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与大师同行:与苏霍姆林斯基对话
    来到杏坛受到郑老师(我习惯称他老郑)顺杰等各位网友的欢迎,只是在这里浏览而没有礼物,一直惭愧。因为在班级管理栏目有了教育纪实连载,所以就在这里写一点学习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因为以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对这些人物略有了解,但因为当时自己还不太“***分”,往往被外界的经常所诱惑,在觥筹交错中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外界*****名的诱惑下也失去了那份淡泊之心,所以一直在山脚下徘徊而无法致远,那些有影响的人物早已经是模糊的记忆了,想一想只是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大家都知道的一些说法之外,我实在是一无所有了。最近因为受各位的影响,加上经历波折后的心灵回归,***守一份宁静,所以就重新走进一些大师,希望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是和大家交流的过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先推出大家最熟悉的人物——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在中国的影响也最大。(个人看法,不是定论)
    先看他的一部《给教师的建议》,总共100条,每篇还都闪耀着让我们知道反思的光辉。我的学习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其中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批判(希望能真实写出来而不带伪饰,但人性的弱点有时候可能做不到),希望大家也给我提出更好的建议。时间关系能否定期推出还不一定,我一定尽力的。
    第一篇:《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观点1:要对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强弱区别对待。这和孔子讲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说的更形象具体。因为脑力劳动的差异不同于体力劳动,后者的强弱好判断,所以经常给后者以鼓励和宽容。但事实上脑力劳动的差异更大,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因此老师往往用同一个标准和要求来对待学生,结果造成师生的共同疲惫。
       老苏的方法也不是太新奇,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区别对待,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能力超强的布置一些高难度的任务,老师只是点拨启发,这样的学生不需要老师大讲特讲,更不需要讲深讲透,因为他们的领悟超强,可以说一点就透。对于勤奋而成绩不错的学习要经常鼓励和关注就可以 了(这是我的理解)因为他们学习自觉,能顺利学习并坚持不懈。对于那些有一定基础但对高难度题不能解答的学生要提高对他们的教育技巧。对于那些理解慢,解答也很慢的同学,任务要适当减少,老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最后是个别的同学,要专门为他们准备题目,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好,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自我反思:自己也曾标榜有这种思想,在不同场合还大谈特谈,但反思自己的具体教学过程,做到的很少。因为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首要要对学生有准确的了解和定位,一不小心可能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第二老师的备课量增加了好多,给课堂的操作也提出了挑战,自己为了省事,所以就在课堂上一刀切,“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了,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差异。这样做学生、家长以及有关领导当然不会质疑老师,但结局是部分学生学的疲惫,苦苦追赶,最后还可能一无所获。今后要尽量的考虑一点学生的差异,做一点可操作方式上的探索。
    2.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的个人成绩的看法。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自我反思:自己还没有摆脱教学*****利的干扰,对那些影响班级平均分的学生不能公平对待,更不能合理对待,有时候还是抱怨。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反而抱怨学生,惭愧。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的乐趣。
        自我反思:看看课堂上为了老师的“尊严”在进行强烈的自我挑战,老师没有感动却抱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甚惭愧。有些老师一下课就开始抱怨学生不学习,却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悲哀。
    4.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竭。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以前太过粗心,外加技术不够,没有添加目录和超链接。为了方便和大家交流,现在补上,但超链接稍后再补。
     目录: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SIZE=3]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SIZE]
    [SIZE=3]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教育的基础在哪里?
         5、构建智力背景,发展学生思维[/SIZE]
    [SIZE=3]    6、用成就感激励学生成长
         7、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SIZE]
    [SIZE=3]    8、温故而知新的外文版——读《关于获取知识》[/SIZE]
    [SIZE=3]    9、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重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
         11、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12、避免课堂上的“二人转”[/SIZE]
    [SIZE=3]    13、让教育评价具有分量
         14、 怎样复习更高效
         15、如何降低批改作业的时间
         16、 怎样的课堂互动才是有价值的[/SIZE]
    [SIZE=3]    17、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观察力
         18、怎样的教学才叫“有效”[/SIZE]
    [SIZE=3]    19、学生的兴趣从哪里来
         20、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SIZE]
    [SIZE=3]    21、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SIZE]
    [SIZE=3]    22、关注学生的智力生活
         23、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SIZE]
    [SIZE=3]    24、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SIZE]
    [SIZE=3]    25、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6、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27、怎样培养儿童的思维和能力[/SIZE]
    [SIZE=3]    28、教师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IZE]
    [SIZE=3]    29、智育的真谛[/SIZE]
    [SIZE=3]    30、怎样学习别人的经验[/SIZE]
    [SIZE=3]    31、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SIZE]
    [SIZE=3]    32、写教育日记的思考
        33、[/SIZE]
    [ 此贴最后由乐山在2009-11-5 11:09:46编辑过 ]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良心教育
    • 级别
      • 积分3167
      • 经验126858
      • 文章3149
      • 注册2005-09-27
      乐山老师的这一见面礼,独特而价值不菲,值得期待呀^^^^^^^^
      子曰: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5797
        • 经验132171
        • 文章5520
        • 注册2006-10-28
        [QUOTE][B]下面引用由[U]网开一叶[/U]发表的内容:[/B]

        乐山老师的这一见面礼,独特而价值不菲,值得期待呀^^^^^^^^[/QUOTE]
         
        呵呵,我早就知道,乐山老师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定就不凡。乐山这样结合自己的体会读老苏的文章,这就是读活了。这样读书,开创了杏坛读书的风气,好啊!
        做了《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1部教育教学书籍,倡导自主教育管理实验,渴望和更多老师、学校交流自主教育话题,大家可实名加自主教育管理群号178772355。手机13874236639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770
          • 经验111648
          • 文章4599
          • 注册2008-06-19
          感谢乐山老师的见面礼,收下学习了。祝乐山老师快乐!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302&ID=88842][B]教育长短句[/B][/URL]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2&ID=107969][COLOR=red][B]走出迷茫[/B][/COLOR][/URL]  [URL=http://www.bzrzy.cn/bbs/b/b.asp?B=304][B]开心一笑[/B][/URL]
          q号:973129322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谢谢大家的抬举,本人恐能力有限,误读了老苏啊,所以还恳请各位尽心斧正。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1
              • 积分1138
              • 经验11340
              • 文章1107
              • 注册2008-06-15
              我们同在广东教书育人,我在东莞,你在哪儿?有空我们可以多交流,好让我进步更快一点。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muzi123.ms0769.com/index.html][color=red][B]用心灵在文字上行走,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心[/B][/color][/url]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842
                • 经验17331
                • 文章833
                • 注册2008-08-23
                乐山老师在详细地阐述《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
                做一个有用的人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QUOTE][B]下面引用由[U]hylifengju[/U]发表的内容:[/B]

                  我们同在广东教书育人,我在东莞,你在哪儿?有空我们可以多交流,好让我进步更快一点。[/QUOTE]
                  我在广州,欢迎交流。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9
                    • 财富2
                    • 积分5797
                    • 经验132171
                    • 文章5520
                    • 注册2006-10-28
                    呵呵,现在论坛上的老师准备到地方打游击了,纷纷招兵买马,认老乡,找同伴了。到时候热闹之际,别忘记了论坛这个红娘啊!
                    做了《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1部教育教学书籍,倡导自主教育管理实验,渴望和更多老师、学校交流自主教育话题,大家可实名加自主教育管理群号178772355。手机13874236639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与大师同行:一线教师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二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看到老苏的这个题目,我内心一阵兴奋。因为作为一线教师对时间的紧张感受太强烈,在日常工作中太多太多的老师抱怨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每当要求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哪有时间啊”?因此,我看到这个题目就好像找到了上帝的时间储备库,可以让我比别人多一些,因此兴奋。但这种兴奋只是一时的直觉,稍后就看到以下文字:“一昼夜只有24小时”。原来没有多余的时间储备库供自己索取啊!明白了这些,我又想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鲁迅的挤海绵的方式,苏轼的综合利用方式等等,看来老苏又要鼓励大家多一点奉献,多一点辛苦,在劝说我们挤时间啊!

                          但下面的内容还是让我的直觉失效,以上的典型的中国式猜想都是不对的,原来是老苏在效率上做文章,在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上做文章,仔细想想也很符合当前的新课标和有效学习的观念,于是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和大家探讨一下。

                          先看看他举的一个课例,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有区教育局领导来听课的公开课,上的非常出色,出色到听课的老师忘记了记录,因为完全被课堂吸引住了。课后有人问这位老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作为一个熟悉中国模式的一线教师,我一开始的猜测是经过了多次的试讲和排练之后的效果,只是公开课的模式,而不是教学的常态。但这位老师的回答的确让我吃惊而又有启发:“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老苏的回答既朴素又深刻。我都知道老师在给学生一杯水要准备一桶水的比喻,更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的说法,但看看自己,工作之后又读了多少书呢?是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读书呢?在对比一下李镇西等大家,他们不是也每天都在读书写文章吗?一个没有思考的人是很难提高的,一个只是放电不经常充电人更是难提高。

                          那么我们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呢?这个问题老苏没有说,是我提出来的。根据我的观察,我的时间耗费在了“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虽然强调的是“深挖教材”,但绝对不是只是局限教材;还有一些时间耗费在对基础知识的一遍遍重复的演练和批改上,外加一些牢骚、抱怨等之类的事情,让我们体会不到教学的创造性之快乐,反而增强了强烈的职业倦怠情绪。这样时间当然紧张。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的确,不断地阅读,让人的视野越来越宽阔,方法也越来越多,这样就能够发现更有效的方法,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因此,老师的阅读不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个不断滋养的过程。

                          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非常汗颜,读书甚少,不能日益提高,这样教学不能高屋建瓴,更是惭愧。因此,今后无论如何也要抽出时间读一些书,让自己的大脑不断补充新的信息。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与大师同行:一线教师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三《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教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等等各个阶段,其内部的联系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造成了每个阶段只顾自己这个阶段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成长性的培养。我就听闻一初中校长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只管初中这三年,只要在初中这三年考试的成绩好,我们就交差了,至于高中怎样,那是高中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在看看高中的教育,哪个学校和老师不是把高考最为最高目标,所谓高考也就是成绩,所谓成绩也就是分数,所以死的分数统治着活生生的人。在整个小学到高中阶段,只要一个学生成绩好,那么他基本上就是全优,这些评价方式严重与当前提倡的“终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本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理论分析,因为这是一个一时难以撼动的事实。

                            老苏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小学的教育提出的建议,也主要是针对孩子今后怎样才能更高效地学习提出的建议。本人对小学教育不甚了解,就不妄加评论,只是引用老苏的观点略加点评。9

                            观点1:要教会儿童学习。这是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价值的废话,因为很多老师都知道,我们的叶老也早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同样还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大部分在无休止地传授知识,而很少在方法上指导。因为传授见效快,考试的成绩高,而学习方法的培养是一个慢*****夫,很多的评价体制往往不能给你更多的时间去验证就把你给否决了,当然也有老师无力或者不愿探索的因素。

                            观点2: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关于读和写的问题,这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苏认为,在小学里,要教会孩子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所谓的“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材料”就是边读边思考,真正用心灵去感知材料。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每天的早读学生都在“有眼无珠”地看书,“有口无心”“有声无脑”地朗读,所以造成一篇文章读了一个学期竟然还不知道具体内容,一首诗读了一年还不会默写。这样的学习效率之低让人心痛啊!

                            老苏认为这样的能力主要是在小学培养,如果没有教会孩子熟练地读和写,那么到高年级老师就要不断地做一些“拔高”的工作,这样就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

                           “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的应付任何作业。”仔细回味自己的教育实践,也发现那些善于动脑的同学接受能力很强,而那些只看不思的学生就显得迟钝。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吧。

                            老苏认为,如果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适合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最后老苏还给了一个具体的做法: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老苏列举的这个做法,让我为教育的耐心感觉惭愧。孩子的进步需要培养,而老师往往用一个“专家”的素养看儿童,总是感觉他们如此简单的东西都不能接受,很笨,这样的“高要求”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像老苏这样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不拔苗助长,也许正是教育的最佳捷径。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教育的基础在哪里?
                          与大师同行: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四——《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凡是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基础的重要性,但基础是什么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基础定位在哪个阶段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更没有给打基础的教学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结果小学升入初中老师强调要先打基础,三年之后进入高中,高中的老师还是强调基础。原来打了十几年的基础还没有完工,上面的墙基已经出现了裂缝。

                              对如此重要的标准我无力更无资格界定,还是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评价吧:“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原来基础还是在小学,更准确地说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因为老苏有这样的感慨:“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尤其看来,老苏认为真正的教育基础在小学三年级之前。

                              确定了基础的阶段之后,哪么基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老苏的答案其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基本读写能力,这是基础之一。这是一个说起来是白痴一样的问题,但看看我们的教育现实我们又不能不说基础的确没有打好。先说读,现在高中生的学生充其量也就是“认识”文章的字,根本谈不上会“读”,因为他们既不懂读的技巧,也不能重复领悟文章的情感底蕴,更不要说声情并茂,以声传情了。再看看写的能力,高中生了,不说要求书法般的字体,至少要工整规范吧,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那基础又在哪里呢?但事实是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不自觉写成“甲骨文”的水平,甚至错别字比写正确的还多,写一篇作文就是一次考验老师认字和猜字改字的能力。这样的现状我们的基础又在哪里?现在看看,我们改革了几十年的教育竟然还不如当年的私塾,我们村有一些只读了三年书的老人却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惭愧啊,现代的学生,当代的老师。这样一个问起来像白痴一样的问题却是影响教育的最大障碍,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深思。

                              基础之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能力,这是学习能力基础。这又是一个像玩笑一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先贤早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叶老前辈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至理名言,但为何有如此多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而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却还是如此低下呢?是我们的学生“天生不足”吗?很显然这样的结论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那么还是从老师的“培养过程”中来寻求答案吧,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下面看看老苏是怎样做的吧。老苏从孩子识字的时候就开始了学法的指导。例如:告诉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他们是怎样写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醒来,马上就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老苏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其实就是充满爱心和感情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教而悟。对词语的学习,老苏不是因为一次的检查而过关,而是“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学生已经记住的词经常使用,反复使用”。老苏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非常值得研究,在我们一味抱怨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时候,我们也要想一想,学生的能力怎样才能提升?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孔子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用心设置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因此,不妨学习老苏这种操作方式,但不一定简单模仿他的游戏方式,而是用他那样的爱心来对待学生,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15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