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家长与孩子要互相理解(案例)
    [SIZE=3][/SIZE][P][COLOR=#4d4db3][SIZE=3]家长与孩子要互相理解(案例)[/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yanghaijian : (k12[/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班风小论坛)[/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昨天下午,我们一家人步行去街上一浴池洗澡。一下楼,五岁的儿子昊轩就跑到小区路旁铺满雪的草坪上撒野,妻子大声吆喝儿子别把鞋子弄湿了,母亲抱怨孙子好好地路不走偏偏走雪上[/SIZE][SIZE=3],[/SIZE][/COLOR][/FACE][SIZE=3]我笑着对妻子说:[/SIZE][SIZE=3]“[/SIZE][SIZE=3]什么叫孩子?这就叫孩子,我们大人怎么不这样呢?我当年就喜欢这样玩,鞋子湿了大不了回家换一双,不过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来往车辆。[/SIZE][SIZE=3]”[/SIZE][SIZE=3]妻也笑了,说:[/SIZE][SIZE=3]“[/SIZE][SIZE=3]那一路上你照管孩子吧。[/SIZE][SIZE=3]”[/SIZE][SIZE=3]我追上儿子,问:[/SIZE][SIZE=3]“[/SIZE][SIZE=3]踩在雪上咯吱咯吱,好玩吗?[/SIZE][SIZE=3]”[/SIZE][SIZE=3]儿子高兴地说[/SIZE][SIZE=3]:“[/SIZE][SIZE=3]好玩![/SIZE][SIZE=3]”[/SIZE][SIZE=3]说着他又猛踢路上的冰块,冰花四溅[/SIZE][SIZE=3]……[/SIZE][SIZE=3]出了小区,快到大街了,我牵着孩子的手,叮嘱儿子:路上车辆多,不能乱跑了,和爸爸一起走。儿子乖乖和我走在一起。[/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洗完澡回来的路上,街上一元地摊吸引了儿子,儿子看中了一个竖笛,拿着胡乱的吹起来,闹着要买。开始我和妻子认为儿子又不会吹,买它又有什么用呢?可孩子拉不走,妻和母亲要去超市买菜提前走了,剩下我和儿子。我说:“一块钱,买!”儿子一听,高兴坏了,边走边吹,问:“爸爸,好听吗?”我称赞他说:“好听!”“爸爸,我长大了大音乐家!吹好听的音乐给你和妈妈听。”……一进家门,儿子就嚷着:[/SIZE][SIZE=3]“[/SIZE][/COLOR][/FACE][SIZE=3]妈妈!我吹的好听吗?[/SIZE][SIZE=3]”[/SIZE][SIZE=3]妻子正在厨房做饭,小声说:[/SIZE][SIZE=3]“[/SIZE][SIZE=3]真聒噪人。[/SIZE][SIZE=3]”[/SIZE][SIZE=3]我连忙劝阻:[/SIZE][SIZE=3]“[/SIZE][SIZE=3]孩子路上告诉我他将来要当音乐家,他现在回来还以为你会夸他呢!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不能给孩子泼冷水。”没有了家人唠叨,儿子在家玩的特别欢。我想做一个受孩子喜欢的父母,一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他的感受。[/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关注体验[/SIZE][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SIZE=3]yanghaijian[/SIZ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老师在案例中描述的画面,或许许多人都很熟悉,各色人等的态度和表现也似乎司空见惯,但是,将熟视无睹的现象纳入审视领域,是善于思考者的基本特征之一,甚至,有时可以警醒我们不经意间存在的问题。[/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画面一,踩雪踢冰。[/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在这幅画面中,孩子是高兴,因为雪地环境新鲜;妻子是制止,因怕雪水湿鞋和安全;丈夫是纵容,认同孩子玩耍天性;奶奶是疼爱,笑看孙子偏走雪路。严母慈父,也许会是不少人看后的看法,甚至会生出父亲在溺爱孩子的感觉。问题在于,无论严厉还是纵容,到底哪个更为科学一些,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个来说。[/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首先,看孩子。他雪地踩雪踢冰,是其感受雪地新鲜环境的本能性的活动。按照神经活动系统的理论来说,大概这时孩子大脑的基底核和大脑皮层都处于兴奋状态,这是孩子身心同获成长的一种最佳状态。长远一点想,大脑皮层和大脑基底核都处于兴奋的状态是专业运动员运动时的一个基本特征,孩子这样活动,我们当然不能保证他将来就一定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一个个体的人,其身心的协调发展,则是此类活动所带来必不可少的一个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肯定孩子这样的活动是无可置疑的。[/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其次,看妻子。她关注了孩子活动的安全底线,无可非议;但是,因为怕弄湿鞋而阻止的行为,则是仅仅着眼于成人劳动量的增加而完全忽视了孩子身心成长的天性需求的表现,这是不足。[/SIZE][SIZE=3]Yanghaijian[/SIZE][/COLOR][/FACE][SIZE=3]老师的意见在这里是正确的,就是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更为全面或深入一点的结论。[/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再次,看奶奶。她笑看孙子偏走雪地,又疼爱地怕摔,用类似抱怨的口气说,你看他,不好好走路。其实,这是一种融合了放手、关心和喜看成长三种因素的心态表现。一放手,因为她未阻止孩子,二关心,因为她一直关注孩子是否摔倒,三是喜看成长,因为她看到孙子长能耐了,都可以在雪地上走路不被摔倒。老人家睿智。[/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最后,看丈夫。理性认知孩子天性,所以放手纵容,这是对待男孩子特别难能可贵的一点。现在教育孩子,无论男女,都怕磕碰摔着,结果培养出的很多是伪娘性的类别,真是令人反胃。男子汉的培养,就应该在小孩时抓起,让其树立男子汉的理事处事之道,崇力尚武,英雄气概,于家于国,善莫大焉。[/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画面二,试吹竖笛。[/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孩子是高兴,新奇的声音引发他做音乐家的梦想;妻子是嫌烦,大概孩子咨询其所吹是否好听的问话打扰了她大人的具体工作;丈夫是热望,他给予了孩子实现未来梦想的信心(夸赞)、氛围(说服妻子要表扬孩子)和条件(购买竖笛)。[/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当然,孩子是否将来可以成为音乐家,未可确定。但是,孩子热衷于新奇的声音,会使他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是接受新体验和吸纳新知识的状态,当然应该予以保护和维持;丈夫所创造的条件、氛围和给予孩子的信心,则恰恰是这种保护和维持;妻子不耐烦的态度,应该说是在抑制孩子对新奇声音的热衷程度,就是说是个消极因素,不利于孩子发散性尝试性的成长。[/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综观两幅画面,各色人等的态度具有一贯性,丈夫总是在护佑和支持孩子天性发展,妻子总是在以成人眼光看孩子,这无意中导致孩子天性成长的隐伤。而孩子的心灵世界里一片天然,纵情挥洒天性,在身心成长中度过着幸福时光。所以,我认为,[/SIZE][SIZE=3]yanghaijian[/SIZE][/COLOR][/FACE][SIZE=3]老师抓住了家庭教育孩子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孩子身心较少受到负面干扰地成长很有必要。[/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上述看法,仅供参考。[/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Yanghaijian:[/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其实我这样做还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有两个哥哥,十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我从小学三年级会烧稀饭、擀面条、炒菜、和面做饭,并且还相当好,但家里其他大小活(劳动)我很少做,妈妈也不相信我会做好,所以一些活我干起来就常常出错。后来我无论做什么家务或农事,哥哥也总担心我出错,现在看来第一次做事难免出错,很正常。我就这样慢慢丧失了能做成事的信心。后来我长大了,无论做什么事,妈妈一提意见我就特别反感,和妈妈顶嘴。记得我初三要参加中考,妈妈就不让我参加,说我不行,班主任也不给我报名表,但我认为我行,由于我的坚持还是参加了中考,后来中考差了[/SIZE][SIZE=3]12[/SIZE][/COLOR][/FACE][SIZE=3]分落榜了,我坚持复习,妈妈说:[/SIZE][SIZE=3]“[/SIZE][SIZE=3]比咱家好(有钱、地位)的孩子还考不上呢?咱会行吗?[/SIZE][SIZE=3]”[/SIZE][SIZE=3]我认为我行,就想了尽办法还是复习了,结果考上了师范。[/SIZE][SIZE=3]20[/SIZE][SIZE=3]多岁,我才慢慢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唉,如果我那时无论做什么事,家人多给我一些肯定和鼓励,我相信我的人生可能会有些不一样。[/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所以,其实以上两件事,母亲内心对我不太满意,认为我娇惯孩子。一看到母亲这样待孩子(当时具体有关母亲的内容我没写,和待我小时态度几乎一样),我就想起了我小时的情景,感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不能压抑孩子,要给更多肯定鼓励,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孩子的感受。[/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3c3cc4][SIZE=3]王晓春读后:[/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 [/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     [/COLOR][SIZE=3]我认为[/SIZE][SIZE=3]Yanghaijian[/SIZE][SIZE=3]老师的做法是对的,不过,只要这这种做法能处于主导地位,则孩子母亲和奶奶的态度也有正面作用——可以使他知道,遇到一件事,人们的看法可能不同。还有一点是,我们固然要学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但孩子也要学会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最近听广播,有一个反复播送的广告:有两个声音,一个是妈妈不停地指责孩子,另一个是汽车导航系统指路的声音。然后那个被指责的孩子就指责母亲说:“你看导航员姐姐,总是那么耐心,不像您总是对我发脾气。”这个广告想来是要劝诫家长的,但它有毛病,讲的是一面理,而且脱离了具体情境。要知道导航员与听众是没有直接接触的,她的导航谁在听,执行没执行,她都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录音又可以反复放,因此导航员完全有条件秀自己无限的耐心,照听众看来,真是好脾气。家长的处境完全不同。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双方对话的时候各自心情变动不居,要互相影响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可能不理不睬,这种时候要完全不发脾气,没有多年的修炼是做不到的,更不用说有些事还很紧急,非办不可。所以,用导航员的说话风格来和家长做对比,根本就文不对题。正确的比较方法是到那个导航员的家里去,看看她是否和孩子发过脾气,如果没发过,那才可以做“光辉榜样”。我估计十有八九没戏,反正我见过的家长,没有几个能修炼到此种程度的,我自己也是如此。俗话说,泥还有个土性呢,人怎能没脾气。所以我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时候,两面都做工作。一方面,我劝家长尽量少发脾气(发脾气往往是无用功),另一方面我也告诉孩子,家长并非有发火的爱好,实在是你怎么说都不听,家长才急的。你长大了当家长,对孩子能比你父母更耐心吗?未必。在让家长理解孩子的同时,也一定要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解家长。[/SIZE][/SIZ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 [/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                               [/COLOR][SIZE=3]         [/SIZE][SIZE=3]2015[/SIZE][SIZE=3],[/SIZE][SIZE=3]2[/SIZE][SIZE=3],[/SIZE][SIZE=3]3[/SIZE][/SIZ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 [/SIZ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
      • 经验2021
      • 文章14
      • 注册2009-04-25
      [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16px]我很欣赏yanghaijian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时我也是这样处理的。处理时难免和孩子母亲发生分歧,甚至闹得不愉快。原因是我没有站在孩子母亲的角度看问题,只站在孩子的角度的看问题,在我心中,孩子成长最重要,很少考虑孩子母亲的感受,当然没有相互理解。[/FACE][/COLOR][/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7
        • 积分3277
        • 经验182554
        • 文章3972
        • 注册2014-01-23
        [b]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yanghaijian老师是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孩子喜欢吹竖笛,他如果有天赋,家长因势利导,孩子将来还没准就成了音乐家呢![/b][P][b]         现在,想想孩子小时候,我对孩子也总是一厢情愿。孩子小时候,有一次去爬云梯,结果摔下来了,不是很重。当时,我狠狠训斥一番,之后孩子就再也没有去爬云梯。当时,我要是给他讲讲爬云梯的注意事项,或是给他示范一下,他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会爬得很好。可是那时,我根本就没有去想他的感受,就是不放心,担心摔伤。所以他失去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b][/P][P][b]         用王老师的话说,我这就是“当家长的修炼不够”。跟yanghaijian老师比,我真的很惭愧。[/b][/P]
        我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更相信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好习惯。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7
          • 经验11298
          • 文章483
          • 注册2013-02-02
          [P][SIZE=3][COLOR=rgb(60, 60, 196)][SIZE=16px]结合自身成长体验,我认为[/SIZE][SIZE=16px]Yanghaijian老师有两点值得学习:[/SIZE][/COLOR][/SIZE][/P][P][SIZE=3][COLOR=rgb(60, 60, 196)][SIZE=16px]第一、能从父辈的教育中跳出来。一个人长期受父辈们的教育影响,耳濡目染,自己也会根深蒂固地把这套方法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其实父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方法只适合于他们那一代的人吧!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能走出父辈们的教育误区也是需要勇气的。[/SIZE][/COLOR][/SIZE][/P][P][SIZE=3][COLOR=rgb(60, 60, 196)][SIZE=16px]第二、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可以被谅解的,只要家长正确地指导,他们的成长速度比不允许他们犯错的孩子要快速和健康得多。[/SIZE][/COLOR][/SIZE][/P][P][SIZE=3][COLOR=rgb(60, 60, 196)][SIZE=16px]学习了![/SIZE][/COLOR][/SIZE][/P]
          学生的成功才是老师的成就。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5
            • 经验5490
            • 文章174
            • 注册2013-08-23
            [P]画面似曾相识,从案例中我们也该反思自己是否平时对孩子对学生不够真正的理解,也没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适时理解父母。[/P]
              浅笑依然   不悲不喜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晨曦中的陈锡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12533
              • 经验229093
              • 文章12346
              • 注册2012-12-04
              [P][COLOR=#3c3cc4][SIZE=3]“你长大了当家长,对孩子能比你父母更耐心吗?未必。在让家长理解孩子的同时,也一定要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解家长。”[/SIZE][/COLOR][/P][P][COLOR=#3c3cc4][SIZE=3]是啊,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换位思考。[/SIZE][/COLOR][/P]
              本人新书《幽默感: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由源创图书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源创图书公众号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均可网购。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