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谁能理解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的内心之痛
[B]谁能理解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的内心之痛 [/B]
 
http://www.sina.com.cn 2005/05/13 10:2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吉林,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为1.18万元,而2004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也就是说,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日前对该省农安县某镇高中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竟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见《中国青年报》5月11日)

  “既‘盼’孩子考上大学,又‘怕’孩子考上”,“不念是可惜,念是前途未卜”,“‘因教致贫’已成为横压在农村家长心中的最大难题之一”———看到这些,笔者感到无言的悲哀。

  曾几何时,上大学是多少青年学子的梦想和理想,他们把上大学看做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难得机会。但是当这种梦想和理想搀杂进担忧、害怕的成分后,那么,谁能理解学生的内心之痛?他们的梦想和理想被谁剥夺了呢?

  笔者不想从教育公平、教育投入等方面解读这事,而是想从教育在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中的意义谈点自己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教育越来越成为确定社会成员地位的关键性因素,以致于教育成了当今时代中国老百姓“最不怕花钱”、“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但是当“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不吃不喝”时,老百姓即使“最不怕花钱”、“最舍得花钱”,只怕也“无力回天”。农村学生不是没有梦想和理想,只是他们缺少实现梦想和理想的平台,他们渴望提升社会地位的渠道几乎被堵塞了。

  近年来,人们隐约可以感受到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教育上的差异越拉越大,并将它与教育公平问题联系起来。吉林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既‘盼’孩子考上大学,又‘怕’孩子考上”的心理,正是这一问题的一个缩影。一些地区特别是落后贫困地区的家长及孩子,望着高校收费越升越高的门槛,无可奈何。事实上,确实有部分贫穷人群因无法应付教育高额费用,而不得不放弃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的社会地位、权力、收入和声望,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后天努力和成就,个人后天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社会地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更加向良性发展,也使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机会的公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害怕考上大学”正在成为影响社会正常流动的一个陷阱。

  由此,笔者以为,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有效补偿机制,是解决“因教致贫”的必然选择。按照罗尔斯“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的公平原则,对不同需求的群体所投入的资源,应有所区别。为体现公平的理想,教育资源的分配应优先考虑物质条件上较为欠缺的人群。这是维持社会正常流动,保障社会安全、和谐运行的必要条件。

  但愿“考上大学”不再令学子们心存畏惧,也只有让这些学子看到实现个人梦想和理想的机会,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充满希望。(文/朱四倍)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教育时评: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着实让人忧 [/b]
 
http://www.sina.com.cn 2005/05/13 10:47  国际在线  
 
  作者:李克杰

  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日前对该省农安县某镇高中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竟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5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在中国,金榜题名历来都被当作人生重大喜事。尽管目前的考上大学不比封建时代的金榜题名,但能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也是青年人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促进自身发展的一个良好机会,对于广大的农村学生来说,更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前提。严格来讲,农村学生对于考大学和上大学应该有更强的渴望和更大的动力。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竟有近“三成”的农村高中学生害怕考上大学。而这个数字在部分农村教师和学生家长那里还被认为是个“保守的说法”。也就是说,还有更多的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用农村学生的话说,就是“大学给我的压力要比给我的动力大得多”。

  “大学的压力比动力大得多”,这是农村学生切身而真实的感觉。面对农村学生的无奈,笔者更多地感到了忧虑,心中顿生无限惆怅。

  忧虑之一是,中国广大的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还很不富裕,特别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农民辛苦一年的实际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还很有限,难以负担对他们来说近乎“天文数字”的大学学费和其他费用支出。因为在吉林这个在全国来说并不属于欠发达的省份,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个农民的纯收入。而对于那些欠发达地区农民来说,更是可想而知。可事实上对多数农民来讲,这些纯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要换成化肥农药“返还”给土地,否则就难有来年的收成。因此,有报道称教育返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人口产生的新成因。

  忧虑之二是,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离农村学生越来越远了。一方面,高校招生的名额分配已经表现出对广大农村学生的不公,让他们凭空承受了远远超出城市学生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高校收费却又远远超出了多数农村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使农村学生智力接受考验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更现实的经济考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子女收到录取通知书,父母却含恨自杀的“高考悲剧”,几乎都发生在农村和农民身上。高等教育在“制造”贫困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害命”,这能不让人担忧吗?!

  忧虑之三是,“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党和国家把它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人才智慧的积累,而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与这种客观需要恰恰呈反向运动。害怕上大学或不能上大学,反过来必然影响中小学的入学率,“读书无用论”也必须重新抬头。如果放任这种现象的自由发展,农村将会逐渐呈现“人才沙漠化”,必将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固然,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实行了包括“多予少取”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增收步伐加快。而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关部门也一直控制并稳定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并采取措施保证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但一些政策无法从根本上减轻农村学生的家庭负担,特别是就业形势的严峻,让农民感到供孩子读书就象一场“赌博”,前途未卜,也影响了他们的信念,成为害怕考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总之,农村学生害怕考上大学,决不是小事一桩,更不能把它当笑料一笑了之。农民的沉重应该是国家的沉重,农村学生的沉重也应该是政府的沉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智慧,开拓新思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消除农村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农村多培养人才,最终真正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实现小康目标。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0000
  • 积分10860
  • 经验6374
  • 文章403
  • 注册2004-09-07
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
严禁只看帖不跟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