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收到新年里积压的一些自订刊物,其中就有《班主任之友》第二期,花了三天工作之余的时间细细的研读每一篇文章,如第一期一样,有一些读后感,思绪飞扬,赶紧敲下来。
热点聚焦:《德育:呼唤真实的回归》一文写得非常真实,列举的几个镜头也是来自于教育实践中的,后面的“反思”以及作者“从三个方面”的努力让德育回归真实的途径也是很有意义的探索,看得出作者是非常注重实践的一个好老师。阅读此文时恰好看到一则报道,倒是可以作为此文的一个背景,那则报道说“毕业生的简历不作假,就是一大傻”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信奉的“准则”,一个班级三十几个人都是“学生会主席”。这里面已经显现出相当可怕的信息,一是整个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失真和无力制约,二是大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德行”缺失现象已经相当严重。而这两者又是互为因果的,作为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的德行缺失使社会的普遍德行水准下降,反过来,社会行为的失信无序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大学生不得不随波逐流。可见重提德育的真实呼唤是何等的迫切,德育真实的前提是平等、自由和公正理念的贯彻,而现在看来这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具有的,教育和教师自身在社会体系中的不平等遭遇,使他们对自由和公正的理解会有失偏颇,与学生之间也不会产生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而如果失去这个基础,德育的真实性就会打了折扣,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某校一位很有正义感的老教师由于对学校频繁应付上级检查,并且弄虚作假不满意,他告诉自己的学生可以不理睬,结果,第二个学期他被提前退休,接替他的老师立刻“漂亮”的完成了学校交代的各项任务,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最为形象的“德育”,一个无需做作的“场景”教会了他们去作假,而对于学校来说又怎能超然世外,上级要来检查评比搞典型,学校是没有多少自主权的,只能应付,他的脸上也写满无辜,唯一受到责罚的是那位敢于说真话的老师。
这就是真实的德育现场,而且应该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作为教师个体无论几个途径想要培养孩子善良、真实的人性,都是小心翼翼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刚讲完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立刻有人到教室通知你,马上去补充前几个学期的什么资料,那时你和你的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德育冲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