的大力帮助。
      从这届学生开始,我坚持在备课本上写教学反思,在网上写班级纪事,记录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路程,记录着我成长的痕迹。一天下来,忙里偷闲,写一段教学随笔,写一段班级管理纪事,让心灵在纸上放飞,让思想在健音中流淌,一段时间,审视地上的足迹,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反思使我的思想不甘于平庸,反思使我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反思使我萌生教育的智慧和灵感,反思使我有思想走向伟大。在“教育在线”“《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中国班主任网教育论坛”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不仅遇到了与我同行的教育追梦人,还“认识”了几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育专家、德育专家、特级、高级教师,我的心因网络渐渐地飞升,我的灵魂因网络在慢慢地被净化,我对教育的思考和爱因网络逐渐加重,我把教育的触角伸向了远方。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真爱无痕,回顾走过的这4个不平凡春秋,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曾因教学成绩差和班级管理出现失误差点提前“下课”,也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学生,督促我在教育教学中懂得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淡化教育的痕迹,改进工作方法,运用教育机智,把握教育契机,坚持巧妙疏导。我所带的班级先后获校、县三好班集体,我也先后被评为校级、市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高考,我所带的班级有8人考入重点大学,18人考入二本院校,刷新了普通中学升学史的新篇章。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我所教的学科也超过了市、县平均分。

      作者简介
      张国东  男,1995年大学毕业,教育硕士,天津市蓟县下营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县级骨干教师,诚信教育先进教师,县级兼职教研员。连续9年奋战在高三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4年,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校级三好班集体、县级三好班集体,从教以来曾有多教育教学篇论文获市县级奖,有多篇论文发表。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用执著演绎破茧化蝶的美丽
        曹建英
        丁玲说过“幸福是暴风雨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一定会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吐不舒服的坚忍的。而这种报负只有真正为人类,而非为自己的人才会有。”一直以来,我时刻把这段话珍藏于心,并不断以此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做一个“有恒”之人,用自己的执著来不断书写一名教育行者的坚忍。
        ——题记
        一、外出求学,开阔眼界
        2007年春,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我就接手一个全镇闻名遐迩的乱班。接受新任务那一天,我心如刀绞般难受,一遍遍在心中问着自己:我能胜任新的班主任工作吗?我该怎么办?当真的面对时,我却怎么也潇洒不起来。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情形而今依然历历在目:铃声早已响过,可教室里说笑声打闹声依然此起彼伏,学生根本无视我的存在。那一刻我仿佛跌入了地狱般,眼前一片黑暗。可是光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重要的还是振作起来消“痛”,努力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一向不肯服输的我,开始擦干眼泪,静静思考,开始了自己艰辛的也是快乐的教育之旅……
        2007年的盛夏,我——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弱女子,为了追寻梦想,冒着近40度的高温,毅然背上行囊,独自乘车数千里前往南京参加“新语文杂志社举办的研讨活动。火车一路颠簸了近20个小时,而手握无座票的我也整整站了近20个小时,才于凌晨2时35分抵达了南京。下车后,又一个人独自流落街头了近四个小时。对比旅途的艰辛,收获的快乐却让我忘了所有的痛。研讨活动中,严华银主任的“教师成名三步路:站稳你的课堂,上好你的公开课,写好你的论文以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读书,要会读书,要会教书。要学会自己读课文,而后思考遇到了什么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要注重谈语文人的课堂。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些中肯的语言,曾给初次走进语文天地、迷茫前行中的我以极大的启发。三年来,正是不断遵循着从读书为起点到积极思考再到大胆践行的探索路路,才使得自己一点点在新的征途上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如今,我的语文课堂不仅深受学生所喜爱,更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还赢得了“激情教师的美誉。学生语文考试成绩更是年年在乡镇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在教学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也不忘在班级管理上狠花心思,虚心求教。2008年11月初,听闻李迪老师要来天津做关于班级活动的报告,我兴奋得一夜未睡,李迪老师报告当日,我于凌晨四点就匆匆踏上了唐山开往天津的列车,专程去聆听。在那场《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的精彩报告中,李迪老师用一个个真实的班级活动案例,真诚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何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等,带给了我极大地震撼。返回的列车上,我的脑袋里热热的,翻来覆去在思考:自己做了六年的大队辅导员,搞活动应该是自己的长项,为什么不能像李迪老师那样试着以班级活动为突破口来打造良好的班级集体,这样自己很可能就不像现在这样干起工作来老处于被动状态。心动过后是行动,回来后不久,我就大胆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着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如:“快乐起跑线”“小巧手大比拼”“春诵古诗”等等特色活动,没想到不仅收获了很多成功的喜悦与感动,更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使自己在寻梦路上走得更坚定更从容,2009年12月中旬,我又不顾严冬的寒冷,于深夜0时45分独自一人前往登封参加河南省第四届创新教育大会。这一次,陪伴我的只有师傅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在颠簸的火车上,无法入睡的我,就是一路捧着师傅的书度过了15个小时漫长的旅程。在登封为时两天的紧张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尤其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更帮我解决了很多成长的困惑。李玉萍教授所倡导的“注重从琐碎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用心去寻找具体的策略!”徐万三主任的教科研12字方略“勤于学、敏于事、善于考、得于法 ”等都让我深刻感悟到研究其实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今后我在工作中要多注意在“小”字“精”字上好好下功夫,学会直面教育问题,不断萌生教育智慧,真正学会进行平民化的“润物无声”的研究。
        多次外出求学的经历,告诉我: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也不可怕,甚至重重困难同样不可怕,只要虚心好学,一定会如嫩绿的小草般顶开头上的巨石,会似柔弱的蚕蛾最终挣脱茧的束缚。如今做班主任的幸福距离自己早已不再遥远,成功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二、拜师学艺,提升自己
        除外出学习,我还坚持在生活及在网络间虚心向同行求教。三年中,我不知向多少位前辈及同行就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求教过,更记不清得到过大家多少次的热情鼓励和悉心指点。我用自己的勤奋、执著、真诚、好问迎来了生命成长中的众多贵人。
        第一位当属我的恩师——张万祥老师。还是从2008年6月底说起,那时大病痊愈不久的我,带着满心的伤痛重新返回论坛,读着师傅的《六十五岁生日献给青年朋友们的帖子》,我深深被师傅对我们青年人的真诚和关爱所打动,情不自禁地在师傅的贴后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也许快乐相伴(我的网名)太过稚嫩,没有资格拜您为师!不过心中依然写满了敬佩!依然把要拜您为师当做自己的追求!没想到师傅看后连续几天在网上发来短信鼓励我,并亲自赠书于我。随后的接触中,每一次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师傅总是无私给予指点。比如:学生雨(化名)在班级屡次制造打架事件,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时,师傅总是在电话那端嘱我学会冷静,想法找到该生的亮点,转移他的精力,帮助他建立自信,同时帮他在同学中建立威信,逐渐促其改变。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个昔日的打架小霸王,终于改掉不良习气,逐渐变得乖巧懂事,而且在一学年里连续两次获得班级进步星,深受大家的喜爱。还有学生亮(化名)不爱完成作业,经常撒谎,师傅更是多次给我支招:嘱我做好该生思想,了解撒谎背后的真实情况,多跟家长沟通,同帮助孩子改变。还有多请同学监督和帮助他等等,如今这孩子也有了不小的改变……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在写作方面,师傅同样给予了太多无私地帮助与指点。难忘2009年的盛夏,师傅不顾劳累,精心帮我修改一篇旧时随笔。用蓝色笔改动的部分居然不下100处,其中既包括整句话的修改,又有词语的修改,甚至连一个个用错的小小的标点也没有疏漏,感动得我在电脑前不住掉泪。在师傅的鼓励与帮助下,我一点点坚强起来,成熟起来,终于于2009年的12月9日,鼓足勇气拜他老人家为师。从这天起,我痛下决心,要以自己加倍的努力来回报师傅对我的一片盛情。
        第二位当属河南陈伟老师。三年中,陈老师同样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及指点。记得那是07年春,当陈老师得知我要参加乡镇总校组织的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大赛时,他不顾工作的忙碌一下子给我发来了近40份全国小语大赛获奖教师的优秀设计案例以及相关教学录像和说课稿,让我潜心学习研究,过后更对我所执教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使我在初次参加语文比赛中就小尝到教学成功带来的喜悦。为提升我的专业素养及写作水平,从2007到2008一年的时间里,陈老师相继给我发来余文森教授、于丹教授、蔡礼旭教授、窦桂梅老师等人的精彩讲座稿及美文总计不下几十万字,并经常在网上督促我认真学习。2008年大病初愈后,情绪低落的我准备放弃写作,陈老师则跟我进行了为其数小时的长谈,并以王连明的成长鼓励我振作。正是他的殷切鼓励,才使得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
        还有年近七旬的郭景瑞老师,同样令我感动。关于班上问题生的转化,我早已记不清多少次跟郭老师探讨,关于写作方面的困惑更记不清多少次得到老人的悉心指点。2008年的十月,郭老师不远千里给我寄来他的专著《新爱的教育》,2009年12月又拿出自己的稿费,给我订了2010年全年的《教师月刊》。老人的深情我会一辈子珍藏于心。2009年的春节,当我用心读完《新爱的教育》,认真写下随笔《取经》作为春节礼物送给郭老师。在里面详细谈了自己读后的感受以及自己今后工作的打算,并努力领悟老人语文教学心经和班级管理真经,并以此来不断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
        在与师傅、陈伟老师、郭老以及众多的朋友接触和交往中,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青年班主任,自己必须善于“借力”.善于从前辈和同行身上汲取营养,不断促进自我的飞速发展。虽然拜师学艺的过程中,我曾饱尝了很多的艰辛,曾经因为某些工作方面或者写作方面的问题无数次向别人求教,放弃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是正是由于在这种“艰辛”“中的乐此不疲,才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三、网络学习,大胆实践
        在外出求学、拜师学艺的同时,我更不忘坚持网上写作。
        回想写作之初,自己曾何等的艰难。毕业于数学专业的我,从小就对文字超级过敏。当我尝试着第一次拿起笔把心中困惑写出来时,那笔如同千斤一般,怎么也提不起来。可我没有气馁,逼迫自己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往外“吐”。一篇不足500字的随笔,我竟花了半个月之久,而且是文不对题,词不达意。但是我并没有就此放弃,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着。
        在网络间,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虚心学习河南王新梅老师的专贴《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全心跟这位带差班长达20年之久的老班学习管班艺术;更醉心于李迪老师的《我班有女初长成》《初荷教育随笔》专帖中,不断汲取营养;2008年5月重返班主任之友论坛后,我更成了郑学志老师、郑立平老师、覃丽兰老师、杜林校长、苏丁一校长、王莉老师、潘雪陵老师、张开鹏老师等众多同行的忠实读者,不断在他们那里取经。
        在执著坚持网间快意行走的同时,我更醉心孤灯下静品书香。书籍弥漫的清香,同伴写作的激情不断激励着更感染着我,于是我如同一个不断品味茶香的茶客,沉醉其间,更勇敢地拿起自己的笔不停地记录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早已不知不觉间醉于自己精心酿制的红酒中,并不断品其甘甜。在一千多个日子里,我共完成了了近七十万字的教育随笔,记录了数百个与孩子成长的真实的故事。我的师傅、家人、学生、朋友、同事甚至连家长都成了我帖子中的常客,他们不断鼓励我,让我感受到生命之花绽放的美丽和追梦的快乐。我由一个过去拿起笔来就头痛的女子,成长为在网间快意行走的写手。三年来,我的班级管理主题帖《勇敢走在寻梦路上》《教育梦工厂》以及人生感悟贴《用快乐做笔、书美丽人生》《让爱永远绽放美丽》等在多家知名教育论坛被封为精华帖,点击率达到了数万,同时我也因自己在网间的出色表现被班主任之友论坛和全课程网评为优秀网友。
        网间行走,让我学会在不断的积累中充实生活,在不断的思考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有人说:“能苦会乐是凡人的坦然,化苦为乐是智者的超然。”那么我愿以“能苦会乐”和“化苦为乐”使自己学会不断去开发快乐的宝藏,做一个真正的 “大写”之人,去不断书写一名教育行者的幸福。
        四、破茧化蝶,演绎美丽
        外出学习、诚心拜师以及网间快意行走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更滋润了我的心田,也使我自己在工作中变得坦然镇定、从容自如。
        难忘2009年秋,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策划,我带领孩子开展的以“购物、野炊、郊游”三位为一体的“快乐之旅”活动,深受孩子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很多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这是我升入小学以来最幸福的一天,我会永远珍藏在心中。”“当我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当我品尝着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当我和小伙伴们尽情游玩时,我感觉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等,很多家长跟我交谈时,也多次提到,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组织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走出家门,快乐体验的机会。2009年11月,我学习和借鉴师傅的成功经验,精心组织开展了“特别颁奖会”更是在学生和家长间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好多学生又一次在他们的日记中诉说“这是我升入小学以来最幸福的时刻,当我含泪从妈妈手中接过鲜红的奖状、拥抱妈妈的那一刻,我在心中不停地告诉自己‘加油,我要永远不让妈妈失望。’‘我会努力的,争取下次也能像小伙伴们那样由妈妈亲手给我颁奖,享受那一幸福激动地时刻。’”……另外还成功组织了“竞聘会”“封官大典”“星星有约”“睁大眼睛看家乡”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从2007年春至今,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因工作上的突出表现,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网络研修优秀学员、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先进个人等,多次受到政府嘉奖。写作方面也喜获丰收,有近30篇文章相继在《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班主任之友》《中小学电脑报》《现代教育导报》《新教育读写月刊》等知名报纸刊物上公开发表。
        我这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正是怀揣着教育行者的梦,如一株来自自由天地间的野百合般勇敢地绽放,并不断地用自己的激情书写着为人师的幸福,不断用自己的执著演绎破茧化蝶的美丽!

        作者简介
        曹建英  女,1976年6月出生,唐山市安各庄小学任教。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以来致力于快乐教育的研究。从2006年底走进网络,共撰写教育随笔不下70万字。近三年来,有20多篇文章先后在《中国教师报》《教书育人》《教育时报》《好家长》《新教育读写月报》上发表,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及国家级评比中获得二、三等奖。连续两届荣获区级青年骨干教师、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受到政府嘉奖。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拾回生命的翠绿
          王  莉
          是否拥有教育智慧绝不是取决于你的智商,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激情和爱心。
          ——题记
          一、寻找激情:四十岁的危机
          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已在校园行走了23个年头。岁月熏染着生命的色彩,我走出了一道渐变的虹——
          二十岁,翠绿色的青春岁月——激情无限,也麻烦无限,创意多多,也跟头多多。翠绿的年龄,鼓胀着激情和活力!
          三十岁,金黄色的奋斗季节——优质课参赛、论文评奖、学科带头人答辩,职称评定,班主任培训……一层层蜕皮,一步步提升,不知不觉中成长为学校骨干,省学科带头人,奖励证书也塞了一抽屉。金黄色的年龄,诠释着奋进与充实!
          不知不觉中,生命走进了四十岁,这是一段淡蓝色的宁静年轮——职称评过了,不用竞争了;不再去参赛了,开始做评委了;不再参加中青年的业务考试了,开始参加中老年的体检了。淡蓝色的年龄,沉静着平和与淡定!
          产生危机感,是源自一次实习生的班会。
          那是一个瘦瘦弱弱的女孩儿,跟着我实习。实习任务中需要设计一堂班会,我就放手交给了她,心里盘算:“我暂且歇一会儿吧,大不了耽误一节班会课”。
          这是一节以“天道酬勤”命名的班会,主题鲜明突出,课件制作漂亮,特别是论据导入巧妙,让学生极感兴趣——“周杰伦的成功背后”——让我也感到新奇,我断不知吐字不清的周杰伦还有那么多的艰辛和努力!周杰伦的经历让学生振奋,瘦弱的女孩也让学生亲近。
          一连几天,学生都沉浸在这个话题中。
          我感到了危机,因为我的班会,常常是沉着脸说教,学生要么昏昏欲睡,要么一脸不耐烦。
          我不得不反思:
          沉静的淡蓝色,是否少了点儿灿烂和亮丽?
          平和的淡蓝色,是否少了点儿激情和张力?
          去请教美术老师:“怎样把淡蓝色调成翠绿色?”
          回答说:“需要加点黄!黄色,有翠绿的清亮,没有翠绿的刺眼;有淡蓝的沉静,没有淡蓝的暗旧。”
          加点黄?我需要加点什么?在学校已被尊为“老教师”,岁月堆积的经验已足以应付工作;从家到学校,从办公室到教室,闭着眼也能走到;备课、讲课,日复一日,教材已经熟得不需要备课……该如何突破?该如何超越?
          我该如何拾回生命的翠绿?
          二、点燃激情:女儿带我走进网络的精彩
          突破困惑好像起始在2007年的暑假,那年,我四十四岁。
          2007年的暑假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美丽的、快乐的, 女儿历尽十年寒窗苦,顺利通过高考,取得高出一本线52分的好成绩,成为京城一名大学生。作为母亲的我,也像完成了一件大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清晰地记得,那是八月的一个夜晚,朗朗的月,爽爽的风,我们全家在楼顶上乘凉。我和女儿手拉手并排躺在凉席上看星星,女儿说:“妈妈,你为我的付出可以告一段落了,你本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这几年为我耽误了不少,你应该重新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彩。”我说:“这两年的不精彩并不仅仅是因为你,而是我自己没有找到新的方向。”女儿说:“上网吧,那是另一平台,同样可以精彩无限!”
          于是,我开始上网写作。起步时完全需要女儿手把手地扶持,每天坐在电脑前,在键盘上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找,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又拙又笨,以蜗牛的速度发到网上第一组文章《回望女儿的高考》,没想到网上网下好评如潮,校内有年轻同事开玩笑地建议:“开个家教培训班吧!”网上有高三家长和班主任的感谢回复,还有班主任把我的博文复印下来做家长会的培训资料……这一切都让我又惊又喜,原来,虚幻的网络也可以如此实在地体现人的价值,如此真切地让人体会被认可的快乐!
          后来,女儿给我申请了QQ号,注册了邮箱,网上的朋友就莫名其妙地多起来,我开始以极大的热情上网、写作、回复。但是,中年人的理智让我很快就反省到这是一种盲目的热情,没有目标的兴奋。我对女儿说:“妈妈需要找一个教育网站,围绕自己的职业,有高人引导,有同行交流的地方。”女儿说:“这叫论坛。”于是,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在网上搜索、游逛、巡视、判断,最后,在《班主任之友》的教育论坛上注册安家。
          毫不夸张地说,《班主任之友》的教育论坛给我的生活平添了一笔浓重的绚丽,使我四十五岁后的日子,先有了翠绿色的勃勃激情,随之就有了金黄色的满满收获:
          (1)结识了一大批知心网友:水草、月影、艾岚、高顺杰、高飞、爱影摇曳、高堂明镜、温爱娟、快乐相伴、天上的笑脸、网叶、光启、春兰……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一定不会感知网络有多么温馨,世界有多么开阔,这是我最快乐的收获。
          (2)改变了我的生活:白天工作,晚上思考、写作、发帖成为生活常规模式,随着这种模式的固定,我的教育随笔陆陆续续地居然有二十万字了,主题帖《看云卷云舒班主任心语集》《二一班纪实》《巧抓绳子头,PK重点班》被加为精华帖。记不清是08年的哪个月,我居然被班刊推荐为《连载》栏目的版主。从不会打字的“菜鸟”到“版主”,从不会注册登录的门外汉到网上有一批同行共同称呼的“云姐”,这是我最意外的收获。
          (3)开始发表文章:2008年二月,一个小帖子《在初一,快速形成优良班风》被论坛推荐到班刊,发表在2008年第二期的《班主任之友》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刊物上有稿费地发表文章,其兴奋度可想而知。随后,在《班主任之友》上陆续发表了治班锦囊《班规之外更需爱心与智慧》《巧抓绳子头,大步向前走》和散文《怄气》等。这是我最实在的收获。
          (4)追随郑学志,加入“班主任工作半月谈”:2008年6月,一个名叫“郑学志”的论坛红人在网上发帖,欲成立一个“班主任工作研讨团队”,邀请“对教育事业和班主任工作充满热情”的网友参加,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后来,这个团队因确定每半个月研讨一个问题而取名为“班主任工作半月谈”,团队是依附于网络开展学习研究的民间组织,由十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组成。
          将来如果有机会写回忆录,那么,加入“班主任工作半月谈”,绝对是我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因为我们的领头人郑学志老师是个有思想、有创意而且功力深厚、勤奋异常的“超人”,三十多岁的年龄已经出版了二十多本教育专著;团队成员是一群不甘寂寞、勤奋上进的草根班主任;团队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学习团体,集中精力解决班级工作中的一系列很实在的难题”,如“如何面对叼蛮的家长?”“班主任如何控制发火?”“学生因上网旷课或通宵该如何控制?”“如何处理失窃事件?”等等。这是一种真实而又务实的学习,它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真正的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提升。最重要的这是一个精神团体,你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一种精神上的依靠,寻找到一种前进道路上的支持。这是最让我的精神世界感到充实的收获。
          (5)结识大腕,受宠若惊:在网上认识的最大腕名师是张万祥老师,网上慕其名、网下读其书,起初只有遥远的敬重和仰视。没想到2009年五月,天赐机缘,《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在武汉举办全国班主任培训活动,让我不仅有机会聆听老人讲座、而且有机会与老人同桌座谈、大厅闲聊,他的儒雅翩翩,他的亲切随和,包括他的精神矍铄,都让我切近地感知这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老有所为”的名师专家,而且是一个“老有所乐”的时尚长者。
          在座谈会上,张老师说:“我很奇怪,为什么有的老师说高级职称评过了,就没什么奔头了?我都六十多的人,每天还有许多事要做呢!”这是最让我脸红耳热的一句话,心虚地觉得张老就是在批评我,批评我的心静如止水其实就是没有追求。
          在回程的火车上,我收到张老师的短信:“我和熊主任(《班主任之友》主编熊华生老师)谈到你,都认为你是个有头脑有才华的优秀教师,坚持努力,一定会大有作为的。”不久,又收到张老师寄来的有他亲自签名的赠书和杂志。这两件事都让我抑制不住的狂喜和激动,我把短信珍藏,不舍得删除,我把赠书放在办公室里,唯恐别人看不到。我从心底感到:有一种力量,来自受宠若惊!这种力量让人心底沉稳并坚韧,好像航行,有一个航标灯在指引,让人漠视平庸和浮躁,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劈风斩浪!
          从武汉回来,我开始认真地设计我的后半生,掐指算来,退休前还可以教三届学生,退休后还可以像张老师一样干二三十年,我是不是也可以写书讲学传经验?是不是可以办个家长学校?最理想是办个儒雅私塾,招一群孩童诵国学经典,授人性本真……忽然间就有了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期待、无限的紧迫感,忽然间就发现那么多的书还没有读,那么多的事还没有做,那么多的教训和感悟还没有写……结识青春老人,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新拥有了激情和梦想。
          人的一生真是无法预知和预设,一段虚幻的的网络生活,就这么奇妙地扩大了我的世界;一群陌生的天涯路人,就这样奇怪地温暖着我的心;两个遥远的教坛英才,一个和我弟弟一样年龄,远在湖南,却这样昂扬地引领着你的精神;一个和我父亲一样的年龄,远在天津,却这样激情地鼓动着你的追求!
          我深深地鞠躬,心存感激!
          三、迸发激情:巧抓绳子头,带出山寨重点班
          2007年9月,我开始上网的同时,接受学校安排,接手了一个初一新班,如今已到初三。两年来,我的生活模式基本是白天工作,带班、备课、教学;晚上上论坛,读书、写作、参加半月谈研讨。网上获得激情,网下转为智慧;网上获得提升,网下付诸实践。我渐渐摸索出一套轻松而高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我把它取名为“巧抓绳子头工作法”。
          “巧抓绳子头”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思想、性格、习惯各不相同,就好比几十条绳子弯弯曲曲地胡乱堆在地上。如果想让绳子向前走,有几种方法呢?有两种——一种是在前边拉,一种是在后边推。在前边拉是抓住绳子头,一起往前走;从后边推是推绳子尾,一次只能推一根。
          班级管理中的“巧抓绳子头”,是指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每个阶段策划一个主题,或搞一个活动,或提出一个口号,或贯彻一种思想,使学生心里或眼前都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在班里引领一阵风,掀起一阵潮,积极裹挟着消极,先进带动着落后,拖着、拽着、拉着,全班大踏步往前走!抓好绳子头,班级建设可以高效而轻松。而“推绳子尾”的方法,是指班主任每天被动地忙于处理消极因素,解决个别问题,班里出了什么问题就去处理什么问题,过程被动,结果低效,而且班主任心力交瘁。
          “巧抓绳子头”的关键是阶段性主题的策划,所谓“巧”是说策划要有针对性,不同的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特点,班级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把脉要准,开方才灵。
          初一时,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功课突然增加,作业量加大,许多学生招架不过来,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也不知道巧妙利用时间,作业要么完不成,要么熬夜太厉害。于是,我策划了一个“三分钟实验”的小班会,一分钟写字,一分钟抄英语单词,一分钟扫地,然后进行具体统计,学生很认真地计算,结果让孩子们大为惊叹:“哇——一分钟能写这么多?走廊的地能扫这么快?”
          “对呀,”我总结说“只因为这三分钟我们是专心致志的!而平常做事是三心二意的。你的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流失了。”从此,多数孩子会利用时间的边角料了。
          初二有一段时间,班里状况连连:早上快上课了,讲台前的垃圾还没有人倒,因为按照组里的分工,那是小于的活,而小于今天迟到了;有课代表来找我辞职,因为每天收作业太浪费时间;选组长时不是积极争取的,而是互相推让的,好像谁也不愿意当……上述问题让我很是头疼了几天。想起张万祥老师曾说过:“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于是,我酝酿好情绪,准备好细节,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石头汤的故事”,石头居然能熬成汤,却原来是因为大家齐贡献,我添一两油,你拿两勺盐,他带了鸡蛋和香菜……于是,汤变得异常鲜美,心变得无比快乐……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环顾全班说:“孩子们,你从“石头汤”里悟出了什么?”
          “生活在集体里大家要合作!”
          “先有付出,才能收获快乐!”
          “有了好东西,大家要共享才有意义!”
          ……
          孩子们说得很好,但我还没有完,接着说:“如果把一班比做一锅美味的石头汤,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做几道数学填空题,对过去的一年做一个盘点,看看你给这锅汤里贡献有多少?你在一班快乐么?快乐来自付出!你在这个班是贡献多还是索取的多?”
          孩子们深刻地反省,“石头汤”确实触动了孩子们的心,从此,以为集体服务为荣、违反纪律为耻,成为一种风气。工作再也没有挑肥拣瘦、推推让让的现象了。
          给你一个班,带领一群孩子快乐向前,从此,这群孩子就永驻心间。为之喜,为之忧;为之烦恼,为之操劳:
          ——岁末时,我们上过抽泣声不断地感恩课,引发了一个孩子与家长互相通信的大活动,不知道消除了多少抱怨,沟通了多少隔膜,传达了多少真情?
          ——走进初二时,青涩的年龄开始朦朦胧胧地荡起涟漪。于是,我及早开了一个“女生会”,给丫头们理智分析,真情忠告:“人生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像一列列车,轰隆隆地向前奔跑,你发现一个小站的风景很美,于是下了车,停留不前了。但是,你不知道,前边还有更美的风景!过早的迷恋,会误了你一生的幸福。”生病前先打预防针,永远比输液开刀便宜。直到现在,我们班男女生关系和谐,但风平浪静。
          ——期末大考前,我在课间看似无意的闲聊,其实是有意的圈套,只为挑起战火,激发斗志。再做一个“巧克力计划”,“拿一块巧克力做“诱饵”,让我们这些“小鱼儿”围着您团团转,”“淡淡的香甜中夹杂着丝丝的苦,很像学习的味道,这就是巧克力。我明白了老板的用意了!”当好胜心被点燃,孩子们的潜力就会喷薄而出,于是,我们牛气哄哄地闯到年级前列,成了“山寨重点班”。
          ……
          三年,这样的策划不断,这样的活动不断,带领我的学生向上、向善、永远向前!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对我的称呼已悄悄改变:从“老师”到“老板”,从“老板”到“莉姐”,哈哈,当一个47岁的人被一群孩子以“姐”相称的时候,你能不年轻吗?
          巧抓绳子头,重点在策划,这是班主任的智慧的外现。我的感悟是:是否拥有教育智慧绝不是取决于你的智商,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激情和爱心。当你满腔热情、爱心浓浓地做一个班头儿,目标明确地带领一群孩子向前奔跑时,你就会灵感四射,创意无限!班级难题会巧妙地突破,学生问题会无声地化解,你会和学生一起收获进步与欢乐!
          梦想点燃激情,激情迸发智慧,智慧融合爱心,拾回生命的翠绿,就这么简单!

          作者简介
          王莉  女,河南省安阳市七中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1963年出生,中文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文明教师。2007年8月开始网上写作,网名“看云卷云舒”。至今发帖约20万字,其中主题帖《回望女儿的高考》《扶新班主任上马》《二、一班纪实》和《巧抓绳子头,PK重点班》等点击量颇高,受到网友赞誉,被推荐为精华帖。多篇文章获奖或发表。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8
            • 经验549910
            • 文章10207
            • 注册2008-10-02
            [P][SIZE=3]王莉  女,河南省安阳市七中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SIZE][/P][P][SIZE=3]张老师,上面应该改一下![/SIZE][/P][P] [/P][P][SIZE=4]以上各位的经验值得学习![/SIZE][/P]
            [ 此贴最后由wxsf9813在2010-12-30 10:58:07编辑过 ]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9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145
              • 经验20515
              • 文章1126
              • 注册2005-09-12
              老师,我也认为:“应是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或同时担任班主任”,一般常规表达的习惯,其实意思并不影响。
              欢迎光临我的教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wxhxy
              我的信箱:hxy1320@163.com
              教育信条:教育需要宗教的情怀,更需要宁静地坚守。
              在线情况
              9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反思让我长出了腾飞的翅膀
                冯华荣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攀登,总有一个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题记
                一、笨重丑陋的毛毛虫
                2004年9月,一纸毕业证书将我推到了教育的舞台中央,还来不及思索教育为何物的时候,我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帮孩子的班主任。
                出现在我面前的这群孩子,目光清澈,脸上透着纯真,莫非他们就是上天派来告知我教育真谛的使者,我感觉自己的身份神圣起来,顿时豪情万丈,一心想在班主任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舞台上炫丽地舞上一曲。
                我惊奇地发现班主任竟是一个“体力活”,每天早班车到校,晚班车回家。早上只要我稍微晚到一点,教室里就是一团糟,扫把畚斗满天飞,使者们串来串去,好不容易发现个别使者安稳地坐在座位上,倍感安慰,凝神一看,竟是抄作业的。直到某个使者无意间发现了我,一句“老师来了”,使者们立即恢复了天使的模样,嘴巴里哼哼出ABC或者“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情境”,我只好无奈地摇摇头,感叹天使也有邪恶的时候。我向同校一老班主任请教,该如何治理这一纪律问题,老班主任告诉我:当班主任就是要脚勤,多往教室跑跑就是了。老班主任一脸的神秘,颇有“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味道。
                早读盯、早操陪、自习蹲的日子开始了。难道我就是专门来看管这群使者的吗?好像不是吧?但我的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脚勤”这一秘诀果然灵验,班级的纪律确实好了不少。在大考小考的轮番轰炸下,我们班成绩总能稳居年级前列。在“成绩就是硬道理”“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情形下,我的体力活竟为我换来了一片喝彩声,领导认同我,把仅有的评优名额给我就是最好的证明,家长们也对我感激不尽,我自己也有些小陶醉。
                2007年3月的一天,我被“邀请”到校长室。原来,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一次评教活动,让学生给自己班的老师打分,当然这一切都是背着我们老师进行的。我的使者们竟给我打了全校最低分——45分,二十几岁的我第一次尝到了不及格是什么滋味。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白纸黑字就在眼前,容不得我有丝毫怀疑。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落到嘴角,那种咸咸涩涩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让我感到滑稽的是,我的领导欣赏我,家长们认同我,而我付出真心的学生却如此伤害我。
                我想尽情舞蹈,可惜我是毛毛虫,又笨重,又丑陋,因为我没有蝴蝶的翅膀。
                好长一段时间,我埋头于网络的世界里,不为其他,只为游戏,游戏人生,好不潇洒。
                二、执著于漫长的蛹期
                2007年暑假,学校要求每个教师买一本教育教学书籍,并要求写读后感。站在摆放着教育教学类书籍的柜台前,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下子吸引了我,吸引我的正是自序中万老师描述那段失败的班主任经历,原来优秀的万老师竟有过被学生轰下讲台、被领导强行下课的经历,而他痛定思痛,不断反思,结果悟出了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的奇招。而我呢?除了打游戏还是打游戏,只会断章取义拿“游戏人生”来安慰自己。我不禁有些脸红。
                欣赏万老师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倒转乾坤、黔驴发威、敲山震虎……真是妙不可言,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情景,方法自然应是迥异的。在教育的世界里,“一招鲜吃遍天”是行不通的,而自己的“脚勤”更是幼稚得可笑,难道你能跟着学生一辈子?
                本来抱着完成任务心态的我,竟一口气买了八本书,其中包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窦桂梅老师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张万祥老师的《破解班主任难题》《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等,我发现其中总有一些方法可以为我所用,这样的书看多了,自己有时也冷不丁冒出一两个妙招来,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早读盯、早操陪、自习蹲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我从“脚勤”的体力活中慢慢解脱出来,努力找回一名普通班主任的尊严。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008年4月10日,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于我而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误打误撞中我走进了一个神秘的领地——《班主任之友》论坛,我不能说我的命运从此就改写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整整一个下午,我泡在初荷老师的《我班有女初长成》中,感受着教育竟是这样有滋有味;流连于艾岚老师的《招招都是情,情到深处即无招》,品读着她与学生之间的脉脉真情;在吴树叶老师的温馨家园中,品味着一个普通班主任的酸甜苦辣;在君子兰老师的《我的杂草地》上,欣赏的杂草的坚韧和不屈……足足一个礼拜,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钻进论坛看帖子。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到处是精神的盛宴。
                其实,他们写的就是我自己呀,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每一个平平凡凡的黄昏,我何尝不在和我的使者们演绎着一个个或喜或悲的故事,导演着一幕幕或温馨或浪漫的连续剧?这样的故事我也可以写呀!
                在王新国老师的《杏花雨》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人这一生,身体终究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唯一能够留下的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大人物是这样,小人物也是这样,能做大事做大事,不能做大事就把小事做好。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尽心去做了。给社会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东西,你就是不朽的,这就是你的价值。比如写文章,写不了大部头的,就写小点的,无论多小的文章,哪怕有一丁点的价值,只要你努力过,曾经写过这么一页,你死了之后,身体没了,但你的文章的精神价值留了下来,留给了别人,留给了社会,有这么一道痕迹,这就是你的价值……
                2008年4月17日,我在论坛上注册了,我的网名是小蚂蚁。不能写大部头,就写小点的,小人物自有小人物的精彩。我把我的喜怒哀乐一一宣泄在指尖的键盘上,体味着“每一次的奋笔疾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排毒”。我的专帖《与青春激情共舞》很快就成为论坛的精华帖。
                更重要的是,通过论坛我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网友。当我班主任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我出谋划策;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他们不停地给我打气;当我因懒惰懈怠写作时,他们不断地提醒我要坚持;当我取得微不足道的小成绩时,他们毫不吝惜地为我喝彩……
                2009年5月,班主任杂志社举办全国班主任培训,这无疑是一次极好的充电机会。那时我已有了5个月的身孕,不适合远行,但我听说好多网友都要去参加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火车,我只想去见见他们,当面跟他们说声“谢谢”。
                在武汉,我如愿见到了心目中的偶像——美丽优雅的初荷老师,她是近年来在网络上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曾一口气出版了四本书,见面时巧遇她的新作《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出版,热情的初荷老师紧紧握着我的双手,把她的新作赠送了一本给我。见到了《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并有幸和他合影。见到了班主任之友论坛杏坛人生的版主——郑学志老师,不到四十的他已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我索取了他的亲笔签名。更让我兴奋的是,我见到了像爷爷一样亲切慈祥的张万祥老师,自从在论坛上认识后,张老师经常发短信鼓励我,他说“小蚂蚁不小,小蚂蚁也能干大事业”,“今天是小蚂蚁,来日定是排山倒海的巨浪”。谈到张老师的著作《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老人告诉我,这本书是他从几十本教育笔记中精选出来的,张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一定是善于积累的,使我更加坚定了把教育日记继续下去的念头,张老师多次赠书给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回赠给张老师一本我自己的书。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我静静地呆在黑暗的壳中,暗暗积攒着力量,坚持做着一个关于蝴蝶的梦。
                三、露出蝴蝶的翅膀
                摸着五颜六色的石头过河,努力构建自己的特色德育,初一让学生走近礼仪的涓涓细流中,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中学生,初二让学生接受感恩的洗礼,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初三主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精心策划每一次德育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同听一节课;让家长走上讲台,谈一谈个人的奋斗史,述一述抚养教育孩子的艰辛;和学生一起走进田野,在大自然的课堂里收获知识;每天一则德育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曾获得机会在全校教师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特色德育。
                教育日记的写作也让我尝到了一些甜头,我把我的读书体会《误入藕花深处,我见到了更美的风景》发到张万祥老师的专栏,张老师对我的评价是: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法、深刻的感悟、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读书的神奇魅力。作者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真理:对于教师来说,读书可以实现自己拯救自己的理想,可以激发自己的追求和憧憬,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录到张老师主编的书籍《专业发展梦之旅》一书中。我的随笔《温暖》发表于《班主任之友》,《抖落身上的泥土》发表于《教师博览》,能在级别这样高的杂志上发表文章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变成了现实,谁说学理科的就不能写文章?我很快被吸纳为学校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参与《依托年级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写作,光荣地加入区名师工作室。我的文章屡屡在市里、区里获奖,我的同事跟我开玩笑:“莫非《镇海教育》是你家办的?”我故意一脸天真的说:“是我家办的,你嫉妒了?”“难怪总在上面见到你的文章!”我的同事笑着说。
                作为一个教育者,没有比获得学生的喜爱更重要。我的努力让我重新赢回我的学生。2009年9月,我在医院待产。我班全体同学头顶着烈日,辗转三趟车到医院看我,一双双晶莹剔透的眼睛写满了关切,一张张浸满汗水的脸透着热情,班长一声令下,全体同学齐刷刷站在我面前为我表演大合唱《我爱米兰》,祝我教师节快乐,让我在病房里过了一个最特别的教师节,把我捧成了医院里最耀眼的明星。
                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是每一只毛毛虫的梦想,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挣扎和奋争,当天边出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沉静的茧子抖动了数下,露出了一抹彩色。

                作者简介
                冯华荣  女,生于1981年8月,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任教于宁波镇海区澥浦中学,曾获得“镇海区教坛新秀一等奖”“宁波市教坛新秀”“镇海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一等奖”等荣誉,被吸纳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勤于笔耕,积累了几十万字的日记和随笔,曾在《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原创版)》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付义六老师和如愿提的对。谢谢!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40
                    • 经验2755
                    • 文章338
                    • 注册2010-09-13
                    一路有你 快乐多多
                       从这儿看到了这么多优秀的班主任,我也要想他们看齐,努力!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做一名研究型班主任
                      刘令军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
                      说实话,在没有做班主任之前,我一直认为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但在连续做了三届初三班主任以后,才有切身体验: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从2003年到2005年,我一直奋战在初三班主任的岗位上,那时候的感觉,真的是“苦不堪言”。
                      说一个例子。
                      有一个叫贺平的女生,一次在学校违纪,我批评了她几句,她竟然冲出教室,跑回家去。我怕发生意外,急忙追了上去,贺平回过头来发现了我,突然指着附近的池塘说:“你再跟过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当时心里那个恨呀,心想自己长这么大,从未被人“威胁”过,没想到今天被自己的学生威胁,而且还不敢出声。后来,我跟着她到了家里,才得知这个女生在家里多次运用这种策略,已经“得心应手”了。
                      后来,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我“一片好心”,学生反而当成“驴肝肺”呢?经过不断反思才找到问题的症结:自己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几乎是“一张白纸”,专业能力不够,对教育问题缺少研究和思考,班级管理不讲策略,缺少计划性,管理比较被动。
                      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就开始了自觉地阅读和写作,开始进行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读了一些书,感觉自己开始对教育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以后,我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所以,2006年秋季,我主动向校长提出了申请。我说,校长,我不教初三了,您给我一个初一班吧。“顺便”还提了两个要求:第一,给我们班安排三天军训,因为当时我的思考是在班级实施主题管理,主题就是“渗透军营文化,借鉴企业管理”。第二,由我选聘任课教师。校长很有魄力,马上答应了我所有的请求,并承诺学校一定全力支持我的研究工作。
                      说实话,当时我是下了“背水一战”决心的:就是把这个班从初一带到初三,开展一个教育实验,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定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学生”转化,找出一条路径或者探索出一个模式来。当然,我又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学生”,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我已经成竹在胸了。
                      一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学楼,很远就发现王鹏的爸爸妈妈在办公室前等我。“刘老师,王鹏离家出走了!”我心里一惊,怎么回事?
                      昨天放学回家后,邻居来告状说,王鹏偷了他家晾在外边的一条裤子,用打火机点燃烧了。他妈妈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承认裤子是他烧的。他妈妈一听,“爱之深,恨之切”,一根竹条就在爱恨交加中代替了所有的教育。
                      他的父亲十二点下班回家,发现王鹏已不在床上,一摸被窝,还是热的。发动所有亲戚朋友,几十个人以家为圆心十公里为半径,在这么大的一个区域地毯式搜寻了一遍,整整三天三夜,父母没有合一下眼。到第四天,一家人都已几近绝望,忽然几里外的乡民打来电话,在一个山头上发现了王鹏。
                      王鹏的父亲送他来学校的时候,跟我提了三个要求:第一,不要在班上提起这件事情;第二,不要批评他;第三,孩子以后犯了错误不要处罚他。我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但他这样的要求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的无原则教育。因为他不是一名学习型家长,更不是一名研究型家长,他不懂教育科学。但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做一名不学习、不研究的教师。
                      那么,怎样转化王鹏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制定出了一个转化方案。
                      第一步:用“公事公办”的方式解决底线问题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王鹏的家庭三代同堂,而且这个家庭中还有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母亲在这个家庭中一直不受重视。爷爷奶奶对他又非常溺爱,在整个家庭中,只有王鹏的母亲不放纵他,因此很多时候母亲常常扮演了“执法者”的角色,王鹏因此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很清楚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他一直想找一个机会,通过爷爷奶奶向母亲施压,使她从此不敢管教自己。而且,王鹏父亲提的这三条要求,我猜测极有可能是王鹏自己的要求,只不过他借父亲的口说了出来。
                      我很严肃地跟王鹏说:老师是国家的公职人员,是代表国家在进行班级管理。因此对于你违纪的事情,咱们只能公事公办,不能讲私情。《中小学生守则》第二条规定:(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你为了达到自己目的,旷课三天,你违反了校规校纪。第七条规定:(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你想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威胁你的母亲,你这是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家长。第九条规定:(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明明是自己犯错,母亲批评教育你,你不但不知错就改,反而以此为由头,玩“离家出走”,想通过溺爱你的爷爷奶奶向母亲施压。
                      你违反了这么多条纪律,所以我不得不处罚你。为什么?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执行公务。如果不执行公务那就变成了我工作失职。所以,我现在郑重告诉你,你爸爸说的那三个条件,不管是谁的主意,我是一条都不答应。你旷课的这件事,咱们得公事公办。说着,我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本违纪处罚单来。给王鹏开违纪“罚单”。我们班的违纪“罚单”有点类似于交警开的违章罚单。根据我的经验,班主任在执行制度的时候,越是“公事公办”,制度的执行力就越高。
                      五十五班违纪处罚单
                      1.开出时间:2008年3月27日。
                      2.违纪情况:王鹏同学于2008年3月24日至2008年3月26日,这三天时间里,不经请假,无故旷课三天。
                      3.处罚内容:写1000字说明书,并在全班公开宣读一遍,打扫教室卫生9天(五十五班班级公约规定:每无故旷课一天,打扫教室卫生3天)。
                      4.处罚验收人:王昊
                      5.填单人:刘令军。受罚人签名:      。验收人签名      。
                      第二步:用“先扬长后避短”的策略提升王鹏的信心
                      等王鹏在教室里坐下来以后,我对他采用了一种叫先“扬长后避短”的教育策略。在经济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就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管理崇尚“截长补短”。但是在教育领域,我认为,“扬长”与“避短”的关系是恰好相反,应该先“扬长”后“避短”。
                      每一个学生在智力、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有的是学生的长项和优势,有的则是短项和劣势,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要把短项和劣势都补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如果就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进行一个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成功的切入点或成功的优势,都是在他们智力结构中最突出的地方,而不在于他们的短处。
                      王鹏的语文和英语成绩特别差,差到什么程度?初一期末的时候,作文没有写一个字,英语23分。但是这小子数学成绩还可以,我就英语和语文老师商量,咱们先把数学成绩提高,等到他把数学的优势做大做强的时候,他就会有把英语和语文也“拉一把”的愿望。
                      后来,我就在班上指导全班同学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叫《数学天才王鹏》,大家都来发掘他在数学方面的优点。其实他哪是什么数学天才呀?每次考试也就是六七十分而已。但实际证明,老师的期望有几许,孩子的成长就有几许。王鹏的数学成绩,在我们班写完这篇文章以后,蹭蹭蹭往上窜了,一个学期以后,王鹏就真的成了我们班的数学天才了。
                      看看王鹏的数学科已经渐渐做大做强,我跟他说,你看你的数学成绩已经这么优秀了,语文和英语还这么落后,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两科补上来?王鹏一听,马上点头同意。之后,我又用了一个小计谋,那就是期望效应。事先我跟王鹏的父亲约定:你在下午一点半的时候准时打电话过来,我刚把王鹏带进办公室,手机就响了。“喂,您好!您是王鹏的爸爸,王鹏这段时间的学习很认真,现在他正在办公室请教语文老师呢?对,进步很快的!”挂了电话,我拿眼角瞟了一眼王鹏,那小子脸上兴奋着呢。
                      第三步:用“意志训练”的方法解决自强不息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王鹏自己奋发图强去学习呢?我的策略是进行“意志训练”。
                      “意志训练”是我对学生进行精神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理论根源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于学生来说,运动就是一剂良药。治什么?治“自卑”,治“迟钝”,治“狭隘”,治“纨绔”,治“好逸恶劳”,治“依赖”,等等。尽管不能包治百病,但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同时必定也是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果断勇敢的人。
                      我一直认为:一个学生,他的生活状态,就是他的学习状态;他的行事方式,就是他的学习方式;他的生活能力,就是他的学习能力;他的生活习惯,就是他的学习习惯。原先王鹏学习上的“萎靡”,源于他生活激情的缺乏,我们要改善一个人学习状态,必须从改变其生活状态开始。
                      我带着王鹏一起练篮球,练长跑,练蛙跳。王鹏在运动中大量燃烧脂肪,加快了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使体内细胞青春而充满活力,人的体能得到提高,人的性格、心胸都得到改善。就这样,一步步走来,2009年中考,初一英语、语文从来不及格的王鹏,居然也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2010年的元旦,我接到了王鹏的电话。我问他在高中的学习情况,他说理科在班级“独领风骚”,文科还是有点落后,不过现在他正在积极进行自我努力。最后,他说:感谢老师在初中的三年里,为他注入了“未来”,使他具有了上进的信心和毅力。
                      放下电话,我陷入了沉思:假如当初王鹏的父亲跟我提出三个要求的时候,如果我不进行调查研究,为了“少惹麻烦”,就“顺势”答应了他父亲的请求,还会有今天“安心”坐在课堂里的王鹏吗?假如当初在提高王鹏成绩的时候,不作理智、冷静的思考,不先“扬长”后“避短”,而是采用“想当然”的策略,先“避短”后“扬长”,王鹏还会有今天上进的信心和毅力吗?我不敢肯定。
                      在转化王鹏的这件事情上,我庆幸自己没有跟着“表面现象”走,而是做了一名研究型教师。

                      作者简介
                      刘令军  男,1974年生,湖南省宁乡县煤炭坝镇煤城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湖南省优秀教师”,长沙市骨干教师,宁乡县师德标兵。2009年10月,《班级管理策略研究》一书,正式进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用书品牌《名师工程》出版计划。“问题学生”转化实战策略系列文章从2010年开始在《教育时报•管理周刊》连载。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上海教育》《班主任之友》等核心教育期刊发表班级管理类文章11篇。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201
                        • 财富1
                        • 积分4780
                        • 经验80380
                        • 文章3418
                        • 注册2005-09-15
                        专业成长因多走一步而精彩
                        梁  岗
                        当成功离自己只有一步之遥时,只有不到20%的人会向前跨越,其余的人都选择停止前进。最后一步永远是最难跨越的,但跨越了这一步,天空就无限宽广。——史考特•戴
                        一、多走一步,走出教学特色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和绝大多数的新老师一样,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目标、形式、对象的把握,还是对教育理念、思路、方式的运用都无法达标。根据学校“传帮带”的传统,组织上给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就这样,刘晓凤老师成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位授业恩师。从此,听课、请教、观摩成了我们新教师主要的学习方式。渐渐地,我的教学工作在模仿中变得有板有眼,颇有点成熟教师的风范,很快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同行们的认可。半期过后,我在新教师的汇报课上表现突出,领导和教研组的一致好评。因此被推荐参加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竟然荣获了数理化生理科总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初为人师工作就开展得如此顺利,我是大受鼓舞,喜不自禁。但不久以后,我却发现我在工作上存在致命的硬伤:我好像越来越无法脱离师傅的影响,俨然成了一只鹦鹉,一个传话筒,一台复印机,没有半点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上,如果有哪一节课没有事先听到师傅的课,自己就全然不知该怎么上课。如果按照自己的思路独自上课竟然会感到如履薄冰,忐忑不安。即使熬到下课,课后我也是满腹疑问。最后我还发现自己说话的风格也沾上了师傅的味道,连一些话语表达也是从师傅的课堂剽窃得来。原来我上课时的那份从容、自信与坚定全然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师傅。
                        在一次与师傅的交流中,我表达了我的烦恼和想法,师傅笑呵呵地对我说:“新老师的成长都有这个过程,若想成长得更快,就要学会主动担当。”对啊,主动担当,师傅的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之所以对师傅产生依赖,不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主动担当吗?笨鸟先飞,从这时起,我暗下决心我要比他人多走一步,那就是要主动担当。如学校安排老师上公开课,我就主动请命,从此我把公开课当做教学多边交流会,越来越乐意听取听课老师对我课堂的各种评价,即使有时候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我也乐在其中。因为我心里明白的很,这样的教学探讨和交流不仅帮助我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老师们还会针对我的缺点和不足谈自己的经验,帮着我出主意搞创意。毫不夸张地说,这可是教学专家级的智囊团在为提高我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准而开展的专场案例式培训,爽着呢!
                        此外,只要是与教学有关的如月测试、半期考试、期末模拟测试等试卷的命制、备课组主题发言、同步资料的整理和备份、化学奥赛班授课、年终学科总结等“繁琐差事”我都会一一揽入怀中,精心准备,积极完成。而且每次完成一项任务后我都要想方设法收集各方意见,为我下一阶段的工作积累经验。就在这样的一次次主动担当中,我走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先后荣获了青年教师说课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理科组一等奖,所教班级在历次统考中都包揽了年级排名前三甲。2006年我的首届学生毕业,因高考成绩突出荣获了“市高考贡献化学科一等奖”。同年,我还荣获了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优秀指导教师奖”。
                        我深知,以上成绩的取得都源于我比别人多走了一步,这一步是我师傅传授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叫做主动担当。
                        二、多走一步,走进班主任的桃花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土豆网上下载到了一段任小艾老师的讲座《做一名“五心”班主任》。反复看后,我如梦方醒,这不就是极好的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方法吗?我急忙搜索下载相关视频,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教育诊疗、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系列、魏书生老师的精细化班级管理、丁蓉老师的爱心教育、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王宝祥老师的行知中国等一大批老中青教育名家的讲座节目被我收藏。如饥似渴的我在各大名师的精彩言论中不断反思、体验,被各大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所折服。同时,我想更多更深刻理解名师理念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求助于网络,惊喜地发现了一大堆丰富的教育教学专著的电子书,而且还是免费的,我开始了又一轮的疯狂下载。不仅如此,我还意外地发现了很多一线教师发表的关于阅读了教育专著的读书笔记,让我有幸欣赏到更多优秀教师的教育视角,在扩宽我对教育教学认知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理解,让我越来越喜爱教育,特别爱上了班主任这个特殊的职业。从此,我在网络的帮助下踏上了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尽情畅游各大名师的著作和演讲视频后,我的理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的能力提高不大,往往是事情结束后才恍然大悟,可惜悔之晚矣。就在这个时侯教育论坛吸引了我。以前,我主要是阅读文字、观赏视频,这是单向输入,没有交流与互动,只能默默学习与思考,缺乏案例体验和感受。但论坛就不一样了,可以就自己的疑问发帖提问,可以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请大家点评……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匆忙注册成为了一大堆教育类论坛的用户。但后来我感到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到所有的论坛。冷静分析后,我发现其实每个论坛的主题都比较相当,又恰巧在“班主任之友”论坛的张万祥专栏中看到《给青年教师的十二条小建议》一文,我很悔恨自己为什么那么晚才发现这块宝地,错过了很多精彩,最遗憾的莫过于错过了张万祥老师的网络收徒。一股莫名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但我没有气馁,我把张老对弟子的要求打印出来,对照张老的要求订杂志、买书读书、写工作笔记、反思日记一样不落的落实到了行动中,我的教育生活也渐渐洋溢起大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满。此外,我根据张老的建议在众多论坛中选择了三个更新最快、名师最多的论坛:班主任之友论坛、K12教育论坛、教育在线。各省市教育界的专家、名家,如天津的张万祥、四川的李镇西、湖南的郑学志、河南的李迪、山东的李青和王立华、北京的王晓春等在论坛里要么开了专栏(张万祥专栏、李镇西之家、王晓春交流平台等),要么出任版主,论坛精彩程度可想而知。最初,我只是潜水看别人的帖子,看着看着忍不住也试着参与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讨论,结果受到了不少坛友的肯定。我大受鼓舞,参加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接着自己也开始发主题帖,最初的主题还是以提问的方式,到后来就开始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了,尽管有些看法受到了质疑,但心里着实很高兴,能被关注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再后来,在论坛版主的鼓励下竟然在论坛里也开起了连载专贴,我的第一个连载帖子名为“魅力28成长拾贝”以记录我的2009级28班的成长故事,一个月后就成了精华帖。2009年9月我又开了一个专贴“岗班启航录”用以记载2012级新高一班级的成长点滴。更意想不到的是由于积极发言,关注论坛的发展,成为了班主任之友论坛“实用宝典”栏目的版主,还荣获了杂志社的全年赠刊。
                        在网络上多走的这一步,让我切实体会到了什么才叫柳暗花明又一村,彷佛走进了班主任的桃花源中,我畅游其间,沉醉不知归路。
                        三、多走一步,走出教育写作成长路
                        2009年2月1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我给《班主任》杂志的投稿有了首次回应,一位名叫何芳的编辑发来了录用通知,告之我的文章《我的治班“三条”》拟用送审。我大受鼓舞,从2008年4月开始我在论坛坛友们的鼓励下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总结陆续发往《班主任》等杂志社,但总是石沉大海,失落而归。因此,能在《班主任》这样的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愿望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何老师的来信让我感到眼前一片光明。经过近一个月的焦急等待,我再一次收到了何老师的回信:
                        梁岗老师:
                        您好!经编辑们集体讨论,对你的文章做了较大修改。针对文章内容,题目改为《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三步走”》。已通过终审,将在第4期刊发。
                        何芳
                        2009.3.12
                        看到这则回信,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想象着自己的文章就要变为铅字,而且是刊发在《班主任》这样的权威杂志上,那股兴奋劲就甭提了。趁热打铁,我赶紧又整理了一篇新作发到了班主任杂志的投稿邮箱中。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3天后又收到了何老师的来信,表示对我的新作很感兴趣,想编发,但在行文中存在不少疑点,希望我能交待清楚。根据何老师提出的疑问和意见,我仔细阅读了原稿,的确如何老师所言疑点重重。接下来的几天,我针对疑点以及以及发表第一篇文章时“对你的文章做了较大修改”的教训进行了重写,虽然没有多少文采,却多出了几分朴实。新稿发回何老师后,得到了极大的肯定,于是在《班主任》第六期上再次刊出了我的文章,名为《班级联盟——班级发展新方向》,还意外得到了一笔相当丰厚的稿费,何老师来信说是她特别申请的,作为对青年教师的鼓励。经过这一次特殊的投稿经历,我在倍受鼓舞和感动的同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前的投稿频频被毙肯定是受自己的写作能力影响,也就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写作培训。何老师是资深编辑,还承担着北京基础教育研究的工作,无论从写作角度还是从教育教学上讲都是专家里手,我何不借此机会请何老师指导我的写作呢?主意一定,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何老师发去了E-mail表达了这一有些强人所难的请求。又是一个不小的惊喜,何老师在第一时间回复并爽快地答应了。机会难得,我赶紧将几年来积累的工作笔记整理成文,陆续发了出去,每一篇文章都得到了她的悉心指导。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逐渐熟识起来,交流的内容也就不仅仅是文章,还有工作,学习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9年10月何老师退休了,我和她的交流也告一段落。在此期间,我们通信足足有90封,内容竟达6万2千多字,这是我教育写作历程的宝贵财富,我把它们全部下载到一起珍藏了起来,还作为退休礼物发送给了何老师。
                        何老师非常高兴地笑纳了,回信道:从没有一位作者像你这样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正是你的特别之处。从你文章以及与你的交流中不难看出,你热爱班主任工作,有激情、有创造性,这是非常可贵的。有的人干了十几年班主任,也没摸出门道。而你从事这项工作时间不长,却能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达到轻松管理班级的境界,可见你肯学习、善于学习。我相信,只要你能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创造性,你会在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好!
                        我想,正是我多走了一步,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才打开了专业写作之门,我的写作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与教育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里先后在《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参考》《教师月刊》、人民日报《平安校园》《辅导员》《青年教师》《教师博览》等在全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总结、心得类文章16篇。另外,由于在《班主任》杂志上破例发表了四篇班级管理文章(杂志社规定非专家文章一年不能超过2篇),意外成为了杂志社的编外编辑参与了部分编辑工作,从2009年8月开始享受终身赠刊。同年10月受到中国教师报四川工作站的邀请,成为该工作站网络论坛“班级管理”版的管理员。12月又非常荣幸的被《班主任之友》杂志评选为“班主任之友25周年”优秀作者。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取得的成绩又促进我更进一步总结和反思,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我的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充实,自我满足感更强烈,职业幸福感得到大大提升。
                        四、多走一步,走向教育科研之路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却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的怀疑越来越多。冷静反思,可能是由于教学经验、生活经历的不足而难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吸收这么多的先进教育理念。不同名师的偏重点也有所不同,对同一案例的分析和观察点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在多种思想的冲击下,我遭遇了专业成长的瓶颈,我急需突围出去,以形成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我把这些疑惑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班主任》杂志副主编周芳老师,没有想到她立即帮助我联系了北京基础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随后我就这一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与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交流对我的改变很大,王老师站在专家的视角给我的学习和班主任成长提了多建议,还送了一本他的新著《给教师一件“新武器”》让我研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在王老师的鼓励下走向了教育科研之路。
                        2009年的9月我加入了王老师教育科研课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搞起了教育科研——《高中生“心灵档案”的组建与运用》。我因此也着实体会到了什么叫“得道多助”,我的课题探究不仅得到了王晓春老师的全力帮助,还受到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乃至《班主任》杂志社等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搞好工作,做好课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相续进行了《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问题学生教育诊疗》《早期记忆分析》《词语联想解读》《五项图法》等课程的学习。这是一次系统、完整、专业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使我从网络生活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从追随专家、名家发展转变成了教育专家的亲自指引,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难得机遇。经过一个学期,随着探究的深入,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逐步向科学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教育思路变得明晰起来,去伪存真的能力更强,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也在我进行的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改善,还帮助几名具有突出问题的学生成功转型。
                        我的第一篇教育科研的总结性文章《她为什么老爱说谎》刊登在《班主任》2009年第11期上,王晓春老师还特意写了精彩点评。《“心灵档案”化解成长危机》《他为什么老爱说谎》等文章也将于2010年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平安校园》上。王晓春老师在点评我新写的一则教育随笔时这样写到:我经常听到人们大谈“研究型教师”,但多半是空话。科研型教师究竟什么样子?请看梁老师的工作方式,这就是研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不见得每件事都做得对、做得高明(科学实验不也有失败吗),关键是他们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他们的路子是对的。梁老师把科学精神渗透到了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而不是挂在嘴上或写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做招牌。如此,教育才能走向科学。
                        能获得王老师这样的赞许,是我莫大的荣幸。这都源于多走出的那一步,我走向了教育科研之门。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我更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我坚信通过持续努力,我终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科研型”教师。
                        就这样我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我的职业生命力,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仿佛重获新生,绽放异彩。我也将一步一步走向未来,我没有天赋,悟性不高,但我坚信只要我能坚持多走一步,我的成长之路同样精彩。

                        作者简介
                        梁岗  1981年生,2003年起任教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06年荣获宜宾市高考贡献化学科一等奖,2009年荣获宜宾市高考贡献班级管理一等奖。30多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于在《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辅导员》《基础教育参考》《教师月刊》《平安校园》等国家级权威杂志。2009年被聘《班主任》杂志编外编辑,同年荣获“《班主任之友》杂志二十五周年”优秀作者称号。
                        完毕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0
                          • 经验6973
                          • 文章144
                          • 注册2009-11-15
                          今天读了梁老师的文章,颇感震撼!
                          梁老师与我是同龄人,但梁老师得到步伐远比我沉稳!
                          向梁老师学习!
                          祝张老师元旦快乐!
                          瓜子需要阳光!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5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