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转贴)写在女儿诵读完《道德经》之时
    [B]                    [COLOR=#9900ff][SIZE=5]晨诵夜读,享受经典[/SIZE][/COLOR][/B][ALIGN=center][B][COLOR=#9900ff][SIZE=5]——写在女儿诵读完《道德经》之时[/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ff][SIZE=5][B][/B][/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ff][SIZE=5][B][/B][/COLOR][/SIZE] [/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ff][SIZE=5][B]沁心荷[/B][B][/B][/COLOR][/SIZE][/ALIGN]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B][COLOR=#6600ff][SIZE=4]淼淼在洗澡,我听到从洗澡间传来的诵读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凝神谛听:流水声和诵读声混合在一起,犹如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缓缓地流出。我站在客厅走廊,享受着这美妙的乐曲,思绪万千……

      [COLOR=#ff6600]以游戏之法唤起“我要诵读”的驱动力
      [/SIZE][/COLOR]
      淼淼第一次翻开《论语》,是2006年的夏天,那一年,她六岁。淼淼不是“早慧”儿童,识字不多,还没有真正“阅读”。当时,她还是喜欢“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这类儿歌的年龄。可是,我很希望她和我一起诵读经典,怎么办呢?

      我翻开书,说:“来啰,录音机开始工作啦。”说完,我往自己手臂摁一下:“叮——,录音机,读五遍。”然后,我开始朗诵:“子曰:‘学而时习之……。’”妈妈怎么可能是录音机呢?淼淼怔怔地看着我,而我正力求用最准确的语音最规范的语速朗诵第一章,让自己更象“录音机”。过了一会儿,她丢下手中的玩具,过来和我玩“录音机读书”的游戏。

      她找来一根“魔法棒”点一下我的手臂:“录音机,读五遍。”

      我又大声地诵读五遍。

      读完之后,我抢先按了“开关”:“录音机,教宝宝读五遍。”于是,我读一句就停顿下来,她马上跟着读一句。太棒了!我心里暗暗高兴。就这样,我读一句,她读一句,不一会儿,就背下了第一章。

      到第二章读熟了以后,她突然抢过书:“好了,我是老师,你跟我念啊!”然后,她教,我念。再然后,她又摁了我一下:“好了,录音机,我们齐读!”这么一折腾啊,连我一直以来背不下来的段落都能背了,这小妮子,真经得起折腾。

      从那以后,每读一章,淼淼都要求:“录音机先读五遍。”然后在我身上按一下:“叮咚!”然后我老老实实读五遍,然后我提出要求:“孩子跟我读五遍。”最后,我们齐读五遍。

      女儿的经典诵读就是这样开始的: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屋外,蝉大声地歌唱;屋内,我俩大声地诵读。

      后来,我们还创造了很多“游戏”。比如,当“录音机”卡带的时候,她不得不当“老师”,教我这个“学生”;当这个“学生”要做家务的时候,她搬出所有的芭比娃娃,让她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女儿当然就是“国学大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当芭比娃娃们“累得面无表情”的时候,她又找来狗熊“宝宝”、海豚“阿姨”、章鱼“叔叔”等组成“诵经班”,每个“人”都必须跟她念一遍。

      就这样,我牵着女儿的手越过千年的尘雾,走进了“经典”的殿堂。有一次,女儿问我:“妈,这是不是古人的儿歌?”我朗声大笑说:“是啊!”她说:“我们真幸福啊,我们还能读到古人的儿歌,可是他们却没办法读到我们的儿歌啦!”我由衷地赞道:“哲学家啊,你。”

       

      [COLOR=#ff6600]以赞美之语强化“我能读好”的信心
      [/COLOR]
      每一次读书,我总喜欢看着女儿的眼睛,她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要用这种眼光看我嘛。”我总是笑着说:“听淼淼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啊。”

      于是,她会用更清脆的声音朗诵。

      于是,我得以继续“享受”她的朗诵。然后,我会继续评价:“读音多准确啊!”

      然后。她会用更准确的语音朗诵。

      于是,我继续真诚地赞美她:“节奏把握得多好啊!比如这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摇着头晃着脑,顺便把这句读了一遍,赞美的同时作了示范。

      于是,淼淼继续往下读……

      在女儿面前,我很少用“棒”字夸赞她。尽管这个字非常好,干脆,响亮;但我总觉得它少了点韵味,不足以传达我的欣赏之意。尤其是听到一些朋友心不在焉地对孩子说一个“棒”字时,我就觉得它更是少了点“诚意”。

      “听淼淼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啊!”这成了我的口头禅了。于是,当我因工作疲劳而满脸倦意时,我会说:“淼淼啊,让妈妈享受你的读书声吧。”那时,我是天下最幸福的妈妈,坐在沙发上,闭着眼,静静地聆听着女儿诵读经典……

       后来,我又多了很多句口头禅:

      “有个爱读书的女儿真幸福啊!”

      “有个孝顺的女儿真幸福啊!”

      “有个体贴的孩子真好!”

      “感谢佛赐予我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我不知道赞美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每次看到女儿捧起《论语》《老子》《弟子规》等书,精神抖擞地站在我面前时,我就觉得女儿的心空一定洒满自信的阳光!

       

      [COLOR=#ff6600]用奖励机制培养坚持不懈的习惯
      [/COLOR]
      诵读经典的过程是枯燥的,大人也未必能坚持下来。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孩子很难坚持下来,毕竟它太乏味了,它不象电视广告那样有丰富的色彩好听的旋律跳动的画面。但是,既然开始了,我觉得就应该坚持下去。于是,我想了各种奖励办法,让女儿坚持下来。

      有一次,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我们俩的名字,比赛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画一朵大红花作为奖励。没想到,女儿一把抢过白纸,说:“妈妈真‘土’,蝴蝶更美!谁读得好,就奖励一只蝴蝶;读得不太好的,就奖励红花。”嘿,这小妮子比我还有创意呢,会层奖励呢。

      于是,我们翻开《论语》,每一章每个人读五遍,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能够背诵下来的,就在她的名字后面画一只美丽的蝴蝶,如果要看书才能读出来的,只奖一朵小花。

      规则一定,比赛开始。她热情很高。读了一页书,我们名字后面都画满了美丽的蝴蝶美丽的花。可是每一只蝴蝶的形状都不一样呢,据她说是:“蝴蝶的种类很多,我观察过。”

      那一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现在,那张纸成了最美丽的画夹在书页里……

      我们的“奖品”是常常更换的。有一次,我买到了她最喜欢玩的磁铁,买了50多枚小磁铁呢。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背诵经典的时候,每读一遍我就奖她一枚磁铁,每背下一则,我就奖她五枚磁铁。她总是“雄心勃勃”,要赢走我手中所有的磁铁才肯罢休。

      就这样,我和女儿手牵着手,在“经典”的殿堂里徜徉,坚持了两年。

      想尽办法“化难为易”

      [COLOR=#ff6600]◆纸条满天飞
      [/COLOR]
      当《论语》读到第七章的时候,我决定把它复印下来,张贴在墙上。当我把复印好的《论语》带回家时,女儿欢呼雀跃:“妈妈,我们把它们贴上?”我说:“是啊!”她乐了:“好啊,我来剪,你来贴!”我说:“可真行啊,咱分工明确!”

      她一边剪一边读,我一边贴一边附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我乐了:“你可真行啊,女儿,这是去年读过的内容呢!你还记得!”

      她很骄傲地说:“那当然,我全都记得呢!”

      于是,我们边贴边读,从《学而第一》一直读到《里仁第四》,她每一则都还记得。我终于相信了专家们的话,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属“海绵式吸收”,这一个阶段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过目不忘!

      [COLOR=#ff6600]◆口诵耳听

      [/COLOR]一年以后,淼淼诵读经典已经有一定的量了,我开始给她听CD。那是四海音像出版社的一套资料,名家朗诵,配有古典音乐。我第一次放的时候,女儿坐在地板上玩玩具,她竖起耳朵,凝神静听,然后说:“读得真好哇!”

      从此,我们家就常常放那一套碟:有时是在美丽的早晨,刚刚起床的时候,睡眼惺忪地洗漱时;有时是在暮色渐浓的黄昏,我们刚吃过晚饭,站在阳台吹着晚风时。有时是有意注意,边听边诵:“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有时是无意注意,赏着景,说着话,偶尔逮住音响里传来的一句:“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在晨诵夜读中,女儿渐渐长大,二年级的她已经诵读了《论语》《弟子规》《道德经》等经书,我早已不再参与“儿童该不该诵读经典”的讨论了,走过喧嚣,我执着地牵着女儿的手,在“经典”的殿堂里漫步。

      前几天,女儿拿着订报刊的通知单来问我:“妈妈,你还给我订明年的报纸和杂志吗?”

      我反问她:“你猜呢?”

      她一笑:“肯定同意的嘛!”

      我也笑了:“你这么了解我啊!”

      她小脑袋一歪:“怎样,我聪明吧?”

      我说:“哼,小样”

      她说:“你忘了老子的话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嘛!”

      我笑着“揍”了她一拳:“这小妮子!”

      [/COLOR][/B]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和心荷是网上结识的异常好的朋友,她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写育儿日记,伴随着她这些文字,伴随着她对女儿那份闪烁着智慧与真情的爱,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我有时也很想学习心荷的教育方法,但,我知道,教育方法是不能照搬的。心荷出色的地方正在于她的那份淡定,这种人生境界,是我非常希望达到的。虽然现在还有些差距,但我会努力的。

        好父母的确是需要学习的,好孩子也的确是教出来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孜孜不倦于做个好父母,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4851
          • 经验277290
          • 文章4755
          • 注册2008-01-11
          哎呀,这么好的帖子,这么好的教子方法分明是为我准备的,只是我很同意明镜姐的看法,沁心荷的教女儿学习道德经我恐怕做不到,本身我对那《道德经》都是一知半解,我怕教不好,索性顺其自然吧。

          [url=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2410][color=red][B]让我的爱永驻学生的心田。[/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